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用座椅头枕升降解锁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82867发布日期:2019-05-28 21:14阅读:271来源:国知局
车用座椅头枕升降解锁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座椅零部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用座椅头枕升降解锁机构。



背景技术:

座椅头枕是汽车座椅的重要部件之一,由于每个乘员的身材差异,为对乘员起到有效的保护,座椅头枕大多具有升降调节功能,以更好地支撑乘员头部。为便于用户使用,绝大多数头枕通常能够在不解锁的情况下进行抬升,而必须在解锁的情况下才能够下降。

座椅头枕的头枕杆具有两根支杆,现有的汽车座椅通常在座椅靠背上安装有一套单边锁止机构,以锁定头枕杆的其中一根支杆,但是这种单边锁止机构对头枕杆的锁定效果不佳。因此,应运而生了一种双边锁止机构,由于法规要求头枕解锁时必须一个人就能够操作,所以目前的双边锁止机构,在各使用位置之间调节时,也只是解锁一边,另一边头枕杆的锁槽不是死锁,而是采用活锁,通常为v型齿,故这种双边锁止机构的另一边实际是不能被完全锁止的,因而会造成可靠性不足。

因此,为解决以上问题,申请人曾设计了一种能够在正面进行解锁操作的一键式双边锁止机构(例如中国专利申请201811150825.6),原方案不仅零部件较多,结构较复杂,而且原方案左右解锁分别由2个滑块实现,同步性差,有时左边解锁了右边还没解,需要把按钮按得更深才能确保两边一起解锁;并且,解锁按钮与滑块为斜面接触,力的传递效率低,按压起来需要较大的力度;同时,由于壳体与滑块同为塑料件,面与面之间接触面积大,导致滑动组件大,十分容易发生卡滞。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一键式双边锁止机构零部件较多,结构较复杂,易发生卡滞,可靠性不足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用座椅头枕升降解锁机构。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车用座椅头枕升降解锁机构,包括安装壳体,在该安装壳体上设置有两个上下贯穿的头枕杆安装孔,其要点在于:所述安装壳体中具有横向设置的水平滑道,该水平滑道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头枕杆安装孔连通,在所述水平滑道中设置有可沿其前后滑动的杆状锁止部件以及用于使杆状锁止部件向前复位的弹性部件,所述安装壳体的前壁上设置有解锁按钮安装孔,在该解锁按钮安装孔中安装有解锁按钮;

当释放解锁按钮时,杆状锁止部件能够在弹性部件的推动下向前滑动,使杆状锁止部件的两端滑入头枕杆安装孔中;当按压解锁按钮时,解锁按钮能够向后推动杆状锁止部件,使杆状锁止部件的两端退出头枕杆安装孔。

采用以上结构,零部件少,结构简单可靠,左右头枕杆的锁止和解锁靠一根杆状锁止部件完成,同步性高;并且,解锁按钮垂直地按压在杆状锁止部件上,力的传递效率为100%,相对于现有技术,按压解锁按钮所需的力更小,使解锁操作更加舒适;同时,根杆状锁止部件与水平滑道的接触方式改为点/线接触,大大减小了二者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使根杆状锁止部件能够非常顺畅地在水平滑道中滑动,解决了可能出现卡滞的问题。

作为优选:所述杆状锁止部件包括按钮支撑段、两个分别位于按钮支撑段两端的弹性支撑段以及两个分别位于对应弹性支撑段外端的头枕杆锁止段,两个所述弹性支撑段分别相对于对应的头枕杆锁止段向前凸出,所述按钮支撑段相对于两个弹性支撑段向前凸出。采用以上结构,既使杆状锁止部件可靠地锁止头枕杆,又能够可靠地与弹性部件弹性配合,还便于与解锁按钮配合,使解锁按钮的插入部分无需设计得太长,降低了制造成本。

作为优选:所述杆状锁止部件为截面为圆形的钢丝。采用以上结构,由于钢丝的金属特性,可以加工得很光滑,使其能够更加顺畅地在水平滑道中滑动,避免发生卡滞。

作为优选:所述水平滑道的上下表面均并排设置有若干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凸筋,所述杆状锁止部件能够沿各凸筋前后滑动。采用以上结构,将部分线接触改为点接触,能够进一步减少杆状锁止部件与水平滑道接触面积。

作为优选:所述弹性部件为弹片,该弹片包括安装部以及由安装部向前弯折形成的弹性支撑部,所述弹片包括安装部固定在安装壳体上,各弹性支撑部的外端分别弹性地支撑在对应的弹性支撑段上。采用以上结构,易于安装,稳定可靠,成本低廉。

作为优选:所述水平滑道的下表面设置有若干弹片限位筋,所述安装部卡入各弹片限位筋之间。采用以上结构,能够可靠地定位弹片。

作为优选:所述弹性部件或为若干弹性支撑在杆状锁止部件和安装壳体之间的复位弹簧,或为若干弹性支撑在杆状锁止部件和安装壳体之间的复位拉簧。采用以上结构,能够同样起到使杆状锁止部件弹性复位的作用。

作为优选:在所述安装壳体的上部开设有与水平滑道连通的零部件安装口,在该零部件安装口上盖合有塑料罩盖。采用以上结构,既便于安装杆状锁止部件和弹性部件,又能够对二者进行z向的限位,防止二者发生窜动,同时,能够避免周边零件(比如面套、泡沫等)接触到杆状锁止部件和弹性部件,从而影响机构工作。

作为优选:在所述解锁按钮和安装壳体之间设置有复位压簧。采用以上结构,能够保证解锁按钮的稳定复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的车用座椅头枕升降解锁机构,设计巧妙,零部件数量少,结构简单可靠,左右头枕杆的锁止和解锁靠一根杆状锁止部件完成,同步性高;并且,解锁按钮垂直地按压在杆状锁止部件上,力的传递效率为100%,相对于现有技术,按压解锁按钮所需的力更小,使解锁操作更加舒适;同时,根杆状锁止部件与水平滑道的接触方式改为点/线接触,大大减小了二者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使根杆状锁止部件能够非常顺畅地在水平滑道中滑动,解决了可能出现卡滞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去除塑料罩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释放解锁按钮时的配合关系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按压解锁按钮时的配合关系示意图;

图5为座椅头枕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4所示,一种车用座椅头枕升降解锁机构,包括安装壳体1,在该安装壳体1上设置有两个上下贯穿的头枕杆安装孔11,所述安装壳体1中具有横向设置的水平滑道12,该水平滑道12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头枕杆安装孔11连通,即两个头枕杆安装孔11分别沿竖直方向穿过水平滑道12的两端。在所述水平滑道12中设置有可沿其前后滑动的杆状锁止部件2以及用于使杆状锁止部件2向前复位的弹性部件3,所述安装壳体1的前壁上设置有解锁按钮安装孔13,在该解锁按钮安装孔13中安装有解锁按钮4,该解锁按钮4能够通过按压解锁杆状锁止部件2。

请参见图1、图2和图5,所述安装壳体1为塑料件,一次成型,整体近似呈长方体结构。两个头枕杆安装孔11分别开设在安装壳体1靠近两侧外缘的位置,在各个头枕杆安装孔11的孔壁上分布有竖向延伸的支撑凸筋,通过支撑凸筋的设置,使头枕杆7与对应头枕杆安装孔11的接触方式为线接触,大幅减小了摩阻,从而使头枕杆7能够顺畅地在枕杆安装孔11中滑动,避免发生卡滞。

请参见2-图4,所述杆状锁止部件2一体成型,其包括按钮支撑段2a、两个分别位于按钮支撑段2a两端的弹性支撑段2b以及两个分别位于对应弹性支撑段2b外端的头枕杆锁止段2c,两个所述弹性支撑段2b分别相对于对应的头枕杆锁止段2c向前凸出,所述按钮支撑段2a相对于两个弹性支撑段2b向前凸出。其中,两根杆状锁止部件2c能够分别可靠地锁止对应的头枕杆7,同时,向前微微凸出的弹性支撑段2b对弹性部件3来说实则是一个槽状结构,能够使弹性部件3的两端能够被定位在对应的弹性支撑段2b,防止弹性部件3发生串动,另外向前凸出的按钮支撑段2a便于与解锁按钮4配合,使解锁按钮4的插入部分无需设计得太长,降低了制造成本。

进一步地,所述杆状锁止部件2优选采用截面为圆形的钢丝,由于钢丝的金属特性,可以加工得很光滑,使其能够更加顺畅地在水平滑道12中滑动,避免发生卡滞。

请参见图2-图4,所述弹性部件3为弹片,该弹片包括安装部3a以及由安装部3a向前弯折形成的弹性支撑部3b,所述弹片包括安装部3a固定在安装壳体1上,各弹性支撑部3b的外端分别弹性地支撑在对应的弹性支撑段2b上。具体地说,为保证弹性部件3的可靠安装,所述水平滑道12的下表面设置有若干弹片限位筋12b,所述安装部3a卡入各弹片限位筋12b之间,避免弹性部件3发生窜动,提高了可靠性。

请参见图1和图2,为便于弹片和钢丝的装配,在所述安装壳体1的上部开设有与水平滑道12连通的零部件安装口13,同时,为了对弹片和钢丝进行z向的限位,防止二者发生窜动,同时,能够避免周边零件(比如面套、泡沫等)接触到弹片和钢丝,从而影响机构工作,在该零部件安装口13上盖合有塑料罩盖6,该塑料罩盖6与安装壳体1卡接配合,请参见图,所述塑料罩盖6通过两个卡子卡在安装壳体1上的对应卡口中,装配简单,稳定可靠。并且,塑料罩盖6重量很轻,成本十分低廉。

请参见图2-图4,所述水平滑道12的上下表面均并排设置有若干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凸筋12a,所述杆状锁止部件2能够沿各凸筋12a前后滑动。采用以上结构,将部分线接触改为点接触,能够进一步减少杆状锁止部件2与水平滑道12接触面积,避免发生卡滞。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部件3或为若干弹性支撑在杆状锁止部件2和安装壳体1之间的复位弹簧,或为若干弹性支撑在杆状锁止部件2和安装壳体1之间的复位拉簧。本实施例中,可以优选采用2根复位弹簧弹性地支撑在杆状锁止部件2和安装壳体1之间,亦可优选采用2根复位拉簧弹性地支撑在杆状锁止部件2和安装壳体1之间,能够起到与弹片相同的效果。

请参见图3和图4,所述解锁按钮4为塑料件,一次成型,该解锁按钮4包括按压部4a和驱动部4b,其中按压部4a位于安装壳体1外部,并可滑动地安装在解锁按钮安装孔13中。具体地说,所述驱动部4b自按压部4a的内表面向后延伸,穿过解锁按钮安装孔13,插入安装壳体1的内部,并与弹性部件2的按钮支撑段2a抵接,从而能够按压按钮支撑段2a。并且,为了保证解锁按钮4能够弹性复位,在所述解锁按钮4和安装壳体1之间设置有复位压簧5。

传统的解锁按钮4的驱动部4b呈门字结构,模具需抽芯,不仅导致模具结构复杂,成本较高,而且解锁按钮4周圈不能翻边遮丑,导致内部结构外露的外观缺陷。

因此,本实施例中,所述驱动部4b为至少两根向后延伸的柱状结构,所述解锁按钮安装孔13为一个键槽结构,在该解锁按钮安装孔13的槽底开设有若干与对应柱状结构相适应的过孔,通过这样的设计,相较于传统只有一根柱状结构与解锁按钮安装孔13的槽底轴孔配合,这样多根的设计不仅简化了模具的设计,降低了生产成本,而且大大提高了解锁按钮4的稳定性,使解锁按钮4不会发生晃动和卡滞。同时,按压部4a的外缘具有一圈翻边4a1,从外向内看,只能看到解锁按钮4的翻边4a1,解决了解锁按钮4和安装壳体1之间存在缝隙,导致内部结构外露的外观缺陷。

请参见图3-图5,当释放解锁按钮4时,杆状锁止部件2能够在弹性部件3的推动下向前滑动,使杆状锁止部件2的两端滑入头枕杆安装孔11中,以分别锁定对应的头枕杆7,此时,头枕杆7不能沿对应的头枕杆安装孔11升降,故头枕本体8的高度不能调节。当按压解锁按钮4时,解锁按钮4能够向后推动杆状锁止部件2,使杆状锁止部件2的两端退出头枕杆安装孔11,此时,头枕杆7能够沿对应的头枕杆安装孔11升降,从而能够调节头枕本体8的高度。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描述仅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启示下,在不违背本发明宗旨及权利要求的前提下,可以做出多种类似的表示,这样的变换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