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防疲劳座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92576发布日期:2018-10-02 19:07阅读:26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新能源汽车防疲劳座椅。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汽车座椅是人们日常驾驶过程中最重要的汽车配件,它的结构和舒适度直接决定着驾驶员驾驶的安全性;在现有技术中,汽车座椅主要包括坐垫和靠背,靠背的后端和坐垫的下端是相互连接的底座;

驾驶疲劳,是指驾驶人在长时间连续行车后,产生生理机能和心理机能的失调,而在客观上出现驾驶技能下降的现象;驾驶人睡眠质量差或不足,长时间驾驶车辆,容易出现疲劳;驾驶疲劳会影响到驾驶人的注意、感觉、知觉、思维、判断、意志、决定和运动等诸方面;疲劳后继续驾驶车辆,会感到困倦瞌睡,四肢无力,注意力不集中,判断能力下降,甚至出现精神恍惚或瞬间记忆消失,出现动作迟误或过早,操作停顿或修正时间不当等不安全因素,极易发生道路交通事故;

现有的汽车座椅对于需要长时间驾驶的司机来说,无法适时对驾驶员进行按摩刺激,会造成臀部血液循环不畅、腰酸背痛等症状,而长时间单一坐姿,还会使人疲劳,反应迟钝,这对于机动车、机动车驾驶员来说后果是非常严重的,会对交通安全和驾驶人员自身造成很大危险。

由于现有技术中存在上述的技术缺陷,是本领域内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因此,一种新能源汽车防疲劳座椅显得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防疲劳座椅,有效的解决了现有新能源汽车座椅无法适时对驾驶员进行按摩刺激,会造成臀部血液循环不畅、腰酸背痛等症状的问题。

本发明包括l形的底座和安装在底座上的坐垫、靠背、头枕,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为内部中空两侧开口设置,所述底座两侧设置有挡板,所述底座包括有横向设置且上端固定有坐垫的第一底座和竖向设置且前端固定有靠背的第二底座;

所述第一底座上端转动配合设置有圆柱形的臀部按摩盘,所述臀部按摩盘的上端置于坐垫内部,所述臀部按摩盘外侧转动配合有置于坐垫内部的环形的按摩柱盘,所述按摩柱盘外边缘设置有与第一底座固定连接的连接板,使得连接板和臀部按摩盘之间形成置于按摩柱盘内部的空腔,所述按摩柱盘表面圆周均布开设有贯穿至空腔内部的开口,所述开口内部均沿竖直方向滑动配合设置有按摩柱,所述按摩柱上端置于按摩柱盘外侧,所述臀部按摩盘外侧圆周均布一体连接有三个扇叶状的转盘,所述转盘置于第一底座上端且置于按摩柱盘内部,所述转盘转动时可将按摩柱顶起;

所述臀部按摩盘下端延伸至底座内部且固定有横向设置与底座转动配合的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齿轮啮合有第一不完全齿轮,所述第一不完全齿轮经由置于底座内部的电机控制驱动,所述电机经由置于底座外部的开启按钮和关闭按钮控制工作,所述电机由外部电源供电。

优选的,所述按摩柱的下端设置为弧度状的第一接触点,所述转盘转动时与第一接触点接触的边缘设置为弧度状的第二接触点,所述转盘转动时第二接触点与第一接触点配合将按摩柱顶起,所述转盘设置为中间高两边低的弧度状。

优选的,所述第一齿轮齿轮啮合有置于底座内部的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啮合有置于底座内部的第二不完全齿轮,所述第一不完全齿轮、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和第二不完全齿轮处于同一平面的同一直线上,所述第一不完全齿轮和第二不完全齿轮的齿均为半齿且朝向相同;所述第一不完全齿轮和第二不完全齿轮均同轴固定有置于第一不完全齿轮和第二不完全齿轮下端的第一皮带轮,两个所述第一皮带轮经由置于第一齿轮下端的第一皮带传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齿轮上端同轴固定有置于底座内部的转动弧度盘,所述转动弧度盘转动时可敲击固定在底座内部的铃铛,所述第一齿轮啮合有第三齿轮,所述第三齿轮下端设置有音乐盒,所述第三齿轮与音乐盒内部的调节音量旋钮固定连接,所述音乐盒经由外部电源供电,所述音乐盒的控制开关设置在底座外侧。

优选的,所述第二不完全齿轮下端同轴固定有置于第一皮带轮下端的第二皮带轮,所述第二底座内部右端竖直设置有下端与底座转动配合的立柱,所述立柱下端外侧套设固定有与第二皮带轮处于同一平面的第三皮带轮,所述第二皮带轮和第三皮带轮通过置于底座内部的第二皮带传动连接,所述立柱设置有固定在底座上的轴座;所述立柱上端设置有置于第二底座内部的橫柱,所述橫柱两端均与挡板转动配合,所述立柱上端外侧套设固定有第一锥齿轮,所述橫柱上套设固定有与第一锥齿轮齿轮啮合的第二锥齿轮,所述橫柱中间位置设置有两个断裂口,两个所述断裂口均通过两个凸轮固定连接,两个所述凸轮之间均转动配合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前端转动配合设置有击打柱,所述击打柱的前端置于底座的外侧,所述第二底座设置有对应的击打柱通孔,击打柱通孔设置有固定在第二底座外侧的导向圆筒。

优选的,所述击打柱下端设置有击腰装置,所述击腰装置包括置于第二底座内部的敲击柱连接板,所述敲击柱连接板前端通过连接柱固定连接有置于第二底座外侧的敲击柱,所述第二底座开设有与连接柱滑动配合的敲击柱通孔,使得敲击柱仅能处于第二底座外侧,所述连接柱外部套设有置于敲击柱连接板和第二底座之间的弹簧,两个所述断裂口之间的橫柱外侧套设固定有第二凸轮,所述第二底座内部转动配合有l形的连板,所述连板的上端与第二凸轮相配合,所述连板的下端与击腰装置固定连接,使得连板在第二凸轮转动时能够推动下方的击腰装置。

优选的,所述连板设置有固定在连板两侧的第二转轴和下端的连杆,所述第二底座内部固定设置有置于连板外侧的容纳盒,所述容纳盒开设有与第二转轴转动配合的转孔,所述连杆与敲击柱连接板活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二底座内部左端设置有与底座转动配合的第二转盘,所述第一不完全齿轮和第二转盘下端均同轴固定有处于同一平面的第四皮带轮,两个所述第四皮带轮通过设置在底座内部的第三皮带传动连接,所述第二转盘上端固定有限位块和圆柱销,所述第二转盘上端转动配合有槽轮,所述槽轮圆周均布开设有滑槽,所述槽轮可在第二转盘转动时由上端固定的圆柱销和滑槽配合驱动旋转,所述槽轮上端同轴固定有漏液盘,所述漏液盘上穿透开设有漏液孔,所述漏液盘与固定在第二底座内部的制氧箱转动配合,所述制氧箱包括上箱体和置于上箱体下端的下箱体,所述上箱体内部放置有过氧化氢溶液,所述下箱体内部放置有二氧化锰催化剂,所述上箱体和下箱体的隔板开设有和漏液盘转动配合的过渡腔,所述上箱体内部开设有与过渡腔连通的第一漏液孔,所述下箱体内部开设有与过渡腔连通的第二漏液孔,所述第一漏液孔和第二漏液孔对应设置且大小与漏液孔相同,当漏液盘转动时,漏液孔和第一漏液孔、第二漏液孔能够连通,所述制氧箱开设有与下箱体连通的出氧口,所述出氧口固定有竖直设置内部贯穿的导气筒,所述导气筒上端延伸至底座外侧的头枕旁边且固定连接有出气口。

优选的,所述上箱体内部顶端安装有红外线发射器,所述下箱体内部底端安装有红外线接受器,所述底座外侧固定安装有闪烁灯,所述红外线发射器、红外线接受器和第一漏液孔、第二漏液孔处于一条直线上,所述红外线接受器和闪烁灯电性连接,当漏液盘转动,漏液孔和第一漏液孔、第二漏液孔连通时,红外线发射器传递信号给红外线接受器,红外线接受器电性控制闪烁灯闪烁。

优选的,所述第二底座后端设置有与上箱体内部贯穿设置的注液孔,第二底座后端设置有与下箱体内部贯穿设置的排液孔,所述注液孔设置有置于第二底座外部的第一挡板,所述排液孔设置有置于第二底座外部的第二挡板,所述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均固定设置有置于第二底座外侧的拉手。

本发明结构巧妙,实用性强,采用臀部按摩盘和按摩柱对驾驶人员的臀部进行按摩,采用击打柱对驾驶人员的背部进行按摩,采用击腰装置对驾驶人员的腰部进行按摩,大大改善了驾驶人员臀部血液循环不畅、腰酸背痛等症状,各个按摩装置通过连动装置同步进行工作,且本装置通过制氧箱制得氧气缓解大脑缺氧状态,使得驾驶人员的大脑保持清醒,对驾驶人员的疲劳状态进行效果很好的改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立体图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主视图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去除坐垫、靠背和挡板后立体图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底座立体图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臀部按摩盘立体图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臀部按摩盘处配合关系立体图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按摩柱盘立体图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按摩柱立体图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第一齿轮处传动关系立体图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转动弧度盘处配合关系立体图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转动弧度盘和铃铛配合关系立体图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音乐盒处立体图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立柱处配合关系立体图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击打柱处配合关系立体图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击打柱与击腰装置处配合关系立体图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击腰装置立体图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连板立体图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制氧箱处配合关系立体图示意图。

图19为本发明漏液盘处配合关系立体图示意图。

图20为本发明第二转盘立体图示意图。

图21为本发明槽轮和漏液盘连接关系立体图示意图。

图22为本发明制氧箱立体图示意图。

图23为本发明制氧箱剖视图示意图。

图24为本发明后视图示意图。

附图标记:1、坐垫;2、靠背;3、头枕;4、底座;4-1、第一底座;4-2、第二底座;5、挡板;6、臀部按摩盘;7、按摩柱盘;7-1、连接板;8、开口;9、按摩柱;10、转盘;11、第一齿轮;12、第一不完全齿轮;13、第二齿轮;14、第二不完全齿轮;15、第一皮带轮;16、第一皮带;17、电机;18、转动弧度盘;19、铃铛;20、第三齿轮;21、音乐盒;22、第二皮带轮;23、立柱;24、第三皮带轮;25、第二皮带;26、轴座;27、第一锥齿轮;28、第二锥齿轮;29、橫柱;30、断裂口;31、凸轮;32、转轴;33、击打柱;34、圆筒;35、第二凸轮;36、连板;37、容纳盒;38、第二转轴;39、连杆;40、击腰装置;41、敲击柱连接板;42、连接柱;43、敲击柱;44、弹簧;45、第四皮带轮;46、第三皮带;47、第二转盘;48、限位块;49、圆柱销;50、槽轮;51、滑槽;52、漏液盘;53、漏液孔;54、制氧箱;55、上箱体;55-1、红外线发射器;56、下箱体;56-1、红外线接受器;57、出氧口;58、导气筒;59、出气口;60、过渡腔;61、第一漏液孔;62、第二漏液孔;63、开启按钮;64、关闭按钮;65、第一挡板;66、第二挡板;65-1、注液孔;66-1、排液孔;67、闪烁灯。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发明的前述及其他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附图1至图24对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结构内容,均是以说明书附图为参考。

下面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各示例性的实施例。

实施例一,本发明为一种新能源汽车防疲劳座椅,请参阅图1,包括有l形的底座4和安装在底座4上的坐垫1、靠背2、头枕3,请参阅图3和图4,所述底座4为内部中空两侧开口设置,底座4固定在汽车内部,底座4内部设置有防疲劳装置,所述底座4两侧设置有挡板5,挡板5的存在起到保护底座4内部装置的作用,且方便对底座4内部装置进行检修,所述底座4包括有横向设置且上端固定有坐垫1的第一底座4-1和竖向设置且前端固定有靠背2的第二底座4-2,第一底座4-1和第二底座4-2为一体连接设置;

驾驶人员长时间驾驶汽车时,臀部始终处于坐垫1上端,会造成臀部血液循环不畅,而且长时间的单一坐姿,还会使人疲劳,反应迟钝,这对于机动车、机动车驾驶员来说后果是非常严重的,会对交通安全和人身造成很大危险,因此我们设置臀部按摩装置促进驾驶人员臀部的血液循环,请参阅图3和图6,所述第一底座4-1上端转动配合设置有圆柱形的臀部按摩盘6,所述臀部按摩盘6的上端置于坐垫1内部,所述臀部按摩盘6外侧转动配合有置于坐垫1内部的环形的按摩柱盘7,请参阅图7,所述按摩柱盘7外边缘设置有与第一底座4-1固定连接的连接板7-1,使得连接板7-1和臀部按摩盘6之间形成置于按摩柱盘7内部的空腔,所述按摩柱盘7表面圆周均布开设有贯穿至空腔内部的开口8,所述开口8内部均沿竖直方向滑动配合设置有按摩柱9,为使得驾驶人员拥有更好的驾驶体验,当按摩柱9的下端与第一底座4-1上端面接触时,按摩柱9的上端与臀部按摩盘6的上端面处于同一平面,请参阅图3,所述按摩柱9上端置于按摩柱盘7外侧,请参阅图5和图6,所述臀部按摩盘6外侧圆周均布一体连接有三个扇叶状的转盘10,转盘10的边缘设置应尽可能薄或设置为弧度状,使得所述转盘10转动时可轻易将按摩柱9顶起,对驾驶人员臀部进行按摩,促进驾驶人员臀部血液循环,所述转盘10置于第一底座4-1上端且置于按摩柱盘7内部;

请参阅图6和图9,所述臀部按摩盘6下端延伸至底座4内部且固定有横向设置与底座4转动配合的第一齿轮11,第一齿轮11转动时可带动上端固定连接的臀部按摩盘6同步转动,所述第一齿轮11齿轮啮合有第一不完全齿轮12,第一不完全齿轮12可带动与之啮合的第一齿轮11间歇转动,所述第一不完全齿轮12经由置于底座4内部的电机17控制驱动,所述电机17经由置于底座4外部的开启按钮63和关闭按钮64控制工作,所述电机17由外部电源供电;

本实施例在具体使用时,首先当驾驶人员在连续行车感到疲劳后,自行按下开启按钮63,此时电机17开启,继而电机17驱动第一不完全齿轮12转动,第一不完全齿轮12转动过程中可带动与之啮合的第一齿轮11间歇转动,第一齿轮11转动时可带动上端固定连接的臀部按摩盘6同步间歇转动,臀部按摩盘6转动过程中对驾驶人员臀部进行按摩、促进驾驶人员臀部血液循环,如图3和图6所示,此时在臀部按摩盘6转动的过程中,与之固定连接的转盘10同步转动继而将按摩柱9逐个顶起,对驾驶人员臀部进行按摩,促进驾驶人员臀部血液循环,臀部按摩盘6和按摩柱9共同作用改善驾驶人员的臀部血液循环。

实施例二,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为使得按摩柱9更好的实现对驾驶人员臀部的按摩,请参阅图5和图8,所述按摩柱9的下端设置为弧度状的第一接触点9-1,所述转盘10转动时与第一接触点9-1接触的边缘设置为弧度状的第二接触点10-1,所述转盘10转动时第二接触点10-1与第一接触点9-1配合将按摩柱9轻易的顶起,所述转盘10设置为中间高两边低如图5所示的弧度状,使得当按摩柱9置于转盘10的中间位置时,按摩柱9的上端置于最高点,对驾驶人员臀部进行更好的按摩作用。

实施例三,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为实现臀部按摩盘6对驾驶人员臀部更好的按摩效果,避免单一的按摩效果,请参阅图9,所述第一齿轮11齿轮啮合有与底座4转动配合的第二齿轮13,所述第二齿轮13啮合有置于底座4内部的第二不完全齿轮14,所述第一不完全齿轮12、第一齿轮11、第二齿轮13和第二不完全齿轮14处于同一平面的同一直线上,所述第一不完全齿轮12和第二不完全齿轮14的齿均为半齿且朝向相同,;所述第一不完全齿轮12和第二不完全齿轮14均同轴固定有置于第一不完全齿轮12和第二不完全齿轮14下端的第一皮带轮15,两个所述第一皮带轮15经由置于第一齿轮11下端的第一皮带16传动连接,设置第一不完全齿轮12和第二不完全齿轮14的齿朝向相同的作用在于,如图9所示,当第一不完全齿轮12转动时带动第一齿轮11转动,此时第二齿轮13空转,第一不完全齿轮12通过第一皮带16带动第二不完全齿轮14转动,当第一不完全齿轮12转动半圈时,带动第二不完全齿轮14转动半圈,此时第二不完全齿轮14与第二齿轮13啮合带动第二齿轮13反转,继而第二齿轮13带动第一齿轮11反转,在此过程中实现第一齿轮11的往复转动,继而实现臀部按摩盘6的往复转动,臀部按摩盘6带动转盘10往复转动,转盘10往复转动的过程中实现按摩柱9的升降,对驾驶人员进行更好的按摩;

本实施例在具体使用时,首先当驾驶人员在连续行车感到轻微疲劳后,自行按下开启按钮63,此时电机17开启,当第一不完全齿轮12转动时带动第一齿轮11转动,此时第二齿轮13空转,第一不完全齿轮12通过第一皮带16带动第二不完全齿轮14转动,当第一不完全齿轮12转动半圈时,带动第二不完全齿轮14转动半圈,此时第二不完全齿轮14与第二齿轮13啮合带动第二齿轮13反转,继而第二齿轮13带动第一齿轮11反转,在此过程中实现第一齿轮11的往复转动,继而实现臀部按摩盘6的往复转动,实现对驾驶人员臀部的按摩,促进驾驶人员的臀部血液循环,臀部按摩盘6带动转盘10往复转动,转盘10往复转动的过程中实现按摩柱9的升降,对驾驶人员进行更好的按摩,臀部按摩盘6和按摩柱9共同作用改善驾驶人员的臀部血液循环。

实施例四,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当驾驶人员处于疲劳状态时,单调且平缓的音乐或者其他声音无疑会加剧驾驶人员的疲劳,请参阅图11,所述第一齿轮11上端同轴固定有置于底座4内部的转动弧度盘18,所述转动弧度盘18转动时可敲击固定在底座4内部的铃铛19,当转动弧度盘18敲击铃铛19时,铃铛19发出悦耳的铃声对驾驶人员进行提醒,请参阅图12,所述第一齿轮11啮合有第三齿轮20,所述第三齿轮20下端设置有音乐盒21,所述第三齿轮20与音乐盒21内部的调节音量旋钮固定连接,第一齿轮11往复转动过程啮合的第三齿轮20往复转动,继而带动调节音量旋钮往复转动,音乐盒21发出的音乐声音一会儿高一会儿低,对驾驶人员听力进行刺激,所述音乐盒21经由外部电源供电,所述音乐盒21的控制开关设置在底座4外侧,铃铛19和音乐盒21发出的声音打破了车内沉闷的气氛,给与驾驶人员一定的刺激效果。

实施例五,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为解决驾驶人员长时间驾车背部血液循环不畅的症状,请参阅图3和图13,所述第二不完全齿轮14下端同轴固定有置于第一皮带轮15下端的第二皮带轮22,所述第二底座4-2内部右端竖直设置有下端与底座4转动配合的立柱23,所述立柱23下端外侧套设固定有与第二皮带轮22处于同一平面的第三皮带轮24,所述第二皮带轮22和第三皮带轮24通过置于底座4内部的第二皮带25传动连接,所述立柱23设置有固定在底座4上的轴座26,设置轴座26的目的在于,使得立柱23的稳定性得到加强,当第二不完全齿轮14转动时会带动下端的第二皮带轮22转动,继而通过第二皮带25传动使得第三皮带轮24带动立柱23转动;所述立柱23上端设置有置于第二底座4-2内部的橫柱29,所述橫柱29两端均与挡板5转动配合,挡板5上设置有橫柱29的轴座,使得橫柱29可以转动,所述立柱23上端外侧套设固定有第一锥齿轮27,所述橫柱29上套设固定有与第一锥齿轮27齿轮啮合的第二锥齿轮28,立柱23转动时,第一锥齿轮27带动齿轮啮合的第二锥齿轮28转动,继而实现橫柱29转动,请参阅图14,所述橫柱29中间位置设置有两个断裂口30,两个所述断裂口30均通过两个凸轮31固定连接,两个所述凸轮31之间均转动配合设置有转轴32,当橫柱29转动时会带动凸轮31转动,此时转轴32会跟随凸轮31一起转动,所述转轴32前端转动配合设置有击打柱33,所述击打柱33的前端置于底座4的外侧,击打柱33在与之转动配合的转轴32带动下会实现往复运动对驾驶人员背部进行敲击,缓解驾驶人员背部血液循环,为使得击打柱33能够更好的工作,请参阅图4,所述第二底座4-2设置有对应的击打柱通孔,击打柱通孔设置有固定在第二底座4-2外侧的导向圆筒34,导向圆筒34对击打柱33起到限位作用;

本实施例在具体使用时,首先当第二不完全齿轮14转动时会带动下端的第二皮带轮22转动,继而通过第二皮带25传动使得第三皮带轮24带动立柱23转动;立柱23转动时,第一锥齿轮27带动与之齿轮啮合的第二锥齿轮28转动,继而实现橫柱29转动,当橫柱29转动时会带动凸轮31转动,此时转轴32会跟随凸轮31一起转动,所述击打柱33的前端置于底座4的外侧,击打柱33在第二底座4-2设置的击打柱通孔内运动,击打柱33在与之转动配合的转轴32带动下会实现往复运动对驾驶人员的背部进行敲击按摩,大大改善驾驶人员背部血液循环。

实施例六,在实施例五的基础上,为解决驾驶人员长时间驾车腰部酸痛、血液循环不畅的症状,请参阅图15和图16,所述击打柱33下端设置有击腰装置40,所述击腰装置40包括置于第二底座4-2内部的敲击柱连接板41,所述敲击柱连接板41前端通过连接柱42固定连接有置于第二底座4-2外侧的敲击柱43,所述第二底座4-2开设有与连接柱42滑动配合的敲击柱通孔43-1,使得敲击柱43仅能处于第二底座4-2外侧,所述连接柱42外部套设有置于敲击柱连接板41和第二底座4-2之间的弹簧44,弹簧44的作用在于,当力作用于敲击柱连接板41,弹簧44压缩,连接柱42在敲击柱通孔43-1内部滑动,继而带动敲击柱43敲击驾驶人员腰部,当力卸去,弹簧44会恢复原始状态,继而起到装置复位的作用,两个所述断裂口30之间的橫柱29外侧套设固定有第二凸轮35,第二凸轮35在橫柱29转动时带动自身一起转动,所述第二底座4-2内部转动配合有l形的连板36,如图15所示,所述连板36的上端与第二凸轮35相配合,所述连板36的下端与击腰装置40固定连接,使得连板36在第二凸轮35转动时能够推动下方的击腰装置40,当第二凸轮35转动时,当凸起处接触连板36上端位置时,会带动连板36转动,继而连板36的下端推动下方的击腰装置40对驾驶人员腰部进行敲击,当第二凸轮35转动时,当凸起处脱离连板36上端位置时,由于弹簧44的复位作用,装置回到初始状态,随着第二凸轮35的持续转动实现了击腰装置40对驾驶人员的持续敲击按摩;

本实施例在具体使用时,首先第二凸轮35在橫柱29转动时带动自身一起转动,第二凸轮35转动时,当凸起处接触连板36上端位置时,会带动连板36绕轴转动,继而连板36的下端推动下方的击腰装置40对驾驶人员腰部进行敲击,当第二凸轮35转动时,当凸起处脱离连板36上端位置时,由于弹簧44的复位作用,装置回到初始状态,随着第二凸轮35的持续转动最终实现了击腰装置40对驾驶人员腰部的持续敲击按摩,大大改善驾驶人员腰部血液循环。

实施例七,在实施例六的基础上,为使得击腰装置40实现更好的对驾驶人员腰部进行敲击按摩,请参阅图15和图16,所述连板36设置有固定在连板36两侧的第二转轴38和下端的连杆39,所述第二底座4-2内部固定设置有置于连板36外侧的容纳盒37,请参阅图4,所述容纳盒37开设有与第二转轴38转动配合的转孔37-1,所述连杆39与敲击柱连接板41活动连接,设置连杆39的作用在于,使得连板36可以更好的推动击腰装置40,使得腰部位置的敲击按摩更为平稳。

实施例八,在实施例六的基础上,驾驶人员在炎热的夏季或者寒冷的冬季,大多会开启车内空调而不会打开车窗,而长时间的行车作业大脑长期注意力高度集中的状态,再加上车内空气的不流通,极易造成大脑缺氧,细胞缺乏内源氧,出现头昏胸闷、疲惫嗜睡、反应迟钝、精力不集中等症状,所以此时给与驾驶人员氧气供给显得尤为重要,请参阅图18,所述第二底座4-2内部左端设置有与底座4转动配合的第二转盘47,所述第一不完全齿轮12和第二转盘47下端均同轴固定有处于同一平面的第四皮带轮45,两个所述第四皮带轮45通过设置在底座4内部的第三皮带46传动连接,当第一不完全齿轮12转动时,通过第四皮带轮45和第三皮带46的传动作用,使得第二转盘47转动,请参阅图19、图20和图21,所述第二转盘47上端固定有限位块48和圆柱销49,所述第二转盘47上端转动配合有槽轮50,所述槽轮50圆周均布开设有滑槽51,所述槽轮50可在第二转盘47转动时由上端固定的圆柱销50和滑槽51配合驱动旋转,当第二转盘47转动时会带动槽轮50间歇转动,所述槽轮50上端同轴固定有漏液盘52,所述漏液盘52上穿透开设有漏液孔53,所述漏液盘52与固定在第二底座4-2内部的制氧箱54转动配合,所述制氧箱54包括上箱体55和置于上箱体55下端的下箱体56,所述上箱体55内部放置有过氧化氢溶液,过氧化氢常温下比较稳定,加热到153度才会猛烈的分解为水和氧气,存放有过氧化氢溶液的上箱体55要避免阳光以及高温,当使用二氧化锰对过氧化氢溶液进行催化时会加快氧气的生成速度,所述下箱体56内部放置有二氧化锰催化剂,所述上箱体55和下箱体56的隔板开设有和漏液盘52转动配合的过渡腔60,所述上箱体55内部开设有与过渡腔60连通的第一漏液孔61,所述下箱体56内部开设有与过渡腔60连通的第二漏液孔62,所述第一漏液孔61和第二漏液孔62对应设置且大小与漏液孔53相同,当漏液盘52转动时,漏液孔53和第一漏液孔61、第二漏液孔62能够连通,所述制氧箱54开设有与下箱体56连通的出氧口57,所述出氧口57固定有竖直设置内部贯穿的导气筒58,所述导气筒58上端延伸至底座4外侧的头枕3旁边且固定连接有出气口59;

本实施例在具体使用时,首先当第一不完全齿轮12转动时,通过第四皮带轮45和第三皮带46的传动作用,使得第二转盘47转动,槽轮50在第二转盘47转动时由第二转盘47上端固定的圆柱销50和槽轮50上开设的滑槽51配合驱动旋转,即实现第二转盘47转动时会带动槽轮50间歇转动,当漏液盘52转动时,漏液孔53和第一漏液孔61、第二漏液孔62能够连通,此时上箱体55内部的过氧化氢溶液会经由第一漏液孔61、漏液孔53和第二漏液孔62进入下箱体56内部,此时下箱体56内部的二氧化锰催化剂会催化过氧化氢溶液加速分解出氧气,所述制氧箱54开设有与下箱体56连通的出氧口57,所述出氧口57固定有竖直设置内部贯穿的导气筒58,制得的氧气通过出氧口57进入导气筒58,所述导气筒58上端延伸至底座4外侧的头枕3旁边且固定连接有出气口59,最终制得的氧气通过出气口59放出,对驾驶人员进行氧气供给,驾驶人员吸入氧气,缓解大脑缺氧状态,解决头昏胸闷、疲惫嗜睡、反应迟钝、精力不集中等症状,大大缓解了疲劳。

实施例九,在实施例八的基础上,当驾驶人员缓解疲劳状态时,按下关闭按钮64控制电机17停止工作,此时漏液盘52也会停止运转,如果此时漏液孔53刚好停留在与第一漏液孔61、第二漏液孔62连通的状态,则上箱体55内部的过氧化氢溶液会源源不断的流入下箱体56内部,造成资源的浪费,增大使用成本,请参阅图23,所述上箱体55内部顶端安装有红外线发射器55-1,所述下箱体56内部底端安装有红外线接受器56-1,所述底座4外侧设置有闪烁灯67,所述红外线发射器55-1、红外线接受器56-1和第一漏液孔61、第二漏液孔62处于一条直线上,所述红外线接受器56-1和闪烁灯67电性连接,当漏液盘52转动,漏液孔53和第一漏液孔61、第二漏液孔62连通时,红外线发射器55-1传递信号给红外线接受器56-1,红外线接受器56-1电性控制闪烁灯67闪烁;

本实施例在具体使用时,当驾驶人员缓解疲劳状态时,按下关闭按钮64控制电机17停止工作,此时漏液盘52也会停止运转,如果此时漏液孔53刚好停留在与第一漏液孔61、第二漏液孔62连通的状态,则红外线发射器55-1传递信号给红外线接受器56-1,此时红外线接受器56-1电性控制闪烁灯67闪烁,此时驾驶人员可重新开启再关闭装置进行调节,由于漏液孔53刚好停留在与第一漏液孔61、第二漏液孔62连通的状态相对于不连通的状态是小概率事件,即很容易进行调节使得装置停止工作时,漏液孔53与第一漏液孔61、第二漏液孔62不连通。

实施例十,在实施例八的基础上,为方便向上箱体55内部加注过氧化氢溶液以及处理下箱体56内部分解产生的水,此外二氧化锰催化性能会在使用后受到影响,需要进行更换,请参阅图4和图24,所述第二底座4-2后端设置有与上箱体55内部贯穿设置的注液孔65-1,第二底座4-2后端设置有与下箱体56内部贯穿设置的排液孔66-1,所述注液孔65-1设置有置于第二底座4-2外部的第一挡板65,当需要向上箱体55内部加注过氧化氢溶液时,打开第一挡板65进行加注,所述排液孔66-1设置有置于第二底座4-2外部的第二挡板66,所述第一挡板65和第二挡板66均固定设置有置于第二底座4-2外侧的拉手,当需要排出下箱体56内部分解产生的水或者更换下箱体56内部的二氧化锰时,打开第二挡板66进行处理。

本发明在使用时,首先当驾驶人员在连续行车感到轻微疲劳后,自行按下开启按钮63,此时电机17开启,电机17驱动第一不完全齿轮12转动,当第一不完全齿轮12转动时带动第一齿轮11转动,此时第二齿轮13空转,第一不完全齿轮12通过第一皮带16带动第二不完全齿轮14转动,当第一不完全齿轮12转动半圈时,带动第二不完全齿轮14转动半圈,此时第二不完全齿轮14与第二齿轮13啮合带动第二齿轮13反转,继而第二齿轮13带动第一齿轮11反转,在此过程中实现第一齿轮11的往复转动,第一齿轮11转动时可带动上端固定连接的臀部按摩盘6同步往复转动,臀部按摩盘6转动过程中对驾驶人员臀部进行按摩、促进驾驶人员臀部血液循环,在臀部按摩盘6转动的过程中,与之固定连接的转盘10同步转动继而将按摩柱9逐个顶起,对驾驶人员臀部进行按摩,促进驾驶人员臀部血液循环,臀部按摩盘6和按摩柱9共同作用改善驾驶人员的臀部血液循环;

与之同步进行的是,第一齿轮11带动上端同轴固定的转动弧度盘18同步转动,转动弧度盘18转动时可敲击固定在底座4内部的铃铛19,当转动弧度盘18敲击铃铛19时,铃铛19发出悦耳的铃声对驾驶人员进行提醒、刺激驾驶人员的听力,第一齿轮11往复转动过程啮合的第三齿轮20往复转动,继而带动调节音量旋钮往复转动,音乐盒21发出的音乐声音一会儿高一会儿低,对驾驶人员听力进行刺激,铃铛19和音乐盒21发出的声音打破了车内沉闷的气氛,给与驾驶人员一定的听力刺激效果;

与之同步进行的是,当第二不完全齿轮14转动时会带动下端的第二皮带轮22转动,继而通过第二皮带25传动使得第三皮带轮24带动立柱23转动;立柱23转动时,第一锥齿轮27带动与之齿轮啮合的第二锥齿轮28转动,继而实现橫柱29转动,当橫柱29转动时会带动凸轮31转动,此时转轴32会跟随凸轮31一起转动,所述击打柱33的前端置于底座4的外侧,击打柱33在第二底座4-2设置的击打柱通孔内运动,击打柱33在与之转动配合的转轴32带动下会实现往复运动,继而对驾驶人员的背部进行敲击按摩,大大改善驾驶人员背部的血液循环;

与之同步进行的是,第二凸轮35在橫柱29转动时带动自身一起转动,第二凸轮35转动时,当凸起处接触连板36上端位置时,会带动连板36转动,继而连板36的下端推动下方的击腰装置40对驾驶人员腰部进行敲击,当第二凸轮35转动时,当凸起处脱离连板36上端位置时,由于弹簧44的复位作用,装置回到初始状态,随着第二凸轮35的持续转动最终实现了击腰装置40对驾驶人员腰部的持续敲击按摩,大大改善驾驶人员腰部血液循环;

与之同步进行的是,当第一不完全齿轮12转动时,通过第四皮带轮45和第三皮带46的传动作用,使得第二转盘47转动,槽轮50在第二转盘47转动时由上端固定的圆柱销50和滑槽51配合驱动旋转,即实现第二转盘47转动时会带动槽轮50间歇转动,当漏液盘52转动时,漏液孔53和第一漏液孔61、第二漏液孔62能够连通,此时上箱体55内部的过氧化氢溶液会经由第一漏液孔61、漏液孔53和第二漏液孔62进入下箱体56内部,此时下箱体56内部的二氧化锰催化剂催化过氧化氢溶液分解出氧气,所述制氧箱54开设有与下箱体56连通的出氧口57,所述出氧口57固定有竖直设置内部贯穿的导气筒58,制得的氧气通过出氧口57进入导气筒58,所述导气筒58上端延伸至底座4外侧的头枕3旁边且固定连接有出气口59,最终制得的氧气通过出气口59放出,对驾驶人员进行氧气供给,驾驶人员吸入氧气,缓解大脑缺氧状态,解决头昏胸闷、疲惫嗜睡、反应迟钝、精力不集中等症状;

当驾驶人员缓解疲劳状态时,按下关闭按钮64控制电机17停止工作,此时装置停止工作,漏液盘52也会停止运转,如果此时漏液孔53刚好停留在与第一漏液孔61、第二漏液孔62连通的状态,则红外线发射器55-1传递信号给红外线接受器56-1,此时红外线接受器56-1电性控制闪烁灯67闪烁,此时驾驶人员可重新开启再关闭装置进行调节,由于漏液孔53刚好停留在与第一漏液孔61、第二漏液孔62连通的状态相对于不连通的状态是小概率事件,即很容易进行调节使得装置停止工作时,漏液孔53与第一漏液孔61、第二漏液孔62不连通;

当需要向上箱体55内部加注过氧化氢溶液时,打开第一挡板65进行加注,所述排液孔66-1设置有置于第二底座4-2外部的第二挡板66,所述第一挡板65和第二挡板66均固定设置有置于第二底座4-2外侧的拉手,当需要排出下箱体56内部分解产生的水或者更换下箱体56内部的二氧化锰时,打开第二挡板66进行处理。

本发明结构巧妙,实用性强,采用臀部按摩盘和按摩柱对驾驶人员的臀部进行按摩,采用击打柱对驾驶人员的背部进行按摩,采用击腰装置对驾驶人员的腰部进行按摩,大大改善了驾驶人员臀部血液循环不畅、腰酸背痛等症状,各个按摩装置通过连动装置同步进行工作,且本装置通过制氧箱制得氧气缓解大脑缺氧状态,使得驾驶人员的大脑保持清醒,对驾驶人员的疲劳状态进行效果很好的改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