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洗车机机架中间立柱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44459发布日期:2018-09-28 20:29阅读:38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动洗车机,尤其是涉及一种自动洗车机机架中间立柱机构。



背景技术:

当前汽车已经进入到千家万户,洗车成为有车家庭的日常工作。目前的洗车行业有专业的洗车店,和自助洗车机,专业洗车店租用场地,雇佣人员,利用高压水枪等工具为客户洗车。但是,租用场地和雇佣工人都需要很多的费用,导致洗车成本增加,使得洗车人每次洗车的费用很高;目前市场急需一种自动化程度高,节省人力成本的一种新型洗车设备。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自动洗车机(授权公告号:CN206598825U),包括自动洗车机机架,自动洗车机机架的顶点上设置有泡沫喷头接管,泡沫喷头接管上设置有泡沫喷头,自动洗车机机架的下方设置有转轴驱动电机,转轴驱动电机的一侧设置有转轴,转轴远离转轴驱动电机的一端设置有转轴齿轮,转轴的下方设置有与转轴垂直的从动转轴,从动转轴靠近转轴齿轮的一端设置有从动转轴传动齿轮,且从动转轴远离从动转轴传动齿轮的一端设置有从动转轴齿轮,从动转轴的内侧设置有喷水管,喷水管的前表面上设置有喷头,且喷水管靠近从动转轴齿轮的位置处设置有喷水管齿轮,喷水管的上方设置有橡胶软管,橡胶软管的上方设置有进水管,自动洗车机机架的一侧设置有汽车轮胎感应器支架,另一侧社会自有汽车车头感应器支架,汽车轮胎感应器支架上设置有汽车轮胎感应器,汽车车头感应器支架上设置有汽车车头感应器,转轴驱动电机、汽车车头感应器和汽车轮胎感应器均与外置电源电性连接;汽车轮胎感应器、汽车车头感应器与自动洗车机机架通过汽车轮胎感应器支架固定连接;喷头共设置有十二个,且十二分喷头分别安装在两个喷水管;转轴齿轮与从动转轴传动齿轮啮合连接。但是这种自动洗车机采用的立柱拼装较为不易,无法将水管以及一些电气线路隐藏在内,并且强度较差,洗车机构在工作时容易产生晃动,工作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是提供一种自动洗车机机架中间立柱机构,其主要是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自动洗车机采用的立柱拼装较为不易,无法将水管以及一些电气线路隐藏在内,并且强度较差,洗车机构在工作时容易产生晃动,工作效率较低等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

本实用新型的自动洗车机机架中间立柱机构,包括立柱主骨架,所述的立柱主骨架的外部设有主骨架盖板,立柱主骨架与主骨架盖板的下端之间固定有调节底板机构,调节底板机构包括有底板,底板的中部垂直连接有两块平行设置的调节板,调节板上开有若干安装孔,立柱主骨架与主骨架盖板的下端都开有长槽。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整根立柱拆分成立柱主骨架与主骨架盖板,这样使得装配较为简单,立柱主骨架与主骨架盖板组成的容腔内可以放置线路和水管。利用长槽可以调整与安装孔互相之间的位置,这样能够根据需要调整整根立柱的高度。

作为优选,所述的主骨架盖板的内表面固定有若干几字型的水管支架。利用水管支架可以将水管固定住。

作为优选,所述的主骨架盖板的下端开有缺口。利用缺口可以将线路引入到立柱内。

作为优选,所述的两块调节板之间固定有支撑板。利用支撑板可以加强调节板之间的连接强度。

作为优选,所述的立柱主骨架与主骨架盖板的断面都为C字型。这样一方面可以加强整根立柱的强度,另一方面能够将线路、水管封闭起来。

作为优选,所述的立柱主骨架的中部开有窗口。利用窗口可以通线路,窗口附近开有可以与横杆连接的安装孔。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的立柱拼装较为简单,可以将水管以及一些电气线路隐藏在内,并且强度较高,洗车机构在工作时不会产生晃动,工作效率较高,结构简单、合理。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中零部件、部位及编号:立柱主骨架1、主骨架盖板2、底板3、调节板4、长槽5、水管支架6、缺口7、支撑板8、窗口9。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实施例:本例的自动洗车机机架中间立柱机构,如图1、图2,包括立柱主骨架1,立柱主骨架的外部设有主骨架盖板2,立柱主骨架与主骨架盖板的下端之间固定有调节底板机构,调节底板机构包括有底板3,底板的中部垂直连接有两块平行设置的调节板4,两块调节板之间固定有支撑板8。调节板上开有若干安装孔,立柱主骨架与主骨架盖板的下端都开有长槽5。主骨架盖板的内表面固定有若干几字型的水管支架6。主骨架盖板的下端开有缺口7。立柱主骨架与主骨架盖板的断面都为C字型。立柱主骨架的中部开有窗口9。

使用时,只需将本实用新型安装到自动洗车机上,然后在立柱主骨架与主骨架盖板之间组成的腔体内通入水管和线路即可。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并不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内,所作的变化或修饰皆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