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天窗的机械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43272发布日期:2018-10-12 22:17阅读:12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汽车天窗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汽车天窗的机械组。



背景技术:

在汽车的车顶上安装汽车天窗,通过打开汽车天窗,能够使车内视野开阔,通风良好。传统的汽车天窗的机械组打开汽车天窗后,汽车天窗容易前后窜动。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的汽车天窗的机械组打开汽车天窗后,汽车天窗容易前后窜动的问题,提供一种汽车天窗的机械组。

一种汽车天窗的机械组,用于驱动汽车天窗打开和关闭,包括:

导轨组件,用于固定在所述汽车上;

与所述导轨组件滑动配合的滑块组件,所述滑块组件能够沿所述导轨组件上的预定路径运动;

与所述导轨组件滑动配合的定位组件;

举臂组件,一端与所述定位组件可旋转地连接,所述举臂组件用于与所述汽车天窗固定连接;以及

驱动所述滑块组件运动的驱动组件;

其中,所述预定路径包括第一段和与第一段接续的第二段,所述滑块组件沿所述预定路径上的第一段运动且朝靠近所述第二段的方向运动时,所述滑块组件能够驱动所述举臂组件相对于所述定位组件做旋转运动,以致所述举臂组件的另一端做远离所述导轨组件的运动;所述滑块组件位于所述预定路径上的第二段时,所述滑块组件与所述定位组件相锁定,并且所述滑块组件能够带动所述定位组件以及所述举臂组件同步做平移运动。

上述的汽车天窗的机械组,举臂组件在翘起状态下随滑块组件、定位组件同步运动,直至汽车天窗完全打开。由于在该运动过程中以及在汽车天窗打开后,滑块组件与定位组件相互锁定,定位组件与举臂组件的一端连接,从而避免或减少了举臂组件相对于滑块组件前后窜动,进而使得汽车天窗能够稳定的处于打开位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滑块组件上设有第一联动部,所述举臂组件上设有第一配合结构,所述滑块组件沿所述预定路径的第一段运动时,所述第一联动部与所述第一配合结构相配合带动所述举臂组件做旋转运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联动部包括第一滑动件,所述第一配合结构为与所述第一滑动件相配合的第一滑槽,所述滑块组件沿所述预定路径的第一段运动时,第一滑动件在所述第一滑槽内运动,以致带动所述举臂组件做旋转运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定位组件上设置有第一锁定部,所述滑块组件上设有与所述第一锁定部相配合的第二配合结构,所述滑块组件位于所述第二段时,所述第一锁定部与所述第二配合结构相配合,以致所述滑块组件与所述定位组件相锁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配合结构为第一凹槽,所述第一锁定部包括与所述第一凹槽相适配的凸起,所述滑块组件位于所述第二段时,所述凸起位于所述第一凹槽内并且所述凸起的两侧分别与所述第一凹槽的侧壁接触连接,以致所述滑块组件与所述定位组件相锁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轨组件上设有与所述凸起相适配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位于所述第一凹槽的上方,所述滑块组件沿所述预定路径的第一段运动时,所述凸起位于所述第二凹槽内;所述滑块组件从所述第一段向所述第二段运动至所述第一凹槽经过所述第二凹槽时,所述凸起能够从所述第二凹槽内落入所述第一凹槽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凹槽具有第一侧壁和与所述第一侧壁相对的第二侧壁,所述第二侧壁为勾状,以致所述凸起位于所述第一凹槽内时,所述第二侧壁勾住所述凸起以提供阻碍所述凸起靠近第一段的阻力。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凹槽具有第一侧壁和与所述第一侧壁相对的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相对于竖直方向呈倾斜状态;所述滑块组件由所述第二段向所述第一段运动至所述第一凹槽经过所述第二凹槽时,所述导轨组件能够限制所述定位组件在水平方向的运动,以致所述第一侧壁将所述凸起向上顶入到所述第二凹槽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举臂组件上设有第三凹槽,所述滑块组件上设置有限位部,所述第三凹槽的开口朝向所述第一段靠近所述第二段的方向,所述滑块组件运动到所述第二段的远离所述第一段的一端时,所述限位部位于所述第三凹槽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定位组件上设有第二滑槽,所述举臂组件上固定连接有与所述第二滑槽滑动配合的第二滑动件,所述举臂组件相对于所述定位组件旋转时,带动所述第二滑动件在所述第二滑槽内滑动。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例的汽车天窗的机械组的结构分解图。

图2为汽车天窗关闭时图1中的汽车天窗的机械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的汽车天窗的机械组的举臂组件相对于滑块组件翘起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的凸起位于导轨组件的第二凹槽内时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的驱动拉杆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请结合图1~图4,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汽车天窗的机械组100。该汽车天窗的机械组100用于驱动汽车天窗(未示出)打开和关闭。该汽车天窗的机械组100包括导轨组件110、滑块组件120、定位组件130、举臂组件140以及驱动组件150。该汽车天窗的机械组100安装在汽车上时,导轨组件110固定在汽车上。滑块组件120与导轨组件110滑动配合。滑块组件120能够沿导轨组件110上的预定路径运动。定位组件130与导轨组件110滑动配合。举臂组件140一端与定位组件130可旋转地连接。举臂组件140用于与汽车天窗固定连接。驱动组件150驱动滑块组件120运动。

其中,该预定路径包括第一段和与第一段接续的第二段。滑块组件120沿预定路径的第一段运动,且朝靠近第二段的方向运动时,滑块组件120能够驱动举臂组件140相对于定位组件130旋转并且使举臂组件140的另一端做远离导轨组件110的运动。滑块组件120位于该预定路径上的第二段时,滑块组件120与定位组件130相锁定,进而滑块组件120能够带动定位组件130以及举臂组件140同步做平移运动。

具体地,该汽车天窗的机械组100安装在汽车上时,导轨组件110固定地安装在汽车顶部的框架上。导轨组件110上形成有预定路径,驱动组件150驱动滑块组件120沿导轨组件110滑动时,滑块组件120沿该预定路径滑动,并驱动举臂组件140运动。由于举臂组件140与汽车天窗固定连接,从而举臂组件140带动汽车天窗运动,进而实现汽车天窗的打开和关闭。进一步地,该汽车天窗可以为玻璃窗,例如全景天窗的前玻璃。

如图1和图2所示,驱动组件150可包括电机(未示出)和机械软轴151。机械软轴151与滑块组件120可通过卡槽连接的方式连接。机械软轴151设置在导轨组件110上的与机械软轴151相适配的滑槽内。通过电机驱动机械软轴151沿该滑槽滑动,从而能够带动滑块组件120沿导轨组件110运动。

具体地,举臂组件140的一端与定位组件130可以铰接。从图2和图3中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定位组件130和举臂组件140的一端收容在连接支架160中。结合图1,将销钉161依次穿过该连接支架160、定位组件130和举臂组件140的一端,从而使得举臂组件140的一端与定位组件130以该销钉161为旋转轴可旋转地连接。

汽车天窗处于完全关闭状态时,滑块组件120位于第一段的起点(即第一段的距离第二段最远的点)。第一段的终点与第二段的起点邻接。滑块组件120到达第二段的终点(即第二段的距离第一段最远的点)时,汽车天窗处于完全打开的状态。下面具体介绍汽车天窗从关闭状态到汽车天窗翘起,然后到汽车天窗完全打开的过程。

滑块组件120沿该预定路径上的第一段运动且运动方向朝向靠近第二段的方向时,滑块组件120带动举臂组件140相对于定位组件130旋转,且举臂组件140的另一端朝远离导轨组件110的方向运动。举臂组件140的一端与定位组件130可旋转地连接,由于举臂组件140的另一端朝远离导轨组件110的方向运动,则举臂组件140相对于滑块组件120翘起,见图3。直至滑块组件120运动到第一段的终点(即第一段的与第二段邻接的点)时,举臂组件140相对于滑块组件120翘起到最高处(参见图3中举臂组件140的状态)。此时,举臂组件140带动汽车天窗相对于汽车顶部的框架翘起到最高处,从而实现汽车天窗从关闭状态到翘起状态。

接着,举臂组件140以翘起状态随滑块组件120继续运动,此时,滑块组件120从第一段进入第二段,并沿第二段向背离第一段的方向运动,在第二段的运动过程中,滑块组件120与定位组件130相锁定,滑块组件120带动定位组件130以及举臂组件140平移。由于滑块组件120与定位组件130相锁定,则滑块组件120沿第二段带动定位组件130同步的做平移运动。由于滑块组件120带动举臂组件140做平移运动,定位组件130与举臂组件140的一端连接,从而定位组件130与举臂组件140做同步的平移运动,即滑块组件120、定位组件130以及举臂组件140三者同步做平移运动。从而,滑块组件120在第二段运动的过程中,举臂组件140相对于滑块组件120不易前后窜动。直至滑块组件120运动到第二段的终点(即第二段的距离第一段最远的点),汽车天窗完全打开。此时,滑块组件120与定位组件130仍相互锁定,定位组件130与举臂组件140的一端连接,从而,汽车天窗打开后,举臂组件140相对于滑块组件120不易前后窜动,使得汽车天窗能够稳定的处于打开位置。

上述的汽车天窗的机械组,举臂组件140在翘起状态下随滑块组件120、定位组件130同步运动,直至汽车天窗完全打开。由于在该运动过程中以及在汽车天窗打开后,滑块组件120与定位组件130相互锁定,定位组件130与举臂组件140的一端连接,从而避免或减少了举臂组件140相对于滑块组件120前后窜动,进而使得汽车天窗能够稳定的处于打开位置。

具体地,请结合图1~图3,滑块组件120包括第一滑块120a和第二滑块120b,第一滑块120a和第二滑块120b可以为对插配合,举臂组件140位于第一滑块120a和第二滑块120b之间,从而可以在举臂组件140旋转时从举臂组件140的两侧将举臂组件140限制在第一滑块120a和第二滑块120b之间,有利于举臂组件140随滑块组件120运动时的举臂组件140的位置稳定。

进一步地,滑块组件120上设有第一联动部,举臂组件140上设有第一配合结构。滑块组件120沿预定路径的第一段运动时,第一联动部与第一配合结构相配合带动举臂组件140做旋转运动。

具体地,第一联动部可以包括滑块,第一配合结构可以包括曲柄。第一联动部和第一配合结构可以组成曲柄滑块机构,从而实现滑块组件120沿第一段运动时带动举臂组件140旋转,便于实现汽车天窗翘起。

请结合图1~图3,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联动部包括第一滑动件121,第一配合结构为与第一滑动件相配合的第一滑槽141,滑块组件120沿预定路径的第一段运动时,第一滑动件121在第一滑槽141内运动,以致带动举臂组件140做旋转运动。

具体地,第一滑动件121可以为固定在滑块组件120上的销钉。第一滑动件121分别与第一滑块120a和第二滑块120b固定连接。如图1~图3所示,第一滑槽141的形状大致为弧形。并且从右向左看去,第一滑槽141逐渐向下弯曲。滑块组件120在第一段运动过程中,第一滑动件121从右向左滑动,则第一滑动件121对第一滑槽141的内壁形成斜向上的作用力。由于举臂组件140一端与定位组件130可旋转连接,而此时定位组件130不动,从而第一滑槽141向上旋转,进而举臂组件140相对于滑块组件120向上翘起。通过设置第一滑动件121和第一滑槽141,便于在滑块组件120沿第一段运动时驱动举臂组件140翘起。

进一步地,定位组件130上设置有第一锁定部,滑块组件120上设有与第一锁定部相配合的第二配合结构。滑块组件120位于第二段时,第一锁定部与第二配合结构相配合,以致滑块组件120与定位组件130相锁定,又因为定位组件130与举臂组件140一端连接,从而举臂组件140以翘起状态随滑块组件120、定位组件130同步运动的过程中以及在汽车天窗打开后,举臂组件140相对于滑块组件120不易前后窜动,并使得汽车天窗能够稳定的处于打开位置。示例性地,第一锁定部可以是定位块,第二配合结构可以是能够与该定位块相扣住的弹性卡扣。

请结合图1~图3,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配合结构为第一凹槽122,第一锁定部包括与第一凹槽122相适配的凸起131,滑块组件120位于第二段时,凸起131位于第一凹槽122内并且凸起131的两侧分别与第一凹槽122的侧壁接触连接,以致滑块组件120与定位组件130相锁定。

具体地,滑块组件120上开设第一凹槽122。定位组件130上设置有凸起131。凸起131位于第一凹槽122中时,凸起131与第一凹槽122的侧壁接触连接,第一凹槽122的侧壁限制了凸起131向第一凹槽122的侧壁所在的方向运动,即凸起131卡在第一凹槽122中,便于实现滑块组件120与定位组件130相锁定。

进一步地,参考图4,导轨组件110上设有与凸起131相适配的第二凹槽111,第二凹槽111位于第一凹槽122的上方,滑块组件120沿预定路径的第一段运动时,凸起131位于第二凹槽111内。滑块组件120从第一段向第二段运动至第一凹槽122经过第二凹槽111时,凸起131能够从第二凹槽111内落入第一凹槽122内。

具体地,结合图1和图4,滑块组件120在第一段运动时,定位组件130不动,凸起131位于导轨组件110上的第二凹槽111内。由于定位组件130的一端与举臂组件140的一端通过连接支架160旋转连接,而定位组件130的设有凸起131的一端是可以上下旋转的。滑块组件120由第一段向所述第二段运动至第一凹槽122经过第二凹槽111时,凸起131从第二凹槽111中下落至第一凹槽122内,从而凸起131卡在第一凹槽122内,即定位组件130与滑块组件120相锁定。接着,凸起131随滑块组件120在第二段同步做平移运动,从而使得定位组件130随滑块组件120同步平移运动。

进一步地,参考图1和图3,滑块组件120上形成驱动拉杆123,第一凹槽122开设在驱动拉杆123上,驱动拉杆123的高度低于第二凹槽111。从而滑块组件120从第一段向第二段运动时,驱动拉杆123上的第一凹槽122逐渐靠近第二凹槽111,直至第一凹槽122经过第二凹槽111时,凸起131落入第一凹槽122,从而驱动拉杆123继续运动,并拉动凸起131同步运动。通过设置驱动拉杆123,便于滑块组件120与定位组件130相锁定。

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第一凹槽122具有第一侧壁122a和与第一侧壁122a相对的第二侧壁122b,第二侧壁122b为勾状,以致凸起131位于第一凹槽122内时,第二侧壁122b勾住凸起131以提供阻碍凸起131向第一段运动的阻力见图3。滑块组件120在进入第二段向远离第一段的方向运动时,第二侧壁122b勾住凸起131的方向与滑块组件120运动的方向一致,从而第二侧壁122b能够阻碍凸起131向第一段运动,并有力地带动凸起131沿第二段向远离第一段的方向运动,进而能够更加可靠地使定位组件130与滑块组件120相锁定并同步运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第一侧壁122a相对于竖直方向呈倾斜状态。结合图3和图4,滑块组件120从第二段向第一段运动至第一凹槽122经过第二凹槽111时,导轨组件110能够限制定位组件130在水平方向的运动,以致第一侧壁122a将凸起131顶入到第二凹槽111内。

具体地,汽车天窗从打开到关闭的过程中,滑块组件120从第二段向第一段运动,直至第一凹槽122经过第二凹槽111时,第一侧壁122a为倾斜的,从而会向凸起131施加斜向上的力。此时,由于导轨组件110限制定位组件130的水平向前运动,从而凸起131水平向前的运动受到限制,进而使得凸起131向上运动进入第二凹槽111内,以致凸起131脱离第一凹槽122,定位组件130与滑块组件120相互释放。

具体地,由于定位组件130及举臂组件140的一端通过连接支架160以及销钉161可转动连接。第一凹槽122经过第二凹槽111时,连接支架160沿水平方向顶住导轨组件110,从而导轨组件110限制定位组件130的水平方向的运动。

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3,举臂组件140上设有第三凹槽142,滑块组件120上设置有限位部124,第三凹槽142的开口朝向第一段靠近第二段的方向,滑块组件120位于第一段的远离第二段的一端时,限位部124位于第三凹槽142内并与第三凹槽142的内壁抵接。

具体地,限位部124可以为销钉。当滑块组件120位于第一段的远离第二段的一端时,即滑块组件120位于到第一段的起点,此时汽车天窗完全关闭。限位部124位于第三凹槽142内并与第三凹槽142的内壁抵接。具体地,限位部124可以与第三凹槽142的底壁抵接,则限位部124可以阻挡举臂组件140向第三凹槽142的底壁面对的方向运动。限位部124可以与第三凹槽142的上下两个侧壁抵接,则限位部124可以阻挡举臂组件140向上下方向晃动。进而,限位部124与第三凹槽142的内壁抵接使得汽车天窗完全关闭时,汽车天窗非常稳定可靠。

进一步地,请参考图1~图3,限位部124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滑块120a和第二滑块120b。从而限位部124夹在第一滑块120a和第二滑块120b之间,便于设置限位部124的位置。并且由于举臂组件140位于第一滑块120a和第二滑块120b之间,滑块组件120位于第一段的起点时,举臂组件140上的第三凹槽142便于与限位部124相配合。

进一步地,定位组件130上设有第二滑槽132,举臂组件140上固定连接有与第二滑槽132滑动配合的第二滑动件143,举臂组件140相对于定位组件130旋转时,带动第二滑动件143在第二滑槽132内滑动。

具体地,如图1~图3所示,第二滑动件143可以是销钉。举臂组件140相对于定位组件130旋转时,带动第二滑动件143在第二滑槽132内滑动。第二滑槽132和第二滑动件143的滑动配合使得定位组件130与举臂组件140的位置接近,在举臂组件140相对于定位组件130旋转时,有利于举臂组件140的位置稳定。

下面具体介绍汽车天窗从完全打开的状态到举臂组件下沉,直至汽车天窗完全关闭的过程。

滑块组件120位于第二段的终点时,汽车天窗处于完全打开的状态。滑块组件120沿该预定路径上的第二段运动且运动方向朝向靠近第一段的方向运动,此时,举臂组件140保持翘起状态,凸起131卡在第一凹槽122内,即滑块组件120与定位组件130相锁定。滑块组件120、定位组件130以及举臂组件140三者同步平移运动。直至第一凹槽122经过第二凹槽111时,第一侧壁122a为斜面,由于定位组件130的水平方向的运动受到限制,第一侧壁122a将凸起131抵进上方的第二凹槽111内,以致凸起131脱离第一凹槽122,定位组件130与滑块组件120相互释放。接着,滑块组件120从第二段进入第一段,并向远离第二段的方向运动。此时,滑块组件120带动举臂组件140相对于定位组件130旋转,且举臂组件140朝靠近滑块组件120的方向旋转,即举臂组件140下沉靠近滑块组件120。直至滑块组件120运动到第一段的起点时,举臂组件140带动汽车天窗下沉到最低处,从而实现汽车天窗完全关闭。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