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自识别充电口功能的自动化充电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66876发布日期:2019-05-15 22:46阅读:491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自识别充电口功能的自动化充电桩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充电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自识别充电口功能的自动化充电桩。



背景技术:

现代社会的共享经济飞速发展,共享理念深入人心,近年来,共享汽车纷纷入驻各大城市的大街小巷,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了新的选择,极大的方便了日常生活,其中,充电式共享汽车,以其方便,经济,费用低的特点深受用户欢迎,目前充电式共享汽车存在的一大问题就是对使用后的汽车进行充电,由于用户在用车完毕后,不会对汽车进行充电的动作,或者在进行充电的过程中动作不不规范,导致无法充电,甚至损坏充电桩,所以就需要工作人员在各个停车点处进行手动充电,加大了劳动力,增加了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能够自动充电,定位准确,使用方便的具有自识别充电口功能的自动化充电桩。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具有自识别充电口功能的自动化充电桩,包括充电桩本体,所述充电桩本体内部设置有供电模块,所述充电桩本体侧面设置有人机交互显示屏、摄像采集装置以及充电口找正装置,所述供电模块向外连接有充电线,所述充电线外端固定连接有插头,所述充电线外端穿过所述充电桩本体后与所述充电口找正装置连接设置,所述充电桩本体内部还设置有PLC可编程控制器,所述充电口找正装置、供电模块、人机交互显示屏以及摄像采集装置均与所述PLC可编程控制器电连接设置。

这样,在使用过程中,待充电汽车停止在充电位置,通过人机交互显示屏进行操作,利用摄像采集装置对汽车充电口进行拍照,然后传递至PLC可编程控制器,然后PLC可编程控制器控制充电口找正装置带动插头插入到充电口内,进行充电,可以通过人机交互显示屏选择充电时间以及充电量并进行支付等操作,人机交互显示屏为现有技术,不再重复描述其工作原理。充电桩本体的供电模块的电能输入端与交流电网连接,输出端连接有充电线,为插头供电,同时可以为PLC可编程控制器、摄像采集模块以及充电口找正装置供电,使用方便,自动化程度高。本装置仅针对充电口位于汽车侧面的情况,不适用于充电口位于汽车底盘下方的情况。

进一步的,所述摄像采集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充电桩本体上的摄像头,所述摄像头的摄像采集端向外设置,所述摄像头与所述PLC可编程控制器电连接。

这样,摄像头可以对汽车充电口进行拍照,利用PLC可编程控制器对充电口的位置进行识别,更好的控制充电口找正装置进行动作。

进一步的,所述充电口找正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充电桩本体上的转盘,所述转盘与第一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电机设置在所述充电桩本体内部,所述转盘上固定安装有多级伸缩电动推杆,所述多级伸缩电动推杆的伸缩端垂直于转盘表面向外设置且固定安装有安装板,所述插头固定安装在所述安装板上且所述插头的插销水平向外设置,所述安装板上还水平向外设置有与所述PLC可编程控制器连接设置的距离传感器,所述转盘上设置有允许所述充电线穿过的开孔,所述充电桩本体上正对所述转盘竖向设置有导向孔,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上下滑动配合在所述导向孔内,所述充电桩本体内部设置有用于带动所述第一电机上下移动的动力机构,所述充电桩本体上正对所述转盘设置有环形孔,所述环形孔正对所述转盘上设置的开孔的运动轨迹设置。

这样,在进行充电时,根据PLC可编程控制器反应的位置,第一电机带动转盘转动,动力机构带动第一电机沿导向孔上下移动,实现充电口在水平和竖直平面内的找正,然后利用距离传感器检测充电口与插头之间的距离,之后多级伸缩电动推杆动作,带动插头插入到汽车上的充电口内进行充电,使用方便,可靠性高,自动化程度高,省时省力。设置有环形孔,使得转盘在转动过程中,充电线沿环形轨道运动,避免充电线的缠绕。

进一步的,所述动力机构包括竖向设置在所述充电桩本体内部的丝杠箱,所述丝杠箱内竖向设置有丝杠,所述丝杠下端通过轴承安装在所述丝杠箱内,所述丝杠上端与固定安装在丝杠箱上端的第二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丝杠上旋接配合有螺母,所述丝杠箱正对所述导向孔竖向设置有滑槽,所述螺母正对所述滑槽的表面固定安装有滑动配合在所述滑槽内的滑块,所述滑块外端与所述第一电机固定连接。

这样,第二电机动作带动丝杠转动,丝杠带动螺母上下移动,螺母通过滑块带动第一电机上下移动,通过第一电机带动转盘上下移动,可以更好的对插头的位置进行调整,提高充电可靠性。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均为伺服电机。

进一步的,所述摄像头为高清摄像头。

这样,可以更好地对汽车充电口的位置进行采集,提高充电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的一种具有自识别充电口功能的自动化充电桩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去掉充电线之后的左视图。

图3为图2中去掉转盘之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时,如图1-3所示,一种具有自识别充电口功能的自动化充电桩,包括充电桩本体1,所述充电桩本体1内部设置有供电模块11,所述充电桩本体1侧面设置有人机交互显示屏12、摄像采集装置以及充电口找正装置,所述供电模块11向外连接有充电线13,所述充电线13外端固定连接有插头2,所述充电线13外端穿过所述充电桩本体1后与所述充电口找正装置连接设置,所述充电桩本体1内部还设置有PLC可编程控制器3,所述充电口找正装置、供电模块、人机交互显示屏12以及摄像采集装置均与所述PLC可编程控制器3电连接设置。

这样,在使用过程中,待充电汽车停止在充电位置,通过人机交互显示屏进行操作,利用摄像采集装置对汽车充电口进行拍照,然后传递至PLC可编程控制器,然后PLC可编程控制器控制充电口找正装置带动插头插入到充电口内,进行充电,可以通过人机交互显示屏选择充电时间以及充电量并进行支付等操作,人机交互显示屏为现有技术,不再重复描述其工作原理。充电桩本体的供电模块的电能输入端与交流电网连接,输出端连接有充电线,为插头供电,同时可以为PLC可编程控制器、摄像采集模块以及充电口找正装置供电,使用方便,自动化程度高。本装置仅针对充电口位于汽车侧面的情况,不适用于充电口位于汽车底盘下方的情况。

进一步的,所述摄像采集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充电桩本体1上的摄像头4,所述摄像头4的摄像采集端向外设置,所述摄像头4与所述PLC可编程控制器3电连接。

这样,摄像头可以对汽车充电口进行拍照,利用PLC可编程控制器对充电口的位置进行识别,更好的控制充电口找正装置进行动作。

进一步的,所述充电口找正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充电桩本体1上的转盘5,所述转盘5与第一电机51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电机51设置在所述充电桩本体1内部,所述转盘5上固定安装有多级伸缩电动推杆52,所述多级伸缩电动推杆52的伸缩端垂直于转盘5表面向外设置且固定安装有安装板53,所述插头2固定安装在所述安装板53上且所述插头2的插销水平向外设置,所述安装板53上还水平向外设置有与所述PLC可编程控制器3连接设置的距离传感器54,所述转盘5上设置有允许所述充电线13穿过的开孔55,所述充电桩本体1上正对所述转盘5竖向设置有导向孔6,所述第一电机51的输出轴上下滑动配合在所述导向孔6内,所述充电桩本体1内部设置有用于带动所述第一电机51上下移动的动力机构,所述充电桩本体1上正对所述转盘设置有环形孔61,所述环形孔61正对所述转盘5上设置的开孔55的运动轨迹设置。

这样,在进行充电时,根据PLC可编程控制器反应的位置,第一电机带动转盘转动,动力机构带动第一电机沿导向孔上下移动,实现充电口在水平和竖直平面内的找正,然后利用距离传感器检测充电口与插头之间的距离,之后多级伸缩电动推杆动作,带动插头插入到汽车上的充电口内进行充电,使用方便,可靠性高,自动化程度高,省时省力。设置有环形孔,使得转盘在转动过程中,充电线沿环形轨道运动,避免充电线的缠绕。

进一步的,所述动力机构包括竖向设置在所述充电桩本体1内部的丝杠箱7,所述丝杠箱7内竖向设置有丝杠71,所述丝杠71下端通过轴承安装在所述丝杠箱7内,所述丝杠71上端与固定安装在丝杠箱7上端的第二电机72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丝杠71上旋接配合有螺母73,所述丝杠箱7正对所述导向孔6竖向设置有滑槽,所述螺母73正对所述滑槽的表面固定安装有滑动配合在所述滑槽内的滑块,所述滑块外端与所述第一电机51固定连接。

这样,第二电机动作带动丝杠转动,丝杠带动螺母上下移动,螺母通过滑块带动第一电机上下移动,通过第一电机带动转盘上下移动,可以更好的对插头的位置进行调整,提高充电可靠性。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电机51和第二电机72均为伺服电机。

进一步的,所述摄像头4为高清摄像头。

这样,可以更好地对汽车充电口的位置进行采集,提高充电可靠性。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