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升降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07798发布日期:2019-04-24 00:12阅读:134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升降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可升降新能源汽车充电桩。



背景技术:

例如专利申请号为CN201720335780.4的一种可升降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包括底座、设于所述底座的桩体及设于所述桩体的第一充电枪,所述底座包括自所述底座的一侧内陷形成的边凹槽,所述桩体包括自所述桩体朝向所述底座凸起形成的凸起,所述凸起嵌入所述边凹槽,且通过一转轴与所述底座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充电枪设于所述桩体背向所述底座的一端,所述新能源汽车充电桩还包括支撑所述底座的移动装置、设于所述桩体的摄像头及根据所述摄像头的拍摄情况控制所述移动装置与所述转轴运动的操作面板,该实用新型体积较大,在不需使用时十分占用公共区域,在无需使用该实用新型对汽车进行充电时,该实用新型易妨碍其他车辆行驶或停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升降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充电时将车轮压在下压装置上并停车,即可带动升降充电桩升起为车辆充电,充电完成后将车辆开走即可使升降充电桩下降,隐藏在地面下。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可升降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包括外壳、下压装置、传递轮组和升降充电桩,所述的外壳包括地面面板、预埋壳、下压槽、垫板、轴座、充电桩滑孔、保护盖槽、齿条滑槽Ⅰ、L形轴架、传递轴轴架和组合轮轴架;下压槽设置在地面面板一端的后端,充电桩滑孔设置在地面面板另一端的中端,垫板固定连接在下压槽内壁的后端,垫板的顶面低于地面面板的顶面,下压槽前端的两侧固定连接分别固定连接一个轴座,充电桩滑孔的外圈设有一个保护盖槽,地面面板上设有一个齿条滑槽Ⅰ,齿条滑槽Ⅰ设置在充电桩滑孔与保护盖槽之间,齿条滑槽Ⅰ上下贯穿地面面板,L形轴架的竖杆固定连接在地面面板的底面的中端,组合轮轴架设有两个,两个组合轮轴架相邻固定连接在地面面板的底面,两个组合轮轴架均设置在充电桩滑孔的后方,传递轴轴架固定连接在地面面板的底面,传递轴轴架位于L形轴架和内侧的组合轮轴架之间,地面面板固定连接在的预埋壳顶端;

所述的下压装置包括扇形板、卡板、扇形板转轴和扇形齿轮;扇形板的前端固定连接有扇形板转轴,卡板固定连接在扇形板后端,扇形板的顶面与卡板的顶面在同一平面,扇形齿轮固定连接在扇形板的底端,扇形板转轴的两端分别通过带座轴承转动配合连接在两端的轴座内,扇形板滑动配合连接在下压槽内,卡板卡挡在垫板的上端;

所述的传递轮组包括一级转轴、一级齿轮、二级齿轮、三级齿轮、二级转轴、主动带轮、三级转轴、从动带轮和升降控制齿轮;一级转轴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一级齿轮和二级齿轮,二级转轴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三级齿轮和主动带轮,二级齿轮与三级齿轮啮合传动,从动带轮和升降控制齿轮均固定连接在三级转轴的中端,从动带轮通过皮带与主动带轮带传动连接,一级转轴的中端通过带座轴承转动配合连接在L形轴架的横杆上,二级转轴的中端通过带座轴承转动配合连接在传递轴轴架的底端,三级转轴的两端分别通过带座轴承转动配合连接在两个组合轮轴架的底端,一级齿轮与扇形齿轮啮合传动;

所述的升降充电桩包括充电桩壳体、齿条滑槽Ⅱ、缓震板、压缩弹簧、充电桩、齿条和保护盖;充电桩壳体的侧端设置有齿条滑槽Ⅱ,缓震板滑动配合连接在充电桩壳体内,充电桩壳体与缓震板之间设有压缩弹簧,压缩弹簧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充电桩壳体与缓震板上,充电桩滑动配合连接在充电桩壳体内,充电桩的侧端设有齿条,齿条滑动配合连接在齿条滑槽Ⅱ内,缓震板位于充电桩的下端,充电桩的顶端固定连接一个保护盖,充电桩壳体连接并连通在充电桩滑孔的下端,充电桩滑动配合连接在充电桩滑孔内,齿条滑槽Ⅰ与齿条滑槽Ⅱ连通,齿条滑动配合连接在齿条滑槽Ⅰ内,齿条滑槽Ⅰ与齿条滑槽Ⅱ连通,保护盖位于充电桩滑孔的上端,充电桩滑孔的卡挡在保护盖槽的上端,齿条与升降控制齿轮啮合传动。

所述的一级齿轮的直径小于二级齿轮的直径,三级齿轮的直径小于二级齿轮的直径,主动带轮大于三级齿轮的直径。

所述的压缩弹簧的弹力小于充电桩的向下的重力。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外壳的预埋于地下,地面面板可用作为停车位,本实用新型设有通过下压装置和传递轮组控制的升降充电桩,在不使用本实用新型为汽车停车位充电时,升降充电桩位于底面下,节约公共空间,在需要使用本实用新型为汽车充电时,将汽车开至地面面板,使车辆的轮胎将下压装置压下并在下压装置被完全压下时停止,在下压装置被压下时,下压装置通过传递轮组使升降充电桩升起,下压装置被压下时传递给车辆的顿挫感可帮助驾驶者在准确的位置停车,充电桩升起后,使车辆的驻车制动器处于制动状态,即可将车辆充电口与升降充电桩连接充电并离开,充电完成后,驾驶车辆驶离地面面板,使车辆的轮胎逐渐放松下压装置,升降充电桩由于重力会缓缓下降,升降充电桩内的压缩弹簧和缓震板可在升降充电桩下降过快时起缓冲作用,防止升降充电桩被下降时产生的冲击力损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三;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四;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外壳结构示意图一;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外壳结构示意图二;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下压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传递轮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升降充电桩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升降充电桩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外壳1;面面板1-1;预埋壳1-2;下压槽1-3;垫板1-4;轴座1-5;充电桩滑孔1-6;保护盖槽1-7;齿条滑槽Ⅰ1-8;L形轴架1-9;传递轴轴架1-10;组合轮轴架1-11;下压装置2;扇形板2-1;卡板2-2;扇形板转轴2-3;扇形齿轮2-4;传递轮组3;一级转轴3-1;一级齿轮3-2;二级齿轮3-3;三级齿轮3-4;二级转轴3-5;主动带轮3-6;三级转轴3-7;从动带轮3-8;升降控制齿轮3-9;升降充电桩4;充电桩壳体4-1;齿条滑槽Ⅱ4-2;缓震板4-3;压缩弹簧4-4;充电桩4-5;齿条4-6;保护盖4-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10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一:

如图1-10所示,一种可升降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包括外壳1、下压装置2、传递轮组3和升降充电桩4,所述的外壳1包括地面面板1-1、预埋壳1-2、下压槽1-3、垫板1-4、轴座1-5、充电桩滑孔1-6、保护盖槽1-7、齿条滑槽Ⅰ1-8、L形轴架1-9、传递轴轴架1-10和组合轮轴架1-11;下压槽1-3设置在地面面板1-1一端的后端,充电桩滑孔1-6设置在地面面板1-1另一端的中端,垫板1-4固定连接在下压槽1-3内壁的后端,垫板1-4的顶面低于地面面板1-1的顶面,下压槽1-3前端的两侧固定连接分别固定连接一个轴座1-5,充电桩滑孔1-6的外圈设有一个保护盖槽1-7,地面面板1-1上设有一个齿条滑槽Ⅰ1-8,齿条滑槽Ⅰ1-8设置在保护充电桩滑孔1-6与保护盖槽1-7之间,齿条滑槽Ⅰ1-8上下贯穿地面面板1-1,L形轴架1-9的竖杆固定连接在地面面板1-1的底面的中端,组合轮轴架1-11设有两个,两个组合轮轴架1-11相邻固定连接在地面面板1-1的底面,两个组合轮轴架1-11均设置在充电桩滑孔1-6的后方,传递轴轴架1-10固定连接在地面面板1-1的底面,传递轴轴架1-10位于L形轴架1-9和内侧的组合轮轴架1-11之间,地面面板1-1固定连接在的预埋壳1-2顶端;所述的预埋壳1-2预埋在地下,预埋完成后地面面板1-1与路面在同一平面,地面面板1-1可视为停车车位。

所述的下压装置2包括扇形板2-1、卡板2-2、扇形板转轴2-3和扇形齿轮2-4;扇形板2-1的前端固定连接有扇形板转轴2-3,卡板2-2固定连接在扇形板2-1后端,扇形板2-1的顶面与卡板2-2的顶面在同一平面,扇形齿轮2-4固定连接在扇形板2-1的底端,扇形板转轴2-3的两端分别通过带座轴承转动配合连接在两端的轴座1-5内,扇形板2-1滑动配合连接在下压槽1-3内,卡板2-2卡挡在垫板1-4的上端;扇形板2-1通过扇形板转轴2-3可在地面面板1-1两端的轴座1-5内转动,当扇形板2-1向下转动至其顶面与地面面板1-1的顶面在同一平面时,卡板2-2卡挡在垫板1-4的上端,且卡板2-2的顶面与地面面板1-1在同一平面,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将需充电的车辆开至地面面板1-1上,使车辆的轮胎将扇形板2-1下压,直至卡板2-2卡挡在垫板1-4的上端,以此使扇形板2-1向下旋转,扇形板2-1在旋转时会带动扇形齿轮2-4旋转,充电完成后,将充完电的新能源汽车驶离地面面板1-1,在车辆驶离的过程中,车辆的轮胎会逐渐离开扇形板2-1,车辆的轮胎离开扇形板2-1后,扇形板2-1会升起。

所述的传递轮组3包括一级转轴3-1、一级齿轮3-2、二级齿轮3-3、三级齿轮3-4、二级转轴3-5、主动带轮3-6、三级转轴3-7、从动带轮3-8和升降控制齿轮3-9;一级转轴3-1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一级齿轮3-2和二级齿轮3-3,二级转轴3-5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三级齿轮3-4和主动带轮3-6,二级齿轮3-3与三级齿轮3-4啮合传动,从动带轮3-8和升降控制齿轮3-9均固定连接在三级转轴3-7的中端,从动带轮3-8通过皮带与主动带轮3-6带传动连接,一级转轴3-1的中端通过带座轴承转动配合连接在L形轴架1-9的横杆上,二级转轴3-5的中端通过带座轴承转动配合连接在传递轴轴架1-10的底端,三级转轴3-7的两端分别通过带座轴承转动配合连接在两个组合轮轴架1-11的底端,一级齿轮3-2与扇形齿轮2-4啮合传动;一级齿轮3-2与扇形齿轮2-4啮合传动,当扇形板2-1旋转时扇形齿轮2-4会带动一级齿轮3-2旋转,一级齿轮3-2通过一级转轴3-1带动二级齿轮3-3转动,二级齿轮3-3通过啮合传动带动三级齿轮3-4转动,三级齿轮3-4通过二级转轴3-5带动主动带轮3-6转动,主动带轮3-6通过皮带的带传动带动从动带轮3-8转动,从动带轮3-8通过三级转轴3-7带动升降控制齿轮3-9转动。

所述的升降充电桩4包括充电桩壳体4-1、齿条滑槽Ⅱ4-2、缓震板4-3、压缩弹簧4-4、充电桩4-5、齿条4-6和保护盖4-7;充电桩壳体4-1的侧端设置有齿条滑槽Ⅱ4-2,缓震板4-3滑动配合连接在充电桩壳体4-1内,充电桩壳体4-1与缓震板4-3之间设有压缩弹簧4-4,压缩弹簧4-4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充电桩壳体4-1与缓震板4-3上,充电桩4-5滑动配合连接在充电桩壳体4-1内,充电桩4-5的侧端设有齿条4-6,齿条4-6滑动配合连接在齿条滑槽Ⅱ4-2内,缓震板4-3位于充电桩4-5的下端,充电桩4-5的顶端固定连接一个保护盖4-7,充电桩壳体4-1连接并连通在充电桩滑孔1-6的下端,充电桩4-5滑动配合连接在充电桩滑孔1-6内,齿条滑槽Ⅰ1-8与齿条滑槽Ⅱ4-2连通,齿条4-6滑动配合连接在齿条滑槽Ⅰ1-8内,齿条滑槽Ⅰ1-8与齿条滑槽Ⅱ4-2连通,保护盖4-7位于充电桩滑孔1-6的上端,充电桩滑孔1-6的卡挡在保护盖槽1-7的上端,齿条4-6与升降控制齿轮3-9啮合传动。充电桩4-5与新能源汽车的充电口连接,用于给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充电,充电桩4-5可在充电桩壳体4-1内上下滑动,齿条4-6滑动配合连接在齿条滑槽Ⅰ1-8内可对充电桩4-5限位,使其不能在充电桩壳体4-1内旋转,缓震板4-3通过压缩弹簧4-4的弹力可在充电桩4-5下降时对充电桩4-5起缓冲作用,防止充电桩4-5因下降过快产生的冲击力而损坏,齿轮3-9通过与齿条4-6的啮合传动可带动齿条4-6上下滑动,齿条4-6带动充电桩4-5在充电桩壳体4-1内上下滑动,当扇形板2-1向下转动时,通过扇形齿轮2-4带动传递轮组3,传递轮组3的齿轮3-9通过与齿条4-6的啮合传动带动齿条4-6向上,齿条4-6带动充电桩4-5向上滑动,当扇形板2-1向下转动至卡板2-2卡挡在垫板1-4的上端时,扇形板2-1将被车轮和垫板1-4卡死,此时扇形板2-1无法转动,此时通过扇形齿轮2-4与传递轮组3之间的啮合关系,齿轮3-9也会被抱死,此时齿条4-6无法移动,以此实现充电桩4-5上升后的位置的固定,当新能源汽车充电完成后,将车辆驶离地面面板1-1,直至车辆的轮胎离开扇形板2-1,此时轮胎对扇形板2-1的作用力消失,充电桩4-5将由重力的作用下降,充电桩4-5带动齿条4-6下降,齿条4-6通过传递轮组3带动扇形齿轮2-4旋转,扇形齿轮2-4带动扇形板2-1向上转动,直至保护盖4-7卡挡在保护盖槽1-7内,使充电桩4-5无法继续下降,以此即可隐藏充电桩4-5;当保护盖4-7卡挡在保护盖槽1-7内时,保护盖4-7的顶面与地面面板1-1在同一平面,以此实现在不需充电时,充电桩4-5可隐藏在地面面板1-1下端,节约公共空间。

所述的一级齿轮3-2的直径小于二级齿轮3-3的直径,三级齿轮3-4的直径小于二级齿轮3-3的直径,主动带轮3-6大于三级齿轮3-4的直径。传递轮组3内逐级大齿轮啮合小齿轮转动,小齿轮通过轴带动大齿轮转动,以此提升一级齿轮3-2传递至主动带轮3-6的转速,使扇形齿轮2-4转动的小行程转化为充电桩4-5在充电桩壳体4-1内上下滑动的大行程,同时因为扭矩与转速成反比,扇形齿轮2-4带通过传递轮组3带动充电桩4-5所需的力将变大,使普通人很难通过人力将充电桩4-5升起,而汽车可通过自身的重量将充电桩4-5升起,而充电桩4-5在降下时,反向传动为小齿轮带动大齿轮,充电桩4-5通过自身重量即可在下降过程中通过传递轮组3将扇形板2-1升起,在将需充电的车辆开至地面面板1-1上,使车辆的轮胎将扇形板2-1下压时,扇形板2-1传递给车轮的反作用力可让驾驶者可感受到顿挫感,帮助驾驶者停在正确的位置,可起到减速带的效果。

所述的压缩弹簧4-4的弹力小于充电桩4-5的向下的重力;压缩弹簧4-4弹力小于充电桩4-5的向下的重力可保证充电桩4-5下降时可将压缩弹簧4-4下压,避免压缩弹簧4-4通过缓震板4-3将充电桩4-5托起,出现充电桩4-5无法完全下降的情况,在压缩弹簧4-4被充电桩4-5下压的过程中,充电桩4-5向下的冲击力将被部分抵消,以此保护充电桩4-5不被冲击力损毁。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

所述的预埋壳1-2预埋在地下,预埋完成后地面面板1-1与路面在同一平面,地面面板1-1可视为停车车位;扇形板2-1通过扇形板转轴2-3可在地面面板1-1两端的轴座1-5内转动,当扇形板2-1向下转动至其顶面与地面面板1-1的顶面在同一平面时,卡板2-2卡挡在垫板1-4的上端,且卡板2-2的顶面与地面面板1-1在同一平面,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将需充电的车辆开至地面面板1-1上,使车辆的轮胎将扇形板2-1下压,直至卡板2-2卡挡在垫板1-4的上端,以此使扇形板2-1向下旋转,扇形板2-1在旋转时会带动扇形齿轮2-4旋转,充电完成后,将充完电的新能源汽车驶离地面面板1-1,在车辆驶离的过程中,车辆的轮胎会逐渐离开扇形板2-1,车辆的轮胎离开扇形板2-1后,扇形板2-1会升起;一级齿轮3-2与扇形齿轮2-4啮合传动,当扇形板2-1旋转时扇形齿轮2-4会带动一级齿轮3-2旋转,一级齿轮3-2通过一级转轴3-1带动二级齿轮3-3转动,二级齿轮3-3通过啮合传动带动三级齿轮3-4转动,三级齿轮3-4通过二级转轴3-5带动主动带轮3-6转动,主动带轮3-6通过皮带的带传动带动从动带轮3-8转动,从动带轮3-8通过三级转轴3-7带动升降控制齿轮3-9转动;充电桩4-5与新能源汽车的充电口连接,用于给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充电,充电桩4-5可在充电桩壳体4-1内上下滑动,齿条4-6滑动配合连接在齿条滑槽Ⅰ1-8内可对充电桩4-5限位,使其不能在充电桩壳体4-1内旋转,缓震板4-3通过压缩弹簧4-4的弹力可在充电桩4-5下降时对充电桩4-5起缓冲作用,防止充电桩4-5因下降过快产生的冲击力而损坏,齿轮3-9通过与齿条4-6的啮合传动可带动齿条4-6上下滑动,齿条4-6带动充电桩4-5在充电桩壳体4-1内上下滑动,当扇形板2-1向下转动时,通过扇形齿轮2-4带动传递轮组3,传递轮组3的齿轮3-9通过与齿条4-6的啮合传动带动齿条4-6向上,齿条4-6带动充电桩4-5向上滑动,当扇形板2-1向下转动至卡板2-2卡挡在垫板1-4的上端时,扇形板2-1将被车轮和垫板1-4卡死,此时扇形板2-1无法转动,此时通过扇形齿轮2-4与传递轮组3之间的啮合关系,齿轮3-9也会被抱死,此时齿条4-6无法移动,以此实现充电桩4-5上升后的位置的固定,当新能源汽车充电完成后,将车辆驶离地面面板1-1,直至车辆的轮胎离开扇形板2-1,此时轮胎对扇形板2-1的作用力消失,充电桩4-5将由重力的作用下降,充电桩4-5带动齿条4-6下降,齿条4-6通过传递轮组3带动扇形齿轮2-4旋转,扇形齿轮2-4带动扇形板2-1向上转动,直至保护盖4-7卡挡在保护盖槽1-7内,使充电桩4-5无法继续下降,以此即可隐藏充电桩4-5;当保护盖4-7卡挡在保护盖槽1-7内时,保护盖4-7的顶面与地面面板1-1在同一平面,以此实现在不需充电时,充电桩4-5可隐藏在地面面板1-1下端,节约公共空间;传递轮组3内逐级大齿轮啮合小齿轮转动,小齿轮通过轴带动大齿轮转动,以此提升一级齿轮3-2传递至主动带轮3-6的转速,使扇形齿轮2-4转动的小行程转化为充电桩4-5在充电桩壳体4-1内上下滑动的大行程,同时因为扭矩与转速成反比,扇形齿轮2-4带通过传递轮组3带动充电桩4-5所需的力将变大,使普通人很难通过人力将充电桩4-5升起,而汽车可通过自身的重量将充电桩4-5升起,而充电桩4-5在降下时,反向传动为小齿轮带动大齿轮,充电桩4-5通过自身重量即可在下降过程中通过传递轮组3将扇形板2-1升起,在将需充电的车辆开至地面面板1-1上,使车辆的轮胎将扇形板2-1下压时,扇形板2-1传递给车轮的反作用力可让驾驶者可感受到顿挫感,帮助驾驶者停在正确的位置,可起到减速带的效果。

当然,上述说明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