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驱动装置及电动汽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59591发布日期:2018-10-13 00:26阅读:34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驱动系统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电动汽车的电驱动装置以及一种电动汽车。



背景技术:

随着全球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新能源技术的发展异常迅速。传统汽车制造厂和新涌现的新能源汽车企业加快了新能源汽车技术的研发和投入,并且,很多新能源产品已经投入到市场中。

电驱动装置是电动汽车的动力系统,其主要由控制器、电机和减速器构成,控制器用于控制和驱动电机的运转,电机用于将电能转换为动能、以产生驱动转矩,减速器与电机传动连接、用于在电机和工作机或执行机构之间起匹配转速和传递转矩的作用;目前,电驱动装置的这三部分主要采用分体设计,然后由整车厂组装成一个整体。现有技术中,控制器一般装配于电机的上方,减速器装配在电机的输出端一侧,此种组装形成的电驱动装置,一般整体体积很大,对空间需求大,进而,在整车机舱布置时比较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驱动装置,该电驱动装置的体积较小,占用空间小。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动汽车,该电动汽车包括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驱动装置,该电动汽车的机舱布置比较方便。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驱动装置,包括控制器、驱动电机、减速器和连接轴,其中:

所述减速器位于所述驱动电机的第一端、且与所述驱动电机第一端延伸出的输出轴传动连接,所述连接轴与所述减速器传动连接、且沿所述驱动电机的侧面向所述驱动电机的第二端延伸;

所述控制器位于所述连接轴的上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驱动装置中,由于减速器的连接轴沿驱动电机的侧面延伸,因此,整个电驱动装置的长宽尺寸相对较小;并且,由于连接轴的尺寸相对于电机的尺寸来说比较小,高度相对较低;进而,控制器设置于连接轴的上方,可以充分利用连接轴上方的空间以降低自身高度,相比于将控制器设置于电机的上方,此种设置方式可以减小电驱动装置的整体高度;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驱动装置的体积较小,对空间需求小,便于整车机舱的布置。

可选地,所述控制器与所述驱动电机的侧面固定连接。

可选地,所述控制器与所述减速器固定连接。

可选地,所述驱动电机的第二端设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分别与所述驱动电机第二端的端盖以及所述控制器固定连接。

可选地,所述支撑架、所述驱动电机第二端的端盖以及所述控制器形成封闭空间;所述控制器和所述驱动电机第二端之间设有电连接件,所述电连接件位于所述封闭空间内。

可选地,所述电连接件包括三相线和铜排,所述控制器依次通过铜排和三相线与所述驱动电机相连。

可选地,所述支撑架与所述驱动电机第二端的端盖为一体式设计。

可选地,所述支撑架包括本体和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本体上的盖板。

可选地,所述盖板与所述本体之间设有密封圈。

可选地,所述驱动电机和所述控制器内分别设有冷却水道,所述驱动电机的冷却水道和所述控制器的冷却水道通过软管串联连接。

可选地,所述驱动电机的冷却水道进出口朝向所述连接轴设置,所述控制器的冷却水道进出口朝向所述连接轴设置。

可选地,所述电驱动装置还包括包覆于所述控制器、所述驱动电机和所述减速器外部的声学包。

一种电动汽车,包括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电驱动装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电驱动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电驱动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考图1~图3。

如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驱动装置,包括控制器1、驱动电机2、减速器3和连接轴4,其中:

减速器3位于驱动电机2的第一端、且与驱动电机2第一端延伸出的输出轴传动连接;

连接轴4的一端与减速器3传动连接,并且,连接轴4沿驱动电机2的侧面向驱动电机2的第二端延伸。

具体地,上述减速器3可以包括传动组件和包覆于传动组件外部的壳体,传动组件与驱动电机2第一端延伸出的输出轴花键连接;连接轴4的一端与传动组件花键连接;可选地,传动组件可以为齿轮、轴和轴承的组合件。

进一步地,控制器1位于连接轴4的上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驱动装置中,由于减速器3连接的连接轴4沿驱动电机2的侧面延伸,因此,整个电驱动装置的长宽尺寸(即x和y方向上尺寸)相对较小;并且,由于连接轴4的尺寸相对于驱动电机2的尺寸来说比较小,占用空间较少,其高度(即沿z方向)相比于电机2低,从而连接轴4的上方具有空余的地方;进而,控制器1设置于连接轴4的上方,可以充分利用连接轴4上方的空间以降低自身高度,相比于将控制器1设置于驱动电机2的上方,此种设置方式可以减小电驱动装置的整体高度;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驱动装置的体积较小,对空间需求小,便于整车机舱的布置。

如图1~图3所示,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中,控制器1与驱动电机2的壳体侧面相固定。

进一步地,控制器1与减速器3的壳体相固定。

由于减速器3位于连接轴4的一端,驱动电机2位于连接轴4的旁侧,所以,位于连接轴4上方的控制器1既可以固定于减速器3上、又可以固定于驱动电机2上,进而可以保证控制器1的稳定,从而提高整个电驱动装置的可靠性。例如,可以在减速器3壳体上和驱动电机2侧面上的相应位置设置支撑端子,如图1中的支撑端子81、82和83,控制器1搭接在这些支撑端子(81、82、83)上,并且,可以采用螺栓将控制器1与这些支撑端子固定。

进一步地,减速器3的外壳与驱动电机2的第一端之间也可以相固定,例如,可以采用螺栓将减速器3外壳与驱动电机2的第一端固定连接。

如图1~图3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中,驱动电机2的第二端设有支撑架5,具体地,该支撑架5从驱动电机2第二端的端盖延伸至控制器1的侧面一侧,且分别与驱动电机2第二端的端盖和控制器1的侧面固定连接。通过该支撑架5可以对控制器1靠近驱动电机2第二端的一侧进行固定支撑,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控制器1的稳定性,进而提高整个电驱动装置的可靠性。

可选地,支撑架5与驱动电机2第二端的端盖可以为一体式设计。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中,支撑架5可以与驱动电机2第二端的端盖以及控制器1的侧面共同围成一封闭空间;进一步地,控制器1和驱动电机2的第二端之间设有电连接件,该电连接件可以位于该封闭空间内,从而可以保证控制器1和驱动电机2之间的电连接具有良好的防尘防水性、安全性和稳定性。

如图3所示,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中,电连接件可以包括铜排61和三相线62,即控制器1可以通过铜排61和三相线62与驱动电机2相连,从而对驱动电机2进行驱动。具体地,控制器1的侧面与支撑架5相连,铜排61通过连接螺栓固定于控制器1的侧面上,三相线62连接于铜排61与驱动电机2之间;支撑架5罩设在铜排61和三相线62外。

如图1和图3所示,进一步地,支撑架5可以包括本体51和可拆卸地安装于本体51上的盖板52;该盖板52拆卸下来后可以看到支撑架5内的电连接件,从而易于驱动电机2与控制器1之间电性连接的操作和维护。

具体地,上述支撑架5的盖板52与本体51之间可以设有密封圈53,以提高支撑架5的密封性,进而提高整个电驱动装置的防水性。

如图1所示,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中,驱动电机2和控制器1内可以分别设有冷却水道,驱动电机2的冷却水道和控制器1的冷却水道通过软管7串联连接;具体地,冷却液可以依次通过控制器1和驱动电机2内的冷却水道,从而对整个电驱动装置进行冷却。

进一步地,驱动电机2的冷却水道进出口朝向减速器3和连接轴4设置,控制器1的冷却水道进出口也朝向连接轴4设置。

驱动电机2位于连接轴4的旁侧,控制器1位于连接轴4的上方,即,驱动电机2和控制器1对连接轴4呈半包围状,由于连接轴4的体积相对较小,进而,还可以在该半包围空间内容纳外部连接软管7,从而有效利用驱动电机2、控制器1与减速器3之间的空间,大大提高整个电驱动装置的集成度、减小整个电驱动装置的体积;具体地,将驱动电机2和控制器1的进出口朝向连接轴4一侧设置,可以使电驱动装置的连接软管7完全控制在半包围空间内,不会额外增加电驱动装置的整体体积。

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中,减速器3内也可以设有冷却水道;可选地,此时,冷却液通过控制器1后,进入驱动电机2和减速器3的冷却水道内,即驱动电机2和减速器3内的冷却水道可以通过软管并联连接;优选地,与上述实施例同理,减速器3冷却水道的进出口也朝向连接轴4一侧设置。

当然,如图3所示,也可以将外部连接软管7与减速器3的外壳刚性连接,例如通过螺栓连接,进而,可以通过软管7与减速器3外壳之间的热传导实现对减速器3的散热。

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驱动装置还可以包括包覆于控制器1、驱动电机2和减速器3外部的声学包,以降低整个电驱动装置的噪声。

另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动汽车,该电动汽车包括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的电驱动装置。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