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大功率充电通信方法和充电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7164470发布日期:2019-03-20 01:25阅读:177来源:国知局
车辆大功率充电通信方法和充电装置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汽车充电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车辆大功率充电通信方法和充电装置。



背景技术:

快速充电、缩短充电等待时间对于城市公交领域的电动车是非常重要的。目前,在大功率充电过程中,通常都是采用通过无线连接的,然而,无线通讯方式受环境因素影响非常大,特别是在一些恶劣的环境中,非常容易在通信过程中造成数据丢失,甚至连接失败。同时,因为充电过程中的充电状态、电池状态等信息交互非常重要,在通信过程中,数据异常以及通信连接失败将立刻停止充电,这种情况极大的影响了充电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车辆大功率充电通信方法和充电装置,避免了充电装置与待充电车辆之间的通信受到环境因素影响,而影响充电过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大功率充电通信方法,所述车辆大功率充电通信方法应用于充电装置的控制器中,所述方法包括:

在充电准备阶段,与待充电车辆建立无线通信连接;

控制所述充电装置中的连接装置与所述待充电车辆进行物理连接,以能够建立与所述待充电车辆之间的有线通信连接,并在充电阶段,采用有线通信方式与所述待充电车辆进行充电信息交互;

在充电结束阶段,采用无线通信方式与所述待充电车辆进行充电结束信息交互。

结合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在充电准备阶段,与待充电车辆建立无线通信连接的步骤,包括:

通过rfid射频方法,获取待充电车辆上电子标签的标识编码;

根据所述标识编码,确定与所述标识编码对应的无线连接信息;

根据所述无线连接信息,与待充电车辆建立无线通信连接。

结合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在所述控制所述充电装置中的连接装置与所述待充电车辆进行物理连接的步骤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检测所述待充电车辆是否进入待充电区域;

如果是,则通过无线通信方式发送提示禁止移动信息给待充电车辆,并接收待充电车辆发送的手刹状态、供电电源开关状态;

根据待充电车辆发送的手刹状态、供电电源开关状态,判断手刹是否为拉上时,且判断供电电源开关是否处于断开;

如果是,则充电准备完成,并在接收到触发充电启动按钮后,控制所述充电装置中的连接装置与所述待充电车辆进行物理连接。

结合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检测所述待充电车辆是否进入待充电区域的步骤,包括:

控制充电装置的图像采集器进行拍摄,获取采集图像;

检测所述采集图像中待充电车辆的特征点是否到达预设范围;

如果是,确定所述待充电车辆进入待充电区域。

结合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充电阶段中,检测所述充电装置的连接装置与所述待充电车辆之间的物理连接情况;

并在检测到故障后,采用无线通信方式与所述待充电车辆进行通信。

结合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在所述在充电结束阶段,采用无线通信方式与所述待充电车辆进行充电结束信息交互的步骤的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控制所述充电装置中的连接装置与所述待充电车辆物理连接断开;

在所述在充电结束阶段,采用无线通信方式与所述待充电车辆进行充电结束信息交互的步骤的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控制无线通信连接断开。

结合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在所述建立与所述待充电车辆之间的有线通信连接,对所述待充电车辆充电的步骤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检测所述充电装置与所述待充电车辆之间的物理连接情况。

结合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在所述在充电准备阶段,与车辆建立无线通信连接,以通过与车辆无线通信交互确定待充电车辆的步骤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检测充电装置的充电区域内是否具有车辆。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包括:rfid读取器、供电电源、有线通信器、连接装置、控制器、无线通信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供电电源、所述有线通信器、所述无线通信器、所述连接装置和所述rfid读取器相连;所述连接装置与所述供电电源相连;

所述供电电源用于为待充电车辆充电;

所述有线通信器用于与所述待充电车辆建立有线通信连接;

所述无线通信器用于与所述待充电车辆建立无线通信连接;

所述rfid读取器用于获取待充电车辆上电子标签的标识编码;

所述控制器为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实施例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结合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有线通信器采用的通信方式包括但不限于plc滤波的技术、或采用can总线的通信方式、或采用以太网的通信方式。

结合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装置还包括:一个或多个接触器;所述一个或多个接触器设置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连接装置之间。

结合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二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装置还包括:控制导引电路,所述控制导引电路用于检测所述充电装置与所述待充电车辆之间的物理连接情况。

本发明实施例带来了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在充电准备阶段,与待充电车辆建立无线通信连接,在充电装置与待充电车辆物理连接后,建立与待充电车辆之间的有线通信连接,对待充电车辆充电,在充电结束后,采用无线通信方式与待充电车辆进行充电结束阶段信息通信,本发明在车辆充电过程中,从无线通信到有线通信,最后无线通信,避免了充电装置与待充电车辆在充电阶段的通信受到环境因素影响,而影响充电过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充电装置的内部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车辆自动充电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车辆自动充电方法步骤s220的执行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充电装置在为待充电车辆充电时的应用场景;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具有控制引导电路的充电装置在为待充电车辆充电时的应用场景。

图标:110-供电电源;120-有线通信器;130-连接装置;150-控制器;160-rfid读取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由于现有的在充电装置和待充电车辆之间采用无线通信的方式,而无线通讯方式受环境因素影响非常大,特别是在一些恶劣的环境中,非常容易在通信过程中造成数据丢失,甚至连接失败,严重影响了充电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基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辆大功率充电通信方法和充电装置,可以避免了充电装置与待充电车辆之间的通信受到环境因素影响,而影响充电过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为便于对本发明进行理解,通过以下实施例进行详细介绍,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大功率充电通信方法,本发明应用于充电装置的控制器中,在介绍本车辆大功率充电通信方法之前,首先介绍充电装置,图1示出了充电装置的内部结构图,如图1所示,充电装置包括:供电电源110、有线通信器120、连接装置130、无线通信器140、控制器150、rfid读取器160,控制器150分别与供电电源110、有线通信器120、连接装置130、无线通信器140、rfid读取器160相连,连接装置130与供电电源110相连。

其中,供电电源110用于为待充电车辆充电。有线通信器120用于与待充电车辆建立有线通信连接。无线通信器140用于与所述待充电车辆建立无线通信连接。控制器150为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所述的车辆大功率充电通信方法的步骤。

简单介绍完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应用的充电装置后,结合图2所示,介绍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包括:

s210:在充电准备阶段,与待充电车辆建立无线通信连接。

步骤s110中建立无线连接的方式可以为:

通过rfid射频方法,获取待充电车辆上电子标签的标识编码;由于每个待充电车辆上均粘贴有电子标签,电子标签中存储有标识编码,就像待充电车辆的身份证一样,标识编码代表待充电车辆,其中,充电装置上安装有rfid读取器,rfid读取器的有效范围是:以自身为顶点,上下左右角度为15度,长度10米的一个圆锥形。

根据标识编码,确定与所述标识编码对应的无线连接信息;标识编码查找充电装置中的数据库相对应的建立无线连接所必要的密钥信息为无线连接信息,

根据无线连接信息,与待充电车辆建立无线通信连接。具体的,充电装置将密钥发送给待充电车辆,待充电车辆进行密钥验证过程,验证成功后,充电装置的无线通信器与车载无线通信器将会建立连接。

s220:控制充电装置中的连接装置与待充电车辆进行物理连接,以能够建立与待充电车辆之间的有线通信连接,并在充电阶段,采用有线通信方式与待充电车辆进行充电信息交互。

在步骤s220之前,结合图3所示,所述方法还包括:

s2201:检测待充电车辆是否进入待充电区域,如果是则执行步骤s2202,如果否,则执行步骤s2201;

其中,步骤s2201可以为控制充电装置的视频采集器进行拍摄,获取采集视频;检测采集视频中待充电车辆的特征点是否到达预设范围;如果是,确定待充电车辆进入待充电区域。具体来说,待充电车辆与充电装置建立无线通信后,充电装置中的控制器控制与控制器相连的图像采集器(可以为摄像机)打开,图像采集器采集图像,检测所述采集图像中待充电车辆的特征点是否到达预设范围时,由于待充电车辆顶部有自己独特的特征点,当检测出采集图像中的待充电车辆的特征点到达其预设范围内后,认为车辆到达充电区域,其中,如果得到是一段视频图像,则可以按照视频中的图像帧,一帧图像一帧图像的进行检测。

其中,步骤s2202为通过无线通信方式发送提示禁止移动信息给待充电车辆,并接收待充电车辆发送的手刹状态、供电电源开关状态;此时,通过无线通信方式发送提示禁止移动信息给待充电车辆,其中,提示禁止移动信息可以发送给车辆的控制器,由待充电车辆控制器将提示禁止移动信息发送给仪表盘,在仪表盘中进行显示,提示禁止移动信息的内容可以为车辆到达待充电区域,禁止移动。车辆的控制器在接收到用户发送的提示禁止移动信息后,就知道待充电车辆已经进入了待充电区域,此时,待充电车辆的控制器将车辆的手刹状态、供电电源开关状态通过已经建立好的无线通信发送给充电装置。

s2203:根据待充电车辆发送的手刹状态、供电电源开关状态,判断手刹是否为拉上时,且判断供电电源开关是否处于断开;如果是,则执行步骤s2204,如果否,则执行步骤s2205。

s2204:充电准备完成,并在接收到触发充电启动按钮后,控制所述充电装置中的连接装置与所述待充电车辆进行物理连接。

步骤s2205为生成提示信息,通过无线通信方式将所述提示信息发送给待充电车辆,以提示待充电车辆中的人员将手刹拉上且将供电电源开关断开,并返回步骤s2203继续进行判断,直到判断出判断手刹为拉上,且判断供电电源开关处于断开。

在进行正式充电之前,充电装置的控制器还需要从待充电车辆中获得参数信息、就绪状态信息、待充电车辆的位置状态信息、充电是否安全状态信息等等。其中,参数信息可以为待充电车辆的动力电池的充电需求、动力电池的当前电压幅值、动力电池允许充电的最大电压、动力电池信息充电的最大电流、动力电池的最高允许充电温度、动力电池的类型等等信息,其中,待充电车辆的动力电池的充电需求包括bms充电电压需求和bms充电电流需求。

s130:在充电结束阶段,采用无线通信方式与待充电车辆进行充电结束信息交互。

在所述在充电结束阶段,采用无线通信方式与所述待充电车辆进行充电结束信息交互的步骤的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控制所述充电装置中的连接装置与所述待充电车辆物理连接断开。

在充电装置与所述待充电车辆物理连接断开后,采用无线通信方式与所述待充电车辆进行充电结束信息交互。充电结束阶段的无线通信具体的通信内容可以为:bms向充电装置的控制器150发送整个充电过程的参数,参数包括但不限于:动力电池的初始电量百分比、动力电池的最终电量百分比、动力电池的电压最大值和最小值等等。充电装置的控制器150向待充电车辆的bms发送一些充电过程中的总输出电量和充电时间等等的参数。

在充电结束阶段,采用无线通信方式与所述待充电车辆进行充电结束信息交互的步骤的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控制无线通信连接断开。

作为一个示例,图4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充电装置在为待充电车辆充电时的应用场景。结合图4所示,待充电车辆中包括与充电装置对应的车载有线通信模块、车载无线通信模块、车载控制器、bms(电池管理器)、动力电池、与连接装置130匹配设计的车辆的充电接口。当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充电装置与待充电车辆准备充电阶段时,充电装置与车辆建立无线通信连接,以通过与车辆无线通信交互确定待充电车辆。具体来说,充电装置与车辆之间建立无线通信,确定彼此的身份,然后控制充电装置中的连接装置130与待充电车辆进行物理连接,完成物理连接后,充电装置的有线通信器120与待充电车辆中的车辆有线通信模块利用电动车充电通信协议先建立有线通信连接,在充电装置中的控制器150确定对待充电车辆的充电电压和充电电流,然后,控制器150按照确定的充电电压和充电电流控制供电电源110通过连接装置130对待充电车辆中的动力电池进行充电。当然,在充电过程,控制器150与车载控制器通过有线通信器120和车载有线通信模块交互充电状态信息,以保障有效快速的完成充电。

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充电阶段中,检测充电装置的连接装置与所述待充电车辆之间的物理连接情况;

并在检测到故障后,采用无线通信方式与所述待充电车辆进行通信。

由于在现有的充电过程中,充电装置的连接装置130和待充电车辆的车载连接装置之间的物理连接可能受到破坏或者开始连接时连接不紧密,导致充电装置和待充电车辆之间的物理连接可能断开,致使充电受到影响。可选的,采用控制引导电路进行检测充电装置与待充电车辆之间的物理连接情况。这样就能够物理连接之后或者在充电过程中监测物理连接状况,以保障充电装置和待充电车辆的可靠连接。图5示出了具有控制引导电路的充电装置在为待充电车辆充电时的应用场景。结合图5所示,控制引导电路由供电控制装置、电阻r1、电阻r2、电阻r3、开关s1、开关s2、二极管d1组成,用于检测充电装置与待充电车辆之间的物理连接情况。

可选的,在充电阶段中,充电装置和待充电车辆的两个无线通信模块之间相互发送心跳,使得无线通信一直连接,这样能够在充电阶段中,检测所述有线通信连接有故障后,采用无线通信方式与所述待充电车辆进行通信,这样无缝连接,避免在充电过程中通信断掉而导致充电停止的情况。

综上可知,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车辆大功率充电通信方法,可以通过在充电准备阶段,与待充电车辆建立无线通信连接,在充电装置与待充电车辆物理连接后,建立与待充电车辆之间的有线通信连接,对待充电车辆充电,在充电结束后,采用无线通信方式与待充电车辆进行充电结束阶段信息通信,本发明在车辆充电过程中,从无线通信到有线通信,最后无线通信,避免了充电装置与待充电车辆在充电阶段的通信受到环境因素影响,而影响充电过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充电装置,包括:rfid读取器、供电电源、有线通信器、连接装置、连接装置、控制器、无线通信器;控制器分别与供电电源、有线通信器、无线通信器、连接装置和所述rfid读取器相连;连接装置与供电电源相连;

所述供电电源用于为待充电车辆充电;

所述有线通信器用于与所述待充电车辆建立有线通信连接;

所述无线通信器用于与所述待充电车辆建立无线通信连接;

所述rfid读取器用于获取待充电车辆上电子标签的标识编码;

所述控制器为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实施例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控制器可能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的各步骤可以通过控制器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上述的控制器可以是通用控制器,包括中央控制器(centralprocessingunit,简称cpu)、网络控制器(networkprocessor,简称np)等;还可以是数字信号控制器(digitalsignalprocessing,简称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integratedcircuit,简称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gatearray,简称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控制器可以是微控制器或者该控制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控制器等。结合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译码控制器执行完成,或者用译码控制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随机存储器,闪存、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者电可擦写可编程存储器、寄存器等本领域成熟的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控制器读取存储器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上述方法的步骤。

接触器用来开断供电电源与电池间的电力连接,当其闭合时,供电电源的提供的电力通过连接装置可以到达车辆的动力电池上,断开时,供电电源与连接装置的电力连接将断开。在不充电的时候,接触器是断开的,这样可以保证充电接口是没有电的,提高安全性。

可选的,连接装置130的内部包括充电接口和通信接口。充电接口包括正极、负极、cp极、pe极。正极与负极传输能量,cp极做导引检测、pe极电气保护,通信接口的个数为有线通信器120中所采用的通信技术来决定。可选的,有线通信器120采用的通信方式包括但不限于plc滤波的技术、或采用can总线的通信方式、或采用以太网的通信方式。举例来说,当有线通信器120采用can总线的方式进行通信时,通信接口为两根,当然,具体的通信接口的个数不仅跟采用的通信技术有关也与通信的容量有关。将连接装置130安装到充电接口上即可完成充电和通信的两方面需求,不会给用户带来多余的麻烦,而且可以避免充电装置与待充电车辆之间的通信受到环境因素影响,而影响充电过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可选的,无线通信器采用的通信方式包括但不限于wifi的技术、或采用蓝牙的通信方式、或采用zigbee的通信方式。

具体来说,充电装置中的无线通信器通过wifi或蓝牙或zigbee模块与待充电车辆建立无线通信连接,建立无线通信连接后,在充电装置和待充电车辆之间进行无线通信。其中,无线通信与有线通信之间互相不影响。无线通信的作用可以为:在待充电车辆驶入充电装置的充电区域后,无线通信器就可以进行工作,当然,无线通信器的开启可以为自动开启或者手动开启。当进行手动开启时,可以在充电装置的外壳上设置一个触发按钮,触发按钮接收用户的触发指令,启动无线通信器进行无线通信连接。无线通信器与待充电车辆进行充电握手,充电握手成功后,充电装置控制连接装置130安装到待充电车辆上,完成与待充电车辆的物理连接。同时,在充电过程中,采用有线通信的方式进行充电时的沟通,但是,无线通信并不断开,当检测到无线通信故障后,能够立即转换成无线通信方式。在充电结束后,连接装置将安装在充电接口上的连接装置130拔出,那么充电装置和待充电车辆就不能进行有线通信,则可以采用无线通信方式。这样在充电结束后,由于将有线通信转为无线通信,使得能够顺利完成充电结束阶段的通信过程。

对于本发明提供的连接装置,可采用弓式充电方式或者机械手充电方式。具体来说,在弓式充电方式中,连接装置包括:弓式支架结构和第一连接驱动器;控制器用于控制第一连接驱动器,以使第一连接驱动器驱动弓式支架结构将连接装置130与待充电车辆进行物理连接。在弓式充电方式的工作过程中,控制器先发送控制信号给第一连接驱动器,第一连接驱动器执行控制信号的内容,驱动弓式支架结构将连接装置130与待充电车辆进行物理连接。其中,弓式支架结构与连接装置可以安装在一起。

同样的,在机械手充电方式中,连接装置包括:机械手结构和第二连接驱动器;控制器用于控制第二连接驱动器,以使第二连接驱动器驱动机械手结构将连接装置与待充电车辆进行物理连接。在机械手充电方式的工作过程中,控制器先发送控制信号给第二连接驱动器,第二连接驱动器执行控制信号的内容,驱动机械手结构将连接装置与待充电车辆进行物理连接。其中,机械手结构与连接装置可以安装在一起。

可选的,充电装置还包括压力传感器与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充电接口温度状态和连接状态。当温度高于告警温度时,将停止充电,当压力低于告警压力时,说明充电接口的连接可能不可靠,将停止充电。

供电电源110包括:交流输入接口、充电模块和直流输出接口。具体来说,交流输入接口负责接入三相交流电,充电模块负责将交流电经过变压、整理、滤波后变成需要的直流电,然后通过直流充电接口输出。传统充电桩的单把枪单次充电的最大输出电流为250a,而本发明提供的大功率充电方式单次充电输出电流可达至1000a,大大缩短了充电时间。

充电装置除了包括上述内部结构外,还包括充电装置外壳,充电装置外壳的外部具有连接装置130,连接装置与供电电源110通过电缆相连,特别是在充电装置外壳的外部的电缆,需要包括绝缘护套。

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步骤、数字表达式和数值并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在这里示出和描述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他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多个实施例的系统、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在这点上,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所述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也应当注意,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连续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也要注意的是,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用执行规定的功能或动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系统来实现,或者可以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另外,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可轻易想到变化,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变化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