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霜风道总成及具有该除霜风道总成的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671732发布日期:2020-05-08 17:24阅读:136来源:国知局
除霜风道总成及具有该除霜风道总成的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除霜除雾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除霜风道总成及哟中具有该除霜风道总成的车辆。



背景技术:

在车辆设计技术领域,关乎行车安全的相关装置和设备的设计工作是车辆设计工作的焦点和重点,同时也是基础和基奠。因此,各大厂商都会将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到对这些设备和装置的研发中来。但尽管一直各方不遗余力的研发和创新,目前仍有一些关于行车安全设备的技术处于发展的瓶颈期,例如车辆的除霜风道总成。

除霜性能是关乎行车安全的一项重要指标。但汇总相关文献资料、以及各整车厂家的实际除霜问题,大部分除霜性能不达标,会对行车安全造成一定的影响,究其原因,造成除霜性能较差的问题出现在除霜风道总成的设计上,除霜性能差与除霜风道总成风量分配、出风方向不合理密切相关。

然而解决问题的方针总是明确的,往往除霜问题的解决过程,就是风量分配和出风方向的调整和优化过程。为解决除霜问题,行业内的通用做法主要采用局部增加扰流板、调整风道结构、调整出风口大小等手段,却又因为单一手段效果有限,而在实际中往往需要综合多种手段、多处调整和多次尝试。这样就不可避免地增加了除霜风道的设计研发成本,增大了生产制造的难度。并且,行业内的通用的解决方案只能针对某一特定风道,通用性不强。

另外,目前整体式除霜风道,主要通过风道内部增加导风隔板等手段实现除霜风量向各个风口的合理分配,但由于前出风口与侧出风口之间的相互影响,导致经常出现部分出风口风量过低,对应位置风窗玻璃除霜效果无法满足要求。

因此,设计一种除霜效率高、能够有效调整风量的除霜风道总成及具有该除霜风道总成的车辆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十分迫切的。

鉴于上述缺陷,本发明创作者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和实践终于获得了本发明。本发明为解决除霜系统风量分配问题提供了一种通用、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缺陷,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在于,本发明提供一种除霜风道总成,其特征在于,其包括除霜风道管路、第一导向筋和第二导向筋,所述第一导向筋和所述第二导向筋设置在所述除霜风道管路的内部;

所述第一导向筋和所述第二导向筋交叉设置,且形成导向筋交叉点;

所述除霜风道管路上设有入风口和若干个出风口,所述第一导向筋和所述第二导向筋将所述入风口分割为若干区域;

所述第一导向筋和所述第二导向筋将除霜风道管路内部分割多个独立风道,每个独立风道分别将与其位置对应的出风口和入风口区域连通;

所述入风口被分割的各个区域的面积和进风量能够通过调节所述导向筋交叉点的位置来改变。

较佳的,所述第一导向筋和所述第二导向筋将所述除霜风道管路内部分割成4个独立风道,其分别是第一风道、第二风道、第三风道和第四风道。

较佳的,所述第一导向筋和所述第二导向筋将所述入风口分割成为4个区域,其分别是第一风道入风口、第二风道入风口、第三风道入风口和第四风道入风口。

较佳的,所述除霜风道管路上设有4个出风口,其分别为第一出风口、第二出风口、第三出风口和第四出风口,所述第一风道将所述第一出风口和所述第一风道入风口连通,所述第二风道将所述第二出风口和所述第二风道入风口连通,所述第三风道将所述第三出风口和所述第三风道入风口连通,所述第四风道将所述第四出风口和所述第四风道入风口连通。

较佳的,在靠近所述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三出风口和所述第四出风口附近的所述除霜风道管路内分别设有流量计;在靠近所述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三出风口和所述第四出风口附近的所述除霜风道管路内分别设有温度计。

较佳的,所述除霜风道管路包括管路盖体和管路本体,在所述管路本体上设有一凸起部,所述入风口设置在凸起部上,在所述管路盖体上与所述凸起部位置对应处设置一凹陷部,所述凹陷部呈v字形。

较佳的,在所述凹陷部的底面呈v字形的两个斜面上分别设有若干辅助加热装置。

较佳的,所述入风口设置在所述管路本体的底部中心处;所述第一导向筋和所述第二导向筋十字交叉设置。

较佳的,所述第三出风口和所述第四出风口分别设置在所述除霜风道管路的两个侧后方,所述第一出风口和所述第二出风口设置在所述除霜风道管路的前侧。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所述的除霜风道总成。

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车辆风挡玻璃的除霜除雾效率。本发明所提供的除霜风道总成被其内部的导向筋分为多个独立的风道,各个独立风道的风量分配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调节,该除霜风道总成的适用面广泛,除霜效率高。另外,该除霜风道总成上的风道、出风口的可设计空间得到增加,风道整体的灵活性得到提高。这样的设计有利于规避管梁等干涉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除霜风道总成的后视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除霜风道总成的主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除霜风道总成的第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除霜风道总成的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7中除霜风道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除霜风道管路1、入风口2、管路盖体5、管路本体6、连接件7、第一导向筋10、第二导向筋20、导向筋交叉点30、第一出风口51、第二出风口52、第三出风口53、第四出风口54、第一风道入风口61、第二风道入风口62、第三风道入风口63、第四风道入风口64和辅助加热装置80。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上述的和另外的技术特征和优点作更详细的说明。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除霜风道总成的后视图;如图2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除霜风道总成的主视图;如图3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除霜风道总成的第一视角的立体图;如图4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除霜风道总成的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除霜风道总成,其包括除霜风道管路1、第一导向筋10和第二导向筋20,第一导向筋10和第二导向筋20设置在除霜风道管路1的内部,第一导向筋10和第二导向筋20交叉设置,且形成导向筋交叉点30。

除霜风道管路1上设有入风口2和若干个出风口,第一导向筋10和第二导向筋20将入风口2分割为若干区域。第一导向筋10和第二导向筋20将除霜风道管路1内部分割多个独立风道,每个独立风道分别将与其位置对应的出风口和入风口区域连通。

入风口2被分割的各个区域的面积和进风量能够通过调节导向筋交叉点30的位置来改变。

优选地,第一导向筋10和第二导向筋20十字交叉设置。

优选地,第一导向筋10和第二导向筋20将除霜风道管路1内部分割成4个独立风道。

优选地,第一导向筋10和第二导向筋20能够将入风口分割成为4个区域,其包括第一风道入风口61、第二风道入风口62、第三风道入风口63和第四风道入风口64。

优选地,除霜风道管路1上设有4个出风口,其包括第一出风口51、第二出风口52、第三出风口53和第四出风口54。

在本实施例中,除霜风道管路1包括管路盖体5、管路本体6和连接件7,管路盖体5和管路本体6之间通过连接件7连接。第一导向筋10和第二导向筋20设置在管路盖体5和管路本体6所围绕成的管路的内部。

风从入风口2进入,也随即进入第一风道入风口61、第二风道入风口62、第三风道入风口63和第四风道入风口64。风被第一导向筋10和第二导向筋20导向分割。风量被分为4个部分,第一部分通过第一风道入风口61流入第一风道,风流经第一风道后,从第一出风口51流出;第二部分通过第二风道入口62流入第二风道,风流经第二风道后,从第二出风口52流出;第三部分通过第三风道入口63流入第三风道,风流经第三风道后,从第三出风口53流出;第四部分通过第四风道入口64流入第四风道,风流经第四风道后,从第四出风口54流出。

优选地,入风口2设置在管路本体6的中心处。

优选地,入风口2设置在管路本体6的底部,第三出风口53和第四出风口54分别设置在除霜风道管路1的两个侧后方,第一出风口51和第二出风口52设置在除霜风道管路1的前侧。

除霜风道总成可以包含多个第一出风口51,优选地,多个第一出风口51沿管路本体6的长度方向上设置。多个出风口的有益效果在于,既保障了出风口强劲的风力,又能提高除霜风道总成整体出风覆盖的范围。

除霜风道总成可以包含多个第二出风口52,优选地,多个第二出风口52沿管路本体6的长度方向上设置。多个出风口的有益效果在于,既保障了出风口强劲的风力,又能提高除霜风道总成整体出风覆盖的范围。

优选地,除霜风道总成能够用于将车辆空调系统或暖风装置(图未示出)产生的除霜用热风导向前风挡玻璃及侧风挡玻璃。

第一出风口51和第二出风口52可以将热风导向至前风挡玻璃;第三出风口53和第四出风口54分别将热风导向至两侧的侧风挡玻璃。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地,在管路本体6上设有一凸起部,入风口2设置在凸起部上,设置凸起部的有益效果在于:使得入风口2向下突出,有利于管路本体6与进风管路的连接,提高了除霜风道管路1与进风管路的密封性能。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地,在管路盖体5上与凸起部位置对应处设置一凹陷部,凹陷部呈v字形,即凹陷部的底面呈v字形斜面。

凹陷部的斜面也具有导向功能呢,斜面内侧能够使风分别顺利流入第一风道、第二风道、第三风道和第四风道。

进一步,凸起部和凹陷部相配合,其能够为整个除霜风道总成提供辅助的支撑和固定,进而使得除霜风道总成更加稳定,也能够增加除霜风道总成的使用寿命。凸起部和凹陷部相配合使得空气流动和流向更具有层次性,因此,能提高除霜的效率。

由于入风口2被分割的各个区域的面积和进风量能够通过调节导向筋交叉点30连同附近的第一导向筋10和第二导向筋20的位置来改变,所以,在调节装置带动导向筋交叉点30移动后,第一风道、第二风道、第三风道和第四风道的风量就会得到重新的分配。

调节装置优选包括一个u型件,u型件插入除霜风道管路1内部,u型件与第一导向筋10或第二导向筋20接触,u型件能够带动第一导向筋10或第二导向筋20运动,从而使导向筋交叉点30移动。

导向筋交叉点30能够移动,第一导向筋10和第二导向筋20能够移动,直到运动到极限状态。所述的极限状态是指,第一导向筋10或第二导向筋20运动到使相邻两个或三个入风口消失的状态。

例如,在图1中,使第二导向筋20向第三出风口53运动,第一风道入风口61和第三风道入风口63的面积逐步减小,而第二风道入风口62和第四风道入风口64的面积逐步加大,当第一风道入风口61和第三风道入风口63消失时,入风口2进入的风量全部分配给第二风道和第四风道。此时处于一种极限状态。

例如,在图1中,使第二导向筋20向第四出风口54运动,第一风道入风口61和第三风道入风口63的面积逐步加大,而第二风道入风口62和第四风道入风口64的面积逐步减小,当第二风道入风口62和第四风道入风口64消失时,入风口2进入的风量全部分配给第一风道和第三风道。此时处于一种极限状态。

例如,在图1中,使第一导向筋10向左运动,第一风道入风口61和第二风道入风口62的面积逐步减小,而第三风道入风口63和第四风道入风口64的面积逐步增大,当第一风道入风口61和第二风道入风口62消失时,入风口2进入的风量全部分配给第三风道和第四风道。此时处于一种极限状态。这样能够实现只向侧风挡玻璃输送风力,以单独为侧风挡玻璃除霜,这也是现有技术中没有实现的。

例如,在图1中,使第一导向筋10向右运动,第三风道入风口63和第四风道入风口64的面积逐步减小,而第一风道入风口61和第二风道入风口62的面积逐步增大,当第三风道入风口63和第四风道入风口64消失时,入风口2进入的风量全部分配给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此时处于一种极限状态。

又或者当第一导向筋10和第二导向筋20同时运动时,可以将相邻的3个入风口隐藏,单独剩下第一风道入风口61、第二风道入风口62、第三风道入风口63和第四风道入风口64这四个入风口中的一个维持工作,对应的四个风道中只有一个风道能够分配到风量。此时也是处于一种极限状态。

综上,利用第一导向筋10和第二导向筋20的隔离作用和动态分配风量的作用,使得各方向的空气流动相对独立,也可以方便的调节各个方向的流量分配。

经分析验证,采用该优化方法后的风道,相比现有技术中的风道,本发明实施例1中的除霜风道总成整体除霜速度提升至少20%。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包括上述除霜风道总成的车辆,其余车辆的特征均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赘述。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具体地,第一导向筋10和第二导向筋20可滑动连接。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优选地,第一导向筋10和第二导向筋20在导向筋交叉点30处固定连接,导向筋交叉点30处的第一导向筋10和第二导向筋20为柔性材料,能够拉伸。导向筋交叉点30能够进行移动。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

在靠近第一出风口51、第二出风口52、第三出风口53和第四出风口54附近的除霜风道管路内分别设有流量计,各个流量计用于监控第一风道、第二风道、第三风道和第四风道内的风量,实时反馈风量的变化和风量分配比例的变化。

实施例5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不同之处在于:

在靠近第一出风口51、第二出风口52、第三出风口53和第四出风口54附近的除霜风道管路内分别设有流量计,各个流量计用于监控第一风道、第二风道、第三风道和第四风道内的风量,实时反馈风量的变化和风量分配比例的变化。

实施例6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3不同之处在于:

在靠近第一出风口51、第二出风口52、第三出风口53和第四出风口54附近的除霜风道管路内分别设有流量计,各个流量计用于监控第一风道、第二风道、第三风道和第四风道内的风量,实时反馈风量的变化和风量分配比例的变化。

实施例7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

如图5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7中除霜风道总成的结构示意图。在凹陷部的底面呈v字形的两个斜面上分别设有若干辅助加热装置80,用于辅助加热,在靠近第一出风口51、第二出风口52、第三出风口53和第四出风口54附近的除霜风道管路内分别设有温度计,温度计用于监控第一风道、第二风道、第三风道和第四风道内的出风温度,以便监控温度,或者及时启动辅助加热装置80。辅助加热装置80可以辅助增加部分风道中的空气温度。

实施例8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不同之处在于:

在凹陷部的底面呈v字形的两个斜面上分别设有若干辅助加热装置80,用于辅助加热,在靠近第一出风口51、第二出风口52、第三出风口53和第四出风口54附近的除霜风道管路内分别设有温度计,温度计用于监控第一风道、第二风道、第三风道和第四风道内的出风温度,以便监控温度,或者及时启动辅助加热装置80。辅助加热装置80可以辅助增加部分风道中的空气温度。

实施例9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3不同之处在于:

在凹陷部的底面呈v字形的两个斜面上分别设有若干辅助加热装置80,用于辅助加热,在靠近第一出风口51、第二出风口52、第三出风口53和第四出风口54附近的除霜风道管路内分别设有温度计,温度计用于监控第一风道、第二风道、第三风道和第四风道内的出风温度,以便监控温度,或者及时启动辅助加热装置80。辅助加热装置80可以辅助增加部分风道中的空气温度。

实施例10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4不同之处在于:

在凹陷部的底面呈v字形的两个斜面上分别设有若干辅助加热装置80,用于辅助加热,在靠近第一出风口51、第二出风口52、第三出风口53和第四出风口54附近的除霜风道管路内分别设有温度计,温度计用于监控第一风道、第二风道、第三风道和第四风道内的出风温度,以便监控温度,或者及时启动辅助加热装置80。辅助加热装置80可以辅助增加部分风道中的空气温度。

实施例11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5不同之处在于:

在凹陷部的底面呈v字形的两个斜面上分别设有若干辅助加热装置80,用于辅助加热,在靠近第一出风口51、第二出风口52、第三出风口53和第四出风口54附近的除霜风道管路内分别设有温度计,温度计用于监控第一风道、第二风道、第三风道和第四风道内的出风温度,以便监控温度,或者及时启动辅助加热装置80。辅助加热装置80可以辅助增加部分风道中的空气温度。

实施例1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6不同之处在于:

在凹陷部的底面呈v字形的两个斜面上分别设有若干辅助加热装置80,用于辅助加热,在靠近第一出风口51、第二出风口52、第三出风口53和第四出风口54附近的除霜风道管路内分别设有温度计,温度计用于监控第一风道、第二风道、第三风道和第四风道内的出风温度,以便监控温度,或者及时启动辅助加热装置80。辅助加热装置80可以辅助增加部分风道中的空气温度。

实施例1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

在靠近第一出风口51、第二出风口52、第三出风口53和第四出风口54附近的除霜风道管路内分别设有流量计,各个流量计用于监控第一风道、第二风道、第三风道和第四风道内的风量,实时反馈风量的变化和风量分配比例的变化。

在靠近第一出风口51、第二出风口52、第三出风口53和第四出风口54附近的除霜风道管路内分别设有温度计,温度计用于监控第一风道、第二风道、第三风道和第四风道内的出风温度,以便监控温度。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而言仅仅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发明中各部件的结构和连接方式等都是可以有所变化的,凡是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行的等同变换和改进,均不应排除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