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客安全拉手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70163发布日期:2019-08-07 01:38阅读:238来源:国知局
乘客安全拉手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部件领域,具体是一种乘客安全拉手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汽车成了人们常用的代步工具,在汽车车门的上方一般都安装有安装拉手,安装拉手是固定在汽车车身上的。

我国专利申请文献(公告号:CN205311428U;公告日:2016.6.15)中公开了一种汽车安全拉手支架结构,包括用于安装安全拉手的拉手支架,拉手支架包括连接板、定位板、安装孔,在安装结构上,拉手支架被安装在内饰顶棚位置,然后安全拉手通过安装孔安装在拉手支架上。

上述技术方案中,拉手支架是通过其安装板部位直接焊接固定在上边梁内板上,在这种安装强度下,在日常的使用过程中,安全拉手通常会承受沿较强的拉力,拉手支架与上边梁内板之间容易造成形变,造成质量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乘客安全拉手安装结构,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高安全拉手安装位置结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乘客安全拉手安装结构,包括C柱内板、供安全拉手安装的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一侧安装连接在C柱内板外侧,其特征在于,所述C柱内板的内侧上设置有拉手加强板,所述安装支架与C柱内板的连接点均被拉手加强板覆盖。

在C柱内板上额外的增设拉手加强板能够较大提升C柱内板上用于与安装支架连接部位的结构强度,提升C柱内板局部的抗形变能力,同时由于安装支架上的受力是往外拉的,将拉手加强板设置在C柱内板,其能够有效的阻碍C柱内板往外形变,进而使得安装支架的安装位置结构稳定,受力时候形变量少,提升乘客握持位置的舒适性与安全性。

在上述的乘客安全拉手安装结构中,所述拉手加强板两端贴合在C柱内板上,且安装支架与C柱内板的连接点位于拉手加强板的两端,所述拉手加强板数量为一个。两个螺栓的固定力均作用在同一个拉手加强板上,这样能够保证拉手加强板结构稳定性,保证结构强度。

在上述的乘客安全拉手安装结构中,所述拉手加强板为几字形,所述拉手加强板两端贴合在C柱内板上,所述拉手加强板往远离C柱内板方向凸起。几字形结构能够确保在同样的厚度结构下,其具有较强的抗弯折形,进而提高C柱内板对应位置的结构稳定性,由于拉手加强板的弯折结构能够有效的产生往内收拢的力,进而确保C柱内板不易出现外翻的现象。

在上述的乘客安全拉手安装结构中,所述拉手加强板两端通过焊接贴合在C柱内板上。贴合焊接的结构能够确保两者之间的连接强度,而且贴合的结构能够确保两者之间的连接面积足够大。

在上述的乘客安全拉手安装结构中,所述C柱内板的材质为B340/590DP,厚度为2mm。利用该结构的板材能够在沿Z轴夹角15度向下加载1000N,位移降至0.55mm。

在上述的乘客安全拉手安装结构中,所述安装支架上设置有用于安装固定的螺栓,所述螺栓贯穿安装支架、C柱内板、拉手加强板。螺栓的贯穿结构确保安装支架连接固定在C柱内板上,同时螺栓贯穿三者的结构能够使得连接的安装力均匀分散到三者上,提高安装部位的结构稳定性。

在上述的乘客安全拉手安装结构中,乘客安全拉手安装结构还包括侧围,所述C柱内板连接在侧围上,所述C柱内板上连接有C柱加强板,所述C柱加强板与C柱内板之间的连接点位于C柱内板与侧围之间的连接部位上,所述拉手加强板中间凸起部位焊接固定在C柱加强板上。C柱加强板的结构能够增加C柱内板整体的结构稳定性,使其能够更好的承载安装支架的拉力,同时将拉手加强板连接在C柱加强板上能够提高拉手加强板的结构强度,进而增加C柱内板的抗形变能力。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通过拉手加强板的结构设计能够增加C柱内板局部结构强度,尽可能减少在承受拉力时候C柱内板的局部形变。

2、将拉手加强板设计成一个整体的几字形结构,能够有效的保证压力的均匀分散,提高拉手加强板自身的抗形变能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中安装支架的局部爆炸图。

图3是图1中A-A处的局部剖视图。

图4是图1中B-B处的局部剖视图。

图5是图1中C-C处的局部剖视图。

图6是图1中D-D处的局部剖视图。

图中,1、C柱内板;11、拉手加强板;2、安装支架;21、螺栓;3、侧围;31、C柱加强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图2与图5所示,一种乘客安全拉手安装结构,包括侧围3,侧围3上固定连接C柱内板1,在侧围3与C柱内板1之间设置有C柱加强板31,C柱加强板31的侧边固定贴合在C柱内板1与侧围3贴合部分的中间。

如图1、图5所示,在C柱内板1上连接有安装支架2,安装支架2供安全拉手安装在上面,安装支架2贴合安装在C柱内板1外侧,而在C柱内板1的内侧上设置有拉手加强板11,安装支架2与C柱内板1的连接部分均被拉手加强板11覆盖。

如图2至图6所示,拉手加强板11数量为一个,拉手加强板11为几字形,拉手加强板11两端贴合在C柱内板1上,且螺栓21与拉手加强板11的连接点位于拉手加强板11的两端,拉手加强板11往远离C柱内板1方向凸起,拉手加强板11中间凸起部位焊接固定在C柱加强板31上,C柱加强板31的材质为B340/590DP,厚度为2mm。

如图2至图6所示,在安装支架2上面设置有两个用于安装的螺栓21,两个螺栓21贯穿安装支架2、C柱内板1、拉手加强板11,螺栓21通过轴向的紧固力将安装支架2、C柱内板1、拉手加强板11三者挤压固定。螺栓21贯穿拉手加强板11的部位位于拉手加强板11的两端上。

在C柱内板1上额外的增设拉手加强板11能够较大提升C柱内板1上用于与安装支架2连接部位的结构强度,提升C柱内板1局部的抗形变能力,同时结合几字形的结构,使得C柱内板1在受到安装支架2拉力的时候形变量少,提升乘客握持位置的舒适性与安全性。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1、C柱内板;11、拉手加强板;2、安装支架;21、螺栓;3、侧围;31、C柱加强板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