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机动车天窗且尤其是滑顶系统的遮阳卷帘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56020发布日期:2019-06-19 00:28阅读:260来源:国知局
用于机动车天窗且尤其是滑顶系统的遮阳卷帘系统的制作方法

机动车天窗可以是固定不动的窗或者滑顶系统的顶盖。遮阳卷帘用于根据需要防止阳光直接射入车辆内室。除了遮荫的主要功能外,遮阳卷帘也可用于在其在滑顶系统顶盖打开时处于抽出位置的情况下遮挡迎面风。

遮阳卷帘由导向带和卷帘体构成。此外,尤其在手动遮阳卷帘情况下设有篷杆,即在卷帘体前端上设有加强件,其横向延伸经过卷帘体,大多与导向带连接并且车辆乘客可以抓住它以使遮阳卷帘向前或向后移动。

该导向带在导轨中被引导,从而卷帘体可在它位于车顶洞口或天窗外的回移位置和或多或少抽出(或前移)位置之间被调整。在抽出位置中,车顶洞口或天窗或多或少被遮盖。导轨通常在横向上位于天窗或车顶洞口的下方。

在所有的遮阳卷帘中有以下问题,当遮阳卷帘处于回移位置时,导向带的和卷帘体的大部分必然大部分收藏在某处。

一种可能方式在于将遮阳卷帘卷起来。此时在车辆纵向上只需要较小空间。但沿车辆的竖轴需要较大的空间。

本发明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遮阳卷帘系统,其中,这样卷帘在回移状态中需要尽量小的空间。

为了完成该任务,根据本发明,在前言所述类型的遮阳卷帘系统中规定,在每个导轨上设有用于相应的导向带的容置槽,该容置槽具有两个通过转向部段相互连接的导向部段。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在于,遮阳卷帘以“双层”形式收纳,即收放在通过转向部段相连的两个导向部段中。该转向部段此时可以设计成具有这样的半径,即它容纳相当大一部分的遮阳卷帘。沿导轨延伸方向看,该容置槽的结构空间因此比在全回移位置和全抽出位置之间的遮阳卷帘移动距离的一半短。同时,沿车辆竖轴看,得到紧凑的结构。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而规定,该容置槽由塑料构成。这允许低成本地以注塑件形式制造它。

该容置槽可以在该导向部段的区域内至少基本上设计成具有侧凹,该导向带容置在侧凹下方,使得该导向带可靠保持在容置槽中而无法离开它。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而规定,在每个容置槽的该转向部段的区域内设有转向辊。由此,可以显著减小转向部段区域内的摩擦,尤其当转向辊低摩擦地可转动安装时。

该转向辊所具有的半径是导向带弯曲小且同时容置很长的导向带与结构高度低矮之间的折衷,因此得到用于车辆乘客的很好的车内头部空间。至少15毫米的半径被证明是适用于转向辊尺寸的下限。

该转向辊最好在其朝向对置的容置槽的一侧具有无侧凹的轴环,从而该导向带可以顺利地进入转向辊区域和又离开它。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而规定,在邻近导向带的区域内的该转向辊的外径略大于该转向部段的沿轴向外接该转向辊的区域的外径。由此保证了该导向带在支承在转向部段的靠内部分上时接触该转向辊,但未接触该转向部段的固定不动的部分。

在转向部段区域内最好设有靠外的覆盖凸缘,从而防止该导向带向外离开转向部段。

以下,结合如附图所示的各不同实施方式来描述本发明,其中:

图1示意性示出具有安置在车顶中的遮阳卷帘系统的机动车;

图2示意性示出具有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遮阳卷帘的图1的遮阳卷帘系统的导轨的剖视图;

图3以立体示意图示出图2的遮阳卷帘;

图4以对应于图2的视图示意性示出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这样卷帘;

图5以立体示意图示出图4的遮阳卷帘;

图6以立体视图示出导轨连同安装在其上的用于其中一个导向带的容置槽的局部;

图7示出沿图6的平面vii-vii的剖视图;

图8示出沿图6的平面viii-viii的剖视图。

在图1中能示意性看到具有车顶洞口12的车顶10,滑顶系统的顶盖可移动地安置在车顶中。在顶盖14下方设有遮阳卷帘16,遮阳卷帘在两个示意性所示的沿着车辆纵向延伸的导轨18中可向前和向后移动。

可用以调节顶盖14的滑顶系统组成部分本身是已知的,故在此未示出。

代替滑顶系统地也可以规定,车顶洞口12被固定不动的天窗件关闭,遮阳卷帘16布置在天窗件下方。

遮阳卷帘16在被全抽出时基本遮蔽车顶洞口12。为了露出车顶洞口12,遮阳卷帘可被向后移,从而它处于示意性所示的容置腔20内。

遮阳卷帘16由呈长方形的卷帘体22以及从卷帘体22的两个相互平行的侧边缘起贴边延伸的两个导向带24构成。这两个导向带24被如此容置在导轨18中,即,遮阳卷帘16可在导轨中移动。

卷帘体22由柔性材料构成。它可以是机织物、箔膜、针织品或其它材料,借此可以获得所期望的车辆内室相对于入射阳光还有迎面风的遮蔽作用。尤其最好可以采用聚酯。

这两个导向带24是扁窄的塑料条。宽度在6-10毫米数量级内,高度在250-500微米数量级内。

作为用于导向带24的材料而采用聚酯,尤其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或聚碳酸酯(pc)。

在如图2和图3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卷帘体22大致在中央在一侧连接至导向带24。卷帘体22与导向带24焊接(见焊缝26)。

焊缝宽度在此在相应的导向带24的宽度的25%-30%数量级内。

导轨18的横截面呈很扁的c形,在此,卷帘体22在两个短支腿之间的区域内探出导轨18的内横截面。因为在这里卷帘体22大致在中央连接至导向带24,故导向带24支承在导轨18的横截面的内侧上,而卷帘体22未接触导轨18的内表面。

在图2中能看到,该c形横截面的指向车辆中心所设置的短支腿(即位于右侧的支腿)被安置在比位于车辆外侧上的支腿更低的高度。因此,导向带24略倾斜地安装在导轨18中,从而该焊缝略微抬起。因此,卷帘体22在导轨18的内侧支腿上轻松经过。

在图4和图5中示出了第二实施方式。对于从前面实施方式中知道的零部件,采用了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就此参照以上说明。

第一与第二实施方式的区别在于,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卷帘体22与导向带24的远离车辆中心的一侧焊接。因此,卷帘体22在导轨18的内侧贴靠于靠外的支腿。以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相同的方式,在这里,两个短支腿的内表面也位于不同的水平高度,从而导向带24倾斜安装,使得卷帘体22和导轨18的靠内支腿之间的摩擦被减小。

在所有实施方式中,导轨18由金属、尤其是铝构成。遮阳卷帘16直接接触导轨18,就是说,导轨18在内侧至少在与遮阳卷帘16接触的区域内不具有中间接设的滑动件。有可能设有防腐涂层。因此也可以缩小结构空间。

代替塑料导向带,也可以想到由金属如弹簧钢构成的导向带,卷帘体与上述导向带粘接在一起。

在图6中能看到导轨18。容置槽40与该导轨相接并用于在这种卷帘部分或完全回移时容置在相应导轨18内可移动的导向带24。

容置槽40在此沿着长条形塑料件42的外侧面延伸并由上导向部段44和下导向部段46构成,这两个导向部段通过转向部段48相互连接。这两个导向部段44、46按照最广含义相互平行延伸,而转向部段延伸了约180°。与此相应,导向带24在遮阳卷帘16完全回移时沿着上导向部段44延伸,随后围绕转向部段48且接着沿着下导向部段46又向前延伸。

如图8所示,导向部段44、46的内轮廓基本对应于导轨18的内轮廓。与此相应地设有两个带侧凹的边缘部50、52,相应的导向带24容置在所述边缘部下方,而卷帘体经两个边缘部之间的空隙伸出。

在转向部段48区域内设有转向辊54,转向辊通过在此未示出的支座可转动支承在塑料件42上。

该支座可以是支承销。也可以想到采用滚动轴承。

转向辊54在其朝向对置的容置槽的一侧具有轴环56,轴环突出于转向辊54的周面58。轴环56无侧凹。

转向辊54的周面58的外径略大于塑料件42的并排的导向面60的外周,从而导向带24在其在转向部段48区域中内侧支承时贴靠转向辊54。

在转向部段48区域内设有靠外的覆盖凸缘62,它在转向部段48区域内引导该导向带24。

在相互对置的容置槽40之间的区域内,卷帘体16未被引导。它通过在导向部段和转向部段中延伸的导向带24保持绷紧。尤其是肯定不需要卷轴。在容置槽40下方,可以直接布置车辆内室侧的车顶内饰。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