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纯电动车用电加热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76680发布日期:2018-11-07 22:45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一种纯电动车用电加热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体灌装生产线,尤其涉及一种纯电动车用电加热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纯电动汽车电供暖,会严重影响续航里程,且供暖效果较差,舒适性较低,并易受极端天气的影响(如雪天,车顶积雪时,系统无法启动),另有燃油加热系统,与纯电动汽车的设计理念背道而驰;另有水暖供暖系统(电加热水风机散热),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漏电),一些纯电动汽车还有制动回收电能装置,回收电能再通过逆变器充入车载电源内,但是这种电能传输方式传输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人针对以上缺点,进行了研究改进,提供一种纯电动车用电加热系统。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纯电动车用电加热系统,包括散热器、除霜器和储能加热器,所述储能加热器与车载电源电连,所述散热器和除霜器分布在车辆车厢内,所述储能加热器通过介质管路连接散热器和除霜器,所述介质管路上设置循环泵和电磁阀,车辆内还设置增容储能加热器,所述增容储能加热器通过介质管路与储能加热器连接,所述增容储能加热器可电连充电装置,所述储能加热器和增容储能加热器内均设置导热介质,所述车辆驾驶室处设置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电连散热器、除霜器、循环泵、电磁阀以及储能加热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储能加热器还能与车辆设置的风力发电模块、太阳能发电模块和制动回收电能模块电连。

所述介质管路除散热器内采用金属管外,其他均采用带隔热层的非金属管。

所述散热器外设置防护罩。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所述纯电动车用电加热系统,采用储能加热器加热导热介质,并通过散热器散热,导热效率高,升温快,且设置增容储能加热器,减少车载电源的能耗,提高纯电动车的续驶里程,另外通过控制器控制,全方位调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纯电动车用电加热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散热器;2、储能加热器;3、车载电源;4、循环泵;5、电磁阀;6、增容储能加热器;7、控制器;8、风力发电模块;9、太阳能发电模块;10、除霜器;11、制动回收电能模块;12、充电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纯电动车用电加热系统,包括散热器1、除霜器10和储能加热器2,所述储能加热器2与车载电源3电连,散热器1和除霜器10分布在车辆车厢内,储能加热器2通过介质管路连接散热器1和除霜器10,介质管路上设置循环泵4和电磁阀5,车辆内还设置增容储能加热器6,增容储能加热器6通过介质管路与储能加热器2连接,增容储能加热器6可电连充电装置12,储能加热器2和增容储能加热器6内均设置导热介质,车辆驾驶室处设置控制器7,控制器7电连散热器1、除霜器10、循环泵4、电磁阀5以及储能加热器2,储能加热器2还能与车辆设置的风力发电模块8、太阳能发电模块9和制动回收电能模块11电连,通过风力发电模块8、太阳能发电模块9产生的电能供给储能加热器2使用,制动回收电能模块11能将制动的机械能转换为电能直接供给储能加热器2使用,不需要转化,电能传输效率高,介质管路除散热器1内采用金属管外,其他均采用带隔热层的非金属管,降低介质管路的能量消耗,且非金属管需采用耐高温、耐高压和抗老化的管道。

所述纯电动车用电加热系统使用时,纯电动车连接充电装置为车载电源3和增容储能加热器6充电,增容储能加热器6有电时,通过增容储能加热器6加热导热介质,并通入储能加热器2,并通过控制器7控制循环泵4、电磁阀5启动,即可即将导热介质传送至散热器1散热,加热车厢,增容储能加热器6储存的电能使用完后,即可通过储能加热器2加热导热介质,同样传送至散热器1散热,加热车厢。

以上描述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不是对实用新型的限定,本实用新型所限定的范围参见权利要求,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可以作任何形式的修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