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椅滑轨和滑轨端盖的配合结构以及汽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42984发布日期:2018-09-14 23:01阅读:110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座椅滑轨和滑轨端盖的配合结构以及带有这样的座椅滑轨和滑轨端盖的配合结构的汽车。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座椅滑轨组件包括上滑轨30和下滑轨20,上滑轨和座盆骨架连接,下滑轨和车身地板连接。滑轨端盖被附接于滑轨的前端和/或后端,用以覆盖轨道端部的锋利边缘或毛刺,并提供一定半径的圆角,以避免对乘客脚部产生割伤或划伤。现有设计的塑料端盖10组装在下滑轨20的端部,端盖包括末端壁和多个纵向壁,末端壁在下滑轨的末端边缘上延伸,多个纵向壁包裹在下滑轨的外表面。通过端盖左右两个竖直壁上的卡脚11,卡入下滑轨外侧左右竖直面上的凹槽21中固定,端盖的多个纵向壁均紧贴下滑轨的外壁。端盖装配到下滑轨上,因为端盖和下滑轨的关系是端盖外包下滑轨端部,故端盖和下滑轨在各个平面均形成了台阶,端盖高出于下滑轨,台阶高度等于端盖的厚度。

如果前排座椅滑轨后端装配了滑轨端盖,而后排乘客脚部可触及区域则覆盖了前排座椅滑轨后端,则后排乘客脚部将存在很大几率对滑轨端盖施加使其向脱离滑轨方向的力。目前主机厂和滑轨供应商对滑轨端盖均有滥用力的测试要求,滥用力测试的普遍要求300N以上。某主机厂甚至要求600N的力沿脱离滑轨方向施加在滑轨端盖的上,端盖不能脱离滑轨。现有设计的滑轨端盖因各纵向延伸壁高出下滑轨,所形成的台阶作为施力点非常便于施力,又受限于本身的材料为塑料,厚度较薄导致的耐弯折强度低,及和下滑轨的卡接结构强度不足,往往无法满足滥用力的要求,极易在使用过程中受力脱离滑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座椅滑轨和滑轨端盖的配合结构,使得滑轨端盖在使用过程中不易脱落座椅滑轨。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方面提出的座椅滑轨和滑轨端盖的配合结构,滑轨端盖具有末端壁和纵向壁,所述纵向壁沿座椅滑轨的内表面引导,所述末端壁的型面外轮廓不大于所述座椅滑轨的端部型面外轮廓。

此外,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带有这样的座椅滑轨和滑轨端盖的配合结构的汽车。由于该汽车带有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座椅滑轨和滑轨端盖的配合结构,因此能够具有如上面所述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使滑轨端盖的末端壁的型面外轮廓不大于所述座椅滑轨的端部型面外轮廓,避免滑轨端盖突出座椅滑轨的外表面,从而滑轨端盖在使用过程中不易由于滥用力而脱离座椅滑轨。

附图说明

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应当了解,附图仅仅用于说明目的,而并非意在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构成限制。图中:

图1显示了一种座椅滑轨和滑轨端盖的配合结构;

图2显示了滑轨端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3以不同于图2的另一视角显示了滑轨端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显示了座椅滑轨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显示了在安装状态下座椅滑轨和滑轨端盖的配合结构的示意图;

图6以不同于图5的另一视角显示了在安装状态下座椅滑轨和滑轨端盖的配合结构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清单

100滑轨端盖

101末端壁

102纵向壁

105卡脚

200座椅滑轨

201座椅滑轨的端部

202下底面

204凹槽

205翻边。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结合图5和图6示出,其中可看出:在座椅滑轨200和滑轨端盖100的配合结构中,滑轨端盖100具有末端壁101和纵向壁102(如图2所示),所述纵向壁102沿座椅滑轨200的内表面引导,所述末端壁101的型面外轮廓不大于所述座椅滑轨的端部201型面外轮廓。滑轨端盖100和滑轨在乘客能接触到的外侧均无任何台阶,从而使乘客滥用力无施力点,从而滑轨端盖100在使用过程中不易由于滥用力而脱离座椅滑轨200。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述座椅滑轨200为下滑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述末端壁101的型面外轮廓等于所述座椅滑轨的端部201型面外轮廓(如图5所示),末端壁101完全覆盖座椅滑轨的端部201,避免座椅滑轨的端部201上的锋利边缘或毛刺对乘客的伤害。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述纵向壁102与所述座椅滑轨200的内表面配合,用于固定和/或定位所述滑轨端盖100,使滑轨端盖100紧贴滑轨的内表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述纵向壁102无台阶地构造(如图6所示),从而防止从外部深入滑轨端盖100的开口中施加滥用力。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述滑轨端盖100具有卡脚105(如图2、图3所示),所述卡脚105卡入所述座椅滑轨200中的凹槽204(如图4所示),用于固定所述滑轨端盖100。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在所述座椅滑轨200中在所述凹槽204上方存在翻边205(如图4所示),所述翻边205与所述凹槽204形成楔形区域(如图4中虚线所示区域),用于固定所述卡脚105。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述凹槽204布置在所述座椅滑轨200的下底面202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述翻边205最高点与所述座椅滑轨200的下底面202的距离小于所述卡脚在竖直方向的最大延伸。例如,卡脚在竖直方向的最大延伸为3.4mm,卡脚外边缘处钣金翻边205到座椅滑轨下底面202高度2.5mm,卡脚105安装时需要向内变形/扭转,直到从间隙>=3.4mm的位置通过。滑轨端盖100的卡脚105从楔形区域卡入凹槽204时,卡脚105在弹性变形范围内扭转;卡入后,钣金翻边205阻止卡脚105向卡入的反方向运动,使端盖卡脚和下滑轨的卡接非常牢固。例如,卡脚下端突出到卡脚下基础面最大距离为1.4mm,卡脚上基础面到钣金翻边205距离为0.5mm,单纯从滑轨轴向方向拆卸,0.5mm的上下方向间隙不足以使1.4mm的台阶通过,故直到塑料件破坏,卡脚105无法脱出。拆卸滑轨端盖100时,需要用工具将卡脚105向内侧施力,直到卡脚上基础面到钣金翻边205的距离>=1.4mm。

上滑轨和下滑轨装配为一根完整的滑轨。上滑轨和滑轨端盖的最小内轮廓仍需保持一定的间隙,最小间隙一般为0.5mm。故上下滑轨的设计确定后,滑轨端盖的各个壁的厚度均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一种汽车,带有前述的任意一项或多项实施方式的座椅滑轨和滑轨端盖的配合结构,其因此带有的技术特征以及具有的技术效果相应于前面的描述,故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不仅仅局限于上述说明中的内容,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前提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形和修改,而这些变形和修改均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