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车辆的储物结构和具有其的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265392发布日期:2020-09-18 18:28阅读:81来源:国知局
用于车辆的储物结构和具有其的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制造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储物结构和具有其的车辆。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车辆的多层储物结构中,一般是在储物槽内放置隔板,以形成多层储物腔,以提高储物空间利用效率。但此结构会导致部分层的储物腔取放物品困难。例如在储物槽顶部开口的实施例中,储物槽被隔板从顶部到底部设置成了多层,当需要在底层取放物品时,需要手动拆装隔板,操作不便,若是在底层放置纸巾包等脆弱的物品时,人员在使用纸巾时需要将纸巾包从底层储物腔拿出,纸巾包在拿出过程中容易与储物槽发生挤压碰撞,导致纸巾包的纸巾被撕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能更方便取放物品的储物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储物结构的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所述的储物结构,包括槽体和盖体,所述槽体内设有具有开口的第一储物腔,所述盖体与所述槽体可转动地连接以开启或关闭所述第一储物腔,所述盖体内设有第二储物腔,所述第二储物腔在关闭所述第一储物腔时朝向所述第一储物腔的壁面上设有抽物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所述的储物结构,第一储物腔和第二储物腔隔开设置,第一储物腔的物品和第二储物腔的物品取放方便,且人员通过抽物口可以方便地从第二储物腔内抽出纸巾等物品。

进一步地,所述盖体具有盖体本体和壳体,所述盖体本体与所述槽体可转动地连接,所述第二储物腔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抽物口设置在所述壳体上,所述壳体与所述盖体本体可转动地连接以开启或关闭所述第二储物腔。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设置成当所述盖体关闭所述第一储物腔时隐藏在所述第一储物腔内。

更进一步地,所述抽物口位于所述壳体背离所述盖体本体的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内还设有第三储物腔,所述第三储物腔与所述第二储物腔间隔开,且第三储物腔的开口朝向与所述第二储物腔的开口朝向相同,所述壳体与所述盖体本体可转动地连接以开启或关闭所述第三储物腔。

更进一步地,所述壳体设有适于与所述第三储物腔连通的第一过线孔,所述第二储物腔与所述第三储物腔之间连接有第二过线孔。

可选地,所述第二储物腔的侧壁可旋转地连接有夹持结构,所述夹持结构具有可展开夹持物品的夹持位置以及收纳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夹持结构包括:旋转基座和夹持板,所述旋转基座可旋转地连接在所述第二储物腔的侧壁上,所述夹持板安装在所述旋转基座上,且所述夹持板适于相对所述旋转基座转动,以使所述夹持结构在所述夹持位置和所述收纳位置之间转换。

可选地,所述夹持板与所述旋转基座之间的旋转轴上套设有扭簧,所述扭簧的两端分别止抵在所述夹持板与所述旋转基座之间。

可选地,所述盖体本体具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可解锁的第一锁止件和可解锁的第二锁止件,所述第一锁止件适于在所述第一储物腔关闭时锁止在所述盖体本体与所述槽体之间,所述第二锁止件适于在所述第二储物腔关闭时锁止在所述盖体本体与所述壳体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所述的车辆,设有如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所述的储物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所述的车辆,车内人员可以方便地从储物结构取放物品。

进一步地,所述储物结构位于所述中控台的扶手部,所述盖体可相对所述槽体向后转动以开启所述第一储物腔。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储物结构在所述第一储物腔开启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储物结构在所述第一储物腔关闭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壳体在所述夹持结构位于收纳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壳体在所述夹持结构位于夹持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储物结构100,槽体1,第一储物腔11,盖体2,盖体本体21,壳体22,抽物口221,第二储物腔23,第三储物腔24,第一过线孔251,第二过线孔252,隔板26,凹槽27,第一锁止件271,第二锁止件272,夹持结构28,旋转基座281,夹持板282,扭簧283,橡胶垫29。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左”、“右”、“竖立”、“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互相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并参考具体实施例描述本实用新型。

首先结合图1-图4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储物结构100。

如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储物结构100可以包括槽体1和盖体2,槽体1内设有具有开口的第一储物腔11,人员通过第一储物腔11的开口可以在第一储物腔11内存放水杯等物品。盖体2与槽体1可转动地连接(例如盖体2可以与槽体1通过第一旋转轴可转动地连接)。人员无需取放第一储物腔11内的物品时,盖体2可以封闭第一储物腔11的开口,以使第一储物腔11关闭。当人员需要从第一储物腔11取放物品时,可以令盖体2相对槽体1转动,以使第一储物腔11的开口敞开,从而人员可以通过第一储物腔11的开口在第一储物腔11内取放物品。

如图1-图4所示,盖体2内设有第二储物腔23,第二储物腔23内可以预先放置物品。由于第一储物腔11位于槽体1内,而第二储物腔23位于盖体2内,从而第一储物腔11与第二储物腔23分别设置,无需通过隔板26隔开,人员可以分别从槽体1和盖体2取放来自两个储物腔的物品,不会互相打扰。

如图1所示,第二储物腔23的壁面上设有抽物口221。人员可以直接从抽物口221抽取物品,无需打开第二储物腔23取出物品,使用方便。例如,在第二储物腔23内设置纸巾盒时,人员可以直接从抽物口221抽取纸巾,而不会费力开启第二储物腔23并将纸巾盒拿出后抽取纸巾,纸巾抽取方便,且纸巾盒内的纸巾不会被挤压破碎,纸巾可以从抽物口221被完整地抽出。

如图1所示,抽物口221被设置在第二储物腔23在关闭第一储物腔11时朝向第一储物腔11的壁面上,抽物口221设置成当盖体2关闭第一储物腔11时隐藏在第一储物腔11内。即当盖体2封闭第一储物腔11的开口时,抽物口221可以朝向第一储物腔11内设置,此时抽物口221可以隐藏在槽体1内,避免外界灰尘或杂物从抽物口221进入第二储物腔23内。另一方面,当人员需要从第一储物腔11取放物品时,此时盖体2相对槽体1旋转至抽物口221敞开,人员可以同时方便经过第一储物腔11的开口取放第一储物腔11的物品,并经过抽物口221取出第二储物腔23的纸巾等物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1、图3和图4所示,盖体2具有盖体本体21和壳体22,盖体本体21与槽体1可转动地连接(例如盖体本体21可以与槽体1通过第一旋转轴可转动地连接),第二储物腔23设置在壳体22内,抽物口221设置在壳体22上并与第二储物腔23连通。壳体22与盖体本体21可转动地连接(例如盖体本体21可以与壳体22通过第二旋转轴可转动地连接)。

如图1、图3和图4所示,第二储物腔23在壳体22上还设有开口,人员无需取放第二储物腔23内的物品时,盖体本体21可以封闭第二储物腔23的开口,以使第二储物腔23关闭。当人员需要从第二储物腔23取放物品时,可以令盖体本体21相对壳体22转动,以使第二储物腔23的开口敞开,从而人员可以通过第二储物腔23的开口在第二储物腔23内取放物品。

如图3-图4所示,当人员没有从第二储物腔23抽取纸巾这样的功能需求时,可以在第二储物腔23设置橡胶垫29或其他遮挡抽物口221的结构,以避免第二储物腔23内小物品从抽物口221掉落。

更加具体地,如图1所示,抽物口221位于壳体22背离盖体本体21的一侧。由此,当盖体2遮挡第一储物腔11的开口时,抽物口221朝向第一储物腔11设置,从抽物口221掉落的第二储物腔23的物品会掉落在第一储物腔11内,避免物体掉落至储物结构100外。

具体地,如图3和图4所示,壳体22内还设有第三储物腔24,第三储物腔24与第二储物腔23间隔开,且第三储物腔24的开口朝向与第二储物腔23的开口朝向相同,壳体22与盖体本体21可转动地连接以开启或关闭第三储物腔24。

更加具体地,如图1所示,壳体22位于盖体本体21与槽体1之间,第一储物腔11、第二储物腔23和第三储物腔24均朝上设置,以便于在第一储物腔11、第二储物腔23和第三储物腔24开启时取放物品。第二储物腔23和第三储物腔24可以通过竖立的隔板26左右分隔开。

更加具体地,如图1所示,盖体本体21关闭第二储物腔23的开口时,也可以同时关闭第三储物腔24的开口。盖体本体21开启第二储物腔23的开口时,也可以同时开启第三储物腔24的开口,以方便人员同时在第二储物腔23以及第三储物腔24取放物品。

具体地,如图3、图4所示,第三储物腔24内可以放置手机等电子设备。更进一步地,壳体22设有适于与第三储物腔24连通的第一过线孔251,第二储物腔23与第三储物腔24之间连接有第二过线孔252,橡胶垫29还可以设有与抽物口221连通的第三过线孔。与第三储物腔24内的电子设备连接的一侧线束可以从第一过线孔251伸出壳体22外,与第三储物腔24内的电子设备连接的一侧线束可以从第二过线孔252、和第三过线孔伸出壳体22外,槽体1进一步可以设有过线孔,以使穿设壳体22外的线束进一步穿过槽体1,并最终与储物结构100外的电子设备连接。更加具体地,第一过线孔251与第二过线孔252可以正对,以便于线路布置。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三储物腔24内还可以固定用于对电子设备充电的无线充电器,从而无需设置过线孔和与第三储物腔24内连接的充电线,即可实现对第三储物腔24内电子设备的充电,车内线束布置更整洁。

可选地,如图3-图4所示,第二储物腔23的侧壁可旋转地连接有夹持结构28,以便于调整夹持结构28的夹持角度,夹持结构28具有可展开夹持物品的夹持位置以及收纳位置。

更加具体地,如图3-图4所示,夹持结构28包括旋转基座281和夹持板282,第二储物腔23的侧壁可旋转地连接有盘状的旋转基座281,夹持板282可转动地安装在旋转基座281上,通过旋转旋转基座281,夹持板282随旋转基座281旋转,以使夹持板282转动到相对于待夹持物品更合适的夹持位置夹持不同的物品,通过夹持板28相对旋转基座281转动,以使夹持结构28在夹持位置和收纳位置之间转换。

当无需夹持第二储物腔23内的物品时,夹持板282位于收纳位置,此时夹持板282可以靠近或者贴紧旋转基座281设置,以增大第二储物腔23内的储物空间。当需要第二储物腔23内的物品避免车辆颠簸时振动时,此时可以将夹持板282相对旋转基座281转动至夹持位置,以夹持第二储物腔23内的物品(例如夹持板282可以在第二储物腔23内物品的顶部,并与第二储物腔23的底壁共同对该物品进行夹持定位)。

如图3-图4所示,夹持板282与旋转基座281之间的旋转轴上套设有扭簧283,扭簧283的两端分别止抵在夹持板282与旋转基座281之间,当夹持板282位于夹持位置夹持物品时,扭簧283可以储存弹性势能,当将待夹持物品拆除时,夹持板282在扭簧283释放的弹性势能下自动回复至收纳位置,操作方便。

可选地,如图2所示,盖体本体21具有凹槽27,凹槽27内设有可解锁的第一锁止件271和可解锁的第二锁止件272,第一锁止件271适于在第一储物腔11关闭时锁止在盖体本体21与槽体1之间,第二锁止件272适于在第二储物腔23关闭时锁止在盖体本体21与壳体22之间。

例如,第一锁止件271具有第一扣手,槽体1的外表面设有第一定位槽,盖体2关闭第一储物腔11的开口时,第一锁止件271可以与第一定位槽定位,以使槽体1与盖体2锁定,当需要开启盖体2时,人员可以扳动第一扣手,使

第一锁止件271脱离第一定位槽,以实现槽体1与盖体2的解锁。

第二锁止件272具有第二扣手,壳体22的外表面设有第二定位槽,盖体本体21关闭第二储物腔23的开口时,第二锁止件272可以与第二定位槽定位,以使壳体22与盖体本体21锁定,当需要开启盖体本体21时,人员可以扳动第二扣手,使第二锁止件272脱离第二定位槽,以实现壳体22与盖体本体21的解锁。

下面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设有如本实用新型上述任一种实施例的储物结构100。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通过设置储物结构100,车内人员可以方便地从储物结构100取放物品。

具体地,储物结构100位于中控台的扶手部,以便于前排人员从储物结构100取放物品。盖体2可相对槽体1向后转动以开启第一储物腔11。当第一储物腔11开口敞开时,盖体2可以向后翻动,由此,坐在后排座椅上的乘客可以方便地从抽物口221抽取物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进行接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