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工业污水处理的污泥运输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41324发布日期:2019-08-16 22:00阅读:41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工业污水处理的污泥运输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泥运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工业污水处理的污泥运输车。



背景技术:

污泥是由水和污水处理过程所产生的固体沉淀物质。污泥是污水处理后的产物,是一种由有机残片、细菌菌体、无机颗粒、胶体污泥等组成的极其复杂的非均质体。污泥有机物含量高,容易腐化发臭,并且颗粒较细,比重较小,呈胶状液态。它是介于液体和固体之间的浓稠物,可以用泵运输,但它很难通过沉降进行固液分离。随着世界工业生产的发展,城市人口的增加,工业废水与生活污水的排放量日益增多,污泥的产出量迅速增加。大量积累的污泥,不仅将占用面积广大的土地,而且其中的有害成分如重金属、病原菌、寄生虫、有机污染物及臭气将成为影响城市环境卫生的一大公害。

现有技术中,污泥运输车的运输罐罐口只能调节倾斜向下,进而方便排污,而不能使罐口稍微倾斜向上,容易导致污泥运输过程中罐门因承受污泥的挤压而发生泄漏,而且运输罐在倾倒污泥的时候,内壁沾附的污泥不能彻底排出,从而影响排污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污泥运输车的罐门容易受到污泥的挤压而发生泄漏,以及运输罐内壁沾附的污泥不能彻底排出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用于工业污水处理的污泥运输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工业污水处理的污泥运输车,包括车头、底板和运输罐,所述底板与车头相连接,且底板底部的四角处均固定连接有车轮,所述底板远离车头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铰接座,所述运输罐位于底板的上方,且运输罐的底部与铰接座转动连接,所述运输罐远离车头的罐口处合页密封连接有罐门,且罐门与运输罐之间通过搭扣相连接,所述运输罐的顶部固定连通有进料斗,所述运输罐的底部铰接有转杆,所述转杆的另一端与底板对应的上表面相铰接,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对应运输罐的位置处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滑动连接有与滑槽匹配的滑块,所述滑块的上表面铰接有联动杆,所述联动杆的另一端与转杆对应的侧壁相铰接,所述滑槽内转动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贯穿滑块设置,且螺纹杆与滑块螺纹连接,所述螺纹杆靠近车头的侧壁上固定套设有第一锥齿轮,所述底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伺服驱动电机,所述第一伺服驱动电机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连接有传动轴,所述传动轴的另一端贯穿滑槽的槽底并固定连接有与第一锥齿轮相啮合的第二锥齿轮,且传动轴与滑槽的槽底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运输罐内滑动连接有与运输罐匹配的刮板,且刮板靠近车头位置设置,所述运输罐靠近车头的外侧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二伺服驱动电机,且第二伺服驱动电机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连接有丝杆,所述丝杆的另一端依次贯穿运输罐的侧壁和刮板并与罐门相抵,所述丝杆与运输罐的侧壁之间通过密封轴承转动连接,且丝杆与刮板螺纹连接。

优选的,所述滑块靠近滑槽槽底的一侧开设有滚珠槽,所述滚珠槽内滚动连接有滚珠,所述滚珠远离滚珠槽槽底的一端穿过滚珠槽的槽口并向外延伸,且滚动连接在滑槽的槽底。

优选的,所述滑槽的槽底固定连接有限位块,且限位块位于第一锥齿轮和滑块之间。

优选的,所述进料斗的顶部合页连接有盖板,且盖板与进料斗之间通过锁扣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运输罐内部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挡块,且挡块靠近罐门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工业污水处理的污泥运输车,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用于工业污水处理的污泥运输车,通过设置运输罐、铰接座、罐门、转杆、滑槽、滑块、联动杆、螺纹杆、第一锥齿轮、第一伺服驱动电机、传动轴和第二锥齿轮,启动第一伺服驱动电机逆时针转动,通过传动轴连接的第二锥齿轮带动连接有第一锥齿轮的螺纹杆转动,使螺纹连接的滑块沿着滑槽向左滑动,通过铰接的联动杆带动铰接的转杆,使运输罐与铰接座发生逆时针转动,此时,运输罐的罐口稍微倾斜向上,从而有效减小污泥对罐门的挤压,防止污泥在运输过程中发生泄漏,改变电流方向,使第一伺服驱动电机顺时针转动,从而使运输罐与铰接座发生顺时针转动,进而方便排污。

2、该用于工业污水处理的污泥运输车,通过设置运输罐、刮板、第二伺服驱动电机和丝杆,运输罐在倾倒污泥的时候,启动第二伺服驱动电机顺时针转动,使螺纹连接的刮板朝着运输罐的罐口方向滑动,从而将运输罐内壁沾附的污泥排出,提高排污效果,改变电流方向,使第二伺服驱动电机逆时针转动,使刮板复位。

该装置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本实用新型有效减小污泥对罐门的挤压,防止污泥在运输过程中发生泄漏,而且方便将运输罐内壁沾附的污泥排出,提高排污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用于工业污水处理的污泥运输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中:1车头、2底板、3运输罐、4车轮、5铰接座、6罐门、7搭扣、8进料斗、9转杆、10滑槽、11滑块、12联动杆、13螺纹杆、14第一锥齿轮、15第一伺服驱动电机、16传动轴、17第二锥齿轮、18刮板、19第二伺服驱动电机、20丝杆、21滚珠槽、22滚珠、23限位块、24盖板、25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参照图1-2,一种用于工业污水处理的污泥运输车,包括车头1、底板2和运输罐3,底板2与车头1相连接,且底板2底部的四角处均固定连接有车轮4,底板2远离车头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铰接座5,运输罐3位于底板2的上方,且运输罐3的底部与铰接座5转动连接,运输罐3远离车头1的罐口处合页密封连接有罐门6,且罐门6与运输罐3之间通过搭扣7相连接,运输罐3的顶部固定连通有进料斗8,运输罐3的底部铰接有转杆9,转杆9的另一端与底板2对应的上表面相铰接,底板2的上表面对应运输罐3的位置处开设有滑槽10,滑槽10内滑动连接有与滑槽10匹配的滑块11,滑块11的上表面铰接有联动杆12,联动杆12的另一端与转杆9对应的侧壁相铰接,滑槽10内转动连接有螺纹杆13,螺纹杆13贯穿滑块11设置,且螺纹杆13与滑块11螺纹连接,螺纹杆13靠近车头1的侧壁上固定套设有第一锥齿轮14,底板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伺服驱动电机15,第一伺服驱动电机15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连接有传动轴16,传动轴16的另一端贯穿滑槽10的槽底并固定连接有与第一锥齿轮14相啮合的第二锥齿轮17,且传动轴16与滑槽10的槽底转动连接,启动第一伺服驱动电机15逆时针转动,通过传动轴16连接的第二锥齿轮17带动连接有第一锥齿轮14的螺纹杆13转动,使螺纹连接的滑块11沿着滑槽10向左滑动,通过铰接的联动杆12带动铰接的转杆9,使运输罐3与铰接座5发生逆时针转动,此时,运输罐3的罐口稍微倾斜向上,从而有效减小污泥对罐门6的挤压,防止污泥在运输过程中发生泄漏,改变电流方向,使第一伺服驱动电机15顺时针转动,从而使运输罐3与铰接座5发生顺时针转动,进而方便排污。

运输罐3内滑动连接有与运输罐3匹配的刮板18,且刮板18靠近车头1位置设置,运输罐3靠近车头1的外侧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二伺服驱动电机19,且第二伺服驱动电机19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连接有丝杆20,丝杆20的另一端依次贯穿运输罐3的侧壁和刮板18并与罐门6相抵,丝杆20与运输罐3的侧壁之间通过密封轴承转动连接,且丝杆20与刮板18螺纹连接,运输罐3在倾倒污泥的时候,启动第二伺服驱动电机19顺时针转动,使螺纹连接的刮板18朝着运输罐3的罐口方向滑动,从而将运输罐3内壁沾附的污泥排出,提高排污效果,改变电流方向,使第二伺服驱动电机19逆时针转动,使刮板18复位。

滑块11靠近滑槽10槽底的一侧开设有滚珠槽21,滚珠槽21内滚动连接有滚珠22,滚珠22远离滚珠槽21槽底的一端穿过滚珠槽21的槽口并向外延伸,且滚动连接在滑槽10的槽底,减小滑块11与滑槽10之间的摩擦力。

滑槽10的槽底固定连接有限位块23,且限位块23位于第一锥齿轮14和滑块11之间,防止滑块11与第一锥齿轮14发生碰撞。

进料斗8的顶部合页连接有盖板24,且盖板24与进料斗8之间通过锁扣相连接,方便控制进料斗8的打开与关闭。

运输罐3内部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挡块25,且挡块25靠近罐门6设置,防止刮板18与丝杆20发生脱离。

本实用新型中,启动第一伺服驱动电机15逆时针转动,通过传动轴16连接的第二锥齿轮17带动连接有第一锥齿轮14的螺纹杆13转动,使螺纹连接的滑块11沿着滑槽10向左滑动,通过铰接的联动杆12带动铰接的转杆9,使运输罐3与铰接座5发生逆时针转动,此时,运输罐3的罐口稍微倾斜向上,从而有效减小污泥对罐门6的挤压,防止污泥在运输过程中发生泄漏,改变电流方向,使第一伺服驱动电机15顺时针转动,从而使运输罐3与铰接座5发生顺时针转动,进而方便排污;运输罐3在倾倒污泥的时候,启动第二伺服驱动电机19顺时针转动,使螺纹连接的刮板18朝着运输罐3的罐口方向滑动,从而将运输罐3内壁沾附的污泥排出,提高排污效果,改变电流方向,使第二伺服驱动电机19逆时针转动,使刮板18复位。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