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轮箱悬挂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72834发布日期:2019-05-03 19:32阅读:137来源:国知局
齿轮箱悬挂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齿轮箱悬挂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齿轮箱悬挂装置。



背景技术:

在机车车辆传动系统中,车轴齿轮箱安装在车轴上,两者之间是相互转动的,由于齿轮箱的重心一般不在车轴中心线上,因此在自由状态下,没有外部限制措施,齿轮箱会以车轴为中心产生转动。在实际工作时,若没有吊挂对其位置进行固定,将会产生较大的振动、噪声,且齿轮箱可能掉落至轨枕上,严重危机整车的行车和作业安全,所以车轴齿轮箱吊挂是不可或缺的。

而目前的车轴齿轮箱吊挂存在三个问题:一是减震措施不完善,没有横向(在整车转弯或转向时会产生横向的振动和摆动)方向的减震结构;二是车轴齿轮箱的活动空间有限,在车辆紧急制动或转向时,车轴齿轮箱活动受限制,只能由吊挂本身的刚性连接结构来承受冲击载荷,从而使得吊挂结构易早期破坏,降低工作寿命;三是现有吊挂安装后只能调整横向的位置,不能调整纵向(竖直方向)的高度,因此不能将齿轮箱安装在所需要的高度位置,若零部件存在加工误差,则齿轮箱输入轴线不能完全水平,从而到时传动系统传动效率降低、噪声增大。某些工况下,齿轮箱需要倾斜一定角度,也需要吊挂在纵向的高度能够调整。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齿轮箱悬挂装置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齿轮箱悬挂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齿轮箱悬挂装置,用于连接构架和齿轮箱,所述齿轮箱悬挂装置包括拉杆、齿轮箱连接结构及构架连接结构,所述拉杆包括连接部、分别形成于所述连接部两端的插型部和螺杆部,所述构架的构架安装座板通过所述构架连接结构和所述螺杆部连接;所述齿轮箱的齿轮箱悬挂座通过所述齿轮箱连接结构和所述插型部连接。

优选的,所述齿轮箱连接结构包括销轴、衬套、关节轴承及挡圈及第一连接件;所述插型部具有二个平行间隔的插齿,所述销轴依次贯穿二个所述插齿并通过螺接于所述销轴一端的所述第一连接件固定,所述齿轮箱悬挂座通过其通孔套设于所述销轴,所述关节轴承环绕于所述销轴且设于所述通孔内,所述关节轴承连接所述销轴和所述齿轮箱悬挂座且支撑所述齿轮箱悬挂座以所述销轴为轴心旋转,所述关节轴承通过套装于所述销轴的所述衬套和二个所述插齿间隔,所述关节轴承通过设于其两端面的所述挡圈固设于所述通孔内。

优选的,所述构架连接结构包括第一压垫、第一橡胶缓冲垫、第二压垫、第二橡胶缓冲垫、垫圈及第二连接件,所述螺杆部依次贯穿所述第一压垫、第一橡胶缓冲垫、构架安装座板、第二橡胶缓冲垫及第二压垫,所述垫圈和所述第二连接件依次分别套入和螺入所述螺杆部远离所述插型部的一端,其二者用于固定所述构架安装座板。

优选的,所述销轴远离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一端具有油杯,所述销轴形成有润滑油孔,所述润滑油孔连通所述油杯和所述关节轴承的内周缘。

优选的,所述橡胶缓冲垫和所述构架安装座板粘接固定。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均包括开花螺母和开口销。

优选的,所述连接部内部具有圆球形第一收容腔、连通第一收容腔和所述构架安装座板的第二收容腔、连通所述第一收容腔和所述插型部的第三收容腔,所述齿轮箱悬挂装置还包括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收容于所述第一收容腔的平衡球、收容于所述第二收容腔且用于连接所述平衡球和所述构架安装座板的第一曳力绳、收容于所述第三收容腔连接所述平衡球和所述插型部的第二曳力绳;所述平衡球的两相对端形成有用于和所述第一曳力绳一端连接的第一挂钩及用于和所述第二曳力绳一端连接的第二挂钩,所述构架安装座板和所述第一挂钩的相对位置形成有安装孔,所述第一曳力绳的另一端贯穿所述安装孔缠绕于矩形杆,所述安装孔远离所述第一挂钩的一侧形成有和所述矩形杆尺寸相配的凹槽,所述矩形杆嵌设于所述凹槽内。

优选的,所述插型部和所述连接部的相对端面包括转轴和环绕于所述转轴的转盘,所述转盘通过所述转轴且以所述转轴为圆心进行径向位移,所述转盘上形成有固定孔,所述第二曳力绳的另一端缠绕于所述固定孔且和所述固定孔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曳力绳、第二曳力绳、第一收容腔、第二收容腔、安装孔、矩形杆、固定孔的数量均为三,所述第一收容腔、第二收容腔的横截面位于同一圆周内且间隔弧度相同,所述安装孔和矩形杆、固定孔分别和所述第一收容腔、第二收容腔的两端开口位置相对。

优选的,所述第一曳力绳和所述第二曳力绳由数根钢丝编捻而成,所述平衡球为铜球,所述第一曳力绳、所述第二曳力绳及所述平衡球的外表面均包覆聚氨酯层,所述第一收容腔的内壁由若干圆弧面组合形成,所述圆弧面的和弧度和所述平衡球的弧度相同。

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齿轮箱悬挂装置包括拉杆、齿轮箱连接结构及构架连接结构,所述拉杆包括连接部、分别形成于所述连接部两端的插型部和螺杆部,所述构架的构架安装座板通过所述构架连接结构和所述螺杆部连接;所述齿轮箱的齿轮箱悬挂座通过所述齿轮箱连接结构和所述插型部连接。通过一端采用关节轴承将拉杆与齿轮箱相连,一端采用橡胶缓冲垫与转向架构架相连,并且增加连接组件,减轻所述齿轮箱悬挂装置的自重,而且还能承载齿轮箱重量的作用,又能有效平衡的齿轮箱相对车轴的转动以及齿轮箱相对构架的摆动、倾斜,且具有缓冲、吸收振动的功能,满足了车辆运行的需求,结构简单、维护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齿轮箱悬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拉杆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连接部一端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连接部另一端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插型部一端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所示构架安装座板的一端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请参阅图1至图6,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齿轮箱悬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拉杆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连接部一端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所示连接部另一端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所示插型部一端面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1所示构架安装座板的一端面结构示意图。所述齿轮箱悬挂装置100包括拉杆1、齿轮箱连接结构2、构架连接结构3及连接组件4。

所述拉杆1包括连接部11、分别形成于所述连接部11两端的插型部12和螺杆部13,所述构架的构架安装座板20通过所述构架连接结构3和所述螺杆部13连接;所述齿轮箱的齿轮箱悬挂座30通过所述齿轮箱连接结构2和所述插型部12连接。

所述齿轮箱连接结构2包括销轴21、衬套22、关节轴承23及挡圈24及第一连接件25;所述插型部12具有二个平行间隔的插齿,所述销轴21依次贯穿二个所述插齿并通过螺接于所述销轴21一端的所述第一连接件25固定,所述齿轮箱悬挂座30通过其通孔套设于所述销轴21,所述关节轴承23环绕于所述销轴21且设于所述通孔内,所述关节轴承23连接所述销轴21和所述齿轮箱悬挂座30且支撑所述齿轮箱悬挂座30以所述销轴21为轴心旋转,所述关节轴承23通过套装于所述销轴21的所述衬套22和二个所述插齿间隔,所述关节轴承23通过设于其两端面的所述挡圈24固设于所述通孔内。

两端用所述挡圈24卡死,防止左右窜动,内圈固定于所述销轴21上,通过套装在所述销轴21上的两端所述衬套22进行定位。所述关节轴承23能够在一定范围内调节偏斜,且具有良好的缓冲性能,满足了车辆运行时齿轮箱与构架倾斜或摆动的情况,又能适应齿轮箱相对车轴的转动。

所述构架连接结构3包括第一压垫31、第一橡胶缓冲垫32、第二压垫33、第二橡胶缓冲垫34、垫圈35及第二连接件36,所述螺杆部13依次贯穿所述第一压垫31、第一橡胶缓冲垫32、构架安装座板20、第二橡胶缓冲垫34及第二压垫33,所述垫圈35和所述第二连接件36依次分别套入和螺入所述螺杆部13远离所述插型部12的一端,其二者用于固定所述构架安装座板20。

所述第一压垫31、第二压垫33与第一橡胶缓冲垫32、第二橡胶缓冲垫34组成定位缓冲结构,对称布置于所述构架安装座板20两端,当所述第二连接件36锁紧后,使得所述第一橡胶缓冲垫32、第二橡胶缓冲垫34具有一定预压,具有缓冲的作用,较少构架对于齿轮箱的冲击。

所述销轴21远离所述第一连接件25的一端具有油杯26,所述销轴21形成有润滑油孔27,所述润滑油孔27连通所述油杯26和所述关节轴承23的内周缘。

所述油杯26用于向所述关节轴承23润滑,以避免所述关节轴承23卡滞。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橡胶缓冲垫和所述构架安装座板20粘接固定;既具有缓冲作用,又提高了缓冲垫的寿命。

所述第一连接件25和所述第二连接件36均包括开花螺母和开口销。

所述连接部11内部具有圆球形第一收容腔111、连通第一收容腔111和所述构架安装座板20的第二收容腔112、连通所述第一收容腔111和所述插型部12的第三收容腔113。

所述连接组件4包括收容于所述第一收容腔111的平衡球41、收容于所述第二收容腔112且用于连接所述平衡球41和所述构架安装座板20的第一曳力绳42、收容于所述第三收容腔113连接所述平衡球41和所述插型部12的第二曳力绳43;所述平衡球41的两相对端形成有用于和所述第一曳力绳42一端连接的第一挂钩411及用于和所述第二曳力绳43一端连接的第二挂钩412。

具体的,所述第一曳力绳42和所述第二曳力绳43的端部分别和所述第一挂钩411、第二挂钩412缠绕连接。

所述构架安装座板20和所述第一挂钩411的相对位置形成有安装孔201,所述第一曳力绳42的另一端贯穿所述安装孔201缠绕于矩形杆202,所述安装孔201远离所述第一挂钩411的一侧形成有和所述矩形杆202尺寸相配的凹槽,所述矩形杆202嵌设于所述凹槽内。

所述插型部12和所述连接部11的相对端面包括转轴121和环绕于所述转轴121的转盘122,所述转盘122通过所述转轴121且以所述转轴121为圆心进行径向位移,所述转盘122上形成有固定孔120,所述第二曳力绳43的另一端贯穿所述固定孔120缠绕于所述转盘122连接。

通过所述转盘122的旋转,解决列车行驶转向过程中,所述齿轮箱与构架倾斜或摆动的问题。

所述第一曳力绳42、第二曳力绳43、第二收容腔112、第三收容腔113、安装孔201、矩形杆202、固定孔120的数量均为三,所述第二收容腔112、第三收容腔113的横截面位于同一圆周内且间隔弧度相同,所述安装孔201和矩形杆202、固定孔120分别和所述第二收容腔112、第三收容腔113的两端开口位置相对。

所述第一曳力绳42和所述第二曳力绳43由数根钢丝编捻而成,所述平衡球41为铜球,所述第一曳力绳42、所述第二曳力绳43及所述平衡球41的外表面均包覆聚氨酯层(图未视),所述第一收容腔111的内壁由若干圆弧面组合形成,所述圆弧面的和弧度和所述平衡球的弧度相同。

使用时,将所述第一曳力绳42和所述第二曳力绳43通过所述矩形杆202和所述转盘122拉紧固定,使所述平衡球41悬置于所述第一收容腔111的中心,当车辆运行时齿轮箱与构架倾斜或摆动的情况,所述平衡球41在所述第一收容腔111移动,并通过嵌入于所述第一收容腔111的内壁弧面内,卡死所述构架和齿轮箱,平衡球41,以固定所述,当所述齿轮箱悬挂装置100需要调整纵向的高度时,通过调整所述第一曳力绳42和所述第二曳力绳43在所述矩形杆202和所述转盘122上的缠绕长度,以实现调整所述齿轮箱悬挂装置100的纵向高度。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齿轮箱悬挂装置包括拉杆、齿轮箱连接结构及构架连接结构,所述拉杆包括连接部、分别形成于所述连接部两端的插型部和螺杆部,所述构架的构架安装座板通过所述构架连接结构和所述螺杆部连接;所述齿轮箱的齿轮箱悬挂座通过所述齿轮箱连接结构和所述插型部连接。通过一端采用关节轴承将拉杆与齿轮箱相连,一端采用橡胶缓冲垫与转向架构架相连,并且增加连接组件,减轻所述齿轮箱悬挂装置的自重,而且还能承载齿轮箱重量的作用,又能有效平衡的齿轮箱相对车轴的转动以及齿轮箱相对构架的摆动、倾斜,且具有缓冲、吸收振动的功能,满足了车辆运行的需求,结构简单、维护方便。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