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安全座椅及其夹器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12966发布日期:2019-01-22 22:57阅读:199来源:国知局
儿童安全座椅及其夹器盖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儿童用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儿童安全座椅的夹器盖及带有该夹器盖的儿童安全座椅。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为人们的生活提供极其丰富的物质消费品,而儿童安全座椅就是诸多物质消费品中的一种。

众所周知,儿童安全座椅是企业专门针对儿童所开发的一种儿童产品,通过儿童安全座椅的使用,能有效地防止汽车因急刹或撞碰等原因而给儿童造成伤害,从而确保儿童的乘车安全,因而使得儿童安全座椅非常地受到人们所喜爱,进而加大了儿童安全座椅的普及力度。

其中,对于现有的儿童安全座椅来说,都在其背靠面对乘坐儿童的地方安装有夹器,用于对束缚儿童安全座椅的安全带进行夹紧,以防止儿童安全座椅相对汽车椅窜动的目的。但是,由于夹器露出于背靠面对乘坐儿童的地方,一方面影响到儿童安全座椅的外观,另一方面会对垫靠于背靠上的儿童之背部造成顶压作用,给乘坐的儿童带来不舒适感。

因此,急需要一种能将夹器遮盖起来且不影响夹器使用的夹器盖及具有该夹器盖的儿童安全座椅来克服上述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将夹器遮盖起来且不影响夹器使用的夹器盖。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将夹器遮盖起来且不影响夹器使用的儿童安全座椅。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夹器盖设于儿童安全座椅的座椅本体,座椅本体具有收容腔及位于收容腔处的夹器,夹器盖活动地设于座椅本体上并选择性地开闭收容腔的腔口以对应地露出或遮盖夹器。

较佳地,夹器盖绕一枢转中心线与座椅本体枢接;或者,所述夹器盖滑设于所述座椅本体上。

较佳地,夹器盖在宽度方向的两侧壁至少一者设有用于与座椅本体枢接的枢接结构,枢转中心线位于枢接结构上。

较佳地,夹器盖在闭合收容腔的腔口时与座椅本体相平齐。

较佳地,夹器盖面对收容腔的内侧设有用于存放物品的储存腔。

较佳地,夹器盖的内侧还设有隔板及相对夹器盖之内侧的侧壁向内偏置的内框,隔板、内框及夹器盖之内侧共同围出储存腔。

较佳地,隔板在夹器盖的宽度方向呈间隔开的一左一右布置。

较佳地,夹器盖上具有用于与座椅本体卡合的卡合结构,卡合结构在夹器盖闭合收容腔的腔口时与座椅本体相卡合。

较佳地,卡合结构远离夹器盖用于与座椅本体枢接的部位。

较佳地,卡合结构包括用于选择性地与座椅本体卡合的卡合部及用于带动卡合部选择性地与座椅本体卡合或释卡的带动部,带动部通过做弹性形变、旋转运动或滑移运动去带动卡合部与座椅本体卡合或释卡。

较佳地,带动部为弹性结构。

较佳地,带动部恒具有驱使卡合部与座椅本体卡合的趋势。较佳地,带动部在夹器盖的宽度方向上的投影为V字型、U字型或W字型,V字型、U字型或W字型的开口朝外布置。

较佳地,卡合部沿夹器盖的宽度方向分别设于带动部的两侧处。

较佳地,卡合结构还包含用于驱使带动部做弹性形变、旋转运动或滑移运动的释锁操作部,释锁操作部在夹器盖闭合收容腔的腔口时露出座椅本体。

较佳地,座椅本体开设有操作缺口,释锁操作部在夹器盖闭合收容腔的腔口时位于操作缺口内。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儿童安全座椅包括座椅本体及上述的夹器盖,座椅本体具有收容腔及位于收容腔处的夹器。

较佳地,座椅本体包含座部、背靠及侧翼,收容腔形成于背靠、座部及侧翼中一者上,夹器盖活动设于对应的背靠、座部或侧翼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带有夹器盖的儿童安全座椅具有收容腔及位于收容腔处的夹器,藉由夹器盖活动地设于座椅本体上并选择性地开闭收容腔的腔口以对应地露出或遮盖夹器,以使儿童安全座椅的夹器在需要使用时露出而不需要使用时遮盖夹器,避免影响儿童安全座椅的外观,同时藉由夹器盖遮盖夹器时能够减轻背靠部位对儿童背部的顶压作用,避免引起儿童的不适,提高儿童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儿童安全座椅在夹器盖遮盖夹器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儿童安全座椅在夹器盖露出夹器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的儿童安全座椅在夹器盖继续向下枢转露出夹器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夹器盖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夹器盖的另一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作进一步说明。

请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的儿童安全座椅100包括座椅本体10及夹器盖20,座椅本体10具有收容腔101及位于收容腔处101的夹器102;具体地,于本实施例中,座椅本体10包含座部11、背靠12及侧翼13,当然,座椅本体10还可包含其它结构,故不限于此;收容腔101形成于背靠12上,较优的是,收容腔101形成于背靠12的前侧处,更利于夹器102对安全带的夹持,但不限于此;夹器盖20活动设于背靠12上并选择性地开闭收容腔101的腔口,以在夹器盖20闭合收容腔101的腔口时遮盖夹器102,状态见图1所示,在夹器盖20打开收容腔101的腔口时露出夹器102,状态见图2或图3所示。当然,于其他实施例中,收容腔101可形成于座部11上,对应地,夹器盖20活动设于座部11上以选择性地开闭收容腔101的腔口;或者,收容腔101形成于侧翼13,对应地,夹器盖20活动设于侧翼13上以选择性地开闭收容腔101的腔口,但不以此为限。更具体地,如下:

请参阅图2及图3,夹器盖20绕一枢转中心线A与背靠12枢接,以使夹器盖20以枢摆方式开闭收容腔101的腔口,故使得夹器盖20相对背靠12活动结构更简单,且操作更方便快捷;具体地,如图4及图5所示,于本实施例中,夹器盖20在宽度方向的两侧壁设有用于与背靠12枢接的枢接结构30,枢转中心线A位于枢接结构30上,以藉由夹器盖20两侧壁的枢接结构30,使夹器盖20通过枢接结构30与背靠12的枢转更顺畅;当然,于其他实施例中,枢接结构30设于夹器盖20在宽度方向的其中一侧壁上,故不以此为限;较优的是,枢接结构30靠近夹器盖20在长度方向的侧壁,例如枢接结构30靠近夹器盖20的下方侧壁,以使得夹器盖20与背靠12之间的间隙做得更小;举例而言,夹器盖20在闭合收容腔101的腔口时与背靠12相平齐,使得夹器盖20的表面与背靠12的表面相平齐,从而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儿童安全座椅100更加舒适,外观更简洁,提高儿童的使用体验。当然,于其他实施例中,夹器盖20滑设于座椅本体上,但不以此为限。

请参阅图3至图5,夹器盖20面对收容腔101的内侧设有用于存放物品的储存腔21,以藉由储存腔21而方便物品存放,物品如产品说明书、书本等等,但不以此为限;具体地,于本实施例中,夹器盖20的内侧还设有隔板22及相对夹器盖20之内侧的侧壁24向内偏置的内框23,隔板22、框条与夹器盖20之内侧共同围出储存腔21,这样设置能防止储存腔21内的物品在夹器盖20枢转过程中跑出储存腔21外,从而造成物品杂乱;举例而言,隔板22在夹器盖20的宽度方向呈间隔开的一左一右布置,较优的是,隔板22沿夹器盖20的宽度的方向布置,以节省隔板22的材料和便于清晰看到储存腔21内的物品,但不限于此。当然,于其他实施例中,隔板22为正片结构,更有利于储存腔21内的物品保存完好。

请参阅图1至图5,夹器盖20上具有用于与背靠12卡合的卡合结构40,藉由卡合结构40在夹器盖20闭合收容腔101的腔口时与背靠12相卡合,防止夹器盖20窜动。具体地,卡合结构40远离夹器盖20用于与背靠12枢接的部位,即是说,由于枢转结构30邻近夹器盖20的下方侧壁,对应的,卡合结构40位于夹器盖20的上方处,使得夹器盖20枢转闭合收容腔101的腔口时的锁合一步到位。举例而言,于本实施例中,卡合结构40包括选择性地与背靠12卡合的卡合部42、用于带动卡合部42选择性地与背靠12卡合或释卡的带动部41及用于驱使带动部41做弹性变形的释锁操作部43。带动部41较优为弹性结构,故在释锁操作部43驱使带动部41做弹性变形的过程中使得卡合部42与座椅本体10卡合或使卡合部42脱离与座椅本体10的卡合。当然,于其他实施例中,带动部41还可以通过旋转运动或者滑移运动去带动卡合部42与座椅本体10卡合或脱离与座椅本体10的卡合,此时的释锁操作部43是用于驱使带动部做旋转运动或滑移运动,故不以此为限。较优的是,带动部41恒具有驱使卡合部42与座椅本体10卡合的趋势,故当卡合部42与座椅本体10处于卡合状态,在无外力驱使带动部41发生弹性形变的情况下,卡合部42不会轻易脱离与座椅本体10的卡合。举例而言,带动部41在夹器盖20的宽度方向上的投影为V字型,更有利于带动部41的弹性势能的储蓄与释放,使得带动部41驱使卡合部42与背靠12卡合更方便快捷;同时,V字型的开口朝外布置,使得带动部41不会凸出夹器盖20而影响美观与舒适性。当然,于其他实施例中,带动部41在夹器盖20的宽度方向上的投影为U字型或W字型,U字型或W字型的开口朝外布置,故不以此为限。故工作时,释锁操作部43驱使带动部41沿夹器盖20的长度方向做弹性形变,从而带动卡合部42选择性地与背靠12卡合或释卡,即,当带动部41在夹器盖20的长度方向上收缩时,带动卡合部42脱离与背靠12的锁定;当带动部41在夹器盖的长度方向上受到背靠12的抵压力时,带动部41带动卡合部42与背靠12卡合,但不限于此。可理解的是,由于带动部41做弹性变形,故带动部41的一端与夹器盖20相固定,另一端相对夹器盖20悬空布置,此时的释锁操作部43可与带动部41做成一体,或者通过中间部件与带动部41连接;当带动部41相对夹器盖20旋转或滑移时,此时的带动部41可绕一枢转中心线枢接于夹器盖20上,或者滑设于夹器盖20上,同时,释锁操作部43可与带动部41做成一体,或者释锁操作部43通过中间部件(如牵引件等)与带动部41连接,但不限于此。

请参阅图4及图5,卡合部42沿夹器盖20的宽度方向分别设于带动部41的两侧处,藉由两个卡合部42就实现夹器盖20与背靠12的卡合锁定,故使得卡合结构40的卡合更加简单快捷;具体地,卡合部42为卡凸结构,藉由卡凸结构的卡合部42,通过带动部41的形变带动卡合部42卡进背靠12与之卡合;较优的是,卡合部42与背靠12卡合的一侧面为斜面421,以使的卡合部42的卡合更加流畅。

请参阅图1、图4及图5,释锁操作部43在夹器盖20闭合收容腔101的腔口时露出背靠12,以方便用户更精准地找到释锁操作部43,藉由释锁操作部43,对释锁操作部43施加释锁力,使带动部41发生形变带动卡合部42脱离与背靠12的锁定。为更便于使用者操作,如图1所示,背靠12开设有操作缺口121,释锁操作部43在夹器盖20闭合收容腔101的腔口时位于操作缺口121内,避免释锁操作部43凸出夹器盖20而降低儿童安全座椅100的舒适性。

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其夹器盖20的工作原理进行说明:需要露出夹器102时,施以释锁操作部43向下的作用力,使带动部41发生形变从而带动卡合部42脱离与背靠12的卡合,从而允许夹器盖20绕枢转中心线A枢转而打开收容腔101的腔口。当需要隐藏夹器102时,施以夹器盖20向上翻转的作用力,使得夹器盖20闭合收容腔101的腔口,在闭合腔口的同时,卡合部42于带动部41形变作用下与背靠12的卡合,从而锁紧夹器盖2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带有夹器盖20的儿童安全座椅100具有收容腔101及位于收容腔101处的夹器102,藉由夹器盖20活动地设于背靠12上并选择性地开闭收容腔101的腔口以对应地露出或遮盖夹器102,以使儿童安全座椅100的夹器102在需要使用时露出而不需要使用时遮盖夹器102,避免影响儿童安全座椅100的外观,同时藉由夹器盖20遮盖夹器102时能够减轻背靠12部位对儿童背部的顶压作用,避免引起儿童的不适,提高儿童的使用体验。

值得注意者,当座椅本体10不包含座部11、背靠12及侧翼13时,使得座椅本体10被看作一个整体,此时,收容腔101形成于座椅本体10上,对应地,夹器盖20活动设于座椅本体10上以开闭收容腔101的腔口。同时,当卡合结构40不设有释锁操作部43,此时使用者通过操作带动部41也能达到释锁操作的目的,故不限于此。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例而已,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