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堵转保护电路及其自动折叠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31949发布日期:2019-08-27 19:44阅读:304来源:国知局
一种堵转保护电路及其自动折叠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堵转保护电路及其自动折叠器。



背景技术:

后视镜作为安装在车辆上宽度最宽的零部件,自动折叠器能够让后视镜在必要时可以折叠收缩起来。这种功能在城市路边停车时特别有用,后视镜折叠后能节省很大的空间,有效的避免了刮蹭。由于行车过程中难免会发生一些意外事故,后视镜在造成相擦的情况下,最易受到冲击,为了最大程度避免擦伤,就需要后视镜有折叠功能。具有折叠功能的后视镜,在通过狭窄路段时可以收缩起来,提高了车子的通过性以及安全性。并且汽车后视镜的自动折叠器相较手动折叠器更方便又更安全,无须手伸出窗外或下车折叠。

汽车自动折叠器的收缩或展开都有一定行程限定,通过电路板来进行控制,当折叠器收缩到限定位置后,电机堵转停止瞬间会产生很大的电流,电流流经电路板上的电路中,如控制不当会产生烧毁电路板的现象,导致不能工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防止电路板上元器件被烧毁,能够保护电路板的堵转保护电路及其自动折叠器。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堵转保护电路,包括第一输入端IN1、第二输入端IN2、输出端OUT、与第一输入端IN1连接的二极管D1、与第一输入端IN1连接的三极管Q5、与第一输入端IN1连接的电容C4、与第一输入端IN1连接的电阻R7、与第一输入端IN1连接的电阻R8、与二极管D1另一端连接的电阻R3、与二极管D1另一端连接的电阻R11、与三极管Q5的基极连接的电阻R5、与电阻R3另一端连接的三极管Q3、与三极管Q3的基极连接的电容C2、与三极管Q3的集电极连接的MOS管Q1、与三极管Q3的基极连接的电阻R1、与输出端OUT连接的电容C1、与输出端OUT连接的电机M1、与电容C1连接的MOS管Q2、与电容C1连接的电阻R2、与电阻R2连接的三极管Q4、与电阻R2连接的C3、与MOS管Q2连接的电阻R4、与第二输入端IN2连接的二极管D2、与第二输入端IN2连接的三极管Q6、与第二输入端IN2连接的电容C5、与第二输入端IN2连接的电阻R9、与第二输入端IN2连接的电阻R10以及与三极管Q6的基极连接的电阻R6。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上述堵转保护电路,利用三极管导通与关断的原理,通过电阻取样,从而获得电压值,然后给其中的三极管提供偏基极电压,最终关断相应的MOS管,使其断路,以致整个主回路断路,无电流通过,从而防止电路板上元器件被烧毁,能够起到保护电路板的作用。

作为优先,一种堵转保护电路的工作电压范围为:9V~16.5V;额定工作电压为+12V;保护电流小于1.0A。这样能够保证汽车自动折叠器的堵转保护电路正常运行。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自动折叠器,其包括电路板,该电路板上包括上述堵转保护电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堵转保护电路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并结合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描述实用新型,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并不受限于该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堵转保护电路,包括第一输入端IN1、第二输入端IN2、输出端OUT、与第一输入端IN1连接的二极管D1、与第一输入端IN1连接的三极管Q5、与第一输入端IN1连接的电容C4、与第一输入端IN1连接的电阻R7、与第一输入端IN1连接的电阻R8、与二极管D1另一端连接的电阻R3、与二极管D1另一端连接的电阻R11、与三极管Q5的基极连接的电阻R5、与电阻R3另一端连接的三极管Q3、与三极管Q3的基极连接的电容C2、与三极管Q3的集电极连接的MOS管Q1、与三极管Q3的基极连接的电阻R1、与输出端OUT连接的电容C1、与输出端OUT连接的电机M1、与电容C1连接的MOS管Q2、与电容C1连接的电阻R2、与电阻R2连接的三极管Q4、与电阻R2连接的C3、与MOS管Q2连接的电阻R4、与第二输入端IN2连接的二极管D2、与第二输入端IN2连接的三极管Q6、与第二输入端IN2连接的电容C5、与第二输入端IN2连接的电阻R9、与第二输入端IN2连接的电阻R10以及与三极管Q6的基极连接的电阻R6。

上述堵转保护电路的工作电压范围为:9V~16.5V;额定工作电压为+12V;保护电流小于1.0A。这样能够保证汽车自动折叠器的堵转保护电路正常运行。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自动折叠器,其包括电路板,该电路板上包括上述堵转保护电路。

本实用新型一种堵转保护电路的工作原理为:在电机M1正转过程中,输入端IN1为正极,IN2为负极,当电机M1被堵转时,整个主回路上电阻R7/R8、MOS管Q1、电机M1、MOS管Q2、电阻R9/R10会产生大于1.0A的电流,此时B点产生大于0.7V的电压,B点电压经过R6提供给Q6偏基极电压,三极管Q6两端的D点和F点导通,把MOS管Q2栅极电压降为0V,Q2截至变为断路状态,M1电机无电流通过,停止运转;在电机反转过程中,输入端IN2为正极,IN1为负极,当电机M1被堵转时,整个主回路上电阻R9、电阻R10、MOS管Q2、电机M1、三极管Q1、电阻R7/电阻R8会产生大于1.0A的电流,此时A点产生大于0.7V的电压,A点的电压经过电阻R5并提供给三极管Q5偏基极电压,三极管Q5两端的C点和E点被导通,把MOS管Q1的栅极电压降为0V,MOS管Q1截至变为断路状态,M1电机无电流通过,停止运转。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