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电机控制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49660发布日期:2019-07-24 09:38阅读:296来源:国知局
电动汽车电机控制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电动汽车电机控制器。



背景技术:

电动汽车具有低排放甚至零排放、噪音低等特点,因此电动汽车是当前汽车工业的发展热点。五合一电机控制器,因具有功能集成化、控制方便、节约高压线束等优点,在客车、物流车、环卫车上经常被作为关键零部件所使用。

五合一电机控制器,一般集成了MCU(驱动电机控制器)、DCDC、DCAC(油泵电机控制器)、DCAC(空压机电机控制器)、PDU(高压配电模块)等功能控制模块。在整车电气布局上,通常将上述五个模块分区独立进行放置。这样的话,其占用空间较大,且线束较长,装配工艺非常麻烦。或者有的厂家,也能将上述五个模块放在一起,但是由于每个模块均需遵循不同的电气规则,每个模块均需隔离,这样做的结果,就使得整个控制器的结构尺寸往往比较大,同时由于各个模块功能的不同,电器隔离结构也需做的比较复杂。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动汽车电机控制器,以达到集成布置,占用空间小,便于安装的目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该电动汽车电机控制器,包括箱体、配电模块、控制单元、电源模块以及辅驱模块,所述箱体包括上下叠层设置的主箱体和副箱体,所述主箱体和副箱体之间设有冷却水道,所述控制单元设在主箱体内,电源模块和辅驱模块均设在副箱体内;所述配电模块为两个,分别对应设置在主箱体和副箱体内。

进一步的,所述主箱体和副箱体均为方形箱体。

所述两个配电模块分别设置在主箱体和副箱体的同一侧。

所述辅驱模块包括油泵控制单元和空压机控制单元。

所述主箱体位于副箱体的上方,所述副箱体的底部设有与冷却水道相连通的底部水道。

所述主箱体的一侧设有外接用的电缆,副箱体的一侧设有接插件。

所述主箱体的底面上设有用于固定相关零部件用的安装结构。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该电动汽车电机控制器结构设计合理,将电机控制器各功能模块集成化布置,线束连接起来非常方便,同时线束连接均在箱体内部实现,在很大程度上节约了线束的长度,占用空间小,便于安装。

附图说明

下面对本说明书各幅附图所表达的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简要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机控制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机控制器剖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主箱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副箱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

1.主箱体、2.副箱体、3.水口、4.充电口、5.电缆、6.接插件、7.配电模块、8.控制单元、9.电源模块、10.辅驱模块、11.保险模块Ⅰ、12.铜排、13.继电器、14.保险模块Ⅱ、15.预充电阻。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至图4所示,该电动汽车电机控制器,包括箱体、配电模块7、控制单元8、电源模块9以及辅驱模块10;箱体包括上下叠层设置的主箱体1和副箱体2,主箱体和副箱体均为方形箱体,主箱体位于副箱体的上方,主箱体和下箱体之间通过紧固件固定在一起。

主箱体1和副箱体2之间设有冷却水道,箱体上对应冷却水道设有水口3,副箱体的底部设有与冷却水道相连通的底部水道。

控制单元8设在主箱体内,电源模块9和辅驱模块10均设在副箱体内;配电模块为两个高压配电模块,均包括大熔断器组和大继电器组,分别对应设置在主箱体和副箱体内。

两个配电模块分别设置在主箱体和副箱体的同一侧,主箱体和副箱体之间的一侧设有充电口4,充电口对应配电模块设置。

主箱体的一侧设有外接用的电缆5,副箱体的一侧设有接插件6。主箱体的底面上设有用于固定相关零部件用的安装结构,安装结构为螺母柱和螺纹孔。

主箱体内还设置有保险模块Ⅰ11、铜排12以及继电器13,副箱体内还设置有相关的保险模块Ⅱ14、预充电阻15。辅驱模块包括并排设置的油泵控制单元和空压机控制单元。

将大熔断器,放进高压仓,快充接口就不需要再接熔断器;结构虽然高压分在两个箱体内,但配电模块都在同一侧(左侧),电气特征明显,便于高低压进行隔离;电源模块和两个辅驱模块均设置在下面,可以与驱动电机控制单元共用冷却水道散热,节省水道面积,结构紧凑,降低成本。

将电机控制器各功能模块集成化布置,线束连接起来非常方便,同时线束连接均在箱体内部实现,在很大程度上节约了线束的长度,占用空间小,便于安装。

上述仅为对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说明,上述技术特征可以任意组合形成多个本发明的实施例方案。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