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保险杠和前大灯的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483612发布日期:2020-04-21 19:04阅读:1178来源:国知局
前保险杠和前大灯的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前保险杠和前大灯的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汽车保险杠是吸收缓和外界冲击力,防护车身前后部的安全装置。汽车前大灯作为汽车的眼睛,与夜间开车或坏天气条件下的安全驾驶紧密联系。

汽车前保险杠与前大灯在安装后需要满足间隙和面差,以保证产品局部外观需要,随着汽车使用时间的延长,前保险杠与前大灯的安装配合处容易出现前保险杠下沉现象。

专利号为cn203198814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前大灯安装结构,其包括前保险杠蒙皮、前大灯和大灯下支架,所述大灯下支架上开设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槽的上方设置有压溃结构,所述前大灯上设置有导向定位销,所述导向定位销穿过所述导向槽,所述压溃结构抵压在所述导向定位销上,所述大灯下支架通过螺钉与所述前保险杠蒙皮连接。本实用新型的前大灯安装结构,通过将前大灯与大灯下支架卡接配合,再将大灯下支架固定于前保险杠蒙皮上,从而确保前保险杠蒙皮与前大灯配合良好。而且,通过在前大灯与大灯下支架的连接位置处设置有压溃结构,使得在汽车行驶的过程中,前大灯不会随着前保险杠蒙皮的下沉而损坏。

上述专利虽然解决了前保险杠下沉的问题。但是,汽车在生产制造以及车辆后期保养阶段,若需要对安装后的前保险杠和前大灯进行拆卸,这样的连接结构拆卸较为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前保险杠和前大灯的连接结构,其拆卸简单方便。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前保险杠和前大灯的连接结构,包括:

前大灯,其设有至少两个第一板体及与所述第一板体对应的卡扣,所述卡扣位于所述第一板体上方;

前保险杠,其设有与所述第一板体数量和位置对应的第二板体,所述第二板体上设有与所述卡扣卡接的卡扣孔,当所述卡扣孔与卡扣卡接时,所述第二板体与所述第一板体抵持。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前大灯设有基座部,所述第一板体设于所述基座部上,所述基座部与所述第一板体的结合处设有第一加强筋。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卡扣为γ字形,且卡接面与水平面呈钝角。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第一板体上设有板体加强翻边。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第一板体上对应所述卡扣设有开孔。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前保险杠设有翻边结构,所述第二板体设于所述翻边结构上,所述翻边结构与所述第二板体的结合处设有第二加强筋。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第二加强筋位于所述第二板体的上下两侧。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第二板体设有导向面。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第一板体为两个,分别位于所述前大灯两侧。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前大灯和前保险杠之间设有亮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前保险杠和前大灯的连接结构,前大灯设有两个第一板体及与第一板体对应的卡扣,当卡扣孔与卡扣卡接时,第二板体与第一板体抵持。一方面,第二板体与第一板体抵持,第一板体作为支撑结构支撑第二板体,进而使得前保险杠不容易从安装配合处下沉;另一方面,卡扣位于第一板体上方,卡扣与第一板体相互独立,卡扣与卡扣孔结合和脱离也相对简单,便于前保险杠和前大灯安装和拆卸。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前大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前保险杠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前大灯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前保险杠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前保险杠的另一个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前保险杠和前大灯的连接结构的截面示意图;

图中:1、前大灯;11、第一板体;12、卡扣;13、基座部;14、第一加强筋;15、板体加强翻边;16、开孔;2、前保险杠;21、第二板体;22、卡扣孔;23、翻边结构;24、第二加强筋;25、导向面;3、亮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参见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前保险杠和前大灯的连接结构,包括:前大灯1和前保险杠2,前大灯1设有至少两个第一板体11及与第一板体11对应的卡扣12,卡扣12位于第一板体11上方。具体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第一板体11为两个,分别位于前大灯1两侧。

前保险杠2设有与第一板体11数量和位置对应的第二板体21,第二板体21上设有与卡扣12卡接的卡扣孔22,当卡扣孔22与卡扣12卡接时,第二板体21与第一板体11抵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前保险杠和前大灯的连接结构,前大灯1设有两个第一板体11及与第一板体11对应的卡扣12,当卡扣孔22与卡扣12卡接时,第二板体21与第一板体11抵持。一方面,第二板体21与第一板体11抵持,第一板体11作为支撑结构支撑第二板体21,进而使得前保险杠2不容易从安装配合处下沉;另一方面,卡扣12位于第一板体11上方,卡扣12与第一板体11相互独立,卡扣12与卡扣孔22结合和脱离也相对简单,便于前保险杠2和前大灯1安装和拆卸。

实施例2

基本内容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

参见图3所示,前大灯1设有基座部13,第一板体11设于基座部13上,基座部13与第一板体11的结合处设有第一加强筋14,第一加强筋14增强第一板体11的支撑第二板体21的效果,防止前保险杠2下沉。

实施例3

基本内容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

参见图3所示,卡扣12为γ字形,且卡接面与水平面呈钝角,在拆卸力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卡扣12可以与卡扣孔22顺利脱离,拆卸方便,不损坏前保险杠2。

实施例4

基本内容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

参见图3所示,第一板体11上设有板体加强翻边15,板体加强翻边15增强第一板体11自身的结构强度,进而增加支撑第二板体21的效果,防止前保险杠2下沉。

实施例5

基本内容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

参见图3所示,第一板体11上对应卡扣12设有开孔16,开孔有助于加工第一板体11及与第一板体11对应的卡扣12时,脱模方向可控,并在一定范围类可以调整卡接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使得卡扣12与卡扣孔22结合和脱离相对简单,便于前保险杠2和前大灯1安装和拆卸。

实施例6

基本内容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

参见图4和图5所示,前保险杠2设有翻边结构23,前保险杠和前大灯设于翻边结构23上,翻边结构23与第二板体21的结合处设有第二加强筋24,第二加强筋24位于第二板体21的上下两侧。当第二板体21的卡扣孔22与卡扣12卡接时,第二板体21与第一板体11抵持,上下两侧的第二加强筋24使得第二板体21的结构强度更加稳定。

实施例7

基本内容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

参见图4所示,第二板体21设有导向面25,便于第二板体21的卡扣孔22在导向面25的导向作用下与卡扣12卡接。

实施例8

基本内容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

参见图6所示,前大灯1和前保险杠2之间设有亮条3。亮条3设置在前大灯1和前保险杠2连接结构外侧,利于遮蔽前保险杠2可能存在的外观缩印,保证外观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前保险杠和前大灯的连接结构的原理和用法为:

前大灯1设有两个第一板体11及与第一板体11对应的卡扣12,卡扣12位于第一板体11上方。前保险杠2设有与第一板体11数量和位置对应的第二板体21,第二板体21上设有与卡扣12卡接的卡扣孔22。前保险杠2与前大灯1装配时,第二板体21的卡扣孔22在导向面25的导向作用下与前大灯1的第一板体11贴合,完成预定位。在后续装配外力进一步作用下,γ字形卡扣12变形,第二板体21上的卡扣孔22卡入γ字形卡扣12,完成装配。在拆卸时,卡扣12的卡接面与水平面呈钝角,在拆卸力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卡扣12可以与卡扣孔22顺利脱离,拆卸方便,不损坏前保险杠2。

本实用新型不仅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具有与本实用新型相同或相近似的技术方案,均在其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