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座椅及具有其的汽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85887发布日期:2019-09-03 19:47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汽车座椅及具有其的汽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汽车座椅及具有其的汽车。



背景技术:

对于七人座二排座椅汽车,当驾乘人员搬运体积较大、重量较轻的货物时(重量≤25kg),乘用车需要提供较大的储物空间,这时需要将二排座椅进行放倒。目前市场上二排座椅靠背放倒操作控制机构布置在座椅本体上,需要驾乘人员进入车身内部或站在车身后部两侧翼门处对座椅进行调节,操作十分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汽车座椅,可以方便地将靠背放倒。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汽车座椅,包括:调角器,所述调角器包括:调角器上连接板、调角器下连接板和调角器核心件,所述调角器上连接板设置在所述调角器下连接板的上方,所述调角器上连接板和所述调角器下连接板通过所述调角器核心件相连,所述调角器核心件具有锁止状态和解锁状态,当所述调角器核心件处于所述锁止状态时,所述调角器上连接板和所述调角器下连接板相对固定,当所述调角器核心件处于所述解锁状态时,所述调角器上连接板和所述调角器下连接板可相对转动;靠背,所述靠背与所述调角器上连接板固定相连;解锁元件,所述解锁元件与所述调角器核心件相连且用于驱动所述调角器核心件解锁,且所述解锁元件包括:手动解锁元件和电动解锁元件,所述电动解锁元件具有电动开关。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汽车座椅还包括:解锁片,所述解锁片与所述调角器核心件固定相连,所述解锁元件与所述解锁片相连且用于驱动所述解锁片向解锁方向转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手动解锁元件为前向拉带,所述前向拉带朝向所述汽车座椅的前方,且所述前向拉带用于驱动所述解锁片向所述解锁方向转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汽车座椅还包括:换向支架,所述换向支架与所述调角器下连接板通过转轴铰接相连,且所述换向支架的第一端具有凸块,所述解锁片上具有滑槽,所述凸块可在所述滑槽内滑动。

进一步地,所述手动解锁元件为后向拉带,所述后向拉带朝向所述汽车座椅的后方,且所述后向拉带与所述换向支架的第二端相连且用于驱动所述换向支架绕所述转轴转动,所述凸块推动所述滑槽,以实现所述解锁片向所述解锁方向转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电动解锁元件包括:拉线和拉线强力执行器,所述拉线的一端与所述拉线强力执行器相连,所述拉线的另一端与所述解锁片相连,且在所述拉线强力执行器通电时,所述拉线收紧,从而驱动所述解锁片向所述解锁方向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电动开关设置在汽车行李箱的内侧壁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汽车座椅还包括:后侧臂,所述后侧臂的后端与所述调角器上连接板铰接相连;

前侧臂,所述前侧臂设置在所述后侧臂的前侧且与所述后侧臂的前端铰接相连;

滑轨搭接板,所述滑轨搭接板设置在所述后侧臂和所述前侧臂的下方。

进一步地,所述汽车座椅还包括:第一连杆组件,所述第一连杆组件设置在所述靠背与所述滑轨搭接板之间,且所述第一连杆组件包括:后侧内连杆、中间连杆,所述中间连杆设置在所述后侧内连杆的前侧,所述后侧内连杆的下端与所述滑轨搭接板铰接,所述后侧内连杆的上端与所述调角器下连接板铰接,所述中间连杆的下端与所述滑轨搭接板铰接,所述中间连杆的上端与所述调角器下连接板铰接;

第二连杆组件,所述第二连杆组件设置在所述前侧臂与所述滑轨搭接板之间,且所述第二连杆组件包括:后侧外连杆、前侧连杆,所述前侧连杆设置在所述中间连杆的前侧,所述前侧连杆的下端与所述滑轨搭接板铰接,所述前侧连杆的上端与所述前侧臂铰接,所述后侧外连杆的下端与所述中间连杆铰接,所述后侧外连杆的上端与所述后侧臂铰接相连。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汽车座椅具有以下优势: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汽车座椅,在手动靠背解锁的基础上增加了靠背电动一键放倒,电动开关可设置在行李箱侧壁上,这样,用户在搬运较大体积的货物时,只需将汽车尾门打开,然后手触碰电动开关,二排座椅靠背即可放倒,实现储物空间的增加,用户不必再进入车身内部,更好地体现了人机工程学。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汽车,包括上述的汽车座椅。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汽车座椅的骨架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局部示意图;

图3是解锁片、换向支架、解锁元件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汽车座椅处于设计状态时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汽车座椅靠背处于放倒过程中的某一状态图;

图7是图6中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8是靠背水平放倒后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汽车座椅100、靠背组件10、调角器1、调角器上连接板11、调角器下连接板12、调角器核心件13、靠背2、解锁片3、第一段31、第二段32、第三段33、滑槽34、换向支架4、凸块41、转轴42、前向拉带51、后向拉带52、拉线53、拉线强力执行器54、后侧臂6、前侧臂7、滑轨组件8、上滑轨81、下滑轨82、滑轨搭接板83、锁紧机构9、第一连杆组件20、后侧内连杆201、中间连杆202、第二连杆组件30、后侧外连杆301、前侧连杆302、座垫40、滑轨解锁手柄50。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将参考图1-图8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参照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汽车座椅100包括:靠背组件10和解锁元件。

靠背组件10包括:调角器1和靠背2,其中,调角器1可以包括:调角器上连接板11、调角器下连接板12和调角器核心件13,调角器上连接板11设置在调角器下连接板12的上方,调角器上连接板11和调角器下连接板12通过调角器核心件13相连,调角器核心件13具有锁止状态和解锁状态,当调角器核心件13处于锁止状态时,调角器上连接板11和调角器下连接板12相对固定,调角器1锁止,当调角器核心件13处于解锁状态时,调角器上连接板11和调角器下连接板12可相对转动,调角器1解锁。

靠背2与调角器1相连,具体而言,靠背2与调角器上连接板11固定相连。当调角器核心件13处于锁止状态时,靠背2、调角器上连接板11、调角器下连接板12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不变,在向前推动靠背2时,调角器上连接板11将推力传递给调角器下连接板12,调角器下连接板12可相对于汽车地板而向前转动,从而实现靠背2的前倾;当调角器核心件13处于解锁状态时,向前推动靠背2时,调角器上连接板11跟随靠背2同步运动,以改变靠背2与调角器下连接板12的夹角,实现靠背2的翻折(例如水平放倒)。

解锁元件与调角器核心件13相连,且解锁元件用于驱动调角器核心件13解锁。当用户想将靠背2翻折以增加后排空间时,只需正确操作解锁元件,便可将调角器核心件13解锁,使得调角器上连接板11和调角器下连接板12可相对转动,从而便于改变靠背2与调角器下连接板12的夹角,以实现靠背2的翻折。

解锁元件包括:手动解锁元件和电动解锁元件,用户通过控制手动解锁元件或者电动解锁元件,都可实现调角器核心件13解锁,由此保证了解锁动作的可靠性较高。

电动解锁元件具有电动开关,电动开关可设置在用户容易触碰的位置,例如行李箱侧壁上,这样,用户不需要进入车身内部,只需按下电动开关,便可实现靠背2的翻折,操作简单。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座椅100可应用于中排座椅,并且当需要后排的汽车座椅100运载乘客时,将中排的汽车座椅100的调角器上连接板11与调角器下连接板12固定锁止,此时推动靠背2可实现靠背2的前倾,从而为乘客上、下车提供空间,当后排的汽车座椅100需要运载货物时,可以将调角器上连接板11与调角器下连接板12进行解锁,此时推动靠背2可以实现靠背2以及调角器上连接板11以调角器上连接板11与调角器下连接板12的铰接点为中心进行转动,从而实现靠背2与座垫40的贴合,方便用户在后排存放体积较大的物品,提升车辆的存储空间。对于汽车座椅100为中排座椅的情况,靠背2翻折至靠背2与座垫40贴合时,如图8所示,也可为后排乘客上下车留出更多空间。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座椅100可应用于SUV或MPV的后排座椅,通过将靠背2翻折至靠背2与座垫40贴合,如图8所示,可使靠背2上方空间与行李箱连成一片,从而可以扩充汽车的储物空间,便于搬运体积较大或长度较长的货物。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汽车座椅100,在手动靠背2解锁的基础上增加了靠背2电动一键放倒,电动开关可设置在行李箱侧壁上,这样,用户在搬运较大体积的货物时,只需将汽车尾门打开,然后手触碰电动开关,二排座椅靠背2即可放倒,实现储物空间的增加,用户不必再进入车身内部,操作方便,更好地体现了人机工程学。

汽车座椅100还包括:解锁片3,解锁片3与调角器核心件13固定相连,解锁元件与解锁片3相连,且解锁元件用于驱动解锁片3向解锁方向转动。在图1-图8所示的实施例中,解锁方向为逆时针方向。当然,在一些未示出的实施例中,通过合理设置解锁片3的结构,也可使解锁方向为顺时针方向。为了描述方便,在本实用新型中仅以解锁方向为逆时针方向来对调角器核心件13的解锁过程进行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手动解锁元件为前向拉带51,参照图1-图8所示,前向拉带51朝向汽车座椅100的前方,且前向拉带51用于驱动解锁片3向解锁方向转动。用户可从汽车座椅100前方拉动前向拉带51,使解锁片3逆时针转动,从而带动调角器核心件13逆时针转动,以此实现调角器核心件13的解锁,给座椅靠背一个向前推力F,可实现调角器上连接板11和调角器下连接板12可相对转动,进而保证靠背2可放倒,继续向前拉动前向拉带51,可施加给靠背2向前的拉力,将靠背2放倒。

参照图2-图3、图5、图7所示,汽车座椅100还包括:换向支架4,换向支架4与调角器下连接板12通过转轴42铰接相连,且换向支架4的第一端(图3中的左下端)具有凸块41,解锁片3上具有滑槽34,凸块41可在滑槽34内滑动,由此,在换向支架4转动时,可带动解锁片3转动。凸块41与换向支架4可以一体成型,也可通过铆接工艺固定在换向支架4上。

解锁片3位于换向支架4的外侧(即朝向车外的一侧)。

参照图3所示,解锁片3包括顺次相连的第一段31、第二段32和第三段33,第一段31设置在第二段32的后侧,第三段33设置在第二段32的前侧,滑槽34位于第二段32上,且滑槽34为长圆形槽,滑槽34的长度延伸方向与第二段32的长度延伸方向一致,由此可保证滑槽34的长度满足使用需求。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手动解锁元件为后向拉带52,参照图1-图8所示,后向拉带52朝向汽车座椅100的后方,且后向拉带52与换向支架4的第二端(图3中的右上端)相连,且后向拉带52用于驱动换向支架4绕转轴42转动,凸块41推动滑槽34,以实现解锁片3向解锁方向转动。例如向后拉动后向拉带52时,换向支架4逆时针转动,凸块41推动滑槽34,从而带动解锁片3向逆时针方向转动。

用户可从汽车座椅100后方拉动后向拉带52,使解锁片3逆时针转动,从而带动调角器核心件13逆时针转动,以此实现调角器核心件13的解锁,保证调角器上连接板11和调角器下连接板12可相对转动,进而保证靠背2可放倒。继续向前推动靠背2,可实现靠背2的翻折、水平放倒。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实施例中,电动解锁元件可以包括:拉线53和拉线强力执行器54,拉线强力执行器54可设置在座垫40下方,拉线53的一端与拉线强力执行器54相连,拉线53的另一端与解锁片3相连,且在拉线强力执行器54通电时,拉线强力执行器54的凸轮转动,带动拉线53收紧,从而驱动解锁片3向解锁方向转动。用户按动电动开关时,拉线强力执行器54通电,拉线53拉动解锁片3,使解锁片3逆时针转动,从而带动调角器核心件13逆时针转动,以此实现调角器核心件13的解锁,保证调角器上连接板11和调角器下连接板12可相对转动,进而保证靠背2可放倒,并且电动一键解锁的模式,可以节省用户体力。随着拉线强力执行器54继续工作,拉线53可施加给靠背2向前的拉力,将靠背2放倒,由此实现靠背2的电动一键放倒。

进一步地,电动开关设置在汽车行李箱的内侧壁上,这样,用户在汽车座椅100后方(例如尾门位置)按下电动开关,便可实现调角器核心件13的解锁,推动靠背2时,可实现靠背2的翻折,操作简单。此外,电动开关的设置位置不限于汽车行李箱的内侧壁上,还可以是汽车的其它位置,例如电动开关可设置在汽车仪表板上,车内驾驶员通过按动电动开关,便可将靠背2放倒,以便其他人员在行李箱处装卸货物。

在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汽车座椅100同时具有三个解锁元件,即前向拉带51、后向拉带52和拉线53,用户选择三者之一,均可实现调角器核心件13的解锁。

参照图1所示,汽车座椅100还包括:后侧臂6、前侧臂7和滑轨组件8,后侧臂6的后端与调角器上连接板11铰接相连,前侧臂7设置在后侧臂6的前侧,且前侧臂7的后端与后侧臂6的前端铰接相连,滑轨组件8设置在后侧臂6和前侧臂7的下方,滑轨组件8包括上滑轨81和下滑轨82,下滑轨82适于固定在汽车地板上,上滑轨81可沿下滑轨82在汽车的前后方向上滑动,靠背2可随上滑轨81一起运动,由此实现靠背2相对于下滑轨82的前后移动。

参照图4-图7所示,上滑轨81上设置有滑轨搭接板83,在一些实施例中,滑轨搭接板83与上滑轨81是两个零件,且滑轨搭接板83与上滑轨81利用紧固件或利用其它连接工艺实现二者的固定连接;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滑轨搭接板83可以与上滑轨81一体成型,由此可以减少零件数量,节省装配工时。

如图1-图2、图4、图6、图8所示,汽车座椅100还可以包括滑轨解锁手柄50,滑轨解锁手柄50位于座垫40的下方,可用于控制上滑轨81相对于下滑轨82的滑动,从而实现靠背2、调角器1整体相对于下滑轨82的滑动。

进一步地,汽车座椅100还包括:第一连杆组件20和第二连杆组件30,第一连杆组件20设置在靠背2与上滑轨81上的滑轨搭接板83之间,且第一连杆组件20包括:后侧内连杆201、中间连杆202,中间连杆202设置在后侧内连杆201的前侧,后侧内连杆201的下端与上滑轨81上的滑轨搭接板83铰接,后侧内连杆201的上端与调角器下连接板12铰接,中间连杆202的下端与上滑轨81上的滑轨搭接板83铰接,中间连杆202的上端与调角器下连接板12铰接。

也就是说,第一连杆组件20的后侧内连杆201的上端与中间连杆202的上端均与调角器下连接板12铰接相连,且后侧内连杆201的上端与中间连杆202的上端间隔开,第一连杆组件20的后侧内连杆201的下端与中间连杆202的下端均与滑轨搭接板83铰接连接,且后侧内连杆201的下端与中间连杆202的下端间隔开,因此,通过设置第一连杆组件20,不仅可以对后侧臂6进行支撑,而且实现了靠背组件10与滑轨搭接板83的间接连接,保证靠背组件10可相对于滑轨搭接板83发生前倾,因此,当中排(或前排)的汽车座椅100需要为后排的乘客提供上车空间时,通过向前推动靠背组件10,可以实现靠背组件10相对于上滑轨81进行向前倾斜,从而为后排乘客上、下车提供了空间。

第二连杆组件30设置在前侧臂7与滑轨搭接板83之间,且第二连杆组件30包括:后侧外连杆301、前侧连杆302,前侧连杆302设置在中间连杆202的前侧,前侧连杆302的下端与滑轨搭接板83铰接,前侧连杆302的上端与前侧臂7铰接,后侧外连杆301的下端与中间连杆202铰接,后侧外连杆301的上端与后侧臂6铰接相连。也就是说,第二连杆组件30的后侧外连杆301的上端与前侧连杆302的上端均与前侧臂7铰接相连,因此,通过设置第二连杆组件30,不仅可以对前侧臂7进行支撑,而且实现了前侧臂7与滑轨搭接板83的间接连接。由于后侧外连杆301的下端与中间连杆202铰接,因此,当第一连杆组件20运动时,第二连杆组件30会发生跟随运动。

中间连杆202与后侧内连杆201之间的距离小于中间连杆202与前侧连杆302之间的距离。

中间连杆202的上端铰接点位于后侧内连杆201的上端铰接点的前方,后侧内连杆201的上端铰接点与中间连杆202的上端铰接点之间形成第一上连杆,后侧内连杆201的下端铰接点与中间连杆202的下端铰接点之间形成第一下连杆,因此,后侧内连杆201、中间连杆202、第一上连杆以及第一下连杆组成四连杆组件,当调角器下连接板12向前翻转时,四连杆组件随之发生连动转动。

后侧外连杆301的上端铰接点与前侧连杆302的上端铰接点之间形成第二上连杆,后侧外连杆301的下端铰接点与中间连杆202的下端铰接点之间形成第二辅助连杆,中间连杆202的下端铰接点与前侧连杆302的下端铰接点之间形成第二下连杆,因此,后侧连杆、前侧连杆302、第二上连杆、第二辅助连杆以及第二下连杆组成五连杆组件。当后侧臂6发生移动时,后侧臂6带动后侧外连杆301转动,第二上连杆以及前侧连杆302随之发生转动。

第一连杆组件20和第二连杆组件30共同作用,可以提高前侧臂7的支撑强度,保证前侧臂7对乘客的支撑可靠,并且在向前推动靠背组件10时,推力可经靠背组件10传递至后侧臂6、前侧臂7。

当四连杆组件运动时,由于第二辅助连杆是四连杆组件的一部分,因此第二辅助连杆会发生运动,从而带动五连杆组件运动。因此,通过设置第一连杆组件20和第二连杆组件30,不仅可以对座椅整体的支撑性及强度起到了加强作用,还可使四连杆组件的旋转驱动五连杆组件的旋转,通过两组连杆组件的共同转动,不仅可以实现靠背11的翻折,还能保证靠背组件10的前倾角度较大的同时,保证前侧臂7的最大下沉角度的较大(即下降高度大),保证了汽车座椅100在前倾时可以为后排乘客提供较大的上、下车空间,并且不影响乘客的驾驶舒适性以及操作便利性。

靠背组件10与上滑轨81之间设置有锁紧机构9,锁紧机构9可以将靠背组件10与上滑轨81进行锁止,使靠背组件10与上滑轨81相对固定。当锁紧机构9解锁时,靠背组件10与上滑轨81分离,靠背组件10可相对于上滑轨81转动。

锁紧机构9可以包括:地板锁固定支架、锁钩固定支架与地板锁,地板锁固定支架设置在调角器下连接板12的底部,锁钩固定支架设置在上滑轨81上,锁钩固定支架上设置有锁钩钢丝,锁钩钢丝与地板锁固定支架连接,以将靠背2保持在竖直位置,通过设置锁紧机构9,当汽车座椅100不需要为乘客提供上车或者下车空间以及为汽车提供储存空间时,可以保证汽车座椅100的靠背2位置可靠,从而有利于提高乘客乘坐汽车座椅100的安全性与舒适性。

第一连杆组件20和第二连杆组件30均设置在锁紧机构9的前方,有利于充分利用空间,且锁紧机构9位于滑轨组件8后端,当锁紧机构9锁定靠背组件10与上滑轨81时,可使靠背组件10稳定地保持在竖直位置。

当靠背2处于设计使用状态(图4所示状态)时,锁钩钢丝与地板锁固定支架连接,调角器上连接板11和调角器下连接板12之间的调角器核心件13处于锁止状态,此时座椅两侧的第一连杆组件20和第二连杆组件30均处于零自由度状态,能够将座垫40稳定支撑。且设计状态时,后侧外连杆301与后侧臂6铰接支撑,对于后侧臂6起到支撑作用,强化了后侧臂6的整体强度,对座垫40和靠背2整体起到支撑作用。

在具体实施例中,当中排(或前排)的汽车座椅100需要为后排乘客提供上、下车空间时,靠背组件10整体需要向前倾斜,首先将锁钩钢丝与地板锁固定支架分离,使锁紧机构9解锁,调角器上连接板11和调角器下连接板12之间的调角器核心件13仍处于锁止状态,向前推动靠背2,调角器下连接板12相对于上滑轨81发生向前翻转,第一连杆组件20的后侧内连杆201和中间连杆202均顺时针转动,由于后侧外连杆301的下端与中间连杆202铰接,因此,后侧外连杆301、前侧连杆302会发生相应的运动,使前侧臂7可以向前、向下滑移,即座垫40随前侧臂7向前、向下滑移。

通过设计第二连杆组件30的各杆长度,可保证靠背组件10在前倾时,前侧臂7的离地间隙不会过低,防止导致侵占滑轨解锁手柄50的舒适性范围,使得滑轨解锁手柄50的布置位置处于不舒适位置,从而导致乘客在操作时不便。

而当仅需要将靠背2水平放倒时,锁钩钢丝与地板锁固定支架连接,使锁紧机构9锁止,调角器上连接板11和调角器下连接板12之间的调角器核心件13处于解锁状态,向前推动靠背2,靠背2和调角器上连接板11整体相对于调角器下连接板12转动,由于后侧臂6与调角器上连接板11铰接,因此后侧臂6向前运动,从而带动后侧外连杆301顺时针转动,前侧连杆302随之发生顺时针转动,使得第二上连杆(即前侧臂7)向前移动并同步下沉,以降低座垫40与下滑轨82之间的距离,使得靠背2在水平放倒之后,整体高度较小,从而留出更多的储物空间。

当操作(例如拉动、抬起或下压)滑轨解锁手柄50时,可以实现靠背2、调角器1、第一连杆组件20和第二连杆组件30的整体组件相对于下滑轨82的滑动,将整体组件滑移到下滑轨82的前端时,可以进一步增加靠背2与后排的距离,方便乘客上、下车或存放货物。

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座椅100集成了靠背2折叠放平功能(如图8所示,此时靠背2与座垫40贴合)和前倾功能(图中未示出,此时调角器下连接板12的后端抬起),当靠背2放平时,可以减小汽车座椅100整体厚度,增加整车的储物空间,例如通过调节二排座椅的靠背2,使得靠背2放平,再加上第三排座椅的靠背2放平,将二三排座椅及座椅后端的行李箱连成整片区域,利于放置较大体积的物品,增加了整车空间的利用率。当靠背2前倾时,为后排乘客上车时留出避让空间,从而提高人员乘车舒适性能及安全性能。

对于同一个汽车座椅100而言,解锁元件、解锁片3、换向支架4可只设置在汽车座椅100的一侧(例如朝向车外的一侧),有利于减少零件数量。第一连杆组件20、第二连杆组件30、后侧臂6、前侧臂7可同时设置在汽车座椅100的两侧,有利于提高汽车座椅100的平稳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实施例的汽车,包括上述实施例的汽车座椅100,不仅手动控制靠背2翻折、座垫40下沉,还可以电动进行控制,极大提高了汽车座椅100的操作便利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