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半导体空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43798发布日期:2019-05-11 00:51阅读:525来源:国知局
车载半导体空调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空调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载半导体空调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大多数车载空调主要是通过压缩机并配合制冷剂进行制冷和制热的转换,但这种方式危害众多,一是噪音较大,二是对制冷剂会对环境造成影响。车载半导体空调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上述问题,车载半导体空调噪音较小,并且不需要压缩机和制冷剂,对环境影响较小。现在已有车载半导体空调,大多数半导体元件的制热面与制冷面没有进行隔开,导致制冷面制冷和制热面制热时周围的空气会进行冷热交换,出现冷热中和,影响车载半导体空调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此,本实用新提出了一种车载半导体空调,能够对半导体元件的制冷面与制热面进行空间分离,提升了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车载半导体空调,包括机壳、半导体元件、散热组件以及制冷组件,所述半导体元件包括制热面以及制冷面,所述散热组件用于对所述制热面进行散热,所述制冷面用于对所述制冷组件进行降温,还包括冷热隔离板,所述冷热隔离板将所述机壳分隔为散热舱和制冷舱,所述散热组件设置于所述散热舱内,所述制冷组件设置于所述制冷舱内,所述半导体元件固定在所述热隔离装置上,所述半导体元件的制冷面位于所述制冷舱内,所述半导体元件的制热面位于所述散热舱内。

进一步的,所述散热组件包括主水箱、散热片、水泵以及散热水管,所述散热片与所述半导体元件的制热面连接,所述散热水管连接所述主水箱以及所述水泵并对所述散热片进行降温。

进一步的,所述散热面涂有散热膏。

进一步的,所述制冷组件包括副水箱、制冷片、雾化水管以及雾化器,所述制冷片与所述制冷面连接,所述雾化水管穿过所述制冷片,一端与所述副水箱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雾化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副水箱紧贴所述半导体元件的制冷面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散热组件包括主水箱,所述主水箱内的水用于为所述制热面进行散热,所述主水箱与所述副水箱通过水管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制冷舱与所述散热舱均设有若干换气孔,所述散热舱的换气孔连接汽车散热装置;所述制冷舱的换气孔连接车厢空间。

进一步的,所述车载半导体空调设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机壳外部,用于检测车厢内的温度。

进一步的,所述车载半导体空调还包括无线通信模块以及控制模块,所述无线通信模块与所述控制模块电性连接,所述无线通信模块用于接收无线控制信号,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所述半导体元件和/或散热组件和/或制冷组件的开关。

进一步的,所述车载半导体空调还包括用于检测所述车载半导体空调外部的温度的温度传感器,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温度传感器电性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车载半导体空调,其有益效果是:

半导体元件的制热面和制冷面分别位于散热舱内和制热舱内,因为制冷舱与制热舱通过冷热隔离板进行隔离,能有效防止制冷舱与制热舱内的冷热空气进行中和,增加了半导体空调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车载半导体空调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车载半导体空调的远程控制模块示意图;

附图标注说明

100、车载半导体空调;10、机壳;11、散热舱;12、制冷舱;13、换气孔;20、半导体元件;21、制热面;22、制冷面;30、冷热隔离板;40、散热组件;41、主水箱;42、散热水管;43、水泵;44、散热片;50、制冷组件;51、副水箱;52、雾化水管;53、雾化器;54、制冷片;60、水管;61、控制阀;70、移动终端;80、无线通信模块;90、控制器;91、温度传感器;92、电源;93、继电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请参看图1,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车载半导体空调100,包括机壳10、半导体元件20、冷热隔离板30、散热组件40以及制冷组件50,所述机壳10起到支撑和保护的作用,所述半导体元件20用于制冷和制热,所述冷热隔离板30用于将所述机壳10分割为散热舱11和制冷舱12,所述散热组件40用于半导体元件20的制热面21进行散热,所述制冷组件50通过所述半导体元件20进行降温,进而对周围环境进行降温。

所述冷热隔离板30设置于所述机壳10内部,用于将所述机壳10分割为散热舱11和制冷舱12,避免制冷舱12与散热舱11内的冷热空气进行流通,发生冷热中和。所述冷热隔离板30还可以是双层玻璃,也可以是能够隔绝空气流通的橡胶板,可以理解的是,在满足能够实现冷热隔离的功能的前提下,不做具体要求。

所述半导体元件20设置于所述冷热隔离板30上,所述半导体元件20包括制热面21和制冷面22,在通电情况下,所述制冷面22能够制冷,所述制热面21能够制热,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制热面21位于所述制热舱11内,所述制冷面22位于所述制冷舱12内。

当半导体元件20通电后,制冷面22与制热面21存在较大温差,此时,所述制冷面22与所述制热面21之间就开始进行逆向热传递,当冷热两种热传递的能量相等时,就会达到一个平衡点,双向的热传递相互抵消,此时制冷面22的温度和制热面21的温度就不会继续发生变化,当为了达到更低的温度时,就需要对制热面21进行散热。所述散热组件40就是用来对制热面21进行散热的。

所述散热组件40包括设置于所述散热舱11内的主水箱41、散热水管42、水泵43以及若干散热片44,所述散热片44与所述制热面21连接,所述散热水管42穿过所述散热片44,所述散热水管4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主水箱41连接,所述主水箱41用于存放水或者冷却液,在本实施例中,主水箱41内储存的是水,所述散热水管42与所述水泵43连接,所述水泵43带动主水箱41内的水通过散热水管42进行流动,主水箱41内的水通过散热水管42进行循环,进而对散热片44进行散热。所述散热水管42的数量可以根据需要设为一条或者多条。

所述制热面21表面均匀涂有散热膏,所述散热膏是一种导热性良好的膏状物质,主要是去除所述散热片44与所述制热面21连接部位的空气或是间隙(空气导热性不佳),以让热传导量可以增到最大,可是使制热面21充分的将热量均匀传导给散热片44。

所述制冷组件50包括设置于所述制冷舱内12的副水箱51、雾化水管52、雾化器53以及制冷片54,所述副水箱51紧贴所述制冷面22并与所述制冷面22固定连接,使副水箱51内的水温度降低,所述制冷片54与所述制冷面22固定连接,所述制冷片54能够传导制冷面22的冷能量,所述雾化水管52穿过所述制冷片54,所述制冷水管52的一端与所述副水箱51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雾化器53连接,副水箱51内的水通过所述雾化水管52至雾化器53,期间雾化水管52内的水经制冷片54冷却,温度降低,此时雾化器53将水进行雾化,能够降低周围空气温度,特别是,雾化后的水汽经过蒸发吸热,能够迅速降低周围环境的温度,提高制冷效率;并且当空气质量欠佳或者空气较为干燥时,也可经过雾化的水汽也可净化周围空气,并对空气进行加湿。所述雾化器53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者多个。

所述副水箱51内设有水位感应器,所述副水箱51与所述主水箱41通过水管60相互连通,所述水管60上设有控制阀61,所述控制阀61用于控制水60管内水的流动,所述副水箱51的体积小于所述主水箱41的体积,当所述副水箱51内的水位较低时,水位感应器发出信号,所述控制阀61打开,允许主水箱41内的水流入副水箱51,为副水箱51进行自动加水;当水位达到一定高度时,所述控制阀61关闭,阻止水继续从主水箱41流入副水箱51。

所述散热舱11以及所述制冷舱12分别设有若干换气孔13,所述散热舱11的换气孔13连接汽车散热装置,所述汽车散热装置能够将所述散热舱11内的热空气排出到汽车外部,避免散热舱11内温度过高,影响车载半导体空调100的正常工作。所述制冷舱12的换气孔13连接车厢空间,当所述车载半导体空调100工作时,制冷舱12内的温度较低,可通过换气孔13与车厢内的空气进行空气流通,进而使车厢内温度降低。

请参看图2,并参看图1,所述车载半导体空调100还设有温度传感器91,所述温度传感器91设置于所述机壳10外部,用于检测所述车厢内的温度信息。

本实施例提出的车载半导体空调100具有远程控制功能,可通过移动终端70对车载半导体空调100进行远程控制。夏日,车厢内的温度较高,车内空调短时间内无法降低车内温度,此时,不利于人进入车厢。所述车载半导体空调100的远程控制功能,能够使人对车载半导体空调100进行远程控制,在人进入车内之前的一段时间内,开启所述车载半导体空调100,待人进入车厢后,车内温度已经降到合适温度,提升人的舒适感。

基于所述车载半导体空调100的远程控制功能,所述车载半导体空调100还设有基于连接移动终端70的通信网络的无线通信模块80以及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包括控制器90、电源92以及继电器93。当移动终端70发出开启车载半导体空调100的指令,所述无线通信模块80可以接受指令,并将该指令信息发送给所述控制器90,所述控制器90控制电源92和继电器93,通过继电器93来控制半导体元件20和/或散热组件40和/或制冷组件50的工作。并且,所述温度传感器91与所述控制器90连接,可以将车厢内的温度信息传送给所述控制器90,进而控制器90通过无线通信模块80将车厢内的温度信息传递给移动终端70。

当车载半导体空调工作时,所述移动终端70设置温度,并向无线通信模块80发出指令,所述无线通信模块80将信息发送给控制器90,控制器90通过继电器93控制半导体元件20和/或散热组件40和/或制冷组件50工作。此时,所述制冷组件50工作使制冷舱12内的空气温度降低,制冷舱12内温度较低的空气与车厢内温度较高的空气进行相互流通,进而使车厢内的温度降低;散热舱11内散热组件40工作,对制热面21进行散热,使之温度降低,汽车散热装置可将所述散热舱11内的热量排出到汽车外部,降低散热舱11内的负载,避免散热舱11内温度过高,对车载半导体空调100的工作产生影响。

所述温度传感器91可以车厢内的温度信息传送给控制器90,再通过无线通信模块80发送给移动终端70,实时关注车厢内的温度信息,当温度达到预设值时,可通过移动终端70关闭车载半导体空调100。

本实用新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广义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能够设为多种实施方式和变形,上述的实施方式用于说明实用新型,但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