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用重型拖车尾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55067发布日期:2018-12-05 18:52阅读:616来源:国知局
建筑施工用重型拖车尾板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建筑施工用重型拖车尾板装置。



背景技术: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需要用到多种不同重型施工设备,这些重型设备大多采用履带式行走机构,不利于长距离运输,需要采用拖车对其进行转运,为了方便履带式重型设备方便的进入到运输车,需要在运输车的尾部设置倾斜的引导支撑装置,进而方便其进入到重型拖车。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建筑施工用重型拖车尾板装置,此装置安装与拖车的尾部,用于建筑工程施工,方便将重型履带式施工设备转移到拖车的顶部,再由拖车对整个重型设备进行转运,进而提高转运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的技术特征,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建筑施工用重型拖车尾板装置,它包括拖车尾箱,在拖车尾箱的尾部侧壁上固定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两侧平行布置有能够折叠的倾斜坡板结构,所述倾斜坡板结构包括与连接板相连的一级折叠板结构,所述一级折叠板结构的尾部铰接有二级折叠板结构,所述一级折叠板结构和连接板之间安装有用于驱动一级折叠板结构翻转的动力装置。

所述拖车尾箱的顶部与连接板相对接的一端设置有过渡斜坡。

所述一级折叠板结构包括一级支撑架,所述一级支撑架的尾部设置有第一铰接板,第一铰接板通过第一销轴与固定在连接板上的固定座铰接,所述一级支撑架的顶部铺设有第一支撑坡板,所述一级支撑架的两侧壁上设置有第一侧加强板。

所述一级支撑架的底部靠近第一销轴的一端设置有支撑脚。

所述二级折叠板结构包括二级支撑架,所述二级支撑架的尾部设置有第二铰接板,所述第二铰接板通过第二销轴与一级折叠板结构的一级支撑架末端铰接,在二级支撑架的顶部铺设有第二支撑坡板,所述二级支撑架的两侧壁上设置有第二侧加强板。

所述二级支撑架的底部铺设有底部支撑板,在所述二级支撑架的外侧壁上固定有把手。

所述动力装置包括液压油缸,所述液压油缸的缸体铰接在油缸底座上,所述油缸底座固定在连接板的侧壁上,所述液压油缸的活塞杆末端铰接在一级折叠板结构的一级支撑架上。

本实用新型有如下有益效果:

1、通过采用上述的拖车尾板装置能够将其安装于拖车的尾部,进而保证了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用于重型设备的搬运作业,在使用过程中,将一级折叠板结构和二级折叠板结构展开,使得二级折叠板结构的底部支撑板与地面相接触,进而对其进行支撑,放平之后将形成倾斜的坡道,此时履带式重型车就可以沿着坡道进行行驶和爬升。

2、通过所述的动力装置能够对一级支撑架进行翻转,进而保证了其能够方便的收起,在举升过程中,通过启动液压油缸,通过液压油缸驱动活塞杆,通过活塞杆带动一级支撑架绕着第一销轴转动,进而使其处于直立状态。

3、通过所述的多级折叠结构能够方便的将第二支撑坡板回收折叠,进而减少了其占用的空间。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视角三维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二视角三维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三视角三维图。

图中:拖车尾箱1、过渡斜坡2、连接板3、第一销轴4、固定座5、第一铰接板6、支撑脚7、第一支撑坡板8、第一侧加强板9、一级支撑架10、第二销轴11、第二铰接板12、二级支撑架13、第二侧加强板14、把手15、底部支撑板16、第二支撑坡板17、油缸底座18、液压油缸19、活塞杆2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做进一步的说明。

参见图1-3,建筑施工用重型拖车尾板装置,它包括拖车尾箱1,在拖车尾箱1的尾部侧壁上固定有连接板3,所述连接板3的两侧平行布置有能够折叠的倾斜坡板结构,所述倾斜坡板结构包括与连接板3相连的一级折叠板结构,所述一级折叠板结构的尾部铰接有二级折叠板结构,所述一级折叠板结构和连接板3之间安装有用于驱动一级折叠板结构翻转的动力装置。通过采用上述的拖车尾板装置,通过将其安装在拖车尾箱1的尾部侧壁上,在使用过程中,将一级折叠板结构和二级折叠板结构展开,然后,履带式重型工程机械,将沿着第一支撑坡板8和第二支撑坡板17进行移动到拖车的顶部,再通过拖车对其进行有效的运输。

进一步的,所述拖车尾箱1的顶部与连接板3相对接的一端设置有过渡斜坡2。通过所述的过渡斜坡2能够方便工程车爬升到拖车顶部。

进一步的,所述一级折叠板结构包括一级支撑架10,所述一级支撑架10的尾部设置有第一铰接板6,第一铰接板6通过第一销轴4与固定在连接板3上的固定座5铰接,所述一级支撑架10的顶部铺设有第一支撑坡板8,所述一级支撑架10的两侧壁上设置有第一侧加强板9。通过所述的一级折叠板结构能够保证整个尾板装置在翻折之后直立。

进一步的,所述一级支撑架10的底部靠近第一销轴4的一端设置有支撑脚7。通过支撑脚7保证了支撑强度。

进一步的,所述二级折叠板结构包括二级支撑架13,所述二级支撑架13的尾部设置有第二铰接板12,所述第二铰接板12通过第二销轴11与一级折叠板结构的一级支撑架10末端铰接,在二级支撑架13的顶部铺设有第二支撑坡板17,所述二级支撑架13的两侧壁上设置有第二侧加强板14。通过上述的二级折叠板结构,能够减小整块坡板的倾斜角度,进而保证了履带车能够爬升。

进一步的,所述二级支撑架13的底部铺设有底部支撑板16,在所述二级支撑架13的外侧壁上固定有把手15。通过所述的把手15能够方便的对二级支撑架13进行翻折,进而节省空间。

进一步的,所述动力装置包括液压油缸19,所述液压油缸19的缸体铰接在油缸底座18上,所述油缸底座18固定在连接板3的侧壁上,所述液压油缸19的活塞杆20末端铰接在一级折叠板结构的一级支撑架10上。工作过程中,通过启动液压油缸19,液压油缸19将驱动活塞杆20,通过活塞杆20将带动一级支撑架10翻转,进而使其处于直立状态。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过程如下:

首先,将一级折叠板结构和二级折叠板结构展开,使得二级折叠板结构的底部支撑板16与地面相接触,进而对其进行支撑,放平之后将形成倾斜的坡道,此时履带式重型车就可以沿着坡道进行行驶和爬升;

待履带式重型车爬升到车的顶部之后,启动液压油缸19,液压油缸19将驱动活塞杆20,通过活塞杆20将带动一级支撑架10翻转,进而使其处于直立状态;

最终,通过手动的扳动二级折叠板结构,通过二级折叠板结构将其弯曲折叠,进而节省了空间。

上述的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而不应视为对于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包括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中技术特征的等同替换方案为保护范围。即在此范围内的等同替换改进,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