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车辆的座椅背板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537144发布日期:2020-04-24 22:11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车辆的座椅背板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车辆座椅背板及车辆。



背景技术:

现有车辆的内部空间还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不能尽可能满足乘客对空间使用的需要,部分车辆在主副驾驶座椅的后部安装有固定板,可以使得市区拥堵的情况下后排乘客尤其是学生可以利用时间完成作业或者其它学习项目,假期高速拥堵时,也可以方便后排乘客提供就餐,学习及手机看电影等活动。

目前的现有技术中一般直接在车辆的座椅靠背处直接设置搁物板,该搁物板则直接设置在靠背后侧,对于有一些车辆在不需要该隔物的功能的时候,看起来并不美观。另外,搁物板一般为较坚硬的塑料制品,相比本来应有的座椅靠背后侧的硬度,具有搁物板的靠背后侧太坚硬,当使用时没有多余的空间,影响车辆的乘用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辆座椅靠背,解决现有的车辆不能直接进行就餐学习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是解决现有的车辆的搁物板不能移动,影响车辆的使用和美观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是解决现有的车辆的搁物板没有给予用户活动空间,而因此乘员体验的问题。

特别地,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车辆的座椅背板,所述车辆包括座椅,所述座椅背板包括:

主体,所述主体可拆卸连接于所述座椅的后侧;

所述主体一侧面处设置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板一端绕沿着水平面延伸的轴向与所述主体可枢转连接,以使所述活动板在收拢状态和使用状态之间切换;所述使用状态为所述活动板与所述主体所在平面呈预设角度,所述预设角度为5-150°;

所述主体的所述活动板的下侧位置设置有两个第一凹槽,以使后排的乘员在使用所述活动板时膝盖能够放进所述第一凹槽内。

可选地,所述第一凹槽的敞口处的形状为向内凹陷的条状,所述第一凹槽的底部截面为半圆弧形;或所述第一凹槽的敞口处的形状为椭圆形,底部为靠近所述敞口位置浅,远离敞口位置深的曲面;所述第一凹槽底部的深度与所述主体的厚度相同。

可选地,所述主体处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活动板处于所述收拢状态时所述活动板位于所述第二凹槽内部;所述活动板的靠近所述第二凹槽的一侧面处设置有缓冲块。

可选地,所述活动板的一侧面设置有多个并排设置的定位条;

所述主体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二凹槽内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一端与所述主体可旋转连接,以在所述活动板位于所述第二凹槽内时所述支撑板被隐藏在活动板与所述第二凹槽之间,在所述活动板需要固定在所述预设角度时,所述支撑板的另一端支撑于所述定位条处。

可选地,所述活动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处设置有第一转轴孔;

所述第二凹槽的相对设置的两侧壁的一端处设置有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一固定孔,通过第一转轴穿过所述第一转轴孔后设置在两侧的所述第一固定孔,使所述活动板与所述主体转动连接。

可选地,还包括锁止机构,用于将所述活动板的所述第二端部锁止,使所述活动板完全隐藏于所述第二凹槽内;

所述锁止机构包括:

设置在靠近所述活动板的所述第二端部的锁止凸台,所述锁止凸台处设置有锁止孔;和

位于所述第二凹槽的远离所述第一固定孔的一端的锁止仓,所述锁止仓处设置有锁止钮机构和弹片,所述锁止钮机构通过所述弹片抵接在所述锁止仓处;

其中,所述锁止钮机构与所述锁止孔的配合固定或释放所述活动板。

可选地,所述锁止钮机构包括:

锁止钮本体,其一端为斜面锁止端,另一端处设置有第一弹片插接口;和

操作板,通过连接部与所述锁止钮本体连接,所述连接部的尺寸小于所述操作板和所述锁止钮本体的尺寸,以使所述操作板与所述锁止钮本体之间形成间隙;

所述锁止仓设置有容纳所述锁止钮本体的第一容纳空间和容纳所述操作板的第二容纳空间;

其中,所述第一容纳空间和所述第二容纳空间被第一隔离壁阻隔,并且在所述第一隔离壁处设置避让孔,所述连接部位于所述避让孔处;所述第一容纳空间与所述第二凹槽之间被第二隔离壁阻隔,所述第二隔离壁处设置有锁止口,所述锁止钮本体的斜面锁止端从所述第一容纳空间穿过所述锁止口到达所述第二凹槽处,所述斜面锁止端在所述第二凹槽处与所述锁止孔配合以固定或释放所述活动板;

所述第一容纳空间在与所述第二隔离壁相对的侧壁处设置有第二弹片插接口,所述弹片抵接在所述第一弹片插接口和所述第二弹片插接口之间,以使所述锁止钮机构具有远离所述弹片方向运动的趋势。

可选地,所述第二容纳空间位于与所述第二凹槽同一侧,所述操作板暴露于所述第二容纳空间外;

所述操作板暴露的一侧面处设置有多条防滑条。

可选地,所述支撑板的一端设置有第二转轴孔;

所述第二凹槽的相对设置的两侧壁处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二固定孔,通过第二转轴穿过所述第二转轴孔后设置在两侧的所述第二固定孔,以使所述支撑板与所述主体转动连接;所述支撑板设置有减重孔。

特别地,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座椅及与上面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座椅背板,所述背板与所述座椅可拆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座椅背板可以与座椅可拆卸连接,使得在车辆需要利用座椅背板进行相关作业时安装在座椅处,方便后排乘客进行就餐,学习及手机看电影等活动。当不需要使用座椅背板进行相关活动时,可以直接将该座椅背板拆卸下来,放置于别处,既保证车辆的美观,又可以节省空间。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在背板处还设置第一凹槽,该第一凹槽可以是规则的条状敞口圆弧底部,供后排乘员的膝盖放入,或者第一凹槽的形状可以为中间深侧边浅的曲面,基本上能够与膝盖弯曲时的外表面相适应,提高了后排乘客在使用本实施例的背板时双腿的舒适性。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活动板在收拢状态时是收纳在第二凹槽内部的,在活动板需要被使用时旋转至预设角度并进行固定,方便学习和就餐等。当不需要活动板时,又可以将该活动板完全隐藏至第二凹槽内,保证后排乘客正常的活动空间,提高空间利用。同时,在活动板靠近第二凹槽的一侧面处设置缓冲块,保证了活动板在隐藏至第二凹槽处时,防止车辆在行驶过程中活动板与主体之间产生振动噪音。

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座椅背板的活动板闭合时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座椅背板的活动板翻开时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座椅背板的活动板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座椅背板中没有活动板和支撑板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座椅背板的支撑板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座椅背板的背面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座椅背板的背面的另一个角度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座椅背板的锁止钮机构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座椅背板的锁止钮机构的另一个角度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座椅背板的锁止仓的示意性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座椅背板100的活动板闭合时的示意性结构图;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座椅背板100的活动板翻开时的示意性结构图。具体地,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用于车辆的座椅背板100。其中,车辆包括座椅,座椅包括坐垫和靠背,该座椅背板100设置在的靠背后侧。本实施例的座椅背板100可以包括主体10,主体10与座椅可拆卸连接。具体地,该主体10上设置有多个安装孔11,利用螺栓穿过安装孔11将座椅背板100安装在车辆座椅靠背处。主体10一侧面处设置有活动板21,活动板21一端绕沿着水平面延伸的轴向与主体10可枢转连接,以使活动板21在收拢状态和使用状态之间切换。使用状态为所述活动板与主体10所在平面呈预设角度,预设角度可以为5-150°。主体10的活动板21的下侧位置设置有两个第一凹槽30,以使后排的乘员在使用所述活动板时膝盖能够放进所述第一凹槽30内。

本实施例中,在车辆座椅靠背的后侧可以设置本实施例的座椅背板100。该座椅背板100可以与座椅靠背可拆卸连接,使得在车辆需要利用座椅背板100进行相关作业时安装在座椅处,方便后排乘客进行就餐,学习及手机看电影等活动。当不需要座椅背板100进行相关活动时,可以直接将该座椅背板100拆卸下来,放置于别处,既保证车辆的美观,又可以节省空间。

作为一个具体地实施例,第一凹槽30的敞口处的形状为向内凹陷的条状,第一凹槽30的底部截面为半圆弧形。优选地,第一凹槽30的敞口处的形状为规则圆形,底部为靠近敞口位置浅,远离敞口位置深的曲面。所述的敞口位置为凹槽与主体的交界位置。第一凹槽30底部的深度与主体10的厚度相同。具体地,第一凹槽30优选地设计成为与人体膝盖弯曲时的外表面相适应,从而提高后排乘员将膝盖放入在第一凹槽30内的舒适性。作为一个具体地实施例,主体10处设置有第二凹槽20,活动板21处于收拢状态时活动板21位于第二凹槽20内部。活动板21的靠近第二凹槽20的一侧面处设置有缓冲块219。

本实施例中的活动板21设置在第二凹槽20处,在活动板21需要被使用时旋转至预设角度并进行固定,方便学习和就餐等。该预设角度可以根据实际车辆座椅的角度和需要使用的角度进行自由设计。一般预设角度为5-150°。由于车辆的靠背一般是与地面呈钝角,想要活动板21与地面平行,在活动板21与座椅所在平面也应该呈钝角。一般活动板21在使用是的最佳角度是与地面平行。因此,活动板与车辆座椅的靠背所在平面呈90-150度之间。当不需要活动板21时,又可以将该活动板21完全隐藏至第二凹槽20内,保证后排乘客正常的活动空间,提高空间利用。在活动板靠近第二凹槽20的一侧面处设置缓冲块219,保证了活动板21在隐藏至第二凹槽20处时,防止车辆在行驶过程中活动板21与主体10之间产生振动噪音。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座椅背板100的活动板21的示意性结构图。作为一个具体地实施例,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活动板21的一侧面设置有多个并排设置的定位条211。主体10还包括位于第二凹槽20内的支撑板22,支撑板22的一端与主体10可旋转连接,以在活动板21位于第二凹槽20内时支撑板22被隐藏在活动板21与第二凹槽20之间,在活动板21需要固定在预设角度时,支撑板22的另一端支撑于定位条211处。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活动板21是依靠支撑板22被固定在预设角度的。当需要使用活动板21时,只需要抬起活动板21,将支撑板22抵接在定位条211处即可。本实施例中多个定位条211的设计就是为了能够调节活动板21被固定时预设的角度。而定位条211的数量和间距可以自由设计,并不限于本申请的附图所显示的保护范围。

作为另一个具体实施例,如图3所示,活动板21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部212和第二端部213,第一端部212处设置有第一转轴孔214。第一转轴孔214沿着与活动板21所在平面延伸。第二凹槽20的相对设置的两侧壁的一端处设置有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一固定孔215,通过第一转轴216穿过第一转轴孔214后设置在两侧的第一固定孔215,使活动板21与主体10转动连接。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座椅背板100中没有活动板21和支撑板22的示意性结构图;具体地,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第二凹槽20具有侧壁。为了活动板21能够沿着水平面的轴向旋转,则在第二凹槽20的相对的侧壁处设置两个第一固定孔215,两个第一固定孔215必须设计在同一个平面。利用第一转轴216穿过第一转轴孔214再设置在两个第一固定孔215处,此时活动板21可以沿着第一转轴216转动,从而达到预设角度和位置。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座椅背板的支撑板的示意性结构图;作为一个具体地实施例,如图4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支撑板22的一端设置有第二转轴孔221。第二凹槽20的相对设置的两侧壁处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二固定孔217,通过第二转轴218穿过第二转轴孔221后设置在两侧的第二固定孔217,以使支撑板22与主体10转动连接。支撑板22设置有减重孔222。减重孔222可以减轻支撑板22的质量从而减轻座椅背板100的质量。

具体地,支撑板22需要与活动板21同样的旋转,因此,本实施例的两个第二固定孔217也位于同一水平面处。第二转轴218也需要先传给第二转轴孔221后将支撑板22固定在第二固定孔217处。同样支撑板22在旋转的过程中根据实际的需求设置在活动板21的某一定位条211处。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座椅背板100的背面的示意性结构图;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座椅背板100的背面的另一个角度的示意性结构图;作为一个具体地实施例,该主体10可以是薄板,第二凹槽20和第一凹槽30在主体10的背面形成凸台。而第一固定孔215和第二固定孔217的背面则形成两个凸起(如图7所示),或者位直接穿过侧壁的孔(如图8所示)。当然作为其他的实施例,主体10可以为具有一定厚度的板。而两个凹槽或者固定孔在主体10的背面都看不见。

作为另一个具体实施例,本实施例的背板100还可以包括锁止机构50,用于将活动板21的第二端部213锁止,使活动板21完全位于第二凹槽20内。

锁止机构50可以包括锁止凸台51和锁止仓52。锁止凸台51设置在靠近活动板21的第二端部213,锁止凸台51处设置有锁止孔511。锁止仓52位于第二凹槽20的远离的第一固定孔215的一端,锁止仓52处设置有锁止钮机构53和弹片54,锁止钮机构53通过弹片54抵接在锁止仓52处。其中,锁止钮机构53与锁止孔511的配合固定或释放活动板21。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座椅背板的锁止钮机构53的示意性结构图;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座椅背板100的锁止钮机构53的另一个角度的示意性结构图。作为一个具体地实施例,锁止钮机构53可以包括锁止钮本体55和操作板56。其中,锁止钮本体55一端为斜面锁止端551,另一端处设置有第一弹片插接口552。操作板56通过连接部58与锁止钮本体55连接,连接部58的尺寸小于操作板56和锁止钮本体55的尺寸,以使操作板56与锁止钮本体55之间形成间隙。

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座椅背板100的锁止仓52的示意性结构图。具体地,锁止仓52设置有容纳锁止钮本体55的第一容纳空间521和容纳操作板56的第二容纳空间522。其中,第一容纳空间521和第二容纳空间522被第一隔离壁523阻隔,并且在第一隔离壁523处设置避让孔524,连接部58位于避让孔524处。第一容纳空间521与第二凹槽20之间被第二隔离壁525阻隔,第二隔离壁525处设置有锁止口526,锁止钮本体55的斜面锁止端551从第一容纳空间521穿过锁止口526到达第二凹槽20处,斜面锁止端551在第二凹槽20处与锁止孔511配合以固定或释放活动板21。第一容纳空间521在与第二隔离壁525相对的侧壁处设置有第二弹片插接口(图中未示出),弹片54抵接在第一弹片插接口552和第二弹片插接口之间,以使锁止钮机构53具有远离弹片54方向运动的趋势。

具体地,该锁止钮机构53是用于在活动板21不需要使用时,将活动板21的第二端部213固定在第二凹槽20内部。具体地,锁止钮本体55与操作板56分别位于第一容纳空间521和第二容纳空间522中,中间通过避让孔524供连接部58穿过。本实施例中,避让孔524的尺寸大于连接部58的尺寸,而小于锁止钮本体55和操作板56的尺寸。锁止钮本体55、连接部58和操作板56可以利用57连接。该57可以是螺栓或螺钉。锁止钮本体55与操作板56之间的间隙卡接在第一阻隔壁处。当弹片54抵接在锁止钮本体55处时,锁止钮本体55具有与弹片54相反的运动趋势,但是受避让孔524的阻挡,不能运动。

本实施例中的锁止钮本体55一端设置斜面锁止端551,该斜面锁止端551的斜面面向活动板21的一侧。当活动板21需要关闭时,直接按压活动板21,使活动板21上的锁止凸台51挤压斜面锁止端551,锁止钮本体55沿着弹片54的方向运动。当斜面锁止端551到达锁止孔511处时,受到弹片54的作用,斜面锁止端551卡接在锁止孔511处,保证活动板21锁止。当需要打开活动板21时,只需用手向施加给操作板56与弹片54给予的力的相反方向的力,使操作板56运动,操作板56再带动锁止钮本体55运动,将斜面锁止端551从锁止孔511出来,从而将活动板21释放。

作为一个实施例,第二容纳空间522位于与第二凹槽20同一侧,操作板56暴露于第二容纳空间522外。操作板56暴露的一侧面处设置有多条防滑条561,至于防滑条561的数量、形状和空间分布可以自由设计,不受本申请附图的限制。操作板56暴露在外便于操作,而防滑条561的设计防止用户在操作时滑动,保证操作的有效性。

作为一个具体地实施例,活动板21的靠近第二凹槽20的侧面处设置有缓冲块219。该缓冲块219设置在活动板21靠近第二端部213的位置,当活动板21锁止时,可以进行缓冲,从而防止车辆在行驶过程中活动板20与主体10之间产生振动噪音。同时当活动板21解锁时,也能够利用缓冲块219的弹力将活动板21弹出。

作为一个具体地实施例,如图1-10所示,本实施例的主体10为与靠背形状适应的方形的板状。第二凹槽20与活动板21也为方形,第一固定孔215设置在该第二凹槽20左右两侧壁的最上端处。活动板21的第一端部212通过第一转轴216连接在第二凹槽20的最上端。且本实施例中的活动板21的形状与第二凹槽20的形状相适应,当活动板21完全锁止在第二凹槽20时,活动板21的表面与主体10的表面形成连续的平面。

另外,在第二凹槽20的两侧壁的中间偏下的位置处设置有第二固定孔217,支撑板22通过第二转轴218固定在第二固定孔217处。支撑板22的尺寸基本上等于从第二固定孔217至第二凹槽20的面积的大小。在活动板21收起来时,支撑板22向上转动进入到第二凹槽20内,活动板21则直接利用锁止机构50锁止。当活动板21需要利用时,将活动板21抬起,支撑板22则向下转动至可以支撑活动板21的定位条211处。

定义活动板21在收起时暴露在外的一面为正面,隐藏的一面为反面。则定位条211设置在活动板21的反面处,并且限位条平行设置。

活动板21的反面还设置有锁止凸台51,锁止凸台51上设置有锁止孔511。

在第二凹槽20下方设置锁止仓52,锁止仓52内设置锁止钮机构53,锁止钮机构53利用弹片54低压,使斜面锁止端551伸出在第二凹槽20处,并且该锁止钮机构53还能够上下运动。

当活动板21需要锁止时,直接将活动板21进行按压,此时活动板21上的锁止凸台51上的锁止孔511将锁止钮机构53上的斜面锁止端551卡进锁止孔511处。当需要释放活动板21时,直接向下推动操作板56,此时锁止钮机构53向下运动,斜面锁止端551从锁止孔511处出来,从而将活动板21释放,完成释放动作。

作为一个具体地实施例,本实施例包括一种车辆,该车辆可以包括座椅,座椅包括靠背,靠背后面设置有背板100,背板100与座椅可拆卸连接。当需要使用时将背板100安装上去使用,当不需要使用背板100时将背板100拆卸下来。

至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虽然本文已详尽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仍可根据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直接确定或推导出符合本实用新型原理的许多其他变型或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应被理解和认定为覆盖了所有这些其他变型或修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