椅体旋转及仰俯角一体化调节机构及儿童安全座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85905发布日期:2019-09-03 19:47阅读:174来源:国知局
椅体旋转及仰俯角一体化调节机构及儿童安全座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儿童安全座椅,尤其是涉及一种儿童安全座椅的椅体与底座之间的旋转和仰俯角一体化调节机构。



背景技术:

儿童安全座椅通常固定安装在汽车座椅上,能保证儿童乘车时的安全性。儿童安全座椅包括底座和椅体,为了满足不同年龄的儿童乘坐及舒适性考虑,通常将底座和椅体之间设有仰俯角可调节结构;另为满足儿童安全座椅在汽车座椅上的正反向、左右向安装需要,需要在椅体与底座之间设置一个旋转机构。

如申请公布号为CN108128221A公开的椅体俯仰角度调节结构及儿童安全座椅,其通过在户型固定架的设有轴接与底座的固定轴,弧形固定架位于弧形轨道内,通过移动弧形固定架在弧形轨道内,也就是通过调整弧形固定架在椅体上的位置来实现椅体的俯仰角度。

如申请公布号为CN108237955A所公开的底座与椅体旋转连接结构,其通过联动锁具上的四个锁定部件和两个锁定杆之间的配合,使椅体相对于底座可以被固定在四个方向上,另外每个方向上,通过两点位置的锁定以及固定轴的连接,锁定后的结构可靠度比较好。

现有的儿童安全座椅的椅体角度调节机构和旋转调节机构,为两套相互独立的执行结构,这增加了结构的复杂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椅体与底座之间旋转及仰俯角调节的一体化调节机构,其共用同一个操纵部件及部分执行部件,以简化内部结构和增强操作性。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为:椅体旋转及仰俯角一体化调节机构,包括安装在椅体背面的导向架和用于调节椅体仰俯角的拉手组件,所述的导向架的底部轴接在底座上以使椅体相对于底座可转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向架上设有带驱动轴的可活动的限位块,所述的底座的上表面预设有至少两个限位孔,所述的拉手组件通过控制驱动轴来驱动所述的限位块落入或离开所述的限位孔。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为:所述的导向架可相对于椅体上的导向槽内滑动,所述的导向架沿其长度方向上设有多个相互连通的档位槽及位于所述档位槽内的档位轴,所述的档位轴穿入所述的拉手组件上设置的档位调节斜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为:所述的导向架为U型架,所述的U型架位于椅体背面的导向槽内,所述的U型架的两侧边的两端部位置各设有一对长型槽,所述的椅体上的两根固定轴各穿入一对所述的长型槽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为:U型架的背面设有通孔,所述的限位块位于所述的通孔位置,驱动轴穿过所述的限位块,U型架的两侧边设有竖向导向孔,所述的驱动轴穿过所述的竖向导向孔。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为:所述的拉手组件的两侧边设有限位调节槽,驱动轴穿过所述的限位调节槽;所述的限位调节槽包括联通的平行槽和限位调节斜槽,所述的限位调节斜槽与档位调节斜槽相互平行。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为:所述的拉手组件包括位于导向架前端的操纵部和导向架两侧的支臂,所述的操作部与所述的两支臂呈U型结构,且所述的拉手组件一体注塑成型。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为:所述的导向架的底部设有固定轴,所述的固定轴轴接在所述的底座中心。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为:所述的底座的内表面均匀分布有4个限位孔。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为:所述的拉手组件位于椅体的前侧沿的背面位置。

另一主题:儿童安全座椅,包括椅体旋转及仰俯角一体化调节机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可调节椅体与底座的仰俯角度的拉手组件,同时拉手组件可用来控制限位块落入或离开底座上的限位孔,从而达到控制椅体可旋转或是被限定在底座上的朝向,可见,拉手组件可同时控制椅体与底座之间的仰俯角调节,和控制椅体与底座的可旋转或限制,能简化两套两套机构的结构,并能增强操作性,使用户具有更好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儿童安全座椅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儿童安全座椅的侧面剖视图;

图3为儿童安全座椅的结构拆解图;

图4为儿童安全座椅的椅背结构图;

图5为图4中的A处的放大图;

图6为调整椅体仰俯角时的局部状态图一;

图7为调整椅体仰俯角时的局部状态图二;

图8为调整椅体旋转时的局部状态图一;

图9为调整椅体旋转时的局部状态图二;

图10为导向架与椅体的局部结构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中椅体的局部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为保证婴幼儿在乘车时的安全性,用户会将儿童安全座椅固定安装在汽车的座椅上。儿童安全座椅包括底座和椅体,为了满足不同年龄阶段的婴幼儿乘坐及其舒适性的考虑,通常会在底座和椅体之间设置仰俯角可调节结构;另为满足儿童安装座椅在汽车座椅上正反向、左右向的安装需要,需要在椅体和底座之间设置一个旋转机构。

常规的儿童安全座椅的椅体角度调节机构和旋转调节机构,为两套相互独立的执行结构,这增加了座椅整体结构的复杂程度。本技术方案中的椅体旋转及仰俯角一体化调节机构,能够控制椅体与底座之间的仰俯角调节,同时能控制椅体与底座的可旋转或限制,这不仅简化了两套两套机构的结构,同时能够能增强操作性,大大提升了用户体验感。对于本实施例中的儿童安全座椅,具体阐述如下:

如图1至图4所示,儿童安全座椅,包括椅体旋转及仰俯角一体化调节机构。

椅体旋转及仰俯角一体化调节机构,包括安装在椅体100背面的导向架10和用于调节椅体仰俯角的拉手组件20,导向架10的底部轴接在底座200上以使椅体100相对于底座200可转动,导向架10上设有带驱动轴13的可活动的限位块11,底座200的上表面预设有若干限位孔201,该限位孔201均匀环形分布在底座200的上表面上;拉手组件20通过控制驱动轴13来驱动限位块11落入或离开限位孔201。

根据需要,用户可以通过拉动拉手组件10调整椅体100在底座200上的仰俯角,具体而言:椅体100的背面安装有导向架10,导向架10同时与底座200连接;用户仅需拉动拉手组件20,即可调整椅体100在底座200上的仰俯角度,使婴幼儿较为舒适地坐在安全座椅内。

本实施例的创造性更体现在:用户拉动该拉手组件10不仅可调整椅体100在底座200上的仰俯角;同时亦可通过椅体旋转及仰俯角一体化调节机构,即用户拉动拉手组件10,以驱动导向架10上的驱动轴12,来使导向架10上的限位块11离开底座200上的限位孔201,此时用户即可施力使椅体100在底座200上旋转,至所需位置时,用户将施加在拉手组件20上的力去除,限位块11重新落入限位孔201内,完成导向架与底座200之间的锁定,即椅体100与底座200之间为锁定状态。

具体而言:导向架10的底部设有固定轴18,固定轴18轴接在底座200中心。即导向架10通过该固定轴18轴接在底座200上。

如图5至图7、图10和图11所示,导向架10安装在椅体100背面,导向架10可相对于椅体100上的导向槽101内滑动,导向架10沿其长度方向上设有多个相互连通的档位槽12及位于档位槽12内的档位轴14,档位轴14穿入拉手组件20上设置的档位调节斜槽21。

优选地,导向架10内的开设有2个档位槽12,档位轴14穿在导向架10的档位槽12,和拉手组件20上的档位调节斜槽21内;拉手组件20位于椅体100的前侧沿的背面位置,且拉手组件20与椅体100之间连接有弹性部件,此为现有技术,本实施例中不详细展开。用户拉动拉手组件20,拉手组件20向外伸出,驱动档位轴14从档位调节斜槽21的a端落至b端;档位轴14从档位调节斜槽21的a端落至b端的同时,即档位轴14从档位槽12的c端降至d端。当档位轴14降至档位槽12的d端时,档位轴14即可在相邻的档位槽12内前后滑动,档位轴14未被档位槽12锁定,即椅体100通过导向槽101可相对于导向架10前后滑动,以调整椅体100的仰俯角。

需要说明的是:此处操作时,用户操作给拉手组件20所施加的力可较小,而直接或间隔施加在椅体100上的以滑动椅体100所用的力较大,且这两个力之间在技术分析上互相独立,而在实际操作时又较为连贯,为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故而采取上述描述方式,应理解为不会妨碍到本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再者,当用户施加在拉手组件20上的力消除后,拉手组件20通过弹性部件的回弹力向内移动,档位轴14从档位调节斜槽21的b端升至a端,此时档位轴14亦从档位槽的d端升至c端,即档位轴14被限定在其中一个档位槽14内。从而完成椅体100在导向架10前后方向上的锁定。

导向架10为U型架,U型架位于椅体100背面的导向槽101内,U型架的两侧边的两端部位置各设有一对长型槽16,椅体100上的两根固定轴102各穿入一对长型槽16内。椅体100上的固定轴102穿入长型槽16内,以使椅体100能够相对导向架10在所设计的路径上按照既定的行程滑动。

如图8至图9所示,对于椅体100在底座200上的前后、左右四个方向上的转动而言:

底座200的内表面均匀环形分布有4个限位孔201。椅体100可完成在底座200上前后、左右四个方向上的转动及锁定。

如图8所示,U型架的背面设有通孔17,限位块11位于通孔17位置,限位块11可通过U型架的通孔17上下移动。驱动轴13穿过限位块11,U型架的两侧边设有竖向导向孔15,驱动轴13穿过竖向导向孔15。

拉手组件20的两侧边设有限位调节槽22,驱动轴13穿过限位调节槽22;限位调节槽22包括联通的平行槽221和限位调节斜槽222,限位调节斜槽222与档位调节斜槽21相互平行。

拉动拉手组件20向外至一定距离,驱动轴13从平行槽221的e端移动至f端;继续拉动拉手组件20向外,驱动轴13会从限位调节斜槽222的g端移动至h端;当驱动轴13在拉手组件20的作用下从g端移动至h端的同时,穿过限位块11的驱动轴13从竖向导向孔15的i端移动至j端,即驱动轴13带动限位块11向内移动以离开限位孔201。此时,椅体100与底座200之间在水平转动方向上解除锁定,用户可根据实际需求将儿童安全座椅转动至前后、左右的任一方向上。

然后,消除施加在拉手组件20上的外力,拉手组件20在弹性部件回弹力的作用下向内移动,以使驱动轴13从j端回至i端,并带动限位块11向外移动以落入对应的限位孔201内。从而完成椅体100在底座200上的锁定。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即可完成椅体100的仰俯角和椅体旋转的一体化调节。

需要说明的是:限位调节槽22上的平行槽221的设置,能够保证椅体100的仰俯角调节与椅体100在底座200上的旋转调节互不影响,该技术特征对本实施例具有创造性贡献。

具体地说,用户向外拉动拉手组件20,只有当用于驱动限位块11上下移动的驱动轴13运行过整个平行槽221的横向距离时,或者说是驱动轴13运行至平行槽221的f端后,此时档位轴14落在最外端的档位槽12内;也就是说,拉手组件20驱动档位轴14在档位槽12内移动以调整椅体100的仰俯角的过程中,拉手组件20同时驱动的驱动轴13仅在平行槽221内做“无效移动”,限位块11落在限位孔201内处于被锁定状态,无法进行椅体100在底座200水平旋转方向上的调整。

另外,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得到:档位轴14位于最外端的档位槽12内时,继续拉动拉手组件20向外移动,方可使限位块11离开限位孔201,以调整椅体100在底座200上的转动位置;同时,继续拉动的拉手组件20也会驱动档位轴14,从最外端的档位槽12的c端降至d端;当档位轴14降至档位槽12的d端时,档位轴14即可在相邻的档位槽12内前后滑动,而此时仍有外力施加在拉手组件20上,拉手组件20无法在弹性部件的回弹力的作用下向内移动,因而档位轴14即使降至档位槽12的d端,也无法向内移动至相邻的档位槽12内。

拉手组件20可调节椅体100与底座200的仰俯角度,同时拉手组件20可用来控制限位块11落入或离开底座200上的限位孔201,从而达到控制椅体100可旋转或是被限定在底座200上的朝向,可见,拉手组件20可同时控制椅体100与底座200之间的仰俯角调节,和控制椅体100与底座200的可旋转或限制,能简化两套两套机构的结构,并能增强操作性,使用户具有更好的使用体验。

椅体旋转及仰俯角的一体化调节机构能够完成两者的一体调节,又使两者的调节互不干扰,此技术要点恰为本技术方案的创造性所在。

如图3所示,拉手组件20包括位于导向架10前端的操纵部23和导向架10两侧的支臂24,操作部23与两支臂24呈U型结构,且拉手组件20一体注塑成型。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椅体旋转及仰俯角一体化调节机构和儿童安全座椅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及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