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手柄防护罩的客车安全天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17456发布日期:2019-02-19 19:05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手柄防护罩的客车安全天窗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客车配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手柄防护罩的客车安全天窗。



背景技术:

客车车顶都安装有安全天窗,作为换气或者逃生使用。当作为逃生使用时,需要开启安全天窗,通常转动开启手柄,再由开启手柄的一侧向上顶起安全天窗。安全天窗通常仅限于客车着火、侧翻等紧急情况下才能开启,如果非紧急情况下开启安全天窗,特别是当客车行驶于高速公路上时,安全天窗开启后形成的阻力会降低行车速度,增加油耗;安全天窗开启后也会迅速改变车内的温度环境,并且增加车内噪音,降低了乘车舒适度,因此需要在安全天窗上设置手柄防护罩,以防止手柄开启手柄被随意操作;同时安全天窗上还需设置相应的警示和操作标识,以提醒或者指导乘客使用开启手柄和防护罩。此外,如果客车经常行驶于颠簸路面时,会造成开启手柄与手柄的锁紧轴之间连接松动,长期使用后开启手柄可能会绕着锁紧轴自转,导致开启手柄自动松开而误开启安全天窗的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带手柄防护罩的客车安全天窗,可避免非紧急情况下开启手柄被误随意操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带手柄防护罩的客车安全天窗,包括外盖、内框、内胆、开启手柄和防护罩,内框安装于外盖下方,内框的中间设有内胆安装腔,内胆安装于内胆安装腔内,内胆的一侧设有内凹的手柄操作腔,开启手柄安装于手柄操作腔内,开启手柄的下方设有防护罩,防护罩与手柄操作腔的外形相匹配,防护罩与内胆为卡扣式连接,防护罩的一侧设有拉手开口槽;防护罩包括水平防护面、连接侧面和拉手操作面,水平防护面与内胆的底面位于同一水平面上,连接侧面由水平防护面向上弯折并且与内胆卡合,拉手操作面由水平防护面向上弯折,拉手开口槽设置于拉手操作面上。正常情况下,防护罩盖住开启手柄,防止非紧急情况下开启手柄被随意打开;当遇到车内起火等紧急情况时,从拉手开口槽处向下拉防护罩,防护罩由内胆上脱落,从而露出开启手柄,进而操作开启手柄,开启安全天窗,乘客可由安全天窗逃生。

优选的,拉手开口槽包括用于容纳开启手柄的第一开口槽和用于拉下防护罩的第二开口槽,第一开口槽和第二开口槽互相连通,第一开口槽位于第二开口槽上方,第一开口槽与开启手柄的宽度相匹配,开启手柄由第一开口槽伸入防护罩内,从而更好地包覆和限位开启手柄,防止开启手柄遇到强烈的振动而自发转动或者蹿动、造成安全天窗误开启的现象,提高了安全天窗使用的稳定性;优选第二开口槽的宽度约75-80mm,即稍大于人手掌的宽度,方便将四个手指伸入第二开口槽内,再快速下拉防护罩。

优选的,开启手柄的初始状态为横向设置,开启手柄的自由端位于防护罩内,开启手柄的另一端外露于防护罩外,因此,防护罩不会完全覆盖住开启手柄,便于乘客快速识别开启手柄,从而迅速拉下防护罩,启用开启手柄。

优选的,连接侧面的形状为弧形,连接侧面上设有三个卡扣,其中一个卡扣位于连接侧面的弧形边的中部,两个卡扣分别对称地位于连接侧面的弧形边两端;内胆上相应地设有三个分别与三个卡扣匹配的卡槽,卡扣安装于卡槽内。

优选的,水平防护面上粘贴有防护罩警告标识牌,内胆上粘贴有使用方法标识牌,可直观地对乘客提供提醒或者指导信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 防护罩覆盖开启手柄,可避免非紧急情况下开启手柄被误随意操作,而导致安全天窗被误开启,影响行车速度以及车内环境;防护罩的一侧设置拉手开口槽,紧急情况下,由拉手开口槽处拉下防护罩,使其与内胆脱离,从而可快速转动开启手柄,拉手开口槽可改善拉下防护罩的便捷性和舒适性。

2.拉手开口槽上的第一开口槽与开启手柄的宽度匹配,开启手柄的自由端由第一开口槽伸入防护罩内,从而第一开口槽可更好地包覆和限位开启手柄,防止开启手柄遇到强烈的振动而自发转动、造成安全天窗误开启的现象,提高了安全天窗使用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防护罩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防护罩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防护罩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1.外盖;2.内框;3.内胆;31.手柄操作腔;32.卡槽;4.开启手柄;5.防护罩;51.拉手开口槽;511.第一开口槽;512.第二开口槽;52.水平防护面;53.连接侧面;531.卡扣;54.拉手操作面;6.防护罩警告标识牌;7.使用方法标识牌。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带手柄防护罩的客车安全天窗,包括外盖1、内框2、内胆3、开启手柄4和防护罩5,外盖1、内框2、内胆3、开启手柄4和防护罩5均为注塑成型件,内框2安装于外盖1下方,内框2的中间设有内胆安装腔,内胆3安装于内胆安装腔内,内胆3的左侧设有内凹的手柄操作腔31,开启手柄4安装于手柄操作腔31内,开启手柄4的下方设有可拆卸的防护罩5,防护罩5与手柄操作腔31的外形相匹配,防护罩5与内胆3为卡扣式连接,防护罩5的左侧设有拉手开口槽51。正常情况下,防护罩5盖住开启手柄4,防止非紧急情况下开启手柄4被随意打开;当遇到车内起火等紧急情况时,从拉手开口槽51处向下拉防护罩5,防护罩5由内胆3上脱落,从而露出开启手柄4,进而操作开启手柄4,开启安全天窗,乘客可由安全天窗逃生。

如图3至图6所示,防护罩5包括水平防护面52、连接侧面53和拉手操作面54,水平防护面52与内胆3的底面位于同一水平面上,连接侧面53由水平防护面52的边缘向上弯折并且与内胆3卡合,拉手操作面54位于水平防护面52的左侧,拉手操作面54由水平防护面52向上弯折,拉手操作面54的上端抵住内胆,拉手开口槽51设置于拉手操作面54上。

如图3和5所示,拉手开口槽51包括用于容纳开启手柄4的第一开口槽511和用于拉下防护罩5的第二开口槽512,第一开口槽511位于第二开口槽512的上方,第一开口槽511和第二开口槽512互相连通,第一开口槽511略大于开启手柄4的宽度,开启手柄4由第一开口槽511伸入防护罩5内,从而使第一开口槽511可以更好地包覆和限位开启手柄4,防止开启手柄4遇到强烈的振动而自发转动,造成安全天窗误开启的现象;第二开口槽512的宽度约75-80mm,稍大于人手掌的宽度,方便将四个手指伸入第二开口槽512内,再下拉防护罩5;拉下防护罩5后,自然解除了第一开口槽511对开启手柄4的限位作用,进而转动开启手柄4,开启安全天窗。

如图1所示,开启手柄4的初始状态为横向设置,开启手柄4右端的自由端位于防护罩内,开启手柄4的左端外露于防护罩5外,因此,防护罩5不会完全覆盖住开启手柄4,便于乘客快速识别开启手柄4,从而迅速拉下防护罩5,启用开启手柄4。

如图4和图6所示,连接侧面53的形状为弧形,连接侧面53上设有三个卡扣531,其中一个卡扣位于连接侧面53的弧形边的中部,另外两个卡扣分别对称地位于连接侧面53的弧形边的两端;内胆3上相应地设有三个分别与三个卡扣531匹配的卡槽32,卡扣卡入卡槽内,实现防护罩与内胆之间稳定的连接。

如图1所示,水平防护面52上粘贴有防护罩警告标识牌6,内胆3上粘贴有使用方法标识牌7,可直观地对乘客提供提醒或者指导信息。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