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构造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54462发布日期:2019-09-24 21:57阅读:275来源:国知局
保护构造体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保护构造体,其在车辆上搭载电池组件等重量物体的情况下使用。



背景技术:

在电动汽车、混合动力自行车、插入式混合动力自行车等中,驱动源使用被称为电池组件、电池包等的二次电池。

当将这些二次电池搭载于车辆时,需要保护其免受冲击等来自外部的负荷,同时,也要求对于行驶时产生的振动的耐振动性。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构造,作为小型车辆的碰撞应对构造,在侧梁前端和铰链柱下端之间设置有闭合截面构造构件,同时,具有从该闭合截面构造构件向内突出的肋。

但是,在这样的构造中,存在如下问题:由于振动等产生的应力集中于向内突出的肋的根部,该部分容易破损。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国特开2013-001235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保护构造体,其为用于在车辆上搭载重量物体的壳体或者框体等构造体,能够分散负荷,并且耐振动性优异。

(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所涉及的保护构造体,其特征在于,包括:侧壁部,其通过内肋和外肋而形成有中空部;水平部,其具有沿水平方向形成的水平中空部,其中,以所述水平中空部贯通所述内肋的方式将所述水平部和所述侧壁部一体地形成。

在此,所谓的水平部表现为相对于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侧壁部,在其内侧相对地大致正交的方向上形成的部分,不需要严格意义上的水平。

另外,在本发明中,水平部是用于安装支承电池组件等重量物体的构件。

作为安装支承的构造,既可以以载置重量物体的方式安装,也可以以悬挂支承该重量物体的方式安装,该支承构造并无限制。

在本发明中,列举如下示例:作为使水平部的水平中空部贯通侧壁部的内肋的构造,所述水平中空部通过上肋和下肋形成,并且,以通过所述上肋以及下肋的一部分将所述侧壁部的中空部沿上下切断的方式形成。

在此,所述侧壁部和所述水平部也可以通过挤出材料一体成形。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所涉及的保护构造体适合在车辆上搭载电池组件及其控制部件等。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保护构造体中,在将电池组件等重量物体安装于水平部的情况下,由于其负荷或者从外部施加的冲击等负荷被分散至侧壁部的内肋和外肋,因此,相对于来自外部的负荷,对重量物体的保护效果高,耐振动性也优异。

附图说明

图1(a)示出本发明所涉及的保护构造体的示例,图1(b)示出侧壁部和水平部的连结构造的局部放大图。

图2示出保护构造体的侧视图。

图3示出侧壁部和水平部的连结的比较说明图。

符号说明

11侧壁部

11a外肋

11b内肋

11c中空部

11d中空部

11e中空部

11f连结部

11g连结凸缘部

11h连结肋

12水平部

12a水平中空部

12b上肋

12c下肋

12d连接肋。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所涉及的保护构造体用于将重量物体搭载于车辆,例如,适合用于搭载被称为电池包、电池组件等的二次电池以及控制这些二次电池的控制部件等。

构造本身可以为由多个板体构成的壳体、由多个框构成的框体、将这些进行组合得到的构造体等,构成构件并无限制。

本发明所涉及的保护构造体的特征在于,构成壳体或者框体的上下方向的侧壁部和横向的水平部的连结构造。

图1(a)中示出具有第一搭载部和第二搭载部的两段构造的保护构造体的示例。所述第一搭载部由底板15构成,所述第二搭载部由设置于所述第一搭载部的上方的水平部12以及根据需要连结于该水平部的中间板16构成。

从构成第一搭载部的底板15立设垂直板(11、13、14)作为侧壁,在其中央的侧壁部11上连结有构成第二搭载部的水平部12,其放大图示于图1(b)。

侧壁可以由一个板状的侧壁部11构成,但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a)、图1(b)和图2所示,其形成为一分为三的构造,具体而言,在形成于位于中间的侧壁部11的上部的嵌合凸缘状的连结部11f嵌合连结上部侧壁板14,并且,在形成于侧壁部11的下部的连结凸缘部11g连结固定从底板15立设的下部侧壁板13。

侧壁的分割构造和连结构造并无限制。

上述侧壁可以相对向地立设于第一搭载部以及第二搭载部的两侧,但在本实施例中,例示为通过由中空截面形状构成的多个侧板17(17a、17b、17c)连结底板15和中间板16。

另外,虽然省略了图示,但形成为第二搭载部的上方由罩壳构件覆盖的构造例,该罩壳构件通过上部侧壁板14的上端凸缘部14a固定。

另外,根据需要,在与底板15的侧壁正交的两侧端部具有辅助凸缘部19a、19b,在第二搭载部的两侧端部也具有辅助凸缘部18a、18b,但也可以没有这些辅助凸缘部。

在图1(b)中示出将辅助凸缘部18b取下后的状态的水平部12和侧壁部11的局部放大图。

侧壁部11为具有沿上下方向配设的多个中空部11c、11d、11e的板形状。

中空部形成为通过连结肋11h连结内肋11b和外肋11a的中央的形状,朝向保护构造体的内侧形成并且由中空截面形状构成的与水平部12的连结部如下形成。

水平部12通过利用垂直方向的连接肋12d连接一对上肋12b和下肋12c的中央而形成有多个水平中空部12a。

变成如下状态:上肋12b和下肋12c的前端侧的一部分贯通侧壁部11的内肋11b。

换言之,变成如下状态:通过该贯通的上肋12b和下肋12c的部分将侧壁部的中空部切断,而形成了中空部11c和中空部11d。并且,变成如下状态:上肋12b和下肋12c的前端侧成为外肋11a,从而形成了水平中空部12a。

由此,在通过省略了图示的固定销等将二次电池(电池组件)v安装于形成第二搭载部的水平部12的情况下,其负荷被分散成经由上肋12b和外肋11a的连结拐角部而传递的负荷f1和经由下肋12c和内肋11b的连结拐角部而传递的负荷f2。

将该作用与图3所示的连结构造进行比较。

图3示出将中空截面形状的水平部112和具有上下方向的中空部的侧壁部111大致直角地连结的情况。

当形成这样的连结构造时,施加于水平部112的负荷容易应力集中于拐角部f0,从而向该部分的局部的负荷变大。

与之对比,在本发明所涉及的连结构造中,由于应力被分散成f1和f2,因此,即使相对于冲击等来自外部的负荷,也具有分散效果,因此,对于搭载物体的保护效果高。

另外,由于行驶中产生的振动也被分散成f1和f2而传递至侧壁部11,因此,振动耐久性也优异。

这样的连结构造通过铝合金等挤出材料而能够容易地制作。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