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体发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214117发布日期:2020-03-31 11:33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气体发生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通过点火器的火药燃烧使气体发生剂燃烧而产生燃烧气体的气体发生器。



背景技术:

通过点火器的火药燃烧而使气体发生剂燃烧的气体发生器被广泛用来提供用于使产生的燃烧气体实现希望的动作的动力源。这样的气体发生器例如能够用作用来将搭载于车辆等的气囊装置的气囊展开的驱动源。在这种气体发生器中,为了按照设计产生燃烧气体,需要使气体发生剂以所希望的方式燃烧。

例如在专利文献1所示的气体发生器中,如其图14以及图19所示,点火器前端由点火盖覆盖,在由该点火盖覆盖的空间中,点火药燃烧。而且,在点火盖形成有喷出火药燃烧所带来的火焰的点火孔。该点火孔形成为朝向圆筒状的气体发生器的外壳的轴心周围喷出火焰。根据这种结构,火药燃烧所形成的火焰向点火器的侧方放出,由此,对于位于气体发生器的外壳内的轴心周围的气体发生剂开始燃烧。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29675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注册实用新型第3044097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将要解决的课题

为了使气体发生剂以希望的方式燃烧,要求使由火药燃烧产生的燃烧生成物的放出方向为希望的方向。而且,在现有技术的气体发生器中,意图向点火器中的火药收纳空间的侧方以放射状进行燃烧生成物的放出。这里,若着眼于燃烧室中的点火器周围的气体发生剂的配置,则气体发生剂不仅可配置于火药收纳空间的侧方,还可配置于该空间的下方。而且,在构成为由火药燃烧产生的燃烧生成物向火药收纳空间的侧方放出的现有技术中,不易将该燃烧生成物直接送到该空间的下方。如此,在现有技术中,担心不能使配置于点火器周围的气体发生剂以希望的方式燃烧。

本发明鉴于上述问题,目的在于提供能够使配置于点火器周围的气体发生剂适当地燃烧的技术。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气体发生器所具备的点火器具有脱离部,该脱离部构成为能够通过由该点火器中的火药燃烧产生的燃烧生成物的作用,从该点火器脱离而向规定的方向移动。而且,在本发明中,将气体发生器构成为,在利用限制部限制了脱离部向规定的方向的移动的状态下,通过该脱离部所具有的引导部使该脱离部所承接的燃烧生成物指向点火器的一侧。通过这种结构,能够使配置于点火器周围的气体发生剂适当地燃烧。

具体而言,本发明的气体发生器具备:点火器,其具备收纳有火药的收纳室和设于该收纳室并使火药点火的点火部,该点火器具有脱离部,该脱离部具有承接通过该点火器中的火药燃烧产生的燃烧生成物的受压面,该脱离部构成为能够通过该燃烧生成物对该受压面的作用而从该点火器脱离向规定的方向移动;燃烧室,其通过所述点火器的火药燃烧而进行填充于所述收纳室的外侧的气体发生剂的燃烧,该燃烧室形成为包围该点火器;限制部,其设于从配置于所述燃烧室内的所述点火器向所述规定的方向上的规定位置,该限制部限制所述脱离部向该规定的方向的移动。而且,所述脱离部还具有引导部,该引导部在利用所述限制部限制该脱离部向所述规定的方向的移动的状态下,使所述受压面所承接的燃烧生成物指向所述点火器的一侧。

上述的点火器具有在火药燃烧前与该点火器成为一体、在火药燃烧后从该点火器脱离的脱离部。在具备这种点火器的本发明的气体发生器中,由火药燃烧产生的燃烧生成物作用于脱离部所具有的受压面。于是,脱离部从点火器脱离。这里,脱离部构成为能够通过燃烧生成物给受压面带来的作用而向规定的方向移动。因而,从点火器脱离的脱离部在形成为包围该点火器的燃烧室中,从该点火器向规定的方向移动。另外,在燃烧室内,在从点火器起的规定的方向上所在的规定位置设有限制部。因而,在燃烧室中从点火器向规定的方向移动的脱离部在其移动的中途与限制部接触,其移动被限制。

而且,在被限制部限制了脱离部向规定的方向的移动的状态下,在该脱离部的受压面反射的燃烧生成物通过该脱离部所具有的引导部指向点火器的一侧而向燃烧室扩散。然后,如此在燃烧室内扩散的燃烧生成物使点火器的侧的气体发生剂燃烧。即,配置于点火器周围的气体发生剂的燃烧得以促进。由此,能够使配置于点火器周围的气体发生剂适当地燃烧,由此,能够尽可能地抑制气体发生剂的燃烧不均,能够发挥适当的燃烧气体生成能力。

另外,在本发明的气体发生器中,也可以是,所述点火器还具有:头部,其固定有所述点火部;收纳杯,其是包含与所述点火部对置地配置的底面部、以及连接于该底面部的周缘且配置为包围该点火部的周壁部的杯,利用该周壁部与该底面部形成所述收纳室。而且,在该气体发生器中,也可以是,所述脱离部是所述收纳杯,该收纳杯的内壁面是所述受压面,所述周壁部作为所述引导部使所述燃烧生成物指向所述头部的一侧。根据这种结构,形成收纳室的收纳杯的内壁面作为受压面发挥功能,因此能够使由火药燃烧产生的燃烧生成物适当地作用于该受压面。由此,收纳杯容易从点火器脱离。然后,在利用限制部限制了收纳杯向规定的方向的移动的状态下,该收纳杯的周壁部作为引导部,使受压面所承接的燃烧生成物指向点火器的头部的一侧,从而能够使配置于点火器周围的气体发生剂适当地燃烧。

这里,在上述的气体发生器中,也可以是,所述收纳杯以该收纳杯能够通过所述点火器中的火药燃烧而从所述头部侧脱离的方式在该点火器的火药燃烧前的状态下固定于所述头部。而且,该气体发生器也可以是,在通过所述点火器中的火药燃烧而向所述规定的方向脱离的所述收纳杯的移动被所述限制部限制的状态下,该收纳杯的由所述头部侧的周缘划成的开口部扩径,具有该扩径的开口部的该周壁部使所述燃烧生成物指向所述头部的一侧。

根据这种结构,若由火药燃烧产生的燃烧生成物作用于收纳杯的受压面,则该收纳杯与头部的固定状态不再被维持。其结果,收纳杯从头部侧脱离而在燃烧室中从点火器向规定的方向移动。然后,在其移动的中途与限制部接触,其移动被限制。这里,在上述的气体发生器中,在从头部侧脱离的收纳杯的移动被限制的状态下,形成该收纳杯的开口部扩径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在收纳杯的受压面反射的燃烧生成物容易利用该收纳杯的周壁部指向燃烧室的头部的一侧的较大的范围。由此,从收纳杯放出的燃烧生成物被引导到燃烧室的头部的一侧的较大的范围内,由此,配置于点火器周围的气体发生剂的燃烧可在更大的范围内得以促进。即,能够使配置于点火器周围的气体发生剂适当地燃烧。

而且,在上述的气体发生器中,也可以是,所述收纳杯在所述周壁部上包含第一脆弱部,该第一脆弱部在所述燃烧生成物的作用下以使该收纳杯的所述开口部扩径的方式变形。根据这种结构,容易使包含第一脆弱部的周壁部向收纳杯的开口部扩径的方向变形。由此,容易将燃烧生成物引导到燃烧室的头部的一侧的较大范围内。其结果,配置于点火器周围的气体发生剂的燃烧在较大范围内得以促进,由此,能够使配置于点火器周围的气体发生剂适当地燃烧。

另外,在本发明的气体发生器中,也可以是,所述收纳杯在所述周壁部上包含第二脆弱部,该第二脆弱部在所述燃烧生成物的作用下断裂,以使该收纳杯的一部分能够脱离所述头部侧。而且,该气体发生器也可以是,通过所述点火器中的火药燃烧,所述第二脆弱部断裂,由此从该头部侧脱离的所述收纳杯的一部分中的所述周壁部使所述燃烧生成物指向所述头部的一侧。根据这种结构,若由火药燃烧产生的燃烧生成物作用于收纳杯的受压面,则周壁部所含的第二脆弱部断裂。于是,收纳杯的一部分一边承接燃烧生成物带来的作用,一边从头部侧脱离。然后,从头部侧脱离的收纳杯的一部分在燃烧室中从点火器向规定的方向移动,被限制部限制其移动。该收纳杯的一部分中的周壁部使燃烧生成物指向头部的一侧,从而能够使配置于点火器周围的气体发生剂适当地燃烧。

这里,在上述的气体发生器中,也可以是,所述收纳杯固定于所述头部,并且在所述周壁部中的由该收纳杯的该头部侧的周缘划成的开口部的一侧固定于该头部,而且在靠近所述底面部的所述周壁部上形成所述第二脆弱部。而且,该气体发生器也可以是,通过所述点火器的火药燃烧,所述第二脆弱部断裂,使得所述周壁部的一部分与所述底面部成为一体地从所述头部侧脱离。这种气体发生器例如也可以构成为,收纳杯的周壁部中的从第二脆弱部到开口部中的任意一个部分通过焊接固定于头部。而且,根据这种结构,若在燃烧生成物的作用下,周壁部所含的第二脆弱部断裂,则包含底面部与靠近该底面部的周壁部在内的收纳杯的一部分从头部侧脱离。另一方面,包含开口部与靠近该开口部的周壁部在内的收纳杯的另一部分被维持固定于头部的状态。然后,从头部侧脱离的收纳杯的一部分在燃烧室中从点火器向规定的方向移动,被限制部限制其移动。该收纳杯的一部分中的周壁部使燃烧生成物指向头部的一侧,从而能够使配置于点火器周围的气体发生剂适当地燃烧。

另外,在本发明的气体发生器中,也可以是,所述点火器还具有:头部,其固定有所述点火部;收纳杯,其是包含与所述点火部对置地配置的底面部、以及连接于该底面部的周缘且配置为包围该点火部的周壁部的杯,利用该周壁部与该底面部形成所述收纳室;所述收纳杯通过规定部位开裂而使所述燃烧生成物向所述收纳室的外部放出,所述脱离部是具有承接从所述收纳杯放出的燃烧生成物的所述受压面、并被设为将该收纳杯的所述规定部位覆盖的辅助杯。而且,该气体发生器也可以构成为,在通过所述点火器中的火药燃烧而从所述收纳杯分离并向所述规定的方向脱离的所述辅助杯的移动被所述限制部限制的状态下,该辅助杯的一部分作为所述引导部使所述燃烧生成物指向该点火器的一侧。

根据这种结构,若由于火药燃烧,收纳杯的规定部位开裂,燃烧生成物向收纳室的外部放出,则该燃烧生成物作用于辅助杯的受压面。于是,辅助杯从收纳杯分离而向规定的方向脱离。然后,在利用限制部限制了辅助杯向规定的方向的移动的状态下,燃烧生成物通过辅助杯的一部分指向点火器的一侧而向燃烧室扩散。由此,配置于点火器周围的气体发生剂的燃烧得以促进,由此能够使配置于点火器周围的气体发生剂适当地燃烧。

在上述为止的气体发生器中,也可以是,具备收纳所述点火器的外壳,该外壳在内部具有所述燃烧室,在所述外壳的内部设有分割壁,该分割壁将所述燃烧室上下分割,形成位于上侧的第一燃烧室与位于下侧的第二燃烧室,在所述外壳的底面配置有使填充于所述第一燃烧室的第一气体发生剂燃烧的第一点火器、以及使填充于所述第二燃烧室的第二气体发生剂燃烧的第二点火器,所述分割壁包含收纳壁,该收纳壁将配置于所述底面的所述第一点火器包围,使该第一点火器收纳在所述第一燃烧室内,所述第二点火器具有所述脱离部,并且所述限制部是在所述第二燃烧室内位于从该第二点火器向所述规定的方向上的位置的所述分割壁的一部分,所述脱离部的所述引导部在利用所述分割壁的一部分限制该脱离部向所述规定的方向的移动的状态下使所述燃烧生成物指向所述第二点火器的一侧。

这种气体发生器通过第一点火器的工作所引起的第一气体发生剂的燃烧和第二点火器的工作所引起的第二气体发生剂的燃烧,能够多种多样地调整燃烧气体向外部的放出的方式。另外,这种气体发生器能够生成相对较大量的燃烧气体并向外部放出。而且,关于该气体发生器中的点火器与气体发生剂的位置关系,在位于外壳内部的上侧的第一燃烧室中,有在配置于外壳的底面的第一点火器的上方填充第一气体发生剂的趋势。与此相对,在位于外壳内部的下侧的第二燃烧室中,有在配置于外壳的底面的第二点火器的侧方填充第二气体发生剂的趋势。在该情况下,容易在第二燃烧室中的第二点火器的周围,在外壳的底面侧填充相对较多的第二气体发生剂。这里,在上述的气体发生器中,在利用分割壁的一部分限制了脱离部的移动的状态下,在该脱离部的受压面反射的燃烧生成物通过该脱离部所具有的引导部指向第二点火器的一侧(即,外壳的底面侧)而向第二燃烧室扩散。其结果,即使在第二点火器周围的外壳的底面侧填充有相对较多的第二气体发生剂,也能够使这些第二气体发生剂适当地燃烧。由此,能够尽可能地抑制气体发生剂的燃烧不均,能够发挥适当的燃烧气体生成能力。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使配置于点火器周围的气体发生剂适当地燃烧。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气体发生器的概略结构的第一图。

图2是表示应用于图1所示的气体发生器的点火器的概略结构的图。

图3是表示应用于图2所示的点火器的收纳杯以及金属头部的概略结构的图。

图4a是表示图1所示的气体发生器中的第二点火器以及其周边的概略结构的图,并且是表示点火药的燃烧前的状态的图。

图4b是表示图1所示的气体发生器中的第二点火器以及其周边的概略结构的图,并且是表示点火药的燃烧后的状态的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第一变形例的收纳杯的概略结构的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气体发生器的概略结构的第二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收纳杯的概略结构的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气体发生器中的第二点火器以及其周边的概略结构图,并且是表示的点火药的燃烧后的状态的图。

图9是表示应用于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气体发生器的点火器的概略结构的图。

图10是表示应用于图9所示的点火器的辅助杯的概略结构的图。

图11a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气体发生器中的第二点火器以及其周边的概略结构的图,并且是表示点火药的燃烧前的状态的图。

图11b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气体发生器中的第二点火器以及其周边的概略结构的图,并且是表示点火药的燃烧后的状态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气体发生器进行说明。另外,以下的实施方式的结构为例示,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些实施方式的结构。

<实施例1>

图1是气体发生器1的高度方向的剖视图。气体发生器1构成为,使填充于由上部壳体2以及下部壳体3形成的外壳4内的气体发生剂燃烧,放出燃烧气体。另外,气体发生器1是如后述那样上下配置有两个燃烧室、并在各燃烧室中配置有对应的点火器以及气体发生剂的所谓双重类型的气体发生器。这里,上部壳体2具有周壁部2c与顶面部2d,由它们形成凹状的内部空间。顶面部2d与后述的下部壳体3的底面部3b一起具有俯视时大致圆形状,周壁部2c以及后述的下部壳体3的周壁部3a分别形成了包围顶面部2d、底面部3b的周围并从各面部大致垂直地延伸的环状的壁面。上部壳体2的内部空间如后述那样成为填充第一气体发生剂22的第一燃烧室21。在周壁部2c的一端侧连接有顶面部2d,其另一端侧成为上部壳体2的开口部。而且,在周壁部2c的该另一端侧从该开口部起依次设有嵌合壁部2a、抵接部2b。基于嵌合壁部2a的内部空间的半径形成为比基于靠近顶面部2d的周壁部2c的内部空间的半径大,嵌合壁部2a经由抵接部2b而与周壁部2c相连。

另外,下部壳体3具有周壁部3a与底面部3b,由它们形成凹状的内部空间。该内部空间成为填充第二气体发生剂26的第二燃烧室25。在周壁部3a的一端侧连接有底面部3b,其另一端侧成为下部壳体3的开口部。而且,基于周壁部3a的内部空间的半径与基于上部壳体2的周壁部2c的内部空间的半径大致相同。在下部壳体3的底面部3b设有分别固定第一点火器23与第二点火器27的孔。

而且,在外壳4内,在上部壳体2与下部壳体3之间配置有分割壁10。分割壁10具有终端部15、与该终端部15相连并将外壳4内大致分割为上下的空间的分割壁部14、与分割壁部14相连并沿后述的收纳壁部件(收纳壁)16延伸的周壁部13、以局部覆盖收纳壁部件16的开口部的方式配置的端部12。另外,端部12形成有贯通孔11。另外,以将安装于下部壳体3的底面部3b的第一点火器23的周围沿其高度方向包围的方式,在底面部3b设有筒状的收纳壁部件16。该收纳壁部件16的上方的开口部由上述分割壁10的端部12覆盖。另外,在收纳壁部件16设有贯通孔17,贯通孔17使由分割壁10分割而形成的两个空间(第一燃烧室21与第二燃烧室25)连通。

而且,在像这样在下部壳体3上安装有分割壁10的状态下,从上方进一步安装上部壳体2。如上述那样,由于基于上部壳体2的嵌合壁部2a的内部空间的半径形成为比基于周壁部2c的内部空间的半径大,因此上部壳体2相对于下部壳体3嵌入至其抵接部2b抵接于分割壁10的终端部15。另外,在外壳4中,上部壳体2与下部壳体3的嵌合部位、接触部位通过适合填充于内部的气体发生剂的防湿等的优选的接合方法(例如焊接等)而接合。

如此,在外壳4中,由分割壁10将其内部空间大致分割为上下两个空间。通过外壳4的内部空间中的由上部壳体2与分割壁10划成的第一燃烧室21中配置第一点火器23、第一气体发生剂22,在由下部壳体3与分割壁10划成的第二燃烧室25配置中第二点火器27、第二气体发生剂26,从而将气体发生器1构成为具备两个第一点火器23、第二点火器27的双重类型的气体发生器。另外,第一点火器23与第二点火器27都固定于下部壳体3的底面部3b上,因此,第一点火器23成为第一点火器23的侧方被收纳壁部件16包围的状态。

这里,虽然在第一燃烧室21中,在收纳壁部件16的内部空间(由收纳壁部件16和下部壳体3的底面部3b划成的空间,并且是向上方开口的空间)中收纳第一点火器23,在其上方的空间填充第一气体发生剂22,但以包围该第一气体发生剂22的方式配置有环状的过滤器32。此时,第一气体发生剂22为了避免在第一燃烧室21内不必要地振动而通过缓冲件31的施力以压制于过滤器32、分割壁部14等的状态进行填充。第一气体发生剂22使用了燃烧温度相对较低的气体发生剂。第一气体发生剂22的燃烧温度期望为1000~1700℃的范围,例如能够使用硝酸胍(41重量%)、碱式硝酸铜(49重量%)以及粘合剂、添加物所构成的单孔圆柱状的气体发生剂。另外,也可以在收纳壁部件16的内部空间填充有组成不同于第一气体发生剂22的气体发生剂。在该情况下,填充于收纳壁部件16的内部空间的气体发生剂的组成促进第一气体发生剂22的点火,因此可构成为燃烧温度比第一气体发生剂22高。

另外,过滤器32通过将不锈钢制平织的金属丝网沿半径方向重叠并沿半径方向以及轴向压缩而形成,将第一气体发生剂22所产生的燃烧气体冷却,并捕集其燃烧残渣。作为过滤器32,除此之外,也可以采用将金属线以多层卷绕于芯棒而形成的线圈类型的构造。另外,过滤器32也捕集填充于第二燃烧室25的第二气体发生剂26的燃烧残渣。另外,利用在上部壳体2的周壁部2c与过滤器32之间形成的间隙33,在过滤器32的周围形成半径方向剖面呈环状的气体通路。利用该间隙33,燃烧气体通过过滤器32的全部区域,实现过滤器32的有效利用与燃烧气体的有效的冷却·净化。流经间隙33的燃烧气体到达设于周壁部2c的气体排出口5。另外,为了阻止湿气从外部侵入外壳4内,在气体发生器1工作前,利用铝带34从外壳4的内部封堵气体排出口5。

另外,在第二燃烧室25中,与固定于下部壳体3的底面部3b的第二点火器27对应地填充有第二气体发生剂26。在该情况下,在第二燃烧室25中的第二点火器27的周围,容易在下部壳体3的底面部3b侧填充相对较多的第二气体发生剂26。而且,第二气体发生剂26也为了避免在第二燃烧室25内不必要地振动而以被缓冲件35施力的状态填充。另外,在第二气体发生剂26中,也能够与第一气体发生剂22相同地使用硝酸胍(41重量%)、碱式硝酸铜(49重量%)以及粘合剂、添加物所构成的单孔圆柱状的气体发生剂。

通过这种结构,在气体发生器1中,通过第一点火器23的工作所引起的第一气体发生剂22的燃烧、以及第二点火器27的工作所引起的第二气体发生剂26的燃烧,能够以多种多样地调整燃烧气体向外部的放出的方式。另外,能够生成相对较大量的燃烧气体并向外部放出。

接下来,关于应用于气体发生器1的点火器,以第二点火器27为例,基于图2以及图3进行说明。第二点火器27是电气式的点火装置,如图2所示,利用表面被绝缘罩覆盖的金属制的收纳杯271,在该收纳杯271内划成出用于收纳点火药272的空间。而且,在该空间配置有金属头部273,在其上表面设有筒状的装料保持件274。利用该装料保持件274保持点火药272。这里,如图3所示,收纳杯271具有底面部271a、周壁部271b、以及开口部271c。而且,收纳杯271的底面部271a以及周壁部271b覆盖金属头部273的上表面273a以及周面273b,该收纳杯271与该金属头部273被固定,从而形成收纳室275。点火药272被密封于该收纳室275。另外,在收纳于收纳室275的点火药272的底部配置有将一方的导电销278与金属头部273电连接的桥接线276。另外,两根导电销278以在非电压施加时彼此成为绝缘状态的方式,经由绝缘体277固定于金属头部273。而且,由收纳杯271的金属头部273侧的周缘划成的上述的开口部271c利用树脂套管279以良好地维持了导电销278间的绝缘性的状态得以保护。在如此构成的第二点火器27中,若通过外部电源向两根导电销278间施加电压,则在桥接线276中流过电流,由此,点火药272燃烧。另外,使点火药272燃烧的桥接线276相当于本发明中的点火部。

这里,作为在应用于气体发生器1的点火器中使用的点火药,优选的是,可列举包含锆与高氯酸钾的火药(zpp)、包含氢化钛与高氯酸钾的火药(thpp)、包含钛与高氯酸钾的火药(tipp)、包含铝与高氯酸钾的火药(app)、包含铝与氧化铋的火药(abo)、包含铝与氧化钼的火药(amo)、包含铝与氧化铜的火药(aco)、包含铝与氧化铁的火药(afo)、或这些火药中的多个组合所构成的火药。这些火药示出如下特性,在刚点火之后的燃烧时产生高温高压的等离子体,但若成为常温,燃烧性生物冷凝,则不包含气体成分,因此产生的压力急剧地降低。另外,也可以将除这些以外的火药用作点火药。

然后,若点火药272燃烧,则产生燃烧生成物。于是,燃烧生成物从装料保持件274喷出。此时,从装料保持件274的上端喷出的燃烧生成物具有主要作用于与该装料保持件274的上端对置地设置的收纳杯271的底面部271a的内壁面的趋势。

这里,如图4a所示,在第二点火器27的收纳室275外部,在其侧方(图4a中的范围a1)、上方(图4a中的比范围a1靠上方的范围)以及下方(图4a中的比范围a1靠下方的范围)设有燃烧室空间(第二燃烧室25),在该空间填充有第二气体发生剂26。而且,假设因收纳杯271的底面部271a的规定部位开裂而燃烧生成物欲从收纳室275向第二燃烧室25放出,则容易促进填充于收纳室275外部的上方的第二燃烧室25中的第二气体发生剂26的燃烧。在该情况下,担心填充于收纳室275外部的侧方以及下方中的第二燃烧室25的第二气体发生剂26的燃烧延迟,从而气体发生剂的燃烧发生不均。

因此,在本发明的气体发生器1中,第二点火器27的收纳杯271通过由点火药272的燃烧产生的燃烧生成物的作用,脱离该第二点火器27而向规定的方向移动。然后,在收纳杯271的移动被缓冲件35以及分割壁部14限制的状态下,该收纳杯271所承受的燃烧生成物通过该收纳杯271的周壁部271b而指向第二点火器27的一侧(即,下部壳体3的底面部3b侧)。其结果,实现了收纳室275外部的侧方以及下方的第二气体发生剂26的燃烧促进。以下对此详细地说明。

如上述那样,通过点火药272的燃烧而产生的燃烧生成物从装料保持件274的上端喷出。然后,从装料保持件274喷出的燃烧生成物作用于收纳杯271的内壁面。于是,收纳杯271与金属头部273的固定状态不再被维持,该收纳杯271将会脱离该金属头部273侧。另外,收纳杯271以能够通过点火药272的燃烧使该收纳杯271从金属头部273侧脱离的方式在点火药272的燃烧前的状态下固定于该金属头部273。这种固定状态通过收纳杯271与金属头部273不被焊接固定来实现。在该情况下,收纳杯271与金属头部273例如利用树脂套管279而模制固定。或者,收纳杯271与金属头部273也可以通过在金属头部273的周面273b形成凹陷,并轻微地压紧收纳杯271的周壁部271b中的与该凹陷对应的部分来固定,也可以通过向收纳杯271的周围射出树脂,并利用固化时的收缩将收纳杯271的周壁部271b按压于金属头部273的周面273b来固定。另外,在该情况下,能够在收纳杯271的周壁部271b与金属头部273的周面273b涂覆密封剂。

而且,即使在收纳杯271脱离金属头部273侧之后,由点火药272的燃烧产生的燃烧生成物也继续作用于对该收纳杯271的内壁面。其结果,从金属头部273侧脱离的收纳杯271在第二燃烧室25中从第二点火器27向规定的方向移动。这里,本实施例中的规定的方向是与收纳杯271的底面部271a垂直的方向。而且,在气体发生器1中,在从第二点火器27向规定的方向上设有缓冲件35以及分割壁部14。因而,如上述那样移动的收纳杯271在其移动的中途与缓冲件35接触。然后,与缓冲件35接触的收纳杯271一边使该缓冲件35变形一边继续向规定的方向移动,最终经由该缓冲件35而被分割壁部14阻止。即,收纳杯271被缓冲件35以及分割壁部14限制其移动,该缓冲件35以及该分割壁部14相当于本发明中的限制部。另外,优选的是,在收纳杯271从金属头部273侧脱离之前的状态下,在第二燃烧室25中的收纳杯271的底面部271a上方不存在第二气体发生剂26,以便适当地确保从金属头部273侧脱离的收纳杯271的移动空间。但是,即使在存在第二气体发生剂26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例如在收纳杯271的底面部271a形成较小的开口,并在第二点火器27工作时使该底面部271a上方的第二气体发生剂26优先地燃烧,从而适当地确保从金属头部273侧脱离的收纳杯271的移动空间。

这里,基于图4b说明从金属头部273侧脱离的收纳杯271的移动被限制的状态下的、燃烧生成物向第二燃烧室25的扩散。如图4b所示,收纳杯271经由缓冲件35被分割壁部14阻止。然后,在这种状态下,进一步形成了收纳杯271的开口部271c扩径的状态。该状态通过收纳杯271从金属头部273侧脱离、形成该收纳杯271的金属弹性变形或者塑性变形而形成。以下详细地说明此时的燃烧生成物向第二燃烧室25的扩散,。

如上述那样,由点火药272的燃烧产生的燃烧生成物从装料保持件274的上端喷出(这由图4b中的箭头c1表示。)。该燃烧生成物作用于收纳杯271的内壁面,并且在该内壁面反射而向第二燃烧室25扩散。这里,利用在收纳杯271的内壁面反射的燃烧生成物周壁部271b引导其流动(这由图4b中的箭头c2表示。)。其结果,如图4b中的箭头c2所示,燃烧生成物指向金属头部273侧(第二点火器27侧)。而且,此时,由于形成了收纳杯271的开口部271c扩径的状态,因此燃烧生成物被引导到金属头部273侧(第二点火器27侧)的较大的范围内。由此,能够在较大范围内促进配置于第二点火器27的周围的第二气体发生剂26的燃烧。另外,装料保持件274的上端在第二燃烧室25中位于相对较靠上方侧的空间,相对于此,第二燃烧室25中的下部壳体3的底面部3b附近的空间是第二燃烧室25之中最下方侧的空间,因此假设没有上述那样的收纳杯271的引导功能,则燃烧生成物难以直接到达该底面部3b附近的空间。另一方面,在本实施例中,利用上述收纳杯271的引导功能,能够将燃烧生成物直接送达底面部3b附近的第二燃烧室25的空间,由此,容易进行向底面部3b附近的第二气体发生剂26的点火。另外,在第二点火器27中,也可以不通过装料保持件274保持点火药272,而将该点火药272密封于收纳室275,在该情况下,第二点火器27也可以不设有装料保持件274。

根据上述的本发明的气体发生器,能够使配置于点火器周围的气体发生剂适当地燃烧,由此,能够尽可能地抑制气体发生剂的燃烧不均,发挥适当的燃烧气体生成能力。

<实施例1的第一变形例>

接下来,基于图5对上述实施例1的第一变形例进行说明。另外,在本变形例中,对于与上述实施例1实质上相同的结构省略其详细的说明。图5是表示本变形例的收纳杯271的概略结构的图。

如图5所示,本变形例的收纳杯271在其周壁部271b上包含薄壁部271d。该薄壁部271d沿周壁部271b的高度方向延伸,与该周壁部271b的其他部位相比壁厚形成为更薄,且成为相对脆弱的结构。另外,薄壁部271d相当于本发明中的第一脆弱部。根据这种结构,若由点火药272的燃烧产生的燃烧生成物作用于收纳杯271的内壁面,则周壁部271b沿薄壁部271d开裂。其结果,易于容易地形成收纳杯271的开口部271c扩径的状态。由此,易于将燃烧生成物引导到金属头部273侧(第二点火器27侧)的较大的范围。

<实施例1的第二变形例>

接下来,基于图6对上述实施例1的第二变形例进行说明。另外,在本变形例中,对于与上述实施例1实质上相同的结构省略其详细的说明。上述实施例1中的气体发生器是图1所示那样的双重类型的气体发生器1,但本发明可应用的气体发生器并不限定于这种类型的气体发生器。本发明例如也能够应用于图6所示那样的单一类型的气体发生器100。

在图6所示的气体发生器100中,在形成外壳104的上部壳体102以及下部壳体103中的下部壳体103的底面部103b固定有点火器123。而且,在以包围点火器123的方式形成的燃烧室121中,进行气体发生剂122的燃烧。气体发生剂122所带来的燃烧气体通过以包围气体发生剂122的方式配置的过滤器132而到达气体排出口105。另外,气体排出口105与上述的图1所示的气体发生器1相同,被铝带134从外壳104的内部封堵。另外,关于应用于气体发生器100的点火器123,如在上述的图2以及图3的说明中所述。

在这种气体发生器100中,也与上述的图1所示的气体发生器1相同,点火器123的收纳杯在由点火药的燃烧产生的燃烧生成物的作用下,脱离该点火器123而向规定的方向移动。然后,收纳杯的移动被缓冲件131以及上部壳体102的顶面部102d限制。在如此限制收纳杯的移动的状态下,该收纳杯所接受的燃烧生成物通过该收纳杯的周壁部指向点火器123的一侧。其结果,可实现点火器123中的收纳室外部的侧方以及下方的气体发生剂122的燃烧促进。另外,缓冲件131以及上部壳体102的顶面部102d相当于本发明中的限制部。另外,在气体发生器100中,存在于点火器123的收纳杯的底面部与缓冲件131之间的气体发生剂122与上述的图1所示的气体发生器1相同,例如能够在收纳杯的底面部形成较小的开口并使用从该开口喷出的燃烧生成物而使其优先地燃烧。由此,能够适当地确保从金属头部侧脱离的收纳杯的移动空间。

<实施例2>

接下来,基于图7以及图8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进行说明。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对于与上述实施例1实质上相同的结构省略其详细的说明。图7是表示本实施例的收纳杯271的概略结构的图。

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的收纳杯271在其周壁部271b上包含薄壁部271e。该薄壁部271e沿周壁部271b的周向延伸,与该周壁部271b的其他部位相比壁厚形成为更薄,且成为相对脆弱的结构。另外,薄壁部271e相当于本发明中的第二脆弱部。这里,本实施例的收纳杯271在周壁部271b中的开口部271c的一侧固定于金属头部273。而且,薄壁部271e形成于比固定的部分靠近底面部271a的周壁部271b。另外,收纳杯271与金属头部273的固定例如通过收纳杯271与金属头部273被焊接来实现。

在具有这种收纳杯271的第二点火器27中,若由点火药272的燃烧产生的燃烧生成物作用于收纳杯271的内壁面,则周壁部271b中所含的薄壁部271e断裂。于是,周壁部271b的一部分与底面部271a成为一体而从金属头部273侧脱离。另外,作为周壁部271b的另一部分的开口部271c侧的周壁部271b被维持为固定于金属头部273的状态。然后,从金属头部273侧脱离的上述的收纳杯在第二燃烧室25中从第二点火器27向规定的方向移动,如图8所示,隔着缓冲件35被分割壁部14阻止。而且,在被分割壁部14阻止了的收纳杯271中,形成了金属头部273侧的周缘扩径的状态。该状态与上述实施例1相同,形成从金属头部273侧脱离的收纳杯271的金属通过弹性变形或者塑性变形而形成。此时,在从金属头部273侧脱离的收纳杯271的内壁面反射的燃烧生成物被断裂的周壁部271b引导其流动(这由图8中的箭头c2表示。)。其结果,如图8中的箭头c2所示,燃烧生成物指向金属头部273侧(第二点火器27侧)。然后,如此指向的燃烧生成物被引导到第二燃烧室25的金属头部273侧(第二点火器27侧)的较大的范围。由此,能够在较大的范围内促进配置于第二点火器27的周围的第二气体发生剂26的燃烧。

<实施例3>

接下来,基于图9至图11b对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进行说明。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对于与上述实施例1实质上相同的结构省略其详细的说明。图9是表示本实施例的点火器的概略结构的图。在本实施例中,以上述的图1所示的气体发生器1中的第二点火器27为例进行说明。在本实施例的第二点火器27中,如图9所示,辅助杯281被设为覆盖收纳杯271的底面部271a。该辅助杯281为图10所示那样的圆锥状的杯。

而且,这种第二点火器27通过收纳杯271的底面部271a的规定部位开裂而使燃烧生成物向收纳室275的外部放出。详细如图11a所示,在点火药272的燃烧前的状态下,收纳杯271的底面部271a被辅助杯281覆盖。因而,底面部271a的规定部位(其表示为属于图11a中的区域a2的部位。)也被辅助杯281覆盖。另外,此时,利用收纳杯271的底面部271a与辅助杯281形成了规定的空间,划成该规定的空间的辅助杯281的壁面被定义为辅助杯内壁面281a。然后,若由于点火药272的燃烧而上述的规定部位开裂,则燃烧生成物作用于辅助杯内壁面281a。即,辅助杯内壁面281a相当于本发明中的受压面。于是,辅助杯281从收纳杯271分离,在第二燃烧室25中从第二点火器27向规定的方向移动。然后,辅助杯281被缓冲件35以及分割壁部14限制其移动。另外,辅助杯281在点火药272的燃烧前的状态下固定于该收纳杯271,以能够通过点火药272的燃烧而从收纳杯271脱离。另外,收纳杯271固定于金属头部273,以使该收纳杯271不会通过点火药272的燃烧而从金属头部273脱离。这种固定例如通过收纳杯271与金属头部273被焊接来实现。

然后,在辅助杯281经由缓冲件35被分割壁部14阻挡的状态下,如图11b中的箭头c2′所示,燃烧生成物的流动被辅助杯内壁面281a引导。其结果,燃烧生成物指向金属头部273侧(第二点火器27侧)。由此,能够促进配置于第二点火器27的周围的第二气体发生剂26的燃烧。

根据这种气体发生器,也能够使配置于点火器周围的气体发生剂适当地燃烧,由此,能够尽可能地抑制气体发生剂的燃烧不均,发挥适当的燃烧气体生成能力。

附图标记说明

1:气体发生器

2:上部壳体

3:下部壳体

4:外壳

5:气体排出口

10:分割壁

14:分割壁部

16:收纳壁部件

21:第一燃烧室

22:第一气体发生剂

23:第一点火器

25:第二燃烧室

26:第二气体发生剂

27:第二点火器

31、35:缓冲件

32:过滤器

271:收纳杯

271a:底面部

271b:周壁部

271c:开口部

271d、271e:薄壁部

272:点火药

273:金属头部

274:装料保持件

275:收纳室

276:桥接线

277:绝缘体

278:导电销

279:树脂套管

281:辅助杯

281a:辅助杯内壁面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