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碰撞处理方法及无人机固定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20959887发布日期:2020-06-02 20:37阅读:238来源:国知局
车辆碰撞处理方法及无人机固定装置与流程

本申请涉及无人机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车辆碰撞处理方法及无人机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道路上车辆的数量增长,交通事故的及时反馈问题备受重视。车辆发生严重碰撞事故后,若事故反馈不及时,极有可能延误伤者的救治时机,且反馈不及时会导致无法及时取证,则后续事故责任的分配时会存在相互推诿的情况。

目前虽然可通过人工报警或道路上监控系统反馈交通事故,但在发生严重碰撞时,车上人员可能受伤陷入昏迷状态,无法通过电话报警,在偏僻的路段特别是山区道路上,道路上监控探头数量少,在监控盲区发生交通事故,无法通过道路上监控系统反馈交通事故。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旨在提高交通事故反馈的及时性。为此,本申请提出了一种车辆碰撞处理方法及一种无人机固定装置。

一种车辆碰撞处理方法,应用于无人机,方法包括:

检测到无人机上的第一触点被断开,启动无人机,并产生用于表征车辆发生碰撞的第一信号;

接收到第一信号后,启动无人机上的信号采集器以采集碰撞相关信息,碰撞相关信息包括无人机所属车辆的周边图像信息;

将碰撞相关信息传输至指定终端或指定服务器;

其中,车辆将搭载的无人机弹射至空中时断开第一触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接收到第一信号之后还包括:

向第一移动终端发送第二信号;

若在设定时间阈值内未收到来自第一移动终端的第三信号,则将预设的第二移动终端作为指定终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指定服务器包括保险公司服务器、公交管理系统服务器、医院系统服务器、消防系统服务器或交警系统服务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

接收到第一信号后,启动无人机上的警示灯或喇叭。

一种车辆碰撞处理方法,应用于无人机,方法包括:

接收弹射安全检测信号,根据弹射安全检测信号检测无人机的预计弹射轨迹上是否存在障碍物;

若不存在障碍物,发送弹射安全信号至无人机所属车辆以使车辆将搭载的无人机弹射至空中,并且,产生第一信号;

接收到第一信号后,启动无人机上的信号采集器以采集碰撞相关信息,碰撞相关信息包括无人机所属车辆的周边图像信息;

将碰撞相关信息传输至指定终端或指定服务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方法还包括:

若存在障碍物,发送弹射危险信号至车辆以使车辆禁止将无人机弹射至空中。

一种车辆碰撞处理方法,应用于车辆,车辆上配置有无人机固定装置,无人机通过无人机固定装置固定在车辆上,方法包括:

通过车上的加速度传感器获取车辆的加速度;

在加速度大于碰撞阈值时,生成第二信号并将第二信号发送至无人机固定装置;

根据第二信号,车辆通过无人机固定装置将搭载的无人机弹射至空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加速度大于碰撞阈值时,生成第二信号并将第二信号发送至无人机固定装置的步骤,包括:

在加速度大于碰撞阈值时,生成弹射安全检测信号并将弹射安全检测信号发送至无人机;

在接收到无人机发来的弹射安全信号后,生成第二信号并将第二信号发送至无人机固定装置。

一种无人机固定装置,包括基座和设置在基座上的可移动弹性件、吸合件和电子控制器接口;

在可移动弹性件处于第一位置且吸合件吸合无人机的起落架时,可移动弹性件受起落架挤压而处于压缩状态;

在可移动弹性件处于第一位置且吸合件释放无人机的起落架时,无人机受可移动弹性件作用而弹射至空中;

在可移动弹性件处于第二位置且吸合件吸合无人机的起落架时,可移动弹性件处于舒张状态;

在可移动弹性件处于第二位置且吸合件释放无人机的起落架时,可移动弹性件处于舒张状态,无人机在自身驱动器的驱动下起飞。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设置在基座上第二触点,用于与无人机上的第一触点闭合。

上述车辆碰撞处理方法,在无人机被弹射至空中时,通过无人机上的信号采集器在空中采集碰撞相关信息,接着将碰撞相关信息传输至指定终端或指定服务器,从而在车辆发生严重车祸时候无人机能够及时采集事故现场的画面等信息,并且,在发生碰撞时无人机能在第一时间弹射出平台,不会和车辆一起损毁,并实现响应的碰撞拍摄功能。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但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车辆碰撞处理方法流程图;

图2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车辆碰撞处理方法流程图;

图3为本申请再一实施例的车辆碰撞处理方法流程图;

图4为本申请又一实施例的车辆碰撞处理方法流程图;

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无人机固定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可以理解,本申请所使用的术语“第一”、“第二”等可在本文中用于描述各种开关,但这些开关不受这些术语限制。这些术语仅用于将一个元器件(信号)与另一个元器件(信号)区分。举例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将第一信号称为第二信号,且类似地,可将第二信号称为第一信号。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两者都是信号,但其不是同一信号。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车辆碰撞处理方法流程图。如图1所示,一种车辆碰撞处理方法,应用于无人机,方法包括:

步骤102:检测到无人机上的第一触点被断开,启动无人机,并产生用于表征车辆发生碰撞的第一信号。

其中,将无人机在车辆发生碰撞时弹射至空中的实现方法有多种。例如,车辆上被动安全系统的电子控制器接收车上加速度传感器发来的加速度a,判断车辆加速度a是否大于碰撞阈值b(b的数值为预先设定,车辆以b加速度进行碰撞,则判定车辆将会受到严重损坏,人员会受到较严重伤害),若车辆加速度a大于b,则满足无人机弹射条件,启动无人机弹射系统(即无人机固定装置),无人机被弹射至空中,原本位于无人机上的用于使无人机与车辆建立连接的第一触点随之断开,无人机在检测到该连接器时产生第一信号,因而第一信号可以用于表征车辆发生碰撞。

将无人机在车辆发生碰撞时弹射至空中的实现方法还可以通过车辆上被动安全系统的电子控制器(electroniccontrolunit,ecu)实现。例如,电子控制器是车上用于控制安全气囊打开的装置,安全气囊相关工作过程为:车上配置的碰撞传感器(也可称为安全气囊传感器),首先由碰撞传感器接收撞击信号,只要碰撞达到规定的强度,碰撞传感器即产生动作并向电子控制器发出信号。电子控制器接收到信号后,与其原存储信号进行比较,如果达到气囊展开条件,则由驱动电路向气囊组件中的气体发生器送去起动信号。气体发生器接到启动信号后引燃气体发生剂,产生大量气体,经过滤并冷却后进入气囊,使气囊在极短的时间内突破衬垫迅速展开,在驾驶员或乘员的前部形成弹性气垫,并及时泄漏、收缩,吸收冲击能量,从而有效地保护人体头部和胸部,使之免于伤害或减轻伤害程度。以上可得,可以驱动电路产生起动信号时,判定车辆发生严重的碰撞,启动无人机弹射系统,无人机被弹射至空中。

步骤104:接收到第一信号后,启动无人机上的信号采集器以采集碰撞相关信息,碰撞相关信息包括无人机所属车辆的周边图像信息。

其中,无人机上的相应装置接收到第一信号后,可以启动飞行拍摄模式,对发生事故车辆进行拍摄,除了拍摄事故车辆的情况外,还可以拍摄周围的其他情况,比如,事故现场的斑马线,周围的路标信息,红绿灯信息,周围行人的脸部特征,周边车辆的车牌号码及车辆外观,路段限速信息等,碰撞相关信息除了以上这些无人机所属车辆的周边图像信息,还可以包括语音信息,即事故发生时的声音,还有事故发生后现场当事人之间的谈话等。除此之外,碰撞相关信息还包括事故发生地的坐标信息,事故发生时间信息等。通过采集碰撞相关信息有利于更全面的掌握事故发生时的周围环境情况,之后发生事故责任纠纷时,调查取证。

步骤106:将碰撞相关信息传输至指定终端或指定服务器。

其中,无人机上设置有无线通讯模块,可通过该无线通讯模块将碰撞相关信息传送至指定终端或指定服务器。在无人机采集到碰撞相关信息后,可以选择实时将碰撞相关信息传输给指定终端或指定服务器。指定终端可以是移动终端,例如,移动终端可以是车主的智能手机,车主可以在时候随时调取碰撞相关信息。此外,将碰撞相关信息传输至指定终端的方式还可以是,无人机上的通讯模块向第二终端拨打电话,通话时播报车主的名字、事故地点和事故时间等信息。

本实施例中的车辆碰撞处理方法,在无人机被弹射至空中时,通过无人机上的信号采集器在空中采集碰撞相关信息,接着将碰撞相关信息传输至指定终端或指定服务器,从而在车辆发生严重车祸时候无人机能够及时采集事故现场的画面等信息,并且,在发生碰撞时无人机能在第一时间弹射出平台,不会和车辆一起损毁,并实现响应的碰撞拍摄功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接收到第一信号之后还包括:

步骤204:向第一移动终端发送第二信号;

步骤206:若在设定时间阈值内未收到来自第一移动终端的第三信号,则将预设的第二移动终端作为指定终端。

其中,若在设定时间阈值内收到来自第一移动终端的第三信号,则不将碰撞相关信息传输至第二移动终端。第二移动终端可以是预设的终端(即无人机的存储器上存储有第二移动终端的标识信息,或者无人机对应的服务器上存储有第二移动终端的标识信息)。也可以是在碰撞发生后,无人机接收到来自第一移动终端的搭载有第二移动终端标识信息的第三信号,则无人机根据第三信号将碰撞相关信息传输至第二移动终端。

例如,第一终端可以是车主的智能手机,第二终端可以是紧急联系人的智能手机,无人机会向车主的智能手机发送第二信号,向车主确认是否要将该事故相关情况(碰撞相关信息)发送给紧急联系人,在设定时间阈值内没有收到车主的确认回复(即第三信号)时,可以判断车主可能因事故而陷入昏迷状态,此时无人机自动将事故相关情况发送到紧急联系人的智能手机,紧急联系人能够在第一时间得知车主发生了车祸,以便及时刚到现场或者及时报警。若在设定时间阈值内收到来自第一移动终端的第三信号,则判定车主本人表示目前可以独自处理该交通事故,则不将碰撞相关信息传输至第二移动终端。

本实施例中的车辆碰撞处理方法,无人机预设时间内未收到第一移动终端的确认(即第三信号)时,将碰撞相关信息直接传输至第二移动终端,使得第二终端不是无条件地收到碰撞相关信息,而是在某些特定条件下(即预设时间内未收到来自第一移动终端的第三信号)才有条件地接收到碰撞相关信号,从而即保证了碰撞相关信息的隐私性,又可以在特殊条件下向第二终端发送碰撞相关信息以保证车辆碰撞事故得到及时处理。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指定服务器包括保险公司服务器、公交管理系统服务器、医院系统服务器、消防系统服务器或交警系统服务器。

其中,无人机在车辆上方持续拍摄,无人机内部有无线通讯模块,无人机在弹射后通讯模块启动,开始工作,通过模块内部预先设定的连接程序建立与保险公司服务器、公交管理系统服务器或交警系统服务器的连接,同时发送拍摄实时画面至交警、公交管理中心或保险公司中的至少一个。

本实施例中的车辆碰撞处理方法,通过将碰撞相关信息发送至保险公司服务器、公交管理系统服务器、医院系统服务器、消防系统服务器或交警系统服务器,可以使得保险公司、公交管理中心或交警能够第一时间获知事故的相关情况,警方能够主动第一时间出动警力前往事故现场,不用被动地等报警电话,提高了事故的相应速度。保险公司全面获取事故现场状况,有利于正确地认定保险责任。公交管理中心获取到公交车发生事故时的情况,可以及时派遣备用公交车前往事故现场,接送事故车辆上的乘客,提高公交公司的服务质量。医院系统可以及时排除救助车前往现场,减少了打求救电话的时间并且医院接受到事故现场的画面时可以初步判断伤者的情况,在救助车上配置合适的医生和救援设备,提高了救援效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

接收到第一信号后,启动无人机上的警示灯或喇叭。

其中,警示灯可以是led灯或白炽灯等可发光的器件,启动后的警示灯可以发出各种颜色的光,灯光可以选择红色、黄色等醒目的颜色,警示灯还可以闪烁,从而使得警示效果更好。启动后的喇叭可以发出高分贝的鸣笛声或者语音提示声。

本实施例中的车辆碰撞处理方法,在车辆碰撞事故发生后,启动具有预警功能的警示灯或喇叭,以此警示后续的车辆前方发生车祸,或吸引周围救援力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步骤102:检测到无人机上的第一触点被断开,启动无人机,并产生用于表征车辆发生碰撞的第一信号,包括:

在车辆发生碰撞无人机被弹射至空中,且无人机与无人机固定装置之间的触点断开的情况下,无人机检测到触点被断开时,产生用于表征车辆发生碰撞的第一信号。

其中,在无人机停靠在无人机固定装置上时,无人机通过触点与车上电子控制器建立连接,从而向车上电子控制器发送信号或者接收来自车上电子控制器的信号。另一方面,无人机可以通过触点从车上电源获取电能从而为自身充电。在无人机被弹射至空中时,无人机与车上电子控制器之间的触点断开,在无人机检测到触点被断开时,产生用于表征车辆发生碰撞的第一信号。

本实施例中的车辆碰撞处理方法,通过检测触点被断开来判断无人机已被弹射至空中,进而无人机上开启信号采集器采集碰撞相关信息,通过触点这一简单的结构即可实现在碰撞后无人机采集器自动开启,这一方法简单可靠且易实现。

一种车辆碰撞处理方法,应用于无人机,该方法包括:

步骤302:接收弹射安全检测信号,根据弹射安全检测信号检测无人机的预计弹射轨迹上是否存在障碍物。

其中,在车辆上被动安全系统的电子控制器接收车上加速度传感器发来的加速度a,若车辆加速度a大于b,不直接由无人机固定装置执行无人机弹射动作,而是电子控制器先通过上述连接器向无人机发送弹射安全检测信号。

步骤304:若不存在障碍物,发送弹射安全信号至所述无人机所属车辆以使所述车辆将搭载的所述无人机弹射至空中,并且,产生第一信号。

其中,在无人机接收弹射安全检测信号时,通过无人机上设置的距离传感器测量预计弹射轨迹上是否存在障碍物,若不存在障碍物,则无人机发送弹射安全信号至车上电子控制器,电子控制器接收到弹射安全信号后,启动无人机弹射系统,无人机被弹射至空中。若存在障碍物,则无人机发送弹射危险信号至车上电子控制器,电子控制器接收到弹射危险信号后,禁止启动无人机弹射系统,无人机依旧固定在车辆上而不被弹射至空中。另一方面,无人机发送弹射安全信号的同时会产生第一信号。

步骤306:接收到所述第一信号后,启动所述无人机上的信号采集器以采集碰撞相关信息,所述碰撞相关信息包括所述无人机所属车辆的周边图像信息。

其中,无人机上的相应装置接收到第一信号后,可以启动飞行拍摄模式,对发生事故车辆进行拍摄,除了拍摄事故车辆的情况外,还可以拍摄周围的其他情况,比如,事故现场的斑马线,周围的路标信息,红绿灯信息,周围行人的脸部特征,周边车辆的车牌号码及车辆外观,路段限速信息等,碰撞相关信息除了以上这些无人机所属车辆的周边图像信息,还可以包括语音信息,即事故发生时的声音,还有事故发生后现场当事人之间的谈话等。除此之外,碰撞相关信息还包括事故发生地的坐标信息,事故发生时间信息等。通过采集碰撞相关信息有利于更全面的掌握事故发生时的周围环境情况,之后发生事故责任纠纷时,调查取证。

步骤308:将所述碰撞相关信息传输至指定终端或指定服务器。

其中,无人机上设置有无线通讯模块,可通过该无线通讯模块将碰撞相关信息传送至指定终端或指定服务器。在无人机采集到碰撞相关信息后,可以选择实时将碰撞相关信息传输给指定终端或指定服务器。指定终端可以是移动终端,例如,移动终端可以是车主的智能手机,车主可以在时候随时调取碰撞相关信息。此外,将碰撞相关信息传输至指定终端的方式还可以是,无人机上的通讯模块向第二终端拨打电话,通话时播报车主的名字、事故地点和事故时间等信息。

例如,无人机上方布置有红外线感距仪,当车辆发生碰撞时,无人机接收弹射安全检测信号,无人机的ecu启动红外线顶部环境监测系统,若顶部4m内有障碍物,则不执行弹射(防止隧道车祸,无人机损毁)。

本实施例中的车辆碰撞处理方法,通过在无人机被弹射至空中之前,检测无人机的预计弹射轨迹上是否存在障碍物,可以避免无人机弹射后撞击到障碍物,导致无人机损毁。在无人机由于存在障碍物而没弹射出去的情况下,也可以启动信息采集器,采集碰撞相关信息.

一种车辆碰撞处理方法,应用于车辆,车辆上配置有无人机固定装置,无人机通过无人机固定装置固定在车辆上,方法包括:

步骤402:通过车上的加速度传感器获取车辆的加速度。

步骤404:在加速度大于碰撞阈值时,生成第二信号并将第二信号发送至无人机固定装置;

步骤406:根据第二信号,车辆通过无人机固定装置将搭载的无人机弹射至空中。

其中,车辆上被动安全系统的电子控制器接收车上加速度传感器发来的加速度a(即车辆的加速度),判断车辆加速度a是否大于碰撞阈值b(b的数值为预先设定,车辆以b加速度进行碰撞,则判定车辆将会受到严重损坏,人员会受到较严重伤害),若车辆加速度a大于b,则满足无人机弹射条件,电子控制器会生成第二信号并将第二信号发送至无人机固定装置,无人机固定装置具有弹射功能,在接受到第二信号后就将无人机弹射至空中。

本实施例中的车辆碰撞处理方法,通过检测车辆加速度是否大于碰撞阈值即可判定车辆是否发生碰撞,进而及时将无人机弹射至空中。之后,在无人机被弹射至空中时,可通过无人机上的信号采集器在空中采集碰撞相关信息,接着将碰撞相关信息传输至指定终端或指定服务器,从而在车辆发生严重车祸时候无人机能够及时采集事故现场的画面等信息,并且,在发生碰撞时无人机能在第一时间弹射出平台,不会和车辆一起损毁,并实现响应的碰撞拍摄功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加速度大于碰撞阈值时,生成第二信号并将第二信号发送至无人机固定装置的步骤,包括:

在加速度大于碰撞阈值时,生成弹射安全检测信号并将弹射安全检测信号发送至无人机;

在接收到无人机发来的弹射安全信号后,生成第二信号并将第二信号发送至无人机固定装置。

其中,为了避免无人机弹射出去后撞击到障碍物损毁,车辆上被动安全系统的电子控制器接收车上加速度传感器发来的加速度a并判定车辆加速度a大于b,此时,不直接由无人机固定装置执行无人机弹射动作,而是车上的电子控制器先通过上述连接器向无人机发送弹射安全检测信号,在无人机接收弹射安全检测信号时,通过无人机上设置的距离传感器测量预计弹射轨迹上是否存在障碍物,若不存在障碍物,则无人机发送弹射安全信号至车上电子控制器,电子控制器在接收到无人机发来的弹射安全信号后,生成第二信号并将第二信号发送至无人机固定装置,无人机固定装置具有弹射功能,在接受到第二信号后就将无人机弹射至空中。

本实施例中的车辆碰撞处理方法,通过在无人机被弹射至空中之前,检测无人机的预计弹射轨迹上是否存在障碍物,可以避免无人机弹射后撞击到障碍物,导致无人机损毁。

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无人机固定装置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无人机固定装置包括基座520和设置在基座520上的可移动弹性件540、吸合件560和电子控制器接口580;

在可移动弹性件540处于第一位置且吸合件560通电吸合无人机的起落架620时,可移动弹性件540受起落架620挤压而处于压缩状态;

在可移动弹性件540处于第一位置且吸合件560断电释放无人机的起落架620时,无人机受可移动弹性件540作用而弹射至空中;

在可移动弹性件540处于第二位置且吸合件560通电吸合无人机的起落架620时,可移动弹性件540处于舒张状态;

在可移动弹性件540处于第二位置且吸合件560断电释放无人机的起落架620时,可移动弹性件540处于舒张状态,无人机在自身驱动器的驱动下起飞。

其中,可移动弹性件540可包括弹簧542、升降台544,升降台544放置在基座520内表面,弹簧542的一端固定设置在升降台544,弹簧542可随升降台544的升降而升降。弹簧542的另一端穿过基座520上的开口522与无人机的起落架620贴合。由于吸合件560内通有工作电流,落架620通过吸合件560紧密吸合在基座520表面,随着升降台544的上升,弹簧542受起落架620挤压力度逐渐增大,升降台544上升设定高度时,升降台544停止上升,此时,可移动弹性件540处于第一位置。当车辆上的电子控制器(图未示)生成第二信号并将第二信号发送至无人机固定装置时,吸合件560由通电状态转为断电状态,因此吸合件560对起落架620失去吸合力,弹簧542将无人机弹射至空中。

另一种情况下,升降台544下降到另一设定高度时,升降台544停止下降,此时,可移动弹性件540处于第二位置,弹簧542处于舒张状态,对起落架620的挤压力度为零。

本实施例中的无人机固定装置结构,可移动弹性件540、吸合件560相配合,可以实现无人机的弹射功能,可以实现将无人机弹射至空中。并且,升降台544可以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在升降台544处于第一位置时,处于弹射模式,在升降台544处于第二位置时,处于无人机日常使用模式,可以控制无人机正常起飞。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设置在基座上第二触点580,用于与无人机上的第一触点680接触。

其中,在无人机停靠在无人机固定装置上时,无人机通过触点与车上电子控制器建立连接,从而向车上电子控制器发送信号或者接收来自车上电子控制器的信号。另一方面,无人机可以通过触点从车上电源获取电能从而为自身充电。在无人机被弹射至空中时,无人机与车上电子控制器之间的触点断开,在无人机检测到触点被断开时,产生用于表征车辆发生碰撞的第一信号。需要说明的是,在弹簧542处于舒张状态,对起落架620的挤压力度为零,无人机正常起飞,无人机与车上电子控制器之间的触点断开,并不会产生用于表征车辆发生碰撞的第一信号,例如检测到升降台544处于第二位置时,触点断开不会产生用于表征车辆发生碰撞的第一信号。

本实施例中的无人机固定装置结构,通过检测触点被断开来判断无人机已被弹射至空中,进而无人机上开启信号采集器采集碰撞相关信息,通过触点这一简单的结构即可实现在碰撞后无人机采集器自动开启,这一方法简单可靠且易实现。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