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撞缓冲装置及防撞缓冲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12865发布日期:2019-05-07 21:13阅读:268来源:国知局
防撞缓冲装置及防撞缓冲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防撞缓冲设备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防撞缓冲装置及防撞缓冲车。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道路施工建设也随之增加,为了减少交通事故带来的意外伤害,最大程度上保障人身和财产的安全,防撞缓冲车应运而生。防撞缓冲车主要应用于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高架路、立交桥等道路的移动检修作业、临时性道路施工以及交通事故处理抢险现场中,目的在于保护施工或抢险现场人员、施工设备免受周围交通危险,避免二次事故的发生,同时也可以大大降低肇事者车辆的人员伤亡的程度。

目前,防撞缓冲车一般包括防撞缓冲装置,该防撞缓冲装置要么是由多根钢梁围合形成的框架,其缓冲稳定性差,吸能效果差;要么是由多个相互独立的缓冲块配合联动机构组成,其结构复杂,维修困难,维养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撞缓冲装置及防撞缓冲车,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防撞缓冲车无法兼顾缓冲吸能效果好、结构简化及维修便捷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用于防撞缓冲车的防撞缓冲装置,包括用于连接车体的安装板,以及用于吸收车辆碰撞时所产生能量的防撞缓冲机构,所述防撞缓冲机构包括与所述安装板可拆卸连接的壳体,容置于所述壳体内的蜂窝芯组,一端伸入所述壳体内且可穿过所述蜂窝芯组和所述安装板的导向管,以及与所述导向管另一端紧固连接的防撞板。

进一步地,所述蜂窝芯组包括靠近于所述防撞板所在侧的第一级蜂窝芯,靠近于所述安装板所在侧且与所述第一级蜂窝芯间隔设置的第二级蜂窝芯,以及设于所述第一级蜂窝芯与所述第二级蜂窝芯间隔处的隔板,所述隔板连接所述第一级蜂窝芯和所述第二级蜂窝芯,所述第一级蜂窝芯的比模量小于所述第二级蜂窝芯的比模量。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级蜂窝芯包括至少二蜂窝芯分体,相邻二所述蜂窝芯分体之间连接有所述隔板。

进一步地,从所述第一级蜂窝芯所在侧向所述安装板所在侧分布的至少二所述蜂窝芯分体的比模量逐一增强。

进一步地,所述防撞缓冲装置包括间隔设置的二导向管,所述导向管包括第一导向管体,以及与所述第一导向管体套接的第二导向管体,所述第一导向管体的一端与所述防撞板紧固连接,所述第一导向管体的另一端伸入所述第二导向管体的管腔内。

进一步地,所述导向管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一导向管体和所述第二导向管体的剪切螺钉。

进一步地,所述防撞板上设有警示指引标识。

进一步地,所述防撞板上设有分布于所述警示指引标识相对两侧的至少二指示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撞缓冲装置的有益效果在于:采用了壳体、蜂窝芯组、导向管、防撞板与安装板配合,简化了防撞缓冲装置的结构,通过防撞板直接承受撞击并且将撞击所产生的动能传导给壳体和蜂窝芯组,壳体和蜂窝芯组通过沿导向管的延伸方向溃缩变形将该动能转换成变形能,实现吸能缓冲,而且由于壳体和蜂窝芯组与安装板可拆卸连接,维修时只需将损坏的壳体和蜂窝芯组更换即可,无需将防撞缓冲装置整体更换,提高了维修效率,从而有效地解决了防撞缓冲装置无法兼顾缓冲吸能效果好、结构简化及维修便捷的技术问题,保证了防撞缓冲装置的吸能缓冲效果,大大降低了防撞缓冲装置生产和维养的成本。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防撞缓冲车,包括车体和上述防撞缓冲装置,所述防撞缓冲装置安装于所述车体的后端。

进一步地,所述防撞缓冲车还包括设于所述车体上且可驱使所述防撞缓冲装置转动的驱动组件。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撞缓冲车的有益效果在于:采用了防撞缓冲装置,通过壳体、蜂窝芯组、导向管、防撞板与安装板配合,简化了防撞缓冲装置的结构,通过防撞板直接承受撞击并且将撞击所产生的动能传导给壳体和蜂窝芯组,壳体和蜂窝芯组通过沿导向管的延伸方向溃缩变形将该动能转换成变形能,实现吸能缓冲,而且由于壳体和蜂窝芯组与安装板可拆卸连接,维修时只需将损坏的壳体和蜂窝芯组更换即可,无需将防撞缓冲装置整体更换,提高了维修效率,从而有效地解决了防撞缓冲装置无法兼顾缓冲吸能效果好、结构简化及维修便捷的技术问题,保证了防撞缓冲车的吸能缓冲效果,大大降低了防撞缓冲车生产和维养的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防撞缓冲车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防撞缓冲车工作状态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防撞缓冲装置的立体透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防撞缓冲机构中蜂窝芯组的立体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防撞缓冲机构中导向管和防撞板的立体示意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防撞缓冲车、10—车体、20—防撞缓冲装置、30—LED屏幕、21—安装板、22—防撞缓冲机构、221—壳体、222—蜂窝芯组、223—导向管、224—防撞板、225—警示指引标识、226—指示灯、2221—第一级蜂窝芯、2222—第二级蜂窝芯、2223—隔板、2231—第一导向管体、2232—第二导向管体、2233—剪切螺钉、2222a—第一蜂窝芯分体、2222b—第二蜂窝芯分体、2222c—第三蜂窝芯分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请参阅图1至图3,现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撞缓冲装置进行说明。该用于防撞缓冲车1的防撞缓冲装置20包括安装板21和防撞缓冲机构22,安装板21用于连接车体10,防撞缓冲机构22用于吸收车辆碰撞时所产生的能量,具体地,防撞缓冲机构22包括壳体221、蜂窝芯组222、导向管223以及防撞板224,其中,壳体221与安装板21可拆卸连接,蜂窝芯组222容置在壳体221内,导向管223的一端伸入壳体221内并且可穿过蜂窝芯组222和安装板21,即在蜂窝芯组222和安装板21上分别开设有通孔,导向管223穿设在该通孔内,当受到外力作用时,导向管223可沿该通孔退出壳体221外,同时,导向管223的另一端伸出在壳体221外并且与防撞板224紧固连接。

使用时,防撞缓冲车1停靠在路面检修作业、临时性道路施工或交通事故处理抢险现场与来往车辆之间,用于防止来往车辆失控或意外撞向路面检修作业、临时性道路施工或交通事故处理抢险现场中的人或设备。一旦意外发生,失控车辆会直接撞击在防撞板224上,接着导向管223在冲击力的作用下向壳体221内缩进,直至防撞板224抵顶壳体221,接着壳体221和蜂窝芯组222在冲击力的作用下沿导向管223的延伸方向发生溃缩变形以吸收该冲击力所产生的能量,直至最后失控车辆停下来。

可以理解的是:蜂窝芯组222是由多层波纹铝箔板通过粘接或焊接形成,其横截面呈蜂窝状,对垂向冲击具有优秀的缓冲吸能效能,同时具有吸能峰值比小,冲击波动平稳,比模量大等优点。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方式中,垂向是指蜂窝孔的中轴线或导向管223的中轴线的延伸方向。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撞缓冲装置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在于:采用了壳体221、蜂窝芯组222、导向管223、防撞板224与安装板21配合,简化了防撞缓冲装置20的结构,通过防撞板224直接承受撞击并且将撞击所产生的动能传导给壳体221和蜂窝芯组222,壳体221和蜂窝芯组222通过沿导向管223的延伸方向溃缩变形将该动能转换成变形能,实现吸能缓冲,而且由于壳体221和蜂窝芯组222与安装板21可拆卸连接,维修时只需将损坏的壳体221和蜂窝芯组222更换即可,无需将防撞缓冲装置20整体更换,提高了维修效率,从而有效地解决了防撞缓冲装置无法兼顾缓冲吸能效果好、结构简化及维修便捷的技术问题,保证了防撞缓冲车1的吸能缓冲效果,大大降低了防撞缓冲车1生产和维养的成本。

优选地,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撞缓冲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上述壳体221采用铝合金或碳钢材料制成,使得壳体221具有一定的硬度和可塑变形性,能起到支撑蜂窝芯组222和吸收碰撞能量的作用。若壳体221选用碳钢材料制成时,需要在其表面做防锈处理,有利于防止壳体221发生锈蚀。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4,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撞缓冲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上述蜂窝芯组222包括第一级蜂窝芯2221、第二级蜂窝芯2222以及隔板2223,其中,第一级蜂窝芯2221靠近上述防撞板224的所在侧,第二级蜂窝芯2222靠近上述安装板21的所在侧,并且第二级蜂窝芯2222与第一级蜂窝芯2221间隔设置,隔板2223设置在第一级蜂窝芯2221与第二级蜂窝芯2222的间隔处,并且隔板2223连接第一级蜂窝芯2221和第二级蜂窝芯2222,此处,第一级蜂窝芯2221的比模量小于第二级蜂窝芯2222的比模量。具体地,第一级蜂窝芯2221和第二级蜂窝芯2222紧固连接在隔板2223的相对两侧面上,第一级蜂窝芯2221为大孔格薄壁金属蜂窝件,并且经过用于软化金属的化学药剂的浸泡处理,可有效地降低第一级蜂窝芯2221的比模量,第二级蜂窝芯2222为小孔格薄壁金属蜂窝件,不需要经过化学处理,这样有利于降低蜂窝芯组222垂向承载强度的均匀性,使得防撞缓冲机构22受到撞击时,第一级蜂窝芯2221先于第二级蜂窝芯2222发生溃缩变形,从而实现蜂窝芯组222从防撞板224所在侧向安装板21所在侧有序地溃缩变形。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4,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撞缓冲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第二级蜂窝芯2222包括至少两个蜂窝芯分体,并且相邻两个蜂窝芯分体之间连接有上述隔板2223。具体地,第二级蜂窝芯2222包括第一蜂窝芯分体2222a、第二蜂窝芯分体2222b以及第三蜂窝芯分体2222c三个蜂窝芯分体,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方式中,第二级蜂窝芯2222还可包括第四蜂窝芯分体、第五蜂窝芯分体等,具体可根据客户需求和防撞缓冲机构22的长度来确定,此处不作唯一限定;第一蜂窝芯分体2222a与第二蜂窝芯分体2222b之间以及第二蜂窝芯分体2222b与第三蜂窝芯分体2222c之间通过隔板2223可拆卸连接,受到撞击后,只要将其中损坏的蜂窝芯分体更换即可,提高了防撞缓冲车1的维修效率,降低了防撞缓冲车1的维修成本,此处,第一蜂窝芯分体2222a、第二蜂窝芯分体2222b以及第三蜂窝芯分体2222c的比模量一致,当然,根据具体情况和需求,在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方式中,第一蜂窝芯分体2222a的比模量可等于第二蜂窝芯分体2222b的比模量,第二蜂窝芯分体2222b的比模量可小于第三蜂窝芯分体2222c的比模量,此处不作唯一限定。

优选地,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撞缓冲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从上述第一级蜂窝芯2221的所在侧向上述安装板21的所在侧分布的至少两个蜂窝芯分体的比模量逐一增强,即若上述第二级蜂窝芯2222包括第一蜂窝芯分体2222a、第二蜂窝芯分体2222b以及第三蜂窝芯分体2222c三个蜂窝芯分体,第一蜂窝芯分体2222a的比模量小于第二蜂窝芯分体2222b的比模量,第二蜂窝芯分体2222b的比模量小于第三蜂窝芯分体2222c的比模量。这样使得防撞缓冲机构22受到撞击时,蜂窝芯组222从第一级蜂窝芯2221向第三蜂窝芯分体2222c逐一、有序地发生溃缩变形,提升了防撞缓冲机构22吸能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3和图5,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撞缓冲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上述防撞缓冲车1包括两根导向管223,两根导向管223间隔设置,并且导向管223包括第一导向管体2231和第二导向管体2232,其中,第二导向管体2232与第一导向管体2231套接,第一导向管体2231的一端与上述防撞板紧224固连接,第一导向管体2231的另一端伸入第二导向管体2232的管腔内。具体地,两根导向管223分别靠近上述壳体221的相对两侧边缘,并且呈对称分布,两根导向管223之间的间距大于导向管223与其靠近一侧的壳体221边缘之间的间距,这样可为上述蜂窝芯组222提供均衡的支撑力,使得蜂窝芯组222的有序溃缩变形更加稳定,避免了在碰撞过程中蜂窝芯组222出现失稳现象;其中,第二导向管体2232的管径大于第一导向管体2231,同时,在蜂窝芯组222上开设有第一通孔,第一通孔贯穿第一级蜂窝芯2221、第二级蜂窝芯2222以及隔板2223,在上述安装板21上开设有第二通孔,第二导向管体2232穿设在第一通孔内,并且第二导向管体2232的一端与第二通孔的孔壁紧固连接,第一导向管体2231可从第二导向管体2232的一端进入第二导向管体2232的管腔内,也可从第二通孔退出第二导向管体2232的管腔外,当撞击力足够大时,第二导向管体2232的一端与第二通孔的孔壁分离,第二导向管体2232可从第二通孔退出第二导向管体2232的管腔外。这样可有效地减小导向管223的后退距离,降低了防撞缓冲装置20的占用空间,有利于实现防撞缓冲装置20的小型化。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5,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撞缓冲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上述导向管223还包括剪切螺钉2233,剪切螺钉2233连接上述第一导向管体2231和上述第二导向管体2232。具体地,剪切螺钉2233的一端穿过第二导向管体2232的管壁后与第一导向管体2231的管壁抵顶,或旋入第一导向管体2231的管壁内形成限位,当撞击力足够大时,剪切螺钉2233在第一导向管体2231与第二导向管体2232的剪切力作用下截断,第一导向管体2231的一端可沿第二导向管体2232的管腔继续向前滑动,以引导上述蜂窝芯组222进行有序的溃缩变形。

优选地,请参阅图2和图3,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撞缓冲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上述防撞板224与壳体221之间具有间隔,该间隔用于为导向管223启动伸缩提供足够的反应距离,即为第一导向管体2231与第二导向管体2232提供足够的相互滑动距离以剪断剪切螺钉2233。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2和图5,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撞缓冲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在上述防撞板224上设有警示指引标识225。具体地,警示指引标识225设置在防撞板224外侧面的中部,用于提醒防撞缓冲车1后方的前行车辆避让施工或事故发生地。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2和图5,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撞缓冲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在上述防撞板224上设置有至少两个指示灯226,至少两个指示灯226分布在上述警示指引标识225的相对两侧,用于标示防撞缓冲车1的大致宽度,并且提醒防撞缓冲车1后方的前行车辆避让施工或事故发生地。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防撞缓冲车1,包括车体10和上述防撞缓冲装置20,其中,防撞缓冲装置20安装在车体10的后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撞缓冲车1,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在于:采用了防撞缓冲装置20,通过壳体221、蜂窝芯组222、导向管223、防撞板224与安装板21配合,简化了防撞缓冲装置20的结构,通过防撞板224直接承受撞击并且将撞击所产生的动能传导给壳体221和蜂窝芯组222,壳体221和蜂窝芯组222通过沿导向管223的延伸方向溃缩变形将该动能转换成变形能,实现吸能缓冲,而且由于壳体221和蜂窝芯组222与安装板21可拆卸连接,维修时只需将损坏的壳体221和蜂窝芯组222更换即可,无需将防撞缓冲装置20整体更换,提高了维修效率,从而有效地解决了防撞缓冲装置无法兼顾缓冲吸能效果好、结构简化及维修便捷的技术问题,保证了防撞缓冲车1的吸能缓冲效果,大大降低了防撞缓冲车1生产和维养的成本。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和图2,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撞缓冲车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上述防撞缓冲车1还包括驱动组件(未图示),驱动组件设置在上述车体10上,并且驱动组件可驱使上述防撞缓冲装置20转动。具体地,驱动组件包括液压缸和传动杆,该液压缸与车体10铰接,该传动杆的一端与液压杆传动连接,该传动杆的另一端与上述安装板21铰接,安装板21与车体10铰接。当防撞缓冲车1需在路面上行驶时,液压缸先带动传动杆收缩,传动杆驱使驱动安装板21向上翻转,安装板21带动整个防撞缓冲机构22转动至竖直状态,此时防撞板224朝上;当防撞缓冲车1需保护施工或事故发生地时,液压缸先带动传动杆伸出,传动杆驱使驱动安装板21向下翻转,安装板21带动整个防撞缓冲机构22转动至与路面平行的状态,此时防撞板224朝向防撞缓冲车1的后方。当然,根据具体情况和需求,在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方式中,可采用电机或电缸等取代液压缸,此处不作唯一限定。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2,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撞缓冲车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上述防撞缓冲车1还包括LED屏幕30,LED屏幕30设置在上述车体10上。具体地,在LED屏幕30上可显示图像和文字,让防撞缓冲车1后方的前行车辆上的驾驶员可更加直观地了解前方的路面情况,用于与上述警示指引标识225和上述指示灯226等配合起到诱导交通作用,提醒车辆避让施工或事故发生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