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发光汽车空调出风口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22992发布日期:2019-03-27 12:13阅读:419来源:国知局
可发光汽车空调出风口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汽车部件技术领域,特别的涉及一种可发光汽车空调出风口结构。



背景技术:

当前市场的各种汽车产品的空调出风口均只有简单的调节风量、风向、关闭风量这些基础功能,没有在空调出风口上集成车内氛围灯的产品,空调出风口内通常设有一个可转动的导风装置,由于导风装置是一个运动件,故直接在导风装置上安装氛围灯很容易对灯珠和线束造成破坏,因此,在出风口上做出发光的氛围灯是一个难点。

中国专利cn205836457u公开了一种多功能汽车空调出风口。包括空调出风口本体,所述空调出风口本体上设置有信息显示面板,在所述信息显示面板上均匀设置有若干组发光组件,所述发光组件包括灯珠、设置在所述灯珠上方的导光条以及设置在所述导光条上方的透光条。本发明满足个性化需求,提供了集成氛围灯效果、时间显示、空调温度显示的功能,查看时间以及查看空调温度更方便,减少零部件数量,降低成本。

上述专利通过在信息显示面板上设置发光组件以实现集成氛围灯效果,但是还存在以下问题:1、发光组件直接设置在信息显示面板上,容易直射人眼造成炫目;2、在调节出风方向的过程中很容易对灯珠和线束造成破坏。

因此,怎样才能够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在保证出风口正常调节风量、风向、关闭风量基础功能的前提下,将光源从出风口旋钮中发出,达到调节车内氛围灯光的效果的可发光汽车空调出风口结构,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有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怎样才能够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在保证出风口正常调节风量、风向、关闭风量基础功能的前提下,将光源从出风口旋钮中发出,达到调节车内氛围灯光的效果的可发光汽车空调出风口结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可发光汽车空调出风口结构,包括风口壳体,所述风口壳体具有一个前后延伸的风道,所述风口壳体的风道后部可转动安装有风门,所述风口壳体的风道前部可转动安装有导风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风口壳体内的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前端卡置于所述导风装置内,后端置于所述风口壳体的风道后部内;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风装置包括导风装置本体,所述导风装置本体成型为前后开口的环状结构,其内部形成调节通道;还包括沿所述导风装置本体轴向设置于所述调节通道内的连接套筒,所述转动轴的前端可转动地和所述连接套筒后端连接;还包括沿所述连接套筒的外侧周向均匀分布的多个风口叶片,所述风口叶片的一端和所述连接套筒的外周侧固定连接,另一端和所述导风装置本体的内侧壁固定连接;

所述可发光汽车空调出风口结构还包括旋钮,所述旋钮内侧具有一个凹槽,所述旋钮通过凹槽套设在所述连接套筒前端,所述转动轴的前方设有灯珠,所述灯珠位于所述凹槽内,并与一线束相连,所述转动轴沿其轴向设有线孔,所述线束的一端和所述灯珠连接,另一端穿过所述线孔并从所述风口壳体的后部侧壁穿出,所述凹槽的侧壁的前部为非透光部,后部为呈环状的透光部,所述透光部位于所述调节通道内。

这样,由于灯光是从旋钮的周侧壁上发出,不会直射人眼造成炫目;透光部位于调节通道内,能使灯珠发出的灯光从环状的透光部发出,能将灯光均匀分布在导风装置上,达到调节车内氛围灯光的效果;另外,风口叶片就能在不影响灯珠的氛围灯效果的同时,还能够跟随导风装置的转动而调整空调出风口的风向;本发明还解决了在旋转的出风口叶片里布置灯珠、线束的技术问题,防止导风装置在调节出风方向的过程中对灯珠和线束造成的破坏。

进一步地,还包括限位配合结构,所述限位配合结构包括限位筋,所述限位筋凸设于所述导风装置的外侧壁上;在所述风口壳体的内侧壁上,对应所述限位筋的位置设有限位槽;通过所述限位槽能够对所述导风装置的转动进行限位。

这样,限位筋只能在限位槽范围内运动,导致了导风装置也只能在小范围内运动,进一步防止了线束跟随导风装置旋转而所产生的损坏。

更进一步地,还包括套设于所述导风装置本体外的衬套圈结构,所述衬套圈结构的外周侧上开设有固定孔,所述风口壳体的外周侧上凸设有和所述固定孔配合卡接的固定块。

这样,通过固定块和固定孔的配合,增强了出风口结构的稳定性。

更进一步地,还包括套设于所述风口壳体前端的环形的出风口调节旋钮。

这样,可以轻松控制出风口的风量大小以及出风口的开关。

更进一步地,还包括套设于所述风口壳体前端的装饰环。

这样,对风口壳体起到装饰的作用。

进一步地,还包括设于所述风口壳体的风道后部的卡接结构,所述卡接结构包括卡接环,所述卡接环的内部具有一个前后延伸的卡接通道,所述转动轴的后端转动连接于所述卡接通道内,还包括支撑条,所述支撑条的一端和所述卡接环的外侧壁固定连接,另一端和所述风口壳体的风道内壁连接。

这样,将线束在风口壳体内的延伸路径限制在转动轴内和卡接环内,能有效避免线束发生缠绕或者破坏。

更进一步地,所述转动轴的后段还沿周向凹设有卡接槽,所述卡接槽和所述卡接环配合连接。

这样,能够实现将转动轴的后段卡接住,并且由于卡接槽是沿周向凹设置,提供了转动轴以自身为轴转动的空间。

更进一步地,所述转动轴的后端设有至少一个卡位槽,所述卡位槽的深度方向与所述转动轴的轴向一致,其宽度方向与所述转动轴的径向一致并贯穿所述转动轴的相对两侧,所述卡接环的内壁上还凸设有和所述卡位槽配合的卡位块;当所述转动轴转动一定角度后,能够通过所述卡位块限位。

这样,转动轴在转动的过程中就会被卡位块挡住,使转动轴只能转动一段小的距离而不能完成自身的旋转,防止了线束跟随导风装置旋转而所产生的损坏。

进一步地,所述风门竖向设置并能沿水平方向转动,所述风门还具有一个竖向设置的旋转轴,所述旋转轴的下端伸出所述风口壳体外并和风门齿轮传动结构传动连接。

这样,保证了出风口正常的出风功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侧部视角的竖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转动轴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后端视角的卡接环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风口壳体1,风门2,转动轴3,旋钮4,凹槽5,灯珠6,线束7,透光部8,限位筋9,限位槽10,导风装置本体11,连接套筒12,风口叶片13,衬套圈结构14,固定孔15,固定块16,出风口调节旋钮17,装饰环18,卡接环19,支撑条20,线束通道槽21,卡接槽22,卡位槽23,卡位块24,风门齿轮传动结构2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例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时: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可发光汽车空调出风口结构,包括风口壳体,所述风口壳体1具有一个前后延伸的风道,所述风口壳体1的风道后部可转动安装有风门2,所述风口壳体1的风道前部可转动安装有导风装置,所述导风装置包括导风装置本体11,所述导风装置本体11成型为前后开口的环状结构,其内部形成调节通道。还包括沿所述导风装置本体11轴向设置于所述调节通道内的连接套筒12,还包括沿所述连接套筒12的外侧周向均匀分布的多个风口叶片13,所述风口叶片13的一端和所述连接套筒12的外周侧固定连接,另一端和所述导风装置本体11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可发光汽车空调出风口结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风口壳体1内的转动轴3,所述转动轴3的前端卡置于所述导风装置内,后端置于所述风口壳体1的风道后部内,所述转动轴3的前端可转动地和所述连接套筒12后端连接;所述可发光汽车空调出风口结构还包括旋钮4,所述旋钮4内侧具有一个凹槽5,所述旋钮4通过凹槽5套设在所述连接套筒12前端,所述转动轴3的前方设有灯珠6,所述灯珠6位于所述凹槽5内,并与一线束7相连,所述转动轴3沿其轴向设有线孔,所述线束7的一端和所述灯珠6连接,另一端穿过所述线孔并从所述风口壳体1的后部侧壁穿出,并与所述可发光汽车空调出风口结构外部的灯珠控制器连接,通过所述灯珠控制器对灯珠6的开关和亮度调节进行控制,所述灯珠控制器的具体结构为本行业内的公知技术,在此不进行赘述。所述凹槽5的侧壁的前部为非透光部,后部为呈环状的透光部8,所述透光部8位于所述调节通道内。

这样,由于灯光是从旋钮的周侧壁上发出,不会直射人眼造成炫目;本发明还解决了在旋转的出风口叶片里布置灯珠、线束的技术问题,防止导风装置在调节出风方向的过程中对灯珠和线束造成的破坏;透光部位于调节通道内,能使灯珠发出的灯光从环状的透光部发出,能将灯光均匀分布在导风装置上,达到调节车内氛围灯光的效果;另外,风口叶片就能在不影响灯珠的氛围灯效果的同时,还能够跟随导风装置的转动而调整空调出风口的风向。

其中,还包括限位配合结构,所述限位配合结构包括限位筋9,所述限位筋9凸设于所述导风装置的外侧壁上;在所述风口壳体1的内侧壁上,对应所述限位筋9的位置设有限位槽10;通过所述限位槽10能够对所述导风装置的转动进行限位。

这样,限位筋只能在限位槽范围内运动,导致了导风装置也只能在小范围内运动,进一步防止了线束跟随导风装置旋转而所产生的损坏。

其中,还包括套设于所述导风装置本体11外的衬套圈结构14,所述衬套圈结构14的外周侧上开设有固定孔15,所述风口壳体1的外周侧上凸设有和所述固定孔15配合卡接的固定块16。

这样,通过固定块和固定孔的配合,增强了出风口结构的稳定性。

其中,还包括套设于所述风口壳体1前端的环形的出风口调节旋钮17。

这样,可以轻松控制出风口的风量大小以及出风口的开关。

其中,还包括套设于所述风口壳体1前端的装饰环18。

这样,对风口壳体起到装饰的作用。

其中,还包括设于所述风口壳体1的风道后部的卡接结构,所述卡接结构包括卡接环19,所述卡接环19的内部具有一个前后延伸的卡接通道,所述转动轴3的后端转动连接于所述卡接通道内,还包括支撑条20,所述支撑条20的一端和所述卡接环19的外侧壁固定连接,另一端和所述风口壳体1的风道内壁连接,还包括竖直设置的线束通道槽21,所述线束通道槽21的一端和所述卡接通道连通,另一端和所述风口壳体1上供所述线束6穿出的出口连通。

这样,将线束在风口壳体内的延伸路径限制在转动轴内、卡接环内和线束通道槽内,能有效避免线束发生缠绕或者破坏。

其中,所述转动轴3的后段还沿周向凹设有卡接槽22,所述卡接槽22和所述卡接环19配合连接。

这样,能够实现将转动轴的后段卡接住,并且由于卡接槽是沿周向凹设置,提供了转动轴以自身为轴转动的空间。

其中,所述转动轴3的后端设有至少一个卡位槽23,所述卡位槽23的深度方向与所述转动轴3的轴向一致,其宽度方向与所述转动轴3的径向一致并贯穿所述转动轴3的相对两侧,所述卡接环19的内壁上还凸设有和所述卡位槽23配合的卡位块24;当所述转动轴3转动一定角度后,能够通过所述卡位块24限位。

这样,转动轴在转动的过程中就会被卡位块挡住,使转动轴只能转动一段小的距离而不能完成自身的旋转,防止了线束跟随导风装置旋转而所产生的损坏。

其中,所述风门2竖向设置并能沿水平方向转动,所述风门2还具有一个竖向设置的旋转轴,所述旋转轴的下端伸出所述风口壳体1外并和风门齿轮传动结构25传动连接。风门齿轮传动结构25的具体结构为本行业内的公知技术,在此不进行赘述。

这样,保证了出风口正常的出风功能。

实施时,所述线束通道槽21可为二个,且二个所述线束通道槽21位于所述卡接环19的上方和下方。

这样,能根据实际需要使线束7从风口壳体1的上方或者下方穿出。

实施时,所述限位槽10在所述风口壳体1上的对应圆心角范围设置为5°~30°,这样能更好地限制导风装置的转动。

实施时,所述卡位槽23在所述转动轴3的后端面上的对应圆心角范围设置为5°~30°,这样能进一步地限制导风装置的转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