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扩散吸收式行驻车空调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89542发布日期:2019-10-15 21:32阅读:248来源:国知局
一种扩散吸收式行驻车空调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车用空调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扩散吸收式行驻车空调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私家车的数量剧增,加上城市用地紧张,很多汽车只能露天停放,但汽车高温暴晒存在很多危害。

在停车时,汽车相当于一个温室,阳光从车玻璃透射进车内,热量却无法发散出去,车内温度会越来越高,容易在几十分钟内便会上升到50℃以上。汽车经过长时间的暴晒,不仅会使塑料或皮制品的汽车内饰老化变形,还会损害其使用寿命,并且产生甲醛等有害物体,如果不经过通风而直接打开空调进入车内,会对人体造成很大危害。

此外,汽车燃料所产生的能量只有三分之一左右被有效利用,其余则通过发动机的冷却水散热和高温尾气排热而损失掉了,有效的利用发动机余热,可以提高能源利用率,既节能又环保。

目前,主要通过使用太阳挡、车顶遮阳板、太阳膜等被动的方式来解决汽车高温暴晒的问题,但上述方法存在占用汽车空间、拆卸不便的缺点;而对于汽车发动机余热的回收再利用的研究也很单一,仅停留在利用吸收式制冷系统来回收利用,并没有进一步深化。

因此,目前迫切需要开发出一种技术,既可以有效降低夏季停车暴晒时车内温度的上升速度,又可以有效的回收利用发动机余热。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扩散吸收式行驻车空调装置。

为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扩散吸收式行驻车空调装置,包括储液器,预先注满有浓氨水溶液;

储液器的浓氨水溶液出口,与发生器的浓氨水溶液入口相连通;

发生器的稀氨水溶液出口,与吸收器的稀氨水溶液入口相连通;

发生器的氨气出口,与气液分离器的氨气入口相连通;

气液分离器的氨气出口,与冷凝器的制冷剂入口相连通;

冷凝器的制冷剂出口,与蒸发器的制冷剂入口相连通;

蒸发器的制冷剂出口,与吸收器的氨气入口相连通;

吸收器的浓氨水溶液出口,与储液器的浓氨水溶液进口相连通;

太阳能溶液热交换器与发生器相连通;

发动机余热溶液热交换器与发生器相连通。

其中,储液器上开有氢气灌气口。

其中,太阳能溶液热交换器的溶液出口,与发生器的第二溶液进口之间的连接管道上,安装有第二溶液泵及第二截止阀;

发生器的第二溶液出口,与太阳能溶液热交换器的溶液进口,通过中空的管道相连通;

发生器的第二溶液进口和第二溶液出口,与发生器内部设置的第二换热管的两端相连通;

第二换热管,位于发生器内部存储的浓氨水溶液里面。

其中,发动机余热溶液热交换器的溶液出口,与第一溶液泵的一端相连通;

第一溶液泵的另一端,分别与发生器的第一溶液进口和蒸发器的溶液进口相连通;

发生器的第一溶液出口,通过中空的连接管道,与发动机余热溶液热交换器的溶液进口相连通;

发生器的第一溶液进口和第一溶液出口,与发生器内部设置的第一换热管的两端相连通;

第一换热管,位于发生器内部存储的氨水溶液里面。

其中,第一溶液泵与发生器的第一溶液进口之间的连接管道上,安装有第一截止阀;

第一溶液泵与蒸发器的溶液进口之间的连接管道上,安装有第三截止阀。

其中,蒸发器包括一根制冷剂换热管和一根溶液换热管;

其中,制冷剂换热管的两端,分别与蒸发器的制冷剂入口和制冷剂出口相连通;

溶液换热管的两端,分别与蒸发器的溶液进口和溶液出口相连通;

蒸发器的溶液出口,通过中空的连接管道,与发动机余热溶液热交换器的溶液进口相连通。

其中,太阳能溶液热交换器以及冷凝器布置于汽车的顶部,并且冷凝器与水平面之间具有预设的倾斜角度;

蒸发器的位置,低于冷凝器的位置;

吸收器、储液器、发生器以及发动机余热热交换器,设置于汽车的后备箱处。

其中,冷凝器不设置于车内空间中,其与车外空间相连通。

其中,蒸发器位于车内空间,或者蒸发器所在空间与车内空间相连通。

由以上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可见,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扩散吸收式行驻车空调装置,其通过制冷,可以有效减缓车内温度升高速度,并且利用发动机余热,有效的解决汽车余热浪费的问题,降低了常规能源的使用,有利于推广应用,具有重大的生产实践意义。

此外,本发明提供的扩散吸收式行驻车空调装置,还可以在夏季是,利用太阳能作为装置的驱动源,从而实现节能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扩散吸收式行驻车空调装置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扩散吸收式行驻车空调装置,安装到汽车上时的位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发动机余热溶液热交换器,2为太阳能余热溶液热交换器,3为发生器,4为气液分离器,5为冷凝器;

6为蒸发器,7为吸收器,8为储液器,9为供冷供热末端,10为第一溶液泵、11为第二溶液泵;

12第一截止阀、13第二截止阀、14为第三截止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参见图1、图2,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扩散吸收式行驻车空调装置,包括储液器8,预先注满有浓度为33%浓氨水溶液;其中需要说明的是,溶液浓度主要决定于环境温度,一般情况30~35%为宜,北方可略高于35%。稀浓溶液浓度范围在16~25%之间。

储液器8的浓氨水溶液出口,与发生器3的浓氨水溶液入口相连通;

发生器3的稀氨水溶液出口,与吸收器7的稀氨水溶液入口相连通;

发生器3的氨气出口,与气液分离器4的氨气入口相连通;

气液分离器4的氨气出口,与冷凝器5的制冷剂入口相连通;

冷凝器5的制冷剂出口,与蒸发器6的制冷剂入口相连通。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制冷剂液氨在蒸发器6的入口处与蒸发器6内的氢气相遇。

需要说明的是,其中氢气是预先充入储液器8的(储液器8上开有氢气灌气口,可以通过外部的氢气瓶补充氢气),氢气从储液器8出来,进入吸收器7,由吸收器7下部向上流动,与自上而下的稀溶液接触,氨气不断的被稀溶液吸收,氢气因不溶解于水,且密度小,因而从吸收器7上部上升,进入蒸发器6。

蒸发器6的制冷剂出口,与吸收器7的氨气入口相连通;

吸收器7的浓氨水溶液出口(即底部的出口),与储液器8的浓氨水溶液进口相连通。需要说明的是,蒸发器6的制冷剂出口流出的氨气,在吸收器7内被稀氨水溶液吸收,形成浓氨水溶液,进入储液器8,循环重新开始;

太阳能溶液热交换器2与发生器3相连通,从而太阳能溶液热交换器2流出的高温水溶液在发生器3内,与发生器3内的浓氨水溶液进行热交换;

发动机余热溶液热交换器1与发生器3相连通,从而发动机余热溶液热交换器1流出的高温水溶液在发生器3内,与发生器3内的浓氨水溶液进行热交换。

在本发明中,具体实现上,太阳能溶液热交换器2的溶液出口,与发生器3的第二溶液进口之间的连接管道上,安装有第二溶液泵11及第二截止阀13;

发生器3的第二溶液出口,与太阳能溶液热交换器2的溶液进口,通过中空的管道相连通;

发生器3的第二溶液进口和第二溶液出口,与发生器3内部设置的第二换热管的两端相连通;

第二换热管,位于(即浸入到)发生器3内部存储的氨水溶液里面。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换热管,可以为中空的、弯曲的换热盘管。

需要说明的是,太阳能溶液热交换器2流出的高温水溶液,通过第二换热管,实现在发生器3内,与发生器3内的浓氨水溶液进行热交换。

在本发明中,具体实现上,发动机余热溶液热交换器1的溶液出口,与第一溶液泵10的一端相连通;

第一溶液泵10的另一端,分别与发生器3的第一溶液进口和蒸发器6的溶液进口相连通;

也就是说,第一溶液泵10输出的溶液,分成两路,一路与发生器3相连通,用于夏季制冷,另一路与蒸发器6相连通,用于冬季制热。

发生器3的第一溶液出口,通过中空的连接管道,与发动机余热溶液热交换器1的溶液进口相连通;

发生器3的第一溶液进口和第一溶液出口,与发生器3内部设置的第一换热管的两端相连通;

第一换热管,位于(即浸入到)发生器3内部存储的氨水溶液里面。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换热管,可以为中空的、弯曲的换热盘管。

需要说明的是,发动机余热溶液热交换器1流出的高温水溶液,通过第一换热管,实现在发生器3内,与发生器3内的浓氨水溶液进行热交换。

具体实现上,第一溶液泵10与发生器3的第一溶液进口之间的连接管道上,安装有第一截止阀12;

第一溶液泵10与蒸发器6的溶液进口之间的连接管道上,安装有第三截止阀14。

在本发明中,具体实现上,蒸发器6包括一根制冷剂换热管和一根溶液换热管,均可以是弯曲的换热盘管;

其中,制冷剂换热管的两端,分别与蒸发器6的制冷剂入口和制冷剂出口相连通;

溶液换热管的两端,分别与蒸发器6的溶液进口和溶液出口相连通;

蒸发器6的溶液出口,通过中空的连接管道,与发动机余热溶液热交换器1的溶液进口相连通。

在本发明中,具体实现上,气液分离器4优选为高效气液分离器。

在本发明中,具体实现上,蒸发器6所在空间,与供冷供热末端9相连通,由供冷供热末端9的风口向车内吹入冷气或热气来实现供冷和供热。其中,供冷供热末端可以是风机盘管等设备。

对于本发明,用高效气液分离器,代替了常规扩散吸收式系统里垂直的精馏器。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本发明,整个行驻车空调装置内的压力平衡,系统中工质的运动,可以依靠密度的差异、位置的高低、管路的倾斜及分压力的不同,而流动扩散。

具体实现上,参见图2所示,太阳能溶液热交换器2以及冷凝器5布置于汽车的顶部,并且冷凝器5与水平面之间具有预设的倾斜角度(例如60°);

蒸发器6的位置,低于冷凝器5的位置;

吸收器7、储液器8、发生器3以及发动机余热热交换器1,设置于汽车的后备箱处。

具体实现上,冷凝器5不设置于车内空间中,其与车外空间相连通。

具体实现上,蒸发器位于车内空间,或者蒸发器所在空间(例如密封的腔室)与车内空间相连通(通过通气管或者通气口)。

具体实现上,参见图2所示,太阳能余热溶液热交换器2,可以为现有的太阳能集热板,能够利用太阳能,对其中循环管道中的溶液进行加热。

在本发明中,具体实现上,氨为制冷剂,氨水溶液为吸收剂,氢气为平衡气体(即蒸发器6中的扩散剂)。

在本发明中,发动机余热溶液热交换器1及太阳能余热溶液热交换器2,是分别用于将发动机余热及太阳能的热量,传递给与其进行换热的水溶液。

氨水在发生器3中,被从发动机余热溶液热交换器1及太阳能余热溶液热交换器2出来的高温水溶液加热,生成氨气。

吸收器7,是氨水稀溶液吸收氨气的装置。

储液器8,是用于储存氨水溶液的装置。

蒸发器6,是氨水溶液吸热汽化的装置。

冷凝器5,是按整齐冷却并冷凝成氨水溶液的装置。

在本发明中,具体实现上,太阳能余热溶液热交换器2,可以选择浙江科诚暖通设备有限公司的太阳能容积式热交换器。

具体实现上,发动机余热溶液热交换器1,可以选用佛山市世纪龙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套管式换热器。

需要说明的是,发动机余热的回收,主要是从发动机排出的废气中回收,这部分废气的热量占燃料燃烧总热量的25%以上。从发动机排出的废气温度大概在400℃左右,排放废气大概带走5000瓦热量,废气余热回收利用,较多的是采用套管换热器。将废气通入套管换热器的内管后再排放,管外环形间隙为水,利用废气的热量提高水温,得到的高温水再进入发生器3,与浓氨水溶液进行热量交换。发动机余热溶液热交换器1(如套管换热器)具体的安装位置,要在汽车尾气排气管处附近(例如可以为将排气管的出口端,通过一条连接的分支管道,与套管换热器的内管相连,例如一分口从而使得汽车排放的一部分废气导入内管中,能够与套管换热器的外管里存储的水溶液进行换热,水溶液可以获取废气传递过来的热量,实现加热效果),在此需要说明的是,汽车排气管能够正常排气,只是在其上连接一条分支管道(同时保留原有的排气管道,即一分二管道结构),来导出部分的废气,并不影响汽车通过汽车排气管,正常向车外环境排气(即排出废气)。

具体实现上,蒸发器6可以选用杭州萧山万宝汽车空调器件厂生产的管带式蒸发器,这种蒸发器结构紧凑,换热效率高。

具体实现上,冷凝器5可以选用杭州萧山万宝汽车空调器件厂生产的管带式冷凝器,这种冷凝器传热效率较高。

具体实现上,发生器3的结构为三套管式。

具体实现上,储液器8可以选用浙江三花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储液器。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不同的车型,需要的相应的制冷量,需要根据具体车型的需求,来进行相应的计算和调整。

在本发明中,具体实现上,可以通过控制不同截止阀的开关,可以实现在夏季行车时,利用发动机余热以及太阳能作为该装置的驱动源;在夏季驻车时,利用太阳能作为该装置的驱动源;在冬季行车时,直接利用发动机的高温冷却水为汽车提供热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详细介绍本发明的具体工作过程,该系统包括三种工作模式:夏季行车制冷工作模式、夏季驻车制冷工作模式、冬季行车供暖工作模式。

一、夏季行车制冷工作模式。

首先,将第三截止阀14关闭,打开发生器前的第一截止阀12、第二截止阀13,从储液器8出来的浓氨水溶液,在发生器3中通过第一换热管,与来自发动机余热溶液热交换器1的高温水溶液进行热交换,以及通过第二换热管,太阳能溶液热交换器的高温水溶液发生热交换,发生器3内的浓氨水溶液温度升高,氨蒸汽从浓氨水溶液中排出,使得氨水溶液变稀。从发生器3出来的氨蒸汽,流经气液分离器4进行气液分离,得到浓度较高的氨蒸汽,氨蒸汽进入冷凝器5中,在外部空气的冷却下,凝结为液体氨,然后依靠冷凝器5本身的倾斜度进入蒸发器6中,在蒸发器6的入口与氢气相遇,由于氢气分压力高,氨气分压力低,液氨分子迅速向氢气中扩散。在液氨蒸发扩散过程中,由于蒸发器6与车内空间相连通,从而蒸发器可以从车厢内部吸取热量,达到制冷的目的。

二、夏季驻车制冷工作模式。

首先,将第三截止阀14、第一截止阀12关闭,打开发生器3前的第二截止阀13,从储液器8出来的浓氨水溶液,在发生器3中与来自太阳能溶液热交换器2的溶液发生热交换,浓氨水溶液的温度升高,氨蒸汽从浓氨水溶液中排出,氨水溶液变稀。从发生器3出来的氨蒸汽,流经气液分离器4,经过气液分离,得到浓度较高的氨蒸汽,氨蒸汽进入冷凝器5中,在外部空气的冷却下,凝结为液体,依靠冷凝器5本身的倾斜度进入蒸发器6,在蒸发器6的入口与氢气相遇,由于氢气分压力高,氨气分压力低,液氨分子迅速向氢气中扩散。在液氨蒸发扩散过程中,由于蒸发器6与车内空间相连通,从而蒸发器可以从车厢内部吸取热量,达到制冷的目的。

三、冬季行车供暖工作模式。

首先,将发生器前的截止阀第一12、第二截止阀13关闭,打开第三截止阀14,来自发动机余热溶液热交换器1的溶液,直接流经蒸发器6,由于蒸发器6与车内空间相连通,从而蒸发器6与车厢内部的空气发生热交换,加热车厢内空气,最终达到制热的目的。

基于以上技术方案可知,对于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扩散吸收式行驻车空调装置,不仅能满足正常行车过程中的制冷、制热,还能满足非行车过程中的冷量提供,从而可以缓解夏季停车暴晒时,车厢内部温度急剧升高的问题。

综上所述,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扩散吸收式行驻车空调装置,其可以有效减缓车内温度升高速度,并且利用发动机余热,有效的解决汽车余热浪费的问题,降低了常规能源的使用,有利于推广应用,具有重大的生产实践意义。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