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汽车座椅的扭杆调节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00294发布日期:2019-08-23 22:39阅读:36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汽车座椅的扭杆调节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座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汽车座椅的扭杆调节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座椅,尤其是前排座椅,座椅靠背倾角一般可以调节,以方便驾驶员或其他乘坐人员调整适合的靠背请教,保持合适舒服的坐姿,对于驾驶员来说,座椅靠背可调有助于缓解疲劳驾驶;而在现有技术中,座椅靠背调节装置是依靠安装在靠背骨架一侧的释放杆来控制靠背的调节和锁定的,靠背通常来说安装有核心件和复位装置,核心件为靠背提供解锁和锁定功能,复位装置为靠背解锁后向前运动提供动力,向后运动提供阻尼以使操作者获得合适的操作感受。

在目前的汽车座椅中,用于提供复位力的机构一般为涡卷弹簧机构;但是,采用涡卷弹簧作为提供复位力的机构时,一般需要较大的装配空间,且需要较高的制造成本,且其不能确保汽车座靠背完全回弹到位。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将汽车座椅靠背总成回弹到位的用于汽车座椅的扭杆调节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用于汽车座椅的扭杆调节机构,包括骨架、下架板、扭杆和侧面组件;所述骨架两侧均连接有所述侧面组件,所述下架板两端分别固定于两个所述侧面组件;所述下架板上具有固定插槽,所述侧面组件上设有固定通孔,所述侧面组件上还设有限位件;

所述扭杆包括第一连接段、第一定位段、直线杆段、第二连接段、第二定位段;所述直线杆段与所述下架板平行设置,所述直线杆段的第一端往后延伸有所述第一连接段,所述第一定位段杆面抵接所述下架板,所述第一定位段一端插于所述固定插槽内,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段连接;所述直线杆段的第二端延伸有所述第二连接段,所述第二连接段穿过所述固定通孔,并往后延伸所述第二定位段,所述第二定位段的端部设于所述限位件后侧;

所述固定插槽位于所述下架板前侧,所述限位件位于所述下架板后侧。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插槽为圆柱形凹槽,所述插槽开口朝下,所述第一定位段端部插入所述固定插槽;所述第一定位段的外周杆壁与所述固定插槽内壁抵接。

进一步地,所述扭杆包括若干折弯部,所述第一连接段与所述直线杆段的第一端通过所述折弯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段轴线的延长线与所述直线杆段轴线的延伸线相交形成直角。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定位段与所述第一连接段通过所述折弯部连接,所述第一定位段的延长线与所述第一连接段的延长线相交形成钝角。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接段包括竖向连接段和水平连接段,所述竖向连接段两端分别通过所述折弯部与所述直线杆段的第二端、所述水平连接段连接;

所述水平连接段与所述直线杆段平行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竖向连接段由与所述直线杆第二端往前倾斜延伸。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接段还包括倾斜连接段,所述倾斜连接段通过所述折弯部连接于所述水平连接段远离所述竖向连接段的一端;所述倾斜连接段往后倾斜延伸;

所述第二定位段通过所述折弯部连接于所述倾斜连接段的另一端。

进一步地,在竖直方向上,所述第一连接段由所述直线杆段往上延伸,所述倾斜连接段由所述水平连接段往上延伸。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单位质量所贮的能量高,可以减小汽车座椅的质量,还可以节省材料;

(2)通过特殊结构的设置,以及通过该扭杆与汽车座椅靠背其他部件的配合,可以使得座椅靠背回弹到位;

(3)有效降低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扭杆调节机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扭杆调节机构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扭杆调节机构的扭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骨架;20、侧面组件;201、固定通孔;202、限位件;21、第一侧面板;22、第一连接板;23、第二侧面板;24、第二连接板;30、下架板;31、固定插槽;40、扭杆;41、第一连接段;42、第一定位段;43、直线杆段;44、第二连接段;441、竖向连接段;442、倾斜连接段;45、第二定位段。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3所示,一种用于汽车座椅的扭杆调节机构,包括骨架10、下架板30、扭杆40和侧面组件20;骨架10两侧均连接有侧面组件20,架板两端分别固定于两个侧面组件20;下架板30上具有固定插槽31,侧面组件20上设有固定通孔201,侧面组件20上还设有限位件202;扭杆40包括第一连接段41、第一定位段42、直线杆段43、第二连接段44、第二定位段45;直线杆段43与下架板30平行设置,直线杆段43的第一端往后延伸有第一连接段41,第一定位段42杆面抵接下架板30,第一定位段42一端插于固定插槽31内,另一端与第一连接段41连接;直线杆段43的第二端延伸有第二连接段44,第二连接段44穿过固定通孔201,并往后延伸第二定位段45,第二定位段45的端部设于限位件202后侧,固定插槽31位于下架板30前侧,限位件202位于下架板30后侧。其中,限位件202可以是限位块,限位杆等。

具体地,侧面组件20分别包括第一侧面组件20和第二侧面组件20,第一侧面组件20包括第一侧面板21、第一连接板22和第一调角器,第二侧面组件20包括第二侧面板23、第二连接板24和第二调角器,第一连接板22、第二连接板24分别固定于第一侧面板21和第二侧面板23,第一调角器、第二调角器分别固定于第一连接板22和第二连接板24,下架板30两端分别固定于第一侧面板21和第二侧面板23,骨架10为倒U型骨架10,骨架10两侧架骨分别与第一侧面板21、第二侧面板23固定连接,固定通孔201设于第一侧面板21和/或第二侧面板23,两个调角器之间还连接有调心轴,通过调角器和调心轴的配合,可以实现解锁和锁止的功能,座椅调整角度时,通过调角手把控制调角器进行解锁,使用者施力于座椅靠背,使得扭杆40弯扭变形,积蓄复位能量,座椅靠背调整至合适角度时,通过控制调角器进行锁止,需要将座椅靠背回弹复位时,通过控制调角器解锁,利用扭杆40的复位力将座椅靠背回弹复位。其中,两个调角器和调角轴的配合以实现锁止或解锁功能的结构,为现有技术,此不赘述。其中,第一连接板22和第二连接板24还用于将座椅靠背与坐垫连接。

具体地,该扭杆40调节机构,通过扭杆40第一定位段42的杆面与下架板30抵接,可以使得座椅靠背受压时,扭杆40第一定位段42通过抵推下架板30,可以有效地将扭转力积蓄为内能,且通过将扭杆40两个端部分别设置在下架板30前侧和后侧,可以有效地传递座椅靠背倾转的扭转力,以积蓄能量,从而能够有效地将座椅靠背回弹恢复至原位;而在下架板30上设置固定插槽31,可以有效地限制第一定位段42前后两个方向的相对位移,保证扭杆40工作的稳定性,有效蓄能,有利于将座椅靠背回弹至原位。

优选地,为了提高扭杆40与下架板30的连接稳固性,有效传递力,固定插槽31为圆柱形凹槽,插槽开口朝下,第一定位段42端部插入固定插槽31;第一定位段42的外周杆壁与固定插槽31内壁抵接。

优选地,由于人坐在座椅上往后靠时,一般是对座椅靠背产生垂直于靠背的压力,为了有效地将这个压力转为扭转力以积蓄回复力,扭杆40包括若干折弯部,第一连接段41与直线杆段43的第一端通过折弯部连接,第一连接段41轴线的延长线与直线杆段43轴线的延伸线相交形成直角,即第一连接段41平行于侧面板设置,这样当解锁时,第一连接段41也有利于直接给座椅靠背提供回弹到位的回复力,可以有效使得靠背回弹到位。

优选地,为了有效通过扭转积蓄回复力,第一定位段42与第一连接段41通过折弯部连接,第一定位段42的延长线与第一连接段41的延长线相交形成钝角。

优选地,为了能够使得第二定位段45位于下架板30后侧,以配合第一定位段42,在扭转时,更好地积蓄回复力,第二连接段44包括竖向连接段441和水平连接段,竖向连接段441两端分别通过折弯部与直线杆段43的第二端、水平连接段连接,竖向连接段441相对直线杆段43往下延伸设置;水平连接段与直线杆段43平行设置,水平连接段穿过该固定通孔201。

优选地,竖向连接段441由与直线杆第二端往前倾斜延伸。

优选地,为了有效通过扭转积蓄回复力,第二连接段44还包括倾斜连接段442,倾斜连接段442通过折弯部连接于水平连接段远离竖向连接段441的一端;倾斜连接段442往后倾斜延伸;第二定位段45通过折弯部连接于倾斜连接段442的另一端。

优选地,为了有效通过扭转积蓄回复力,在竖直方向上,第一连接段41由直线杆段43往上延伸,倾斜连接段442由水平连接段往上延伸。

优选地,该扭杆40为4.5~6.5mm的55CrSi圆钢经过折弯形成。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