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椅安全带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29526发布日期:2019-03-16 00:59阅读:287来源:国知局
座椅安全带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涉及座椅安全带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有具备电动卷收器的带有电动机的座椅安全带装置(例如,参照日本特开2001-114069号公报)。

然而,在将带有电动机的座椅安全带装置设置于车辆的后排座席的情况下,需要新设置用于对后排座席的带有电动机的座椅安全带装置的电动机进行驱动的驱动电路,因此成本增加。



技术实现要素:

本公开考虑上述事实,提供一种能够抑制成本地在车辆的后排座席设置带有电动机的座椅安全带装置的座椅安全带控制装置。

本公开的一形态涉及座椅安全带控制装置,具备:第一驱动电路,对车辆的驾驶席的带有电动机的座椅安全带的电动机进行驱动;第二驱动电路,对所述车辆的副驾驶席的带有电动机的座椅安全带的电动机及所述车辆的后排座席的带有电动机的座椅安全带的电动机进行驱动;及控制部,根据输入信号来控制所述第一驱动电路及所述第二驱动电路。

在本形态的座椅安全带控制装置中,副驾驶席的带有电动机的座椅安全带的电动机的驱动电路与车辆的后排座席的带有电动机的座椅安全带的电动机的驱动电路通用。因此,能够抑制成本地在车辆的后排座席设置带有电动机的座椅安全带装置。

在本形态中,可以是,所述副驾驶席的所述电动机和所述第二驱动电路经由与所述副驾驶席的带扣开关联动的切换开关而连接,所述后排座席的所述电动机和所述第二驱动电路经由与所述后排座席的带扣开关联动的切换开关而连接。

在上述结构中,电动机和第二驱动电路经由与带扣开关联动的切换开关而连接,由此能够避免在乘员未就座时座椅安全带工作而发生端锁。

在本形态中,可以是,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第一驱动电路,以在预定时机将所述驾驶席的所述座椅安全带卷入,并且控制所述第二驱动电路,以在与所述预定时机不同的时机将所述副驾驶席的所述座椅安全带及所述后排座席的所述座椅安全带卷入。

在上述结构中,能够在不同的时机对就座于驾驶席的驾驶员与就座于副驾驶席的乘员及就座于后排座席的乘员进行限制,因此能够以适当的时机对乘员进行限制。

在本形态中,可以是,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第一驱动电路,以通过预定卷入载荷将所述驾驶席的所述座椅安全带卷入,并且控制所述第二驱动电路,以通过与所述预定卷入载荷不同的卷入载荷将所述副驾驶席的所述座椅安全带及所述后排座席的所述座椅安全带卷入。

在上述结构中,能够以不同的卷入载荷对就座于驾驶席的驾驶员与就座于副驾驶席的乘员及就座于后排座席的乘员进行限制,因此能够以适当的卷入载荷对乘员进行限制。

在本形态中,可以是,所述控制部根据就座于所述驾驶席的驾驶员的状态、所述车辆的行驶状态及表示自动驾驶与手动驾驶之间的切换的驾驶状态中的至少一个,来控制所述第一驱动电路。驾驶员的状态例如表示是否为清醒度下降的状态等的状态。而且,车辆的行驶状态可以是例如表示是否摇晃的状态。

在上述结构中,在驾驶员的状态、车辆的行驶状态及表示自动驾驶与手动驾驶之间的切换的驾驶状态中的至少一个满足向驾驶员的体感通知的通知条件的情况下,能够仅对驾驶员传递体感通知。

在本形态中,可以是,所述控制部在就座于所述驾驶席的驾驶员的状态为清醒度下降的状态的情况下,在控制所述第一驱动电路以对所述驾驶席的所述电动机进行驱动之后,控制所述第二驱动电路以对所述副驾驶席及所述后排座席的所述电动机进行驱动。

在上述结构中,在驾驶员的清醒度下降的状态持续的情况下,能够将驾驶员的清醒度下降的状态向副驾驶席的乘员或后排座席的乘员通知。

在本形态中,可以是,所述控制部根据表示预测所述车辆发生碰撞的程度的信息,控制所述第一驱动电路及所述第二驱动电路以对所述驾驶席的所述电动机和所述副驾驶席的所述电动机及所述后排座席的所述电动机进行驱动。表示预测车辆发生碰撞的程度的信息可以是例如表示自动制动是否进行了工作、是否进行了紧急制动的操作、是否进行了紧急方向盘的操作、是否发生了车辆的自转、通过激光雷达或前方相机是否检测到障碍物等的信息。

在上述结构中,在预测车辆发生碰撞的程度满足座椅安全带的紧急工作条件的情况下,能够对全部乘员适当地进行限制。

在本形态中,可以是,所述座椅安全带的电动机是卷收器的电动机及提升式带扣的电动机中的任一方。

在上述结构中,在座椅安全带的电动机为提升式带扣的电动机的情况下,即使座椅为倾斜的状态,在用于进行对乘员的通知的座椅安全带驱动时,也能够对乘员适当地传递体感通知。而且,在用于限制乘员的座椅安全带驱动时,能够适当地限制乘员。

如以上说明那样根据本形态的座椅安全带控制装置,能够抑制成本地在车辆的后排座席设置带有电动机的座椅安全带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适用了本实施方式的座椅安全带控制装置的车辆的俯视图。

图2是表示通过第一实施方式的座椅安全带控制装置进行的控制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3是表示通过第一实施方式的座椅安全带控制装置进行的控制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4是表示通过第二实施方式的座椅安全带控制装置进行的控制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5是表示通过第三实施方式的座椅安全带控制装置进行的控制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6是表示通过第四实施方式的座椅安全带控制装置进行的控制的一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附图,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座椅安全带控制装置10。需要说明的是,图示的箭头fr、箭头rh表示车辆v的前侧、作为车宽方向的一侧的右侧。以下,在仅使用前后、左右的方向进行说明的情况下,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就表示车辆前后方向的前后、车辆(朝向前方的情况下)的左右。

(关于车辆v内部的概略结构)

图1以示意性的俯视图表示适用了座椅安全带控制装置10的车辆v的内部。在车辆v的内部配设有供驾驶员d就座的驾驶席sd、供乘员p就座的副驾驶席sp及供乘员b1及乘员b2就座的后排座席sb。

如图1所示,在驾驶席sd设置座椅安全带装置1,在副驾驶席sp设置座椅安全带装置2。而且,在后排座席sb设置座椅安全带装置3及座椅安全带装置4。

驾驶席sd的座椅安全带装置1包括卷收座椅安全带(图示省略)的卷收器1x、使卷收器1x工作的电动机1y及供安装于座椅安全带的舌板(图示省略)卡合的带扣(图示省略)。

另外,副驾驶席sp的座椅安全带装置2包括卷收座椅安全带的卷收器2x、使卷收器2x工作的电动机2y及在舌板与带扣卡合时成为接通的带扣开关2z。

另外,后排座席sb的座椅安全带装置3包括卷收左侧座椅的座椅安全带的卷收器3x、使卷收器3x工作的电动机3y及在左侧座椅的舌板与带扣卡合时成为接通的带扣开关3z。

另外,后排座席sb的座椅安全带装置4包括卷收右侧座椅的座椅安全带的卷收器4x、使卷收器4x工作的电动机4y及在右侧座椅的舌板与带扣卡合时成为接通的带扣开关4z。

(关于座椅安全带控制装置10)

如图1所示,座椅安全带控制装置10包括作为控制部的一例的控制cpu12、第一驱动电路14、第二驱动电路16及三个切换开关18、20、22。座椅安全带控制装置10由包括cpu(centralprocessingunit)、rom(readonlymemory)及ram(randomaccessmemory)等的微型计算机构成。座椅安全带控制装置10构成为座椅安全带驱动ecu,与各种传感器(图示省略)电连接。而且,控制cpu12、第一驱动电路14、第二驱动电路16连接于电源。

第一驱动电路14对车辆v的驾驶席sd的带有电动机的座椅安全带装置1的电动机1y进行驱动。而且,第二驱动电路16对车辆v的副驾驶席sp的带有电动机的座椅安全带装置2的电动机2y进行驱动。而且,第二驱动电路16对后排座席sb的左侧座椅的带有电动机的座椅安全带装置3的电动机3y和后排座席sb的右侧座椅的带有电动机的座椅安全带装置4的电动机4y进行驱动。

副驾驶席sp的电动机2y和第二驱动电路16经由与副驾驶席sp的带扣开关2z联动的切换开关18而连接。而且,后排座席sb的左侧座椅的电动机3y和第二驱动电路16经由与后排座席sb的左侧座椅的带扣开关3z联动的切换开关20而连接。而且,后排座席sb的右侧座椅的电动机4y和第二驱动电路16经由与后排座席sb的右侧座椅的带扣开关4z联动的切换开关22而连接。

控制cpu12根据来自各种传感器的输入信号,对第一驱动电路14及第二驱动电路16进行控制。控制cpu12控制用于进行对乘员的通知的座椅安全带驱动和用于限制乘员的座椅安全带驱动。

例如,控制cpu12在满足对就座于驾驶席sd的驾驶员d的通知条件的情况下,进行控制以对第一驱动电路14进行驱动,作为用于进行对乘员的通知的驱动。例如,控制cpu12进行控制以使座椅安全带的张力振动地变化。由此,对驾驶员d进行基于座椅安全带的体感通知。

作为用于判定对驾驶员d的通知条件是否满足的信息,可列举例如驾驶员d的状态、车辆v的行驶状态及表示自动驾驶与手动驾驶之间的切换的驾驶状态。驾驶员d的状态、车辆v的行驶状态及驾驶状态由车辆v具备的各种传感器依次检测。

驾驶员d的状态例如由拍摄驾驶员d的相机(图示省略)依次检测。控制cpu12对于由拍摄驾驶员d的相机拍摄到的图像进行预定的图像处理,判定驾驶员d是否为清醒度下降的状态。并且,控制cpu12在驾驶员d为清醒度下降的状态的情况下,判定为满足对驾驶员d的通知条件,进行控制以对第一驱动电路14进行驱动。而且,在判定驾驶员d是否为清醒度下降的状态时,例如,可以在驾驶员d持续驾驶2小时以上的情况下,判定为驾驶员d为清醒度下降的状态。

另外,车辆v的行驶状态例如由位置传感器等各种车辆传感器(图示省略)依次检测。控制cpu12基于由车辆传感器检测到的信息来检测车辆v的摇晃,在检测到车辆v的摇晃的情况下,判定为满足对驾驶员d的通知条件,进行控制以对第一驱动电路14进行驱动。

另外,车辆v的驾驶状态例如由检测从自动驾驶向手动驾驶的切换的传感器(图示省略)依次检测。控制cpu12基于由传感器检测到的信息来检测从自动驾驶向手动驾驶的切换,在进行了从自动驾驶向手动驾驶的切换的情况下,判定为满足对驾驶员d的通知条件,进行控制以对第一驱动电路14进行驱动。

另外,控制cpu12在满足紧急时工作条件的情况下,控制第一驱动电路14及第二驱动电路16以对驾驶席sd的电动机1y、副驾驶席sp的电动机2y及后排座席sb的电动机3y、4y进行驱动,作为用于限制乘员的座椅安全带驱动。由此,通过座椅安全带来限制车辆v的乘员。

作为用于判定紧急时工作条件是否满足的信息,可列举例如表示预测车辆v发生碰撞的程度的信息。表示预测车辆v发生碰撞的程度的信息由车辆v具备的各种传感器依次检测。作为各种传感器,可列举车辆稳定控制系统(vsc:vehiclestabilitycontrol)具备的传感器(图示省略)、横摆传感器(图示省略)、激光雷达(图示省略)及前方相机(图示省略)等。

控制cpu12根据由传感器检测到的作为表示预测车辆v发生碰撞的程度的信息即自动制动是否进行了工作、是否进行了紧急制动的操作、是否进行了紧急方向盘的操作、是否发生了车辆v的自转、通过激光雷达或前方相机是否检测到障碍物等,来判定是否满足紧急时工作条件。并且,控制cpu12例如在自动制动工作的情况下,判定为满足紧急时工作条件,控制第一驱动电路14及第二驱动电路16以对驾驶席sd的电动机1y、副驾驶席sp的电动机2y及后排座席sb的电动机3y、4y进行驱动。

接下来,说明本实施方式的作用及效果。

如上所述构成的座椅安全带控制装置10当开始依次取得来自各种传感器的输入信号时,执行图2所示的处理例程和图3所示的处理例程。图2所示的处理例程是与用于限制乘员的座椅安全带驱动相关的控制处理,图3所示的处理例程是与用于进行对乘员的通知的座椅安全带驱动相关的控制处理。图2及图3是表示通过本实施方式的座椅安全带控制装置10执行的控制的一例的流程图。

在图2所示的步骤s100中,控制cpu12取得来自各种传感器的输入信号,判定是否满足紧急时工作条件。在满足紧急时工作条件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102。另一方面,在不满足紧急时工作条件的情况下,重复进行步骤s100。

在步骤s102中,控制cpu12控制第一驱动电路14及第二驱动电路16以对驾驶席sd的电动机1y、副驾驶席sp的电动机2y及后排座席sb的电动机3y、4y进行驱动,并结束处理。

在图3所示的步骤s104中,控制cpu12取得来自各种传感器的输入信号,判定是否满足对驾驶员d的通知条件。在满足对驾驶员d的通知条件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106。另一方面,在不满足对驾驶员d的通知条件的情况下,重复进行步骤s104。

在步骤s106中,控制cpu12进行控制以对第一驱动电路14进行驱动。

如以上说明那样,第一实施方式的座椅安全带控制装置具备:第一驱动电路,对车辆的驾驶席的带有电动机的座椅安全带的电动机进行驱动;及第二驱动电路,对车辆的副驾驶席的带有电动机的座椅安全带的电动机及车辆的后排座席的带有电动机的座椅安全带的电动机进行驱动。由此,在车辆的后排座席设置带有电动机的座椅安全带的情况下,不需要新设置用于对后排座席用的电动机进行驱动的驱动电路,因此能够降低成本。能够实现作为座椅安全带控制装置的座椅安全带驱动ecu的结构的小型化。

另外,例如,假设在乘员未就座的状态下带有电动机的座椅安全带的电动机工作的情况下,用于防止座椅安全带的拉出的锁定机构工作而发生端锁。在这种情况下,在乘员就座而要佩戴座椅安全带时,由于端锁而无法将座椅安全带拉出。相对于此,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副驾驶席sp的电动机2y和第二驱动电路16经由与副驾驶席sp的带扣开关2z联动的切换开关18而连接,由此在副驾驶席sp的乘员p未佩戴座椅安全带时电动机2y不进行驱动。因此,能够避免在乘员未就座于副驾驶席sp时座椅安全带工作而发生端锁。而且,同样,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后排座席sb的电动机3y、4y和第二驱动电路16经由与后排座席sb的带扣开关联动的切换开关20、22而连接,由此在后排座席sb的乘员b1、b2未佩戴座椅安全带时,电动机3y、4y不进行驱动。因此,能够避免在乘员未就座于后排座席sb时座椅安全带工作而发生端锁。

<第二实施方式>

接下来,说明第二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实施方式的结构是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结构。

第二实施方式的控制cpu12在就座于驾驶席sd的驾驶员d的状态为清醒度下降的状态的情况下,控制第一驱动电路14以对驾驶席sd的电动机1y进行驱动。并且,控制cpu12在控制了第一驱动电路14之后,控制第二驱动电路16以对副驾驶席sp的电动机2y及后排座席sb的电动机3y、4y进行驱动。

图4是表示通过第二实施方式的座椅安全带控制装置进行的控制的一例的流程图。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驾驶员d的状态由各种传感器依次检测。例如,在步骤s204中,控制cpu12基于通过转向传感器(图示省略)得到的扭矩信息,来判定驾驶员d是否为清醒度下降的状态。

接下来,控制cpu12在步骤s204中判定为驾驶员d为清醒度下降的状态的情况下,在步骤s206中,判定为满足对驾驶员d的通知条件,进行控制以对第一驱动电路14进行驱动。

并且,控制cpu12在进行了控制以对第一驱动电路14进行驱动之后,在经过了预定时间之后、即步骤s208中的判定为肯定判定的情况下,在步骤s210中再次判定驾驶员d是否为清醒度下降的状态。控制cpu12在步骤s210中再次判定为驾驶员d为清醒度下降的状态的情况下,在步骤s212中控制第二驱动电路16以对副驾驶席sp的电动机2y及后排座席sb的电动机3y、4y进行驱动。由此,在作为对驾驶员d的体感通知而使座椅安全带进行了工作之后驾驶员d的清醒度下降的状态仍继续的情况下,通过使副驾驶席sp或后排座席sb的座椅安全带工作而能够将驾驶员d的清醒度下降的状态向副驾驶席sp的乘员或后排座席sb的乘员通知。

需要说明的是,关于第二实施方式的座椅安全带控制装置的其他结构及作用,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如以上说明那样,第二实施方式的座椅安全带控制装置在就座于驾驶席sd的驾驶员d的状态为清醒度下降的状态的情况下,在控制第一驱动电路14以对驾驶席sd的电动机1y进行驱动之后,控制第二驱动电路16以对副驾驶席sp的电动机2y及后排座席sb的电动机3y、4y进行驱动。由此,在驾驶员d的清醒度下降的状态继续的情况下,能够将驾驶员d的清醒度下降的状态向副驾驶席sp的乘员或后排座席sb的乘员通知。

<第三实施方式>

接下来,说明第三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第三实施方式的结构是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结构。

第三实施方式的控制cpu12控制第一驱动电路14以在预定时机使驾驶席sd的带有电动机的座椅安全带工作。并且,控制cpu12控制第二驱动电路16以在与预定时机不同的时机使副驾驶席sp的带有电动机的座椅安全带及后排座席sb的带有电动机的座椅安全带工作。

当驾驶员d正在进行手动驾驶的情况下,驾驶员d的紧张状态的程度为高的倾向。另一方面,副驾驶席sp的乘员及后排座席的乘员与驾驶员相比紧张状态的程度为低的倾向。例如,在车辆v发生了碰撞的情况下,紧张状态的程度低的乘员与紧张状态的程度高的乘员相比,在较早的时机向车辆v的前侧倾倒。因此,在满足紧急时工作条件的情况下,作为将座椅安全带卷入的时机,可考虑优选对于紧张状态的程度低的乘员在较早的时机将座椅安全带卷入,对于紧张状态的程度高的乘员在较晚的时机将座椅安全带卷入。

图5是表示通过第三实施方式的座椅安全带控制装置进行的控制的一例的流程图。在步骤s300中满足了紧急时工作条件的情况下,在步骤s302中,控制cpu12首先控制第二驱动电路16,以将副驾驶席sp的带有电动机的座椅安全带及后排座席sb的带有电动机的座椅安全带卷入。之后,在步骤s304中,控制cpu12控制第一驱动电路14,以将驾驶席sd的带有电动机的座椅安全带卷入。即,第三实施方式的控制cpu12控制第二驱动电路16,以在比卷入驾驶席sd的带有电动机的座椅安全带的时机早的时机,将副驾驶席sp的带有电动机的座椅安全带及后排座席sb的带有电动机的座椅安全带卷入。由此,能够适当地限制驾驶席sd的驾驶员d、副驾驶席sp的乘员及后排座席sb的乘员。

需要说明的是,关于第三实施方式的座椅安全带控制装置的其他结构及作用,由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如以上说明那样,第三实施方式的座椅安全带控制装置控制第一驱动电路14以在预定时机将驾驶席sd的带有电动机的座椅安全带卷入。并且,控制cpu12控制第二驱动电路16,以在与预定时机不同的时机将副驾驶席sp的带有电动机的座椅安全带卷入并将后排座席sb的带有电动机的座椅安全带卷入。由此,能够在适当的时机对乘员进行限制。

<第四实施方式>

接下来,说明第四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第四实施方式的结构是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结构。

第四实施方式的控制cpu12控制第一驱动电路14,以使驾驶席sd的带有电动机的座椅安全带以预定卷入载荷工作。而且,控制cpu12控制第二驱动电路16,以使副驾驶席sp的带有电动机的座椅安全带及后排座席sb的带有电动机的座椅安全带以与预定卷入载荷不同的卷入载荷工作。

例如,在车辆v发生了碰撞的情况下,紧张状态的程度低的乘员与紧张状态的程度高的乘员相比,以更大的载荷向车辆v的前侧倾倒。因此,在满足紧急时工作条件的情况下,作为座椅安全带的卷入载荷,可考虑优选对于紧张状态的程度低的乘员以较大的载荷将座椅安全带卷入,对于紧张状态的程度高的乘员以较小的载荷将座椅安全带卷入。

图6是表示通过第四实施方式的座椅安全带控制装置进行的控制的一例的流程图。在步骤s400中满足了紧急时工作条件的情况下,在步骤s402中,控制cpu12控制第一驱动电路14,以通过卷入载荷α将驾驶席sd的带有电动机的座椅安全带卷入,并且,控制第二驱动电路16,以通过比卷入载荷α大的卷入载荷β将副驾驶席sp的带有电动机的座椅安全带及后排座席sb的带有电动机的座椅安全带卷入。即,第四实施方式的控制cpu12控制第二驱动电路16,以通过比卷入驾驶席sd的带有电动机的座椅安全带的载荷大的载荷将副驾驶席sp的带有电动机的座椅安全带及后排座席sb的带有电动机的座椅安全带卷入。由此,能够适当地限制驾驶席sd的驾驶员d、副驾驶席sp的乘员及后排座席sb的乘员。

需要说明的是,关于第四实施方式的座椅安全带控制装置的其他结构及作用,由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如以上说明那样,第四实施方式的座椅安全带控制装置控制第一驱动电路14,以通过预定卷入载荷将驾驶席sd的带有电动机的座椅安全带卷入。并且,控制cpu12控制第二驱动电路16,以通过与预定卷入载荷不同的卷入载荷将副驾驶席sp的带有电动机的座椅安全带及后排座席sb的带有电动机的座椅安全带卷入。由此,能够以适当的卷入载荷对乘员进行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的由座椅安全带控制装置10进行的处理作为通过执行程序而进行的软件处理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作为通过硬件进行的处理。或者,可以作为将软件及硬件这双方组合的处理。而且,rom中存储的程序也可以存储于各种存储介质来以供发布。

此外,本公开并不限定于上述,除了上述以外,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当然能够进行各种变形来实施。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带有电动机的座椅安全带的电动机是卷收器的电动机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带有电动机的座椅安全带的电动机也可以是用于使提升式带扣上下移动的电动机。

在带有电动机的座椅安全带的电动机为提升式带扣的电动机的情况下,在使座椅成为倾斜的状态的情况下,乘员的肩部的座椅安全带从乘员的肩部浮起。另一方面,即使在座椅为倾斜的状态的情况下,座椅安全带的带扣侧的座椅安全带的浮起也少。因此,即使座椅为倾斜的状态,在用于进行对乘员的通知的座椅安全带驱动时,也能够向乘员适当地传递体感通知。而且,在用于限制乘员的座椅安全带驱动时,能够适当地限制乘员。需要说明的是,在带有电动机的座椅安全带的电动机为提升式带扣的电动机的情况下,在对乘员进行体感通知时,例如,以使提升式带扣上下移动的方式进行控制。由此,座椅安全带以被卷入的方式进行动作,且座椅安全带以被拉起的方式进行动作,因此能对乘员传递基于座椅安全带的体感通知。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切换开关18、20、22设置于座椅安全带控制装置10的内部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设于座椅安全带控制装置10的外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