一种水陆两栖飞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90032发布日期:2018-09-08 01:01阅读:146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飞机,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水陆两栖飞机,属于载人飞机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近年来对于水面及近水面运载工具高速性、可靠性和多环境适应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水陆两栖飞机成为了人们研究的热点。传统的水陆两栖飞机由机身和充气气垫组成,可以满足水面、陆地和滩涂等多种环境的运行和起降,但在高海况下适应性较差,机体在风浪中运动剧烈,舒适性较差,起降过程风险较大,难以维持高速航行;同时,由于飞机在风浪中的剧烈运动,机体底部气垫内的气体容易溢出,气垫压力变化剧烈,对安全性造成极大影响。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平稳、安全运行的水陆两栖飞机成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水陆两栖飞机,不仅可以保证飞机在水面高速滑行时,具有良好的纵向、横向稳定性和水面起降性能,而且提高了飞机飞行时的稳定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水陆两栖飞机,包括:机身、机翼、发动机短舱、浮筒、尾翼和起落架;其中,所述机翼固定在所述机身背部的驼峰上,所述发动机短舱安装在所述机翼首端,所述浮筒设置在所述机身中部两侧,并位于所述机翼的下方,所述尾翼设置在所述机身的尾部,所述起落架安装于所述机身的底端;所述浮筒上设有凸起,所述凸起的背风面设置有带有开口的容纳腔。

本发明通过浮筒、起落架、发动机短舱和尾翼的结构设置,实现了水面、陆地的起降能力,能够快速飞抵出事海域,搜索遇险人员,并根据海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救援工作,救援效率高;将浮筒设置于机身中部两侧,相比于机翼外端设置浮筒或机身底端设置浮筒的布局,机身重量降低,机翼两端的重量也大大降低,从而提高了飞机的跟随性和操作机动性,并且可增加飞机在空中飞行和水中滑行的平衡性;通过容纳腔可收纳起落架,有利于飞机在水中的滑行。

进一步,所述尾翼包括平尾、垂尾和背鳍,所述垂尾与所述背鳍拼接于所述机身背部的尾部,所述垂尾顶部与所述平尾相连。

进一步,所述垂尾中间留空,在所述留空位置纵向竖直布置安装一个螺旋桨,这样方便飞机悬停或低速时大角度转向。

进一步,所述平尾中间留空,在所述留空位置横向水平布置安装一个螺旋桨,这样方便飞机稳定悬停或大角度俯仰。

进一步,所述浮筒为流线型扁筒体,降低了其对飞机飞行时的气动功率的影响,此外,在飞机飞行过程中,流线型的设计还能为飞机提供一定的上升力,并能起到一定的平衡作用。

进一步,所述浮筒的垂直位置高于所述机身腹部,且低于所述发动机短舱的桨叶圆周转动的最低点,避免了发动机短舱的桨叶旋转时接触到水面,并能够使飞机在水面上快速稳定滑行。

进一步,所述起落架包括一个前起落架和两个后起落架,所述前起落架安装在所述机身首部的底端,两个所述后起落架安装在所述机身中间位置的底端两侧。前起落架和后起落架是可以收放的,当飞机在陆上起降时,展开前起落架和后起落架,在水中滑行时则收起前起落架和后起落架,使得飞机既能在水面上滑行,又能在陆地上起降。

进一步,所述发动机短舱设有两组,关于所述机身对称设置。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附图为本发明的主视图;

图2附图为本发明的俯视图;

图3附图为本发明的左视图;

图4附图为本发明浮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5附图为本发明浮筒上凸起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中,

1-机身;2-机翼;3-发动机短舱;4-浮筒;5-尾翼;51-平尾;52-垂尾;53-背鳍;6-起落架;61-前起落架;62-后起落架;7-凸起;8-容纳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水陆两栖飞机,通过浮筒、起落架、发动机短舱和尾翼的结构设置,实现了水面、陆地的起降能力,具有良好的纵向、横向稳定性和水面起降性能,能够快速飞抵出事海域,搜索遇险人员,并根据海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救援工作,救援效率高。

请参阅附图1-5,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水陆两栖飞机,包括:机身1、机翼2、发动机短舱3、浮筒4、尾翼5和起落架6;其中,机翼2固定在机身1背部的驼峰上,发动机短舱3安装在机翼2首端,浮筒4设置在机身1中部两侧,并位于机翼2的下方,尾翼5设置在机身1的尾部,起落架6安装于机身1的底端;浮筒4上设有凸起7,凸起7的背风面设置有带有开口的容纳腔8。

本发明通过浮筒4、起落架6、发动机短舱3和尾翼5的结构设置,实现了水面、陆地的起降能力,能够快速飞抵出事海域,搜索遇险人员,并根据海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救援工作,救援效率高,从而解决了现有海上救援设备技术运输难、效率低的难题;将浮筒4设置于机身1中部两侧,相比于机翼2外端设置浮筒4或机身1底端设置浮筒4的布局,机身1重量降低,机翼2两端的重量也大大降低,从而提高了飞机的跟随性和操作机动性,并且可增加飞机在空中飞行和水中滑行的平衡性,当飞机在水中滑行出现横向不稳定时,倾斜一侧的浮筒的排水量就会增加,从而提供侧向的浮力,使飞机恢复到平衡状态;通过容纳腔8可收纳起落架6,有利于飞机在水中的滑行。

尾翼5包括平尾51、垂尾52和背鳍53,垂尾52与背鳍53拼接于机身1背部的尾部,垂尾52顶部与平尾51相连。飞行时,平尾51主要控制飞机的纵向稳定性和操作性,平尾51中间留空,在留空位置横向水平布置安装一个螺旋桨,这样方便飞机稳定悬停或大角度俯仰;垂尾52主要控制飞机的横向稳定性和操作性,垂尾52中间留空,在留空位置纵向竖直布置安装一个螺旋桨,这样方便飞机悬停或低速时大角度转向;背鳍53用于提高飞机的横向航行稳定性。

浮筒4设置为流线型扁筒体,降低了其对飞机飞行时的气动功率的影响,此外,在飞机飞行过程中,流线型的设计还能为飞机提供一定的上升力,并能起到一定的平衡作用。

浮筒4的垂直位置高于机身1的腹部,且低于发动机短舱3的桨叶圆周转动的最低点,避免了发动机短舱3的桨叶旋转时接触到水面,并能够使飞机在水面上快速稳定滑行,同时保证能在浪高2米的水面起降。

起落架6包括一个前起落架61和两个后起落架62,前起落架61安装在机身1首部的底端,两个后起落架62安装在机身1中间位置的底端两侧。前起落架61和后起落架62是可以收放的,前起落架61可收纳于机身内部,后起落架62可收纳于容纳腔8内,当飞机在陆上起降时,展开前起落架61和后起落架62,在水中滑行时则收起前起落架61和后起落架62,使得飞机既能在水面上滑行,又能在陆地上起降。

发动机短舱3设有两组,关于机身1对称设置,每组包括两螺旋桨,飞机起飞时,机翼2具有一定的升力角,发动机短舱3上的四个螺旋桨开始运转,产生强大气流作用于机翼2上,为飞机提供动力和升力,使得飞机能够起飞和稳定飞行。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