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用快速拆装电池模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52992发布日期:2019-01-18 19:35阅读:196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用快速拆装电池模组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用外接电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用快速拆装电池模组装置。



背景技术:

电动汽车(BEV)是指以车载电源为动力,用电机驱动车轮行驶,符合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各项要求的车辆。由于对环境影响相对传统汽车较小,其前景被广泛看好,但目前的电动汽车尤其是电动巴士的外接电池存在着不便于使用的问题。

如专利号M378858的技术方案,电动车的电池模块配置布设于前轮及后轮之间的底盘骨架上,电池模块拆装时须使用手工具/顶高车与搬运台车,拆装工序需时长且作业空间大,不利于日常电池充电更换或道路救援维修更换。如专利号I503253的技术方案,转动滚子陷落至凹陷部固定,不具支柱折收功能。如专利号I499532的技术方案,卡止臂其向闩锁轴之径向之外侧延伸,且卡止进入导沟部内之撞针,仅单纯上锁,无滑动及支柱设计。因此,如何缩短拆装工序时程,并且能减少手工具/顶高车与搬运台车使用,是目前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因此急需要一种拆装工序快捷便利、无需辅助工具的车用快速拆装电池模组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用快速拆装电池模组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拆装工序冗长、需要外加辅助设备操作不便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车用快速拆装电池模组装置,配合一电动巴士,所述电动巴士设有一腔室,所述腔室内壁设有车体导槽,所述车体导槽一端还设有固定于所述腔室侧壁的第一导柱;所述腔室配合有一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包括电池包壳体,所述电池包壳体一端对称铰连有两个第一支柱,所述电池包壳体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柱相对应位置铰连有两个第二支柱;所述第一支柱侧壁固定有与所述车体导槽配合的第二导柱,所述第二支柱的端部连接有与所述第一导柱配合的引导定位块。

优选的,所述车体导槽包括相互连通的弯曲的第一槽体和平直的第二槽体。

优选的,所述引导定位块设有一L形引槽,所述L形引槽与所述第一导柱相配合,且所述引导定位块以所述第一导柱为圆心旋转的角度为顺时针0-90度。

优选的,所述引导定位块和所述第二支柱之间还固定连接有固定柱。

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柱一侧还设有固定于所述电池包壳体端部的电器接头,所述电器接头与所述电动巴士相配合。

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柱和所述第二支柱底部分别连接有万向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采用引导定位块,其设有L形导槽,便于在推进装置本体时经由L形导槽和第一导柱接触限位,再将第二支柱旋转90度进而使得电器接头接入电动巴士,操作方便,拆接效率高,且避免电器接头直接推撞损伤;本实用新型还采用第一支柱的第二导柱,配合电动巴士的车体导槽,有利于避免人员误动作,节省收纳作业的时间和空间。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一支柱工作过程示意图;

图5-图7是本实用新型引导定位块工作过程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示意图;

图中:1.装置本体,101.第一支柱,1011.第二导柱,102.第二支柱,1021.固定柱,103.引导定位块,1031.L形引槽,104.电器接头,105.电池包壳体,106.万向轮,2.电动巴士,201.第一导柱,3.车体导槽。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车用快速拆装电池模组装置,配合一电动巴士2,电动巴士2设有一腔室,腔室内壁设有车体导槽3,车体导槽3一端还设有固定于腔室侧壁的第一导柱201;腔室配合有一装置本体1,装置本体1包括电池包壳体105,电池包壳体105一端对称铰连有两个第一支柱101,电池包壳体105另一端与第一支柱101相对应位置铰连有两个第二支柱102;第一支柱101侧壁固定有与车体导槽3配合的第二导柱1011,第二支柱102的端部连接有与第一导柱201配合的引导定位块103。

具体的,车体导槽3包括相互连通的弯曲的第一槽体和平直的第二槽体。引导定位块103设有一L形引槽1031,L形引槽1031与第一导柱201相配合,且引导定位块103以第一导柱201为圆心旋转的角度为顺时针0-90度。引导定位块103和第二支柱102之间还固定连接有固定柱1021。第一支柱101一侧还设有固定于电池包壳体105端部的电器接头104,电器接头104与电动巴士2相配合。第一支柱101和第二支柱102底部分别连接有万向轮106。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如图2至图4所示,装置本体1推拉进出电动巴士2时,第一支柱101借由与车体导槽3的牵引带动第二支柱102折收或放下,可避免人员误动作/节省收纳作业时间与空间。如图5至图8所示,当装置本体1的引导定位块103与第一导柱201达相对位置时,扳转第二支柱102至12点方位使其引导定位块103牵引第一导柱201带动装置本体1前进移动进给行程使电器接头104与电动巴士2接合,避免电器接头104直接推撞损伤,并可快速固锁电池模块。反之,扳转第二支柱102至9点方位使引导定位块103牵引第一导柱201带动装置本体1后退移动进给行程使电器接头104与电动巴士2分离,避免电器接头104未拆卸造成短路或损伤风险,并可快速解锁电池模块。具体的,在万向轮106和第一支柱101以及第二支柱102之间还设有用以调节高度的螺杆,第一支柱101和第二支柱102还分别连接定位销以配合电动巴士2实现安全稳固的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