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空调的远距离无线自启及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12270发布日期:2019-01-22 22:53阅读:399来源:国知局
新能源汽车空调的远距离无线自启及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空调的远距离无线自启及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新能源汽车因其低碳环保的特点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与青睐,但现阶段由于受限于传统电池技术的限制,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远不及传统汽车,且各地为新能源汽车所提供的充电桩等配套设施严重不足,各生产厂家配备的充电接口也尚未统一,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使得新能源汽车的实用性大大降低。同时,由于新能源汽车依赖于电力驱动,而汽车内部的照明、警报、空调等系统也要依赖于电力才能正常运转,其中尤以空调系统耗电量占比较大,因此,降低空调的耗电量可增加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再者,对于炎热的夏季和寒冷的冬季,现有的新能源汽车不具有空调预先开启功能,这样在驾驶人和乘坐人进入车辆时感到不适需要在短时间内加大空调压缩机的功率在短时间将车内温度降低或升高,这无疑于增加了空调系统的耗电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适应现实需要,提供一种结构设计新颖、可实现远程控制的新能源汽车空调的远距离无线自启及控制系统。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设计一种新能源汽车空调的远距离无线自启及控制系统,包括涡旋压缩机、蓄电池、ECU控制器;所述涡旋压缩机为变频涡旋压缩机,它还包括:

逆变器,与蓄电池连接并为涡旋压缩机提供交流电;

变压器,其输入端与逆变器连接、输出端与一变频器连接,变压器为涡旋压缩机提供所需电压;变频器的输出端与涡旋压缩机的输入端连接;

接触器,所述接触器串联连接于逆变器与变压器之间;

所述接触器和变频器均与ECU控制器通过控制线连接;

还包括:

无线通信模块,与ECU控制器通信连接;

智能终端,所述智能终端与所述无线通信模块通过无线连接方式直连,或所述智能终端通过通信基站或Internet网络与所述无线通信模块无线连接。

优选的,所述变压器与变频器间串联有稳流器,所述稳流器为涡旋压缩机提供稳定的电流。

优选的,所述无线通信模块包括4G通信模块、WIFI通信模块、蓝牙通信模块、红外通信模块。

优选的,所述智能终端包括智能手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设计在实施中可实现远程、提前对空调进行开启,特别是对于夏季和冬季尤其实用,再者,本设计采用涡旋压缩机和变频器可空调的长时间运行中可降低整个空调系统的耗电量,对于增加新能源汽车的耗电量具有重要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原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一种新能源汽车空调的远距离无线自启及控制系统,参见图1,本新能源汽车它包括涡旋压缩机、蓄电池、ECU控制器;所述涡旋压缩机为变频涡旋压缩机。

它还包括逆变器,该逆变器与蓄电池连接并为涡旋压缩机提供交流电,还包括接触器,所述接触器的输入端连接与逆变器的交流电输出端上并作为控制开关;还包括变压器,变压器为涡旋压缩机提供所需电压,其变压器输入端与接触器的输出端连接。

它还包括一稳流器,所述稳流器为涡旋压缩机提供稳定的电流,所述稳流器连接与变压器的输出端上,还包括一变频器,稳流器的输出端与变频器的输出端连接,变频器的输出端与涡旋压缩机的输入端连接。

进一步的,以上所述接触器和变频器均与ECU控制器通过控制线连接,其中ECU控制器为新能源汽车的总控中心,向变频器和接触器分别转发对应的控制信号,使变频器和接触器分做出对应的相应。

进一步的,还包括无线通信模块,所述无线通信模块包括4G通信模块、WIFI通信模块、蓝牙通信模块、红外通信模块,无线通信模块与ECU控制器通信连接并用于接收外部的无线信号,还包括智能终端,所述智能终端与所述无线通信模块通过无线连接方式直连,或所述智能终端通过通信基站或Internet网络与所述无线通信模块无线连接,具体的,所述智能终端包括智能手机。

本设计在实施中若希望预先远程开启空调系统时,首先通过智能终端向无线通信模块发送空调开启指令,无线通信模块接收指令后转发给ECU控制器,而后ECU控制器通过预先设定的程序指令控制接触器将空调系统的电路接通;而后蓄电池为整个电路提供电能,其中,逆变器将蓄电池的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变压器为整个电路提供稳定的电压,稳流器提供稳定的电流,通过各个部件的协同作用来实现涡旋压缩机的稳定运行,涡旋压缩机运行时通过ECU控制器接收新能源汽车内部各传感器采集的信号(现有技术)对变频器进行控制,进而通过变频器控制变频涡旋压缩机的运行,从而实现低电耗、高效率的运行,在实现远程控制的前提下节约能耗,增加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公布的是较佳的实施例,但并不局限于此,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极易根据上述实施例,领会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并做出不同的引申和变化,但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