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囊用多层膜和气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302720发布日期:2021-03-17 00:54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气囊用多层膜和气囊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气囊用多层膜和气囊。

更详细地说,涉及包含粘接层(该粘接层通过热等而粘接于合成纤维织物的表面)和外层的气囊用多层膜、以及通过热层压将上述气囊用多层膜层积于合成纤维织物而成的气囊。



背景技术:

气囊的代表性用途具有车载用途。该用途中,在碰撞时充气器瞬时工作,使折叠状态的气囊膨胀,吸收乘客的运动能量,由此能够防止重伤。近年来,由于车辆的安全规定、安全意识的提高,搭载气囊的车辆日渐增加。

该车辆用气囊中,以假定正面碰撞的前方气囊为首,有假定侧面碰撞、翻转的侧面气囊和侧面帘式气囊以及用于保护行人的车外气囊等各种种类。作为这些气囊所要求的性能,可以举出用于在狭窄的空间中紧凑收纳的柔软性、可耐受膨胀时的压力的强度特性、用于保持一定时间的膨胀的气密性等。特别是关于侧面帘式气囊,为了使乘客免受侧面碰撞和与之相伴的车辆翻转所带来的伤害,需要比前方气囊维持更长时间的膨胀,要求更高的气密性。

作为构成气囊的材料,以合成纤维织物(本说明书中也称为“基布”)作为支持层,为了使其具有气密性,在其表面覆盖阻隔性材料。该阻隔性材料根据所要求的特性使用了硅橡胶(涂布方式)、多层膜(热层压方式)。

作为上述阻隔性材料,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由高熔点的树脂层和低熔点的树脂层形成的多层膜的相关技术。基于此记载了在与基布粘接的低熔点的树脂层中使用具有85~105℃的熔点的改性聚烯烃的内容。另外,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由玻璃化转变温度不同的树脂层形成的多层膜的相关技术。基于此记载了与基布粘接的第一树脂层中使用玻璃化转变温度为-10℃以下的共聚聚酰胺、共聚聚酯、聚酰胺弹性体的内容。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4965757号公报

专利文献2:欧州专利申请公开第1518761号说明书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专利文献1中,由于在与基布粘接的粘接层中使用改性聚烯烃,因此缺乏与由聚酰胺纤维、聚酯纤维形成的基布的亲和性,粘接强度还不能说充分。另外,由于粘接强度不足,因此在气囊膨胀时,还存在多层膜从基布剥离、发挥不出充分的功能的担心。

另外,专利文献2的阻隔性材料中,通过在粘接层中使用玻璃化转变温度为-10℃以下的共聚聚酰胺、聚酰胺弹性体、聚酯弹性体中的任一种,柔软性、粘接性优异,但由于缺乏分子结构的立构规整性,因此结晶性低,其结果具有容易发生粘连(熔合)这样的缺点。因此,例如在阻隔性材料的生产方法中采用生产率优异的吹胀法(图1)的情况下,在充气后的张拉辊部发生粘连,在其后的剥离工序中难以将二张重叠的膜单独剥离,产生膜断裂或由于剥离位置的变动而产生褶皱或卷绕偏移,难以稳定地生产。另外,在将容易发生粘连的膜卷绕而得到的产品中,还存在由于卷张力和保存中的温湿度条件等而发生粘连、不能将膜抽出之类的保存性方面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充分兼顾了粘接性和耐粘连性这两方面的气囊用多层膜。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鉴于上述课题反复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通过使粘接层为包含玻璃化转变温度和熔点为特定范围的树脂的粘接层、使外层为包含熔点比粘接层中包含的上述树脂高20℃以上的树脂的层,能够使耐粘连性和粘接性的平衡更为优异,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即,本发明如下。

(1)

一种气囊用多层膜,其特征在于,

包含粘接层和外层,

上述粘接层包含玻璃化转变温度为0℃~80℃、熔点为100℃~160℃的树脂,

上述外层包含所具有的熔点比上述粘接层中包含的上述树脂的熔点高20℃以上的树脂。

(2)

如(1)所述的气囊用多层膜,其中,上述粘接层中包含的上述树脂为聚酰胺系树脂。

(3)

如(2)所述的气囊用多层膜,其中,上述聚酰胺系树脂为共聚聚酰胺。

(4)

如(3)所述的气囊用多层膜,其中,上述共聚聚酰胺为聚酰胺12与聚酰胺6的共聚物。

(5)

如(3)或(4)所述的气囊用多层膜,其中,相对于上述粘接层100质量%,包含10质量%以上的上述共聚聚酰胺。

(6)

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气囊用多层膜,其中,上述粘接层进一步包含防粘连剂和/或结晶成核剂。

(7)

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气囊用多层膜,其中,在上述粘接层与上述外层之间包含中间层,上述中间层中包含聚烯烃系树脂。

(8)

一种气囊,其特征在于,其是(1)~(7)中任一项所述的气囊用多层膜的粘接层与合成纤维织物经层积而成的。

(9)

如(8)所述的气囊,其中,上述合成纤维织物为聚酰胺纤维或聚酯纤维。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以得到:由于粘连性受到抑制而保存性优异、并且由于与合成纤维织物的粘接性也优异而品质稳定、可靠性高的气囊。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吹胀法的一例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利用吹胀法得到的二张重叠的膜的耐粘连性的评价方法的示意图。

图3示出了将多层膜热封在基布上而成的样品的180°剥离试验的示意图。

图4示出了层压机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以下所示的实施方式和例示物等,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要点和等同范围的范围内任意地进行变更。

本实施方式的气囊用多层膜由至少二层结构构成,将内侧的与气囊的基布粘接的层称为“粘接层”,将在气囊的外侧露出的层称为“外层”。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气囊用多层膜,可进一步得到:由于粘连性受到抑制而保存性优异、并且由于与基布的粘接性也优异而品质稳定、可靠性高的气囊。

下面对本实施方式的多层膜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多层膜可以为粘接层和外层经层积而成的粘接层/外层的2层结构,也可以为粘接层/中间层/外层的3层结构、粘接层/胶水层/中间层/胶水层/外层的5层结构。另外,也可以进一步包含上述以外的其他层。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粘接层和上述外层优选为本实施方式的多层膜的两个表面的表层。

(粘接层)

已知结晶性(结晶度、结晶化速度)在结晶性树脂的粘连性方面占支配地位,但本发明人的研究结果表明,通过玻璃化转变温度也能够抑制粘连性。进一步发现,通过在粘接层中使用玻璃化转变温度和熔点为特定范围的树脂,可得到耐粘连性与粘接性的平衡更为优异的气囊用多层膜,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上述粘接层优选包含玻璃化转变温度为0~80℃、熔点为100~160℃的树脂(本说明书中,有时称为“树脂a”)。上述粘接层中,除了上述树脂a以外,还可以包含其他树脂(本说明书中,有时称为“树脂b”)。上述树脂a和上述树脂b可以为一种,也可以为两种以上。

上述粘接层可以仅由树脂a构成,也可以进一步包含上述树脂b、后述的添加剂。

上述树脂a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优选为0~80℃、更优选为10~70℃、进一步优选为20~60℃。玻璃化转变温度的范围是从耐粘连性和熔点的观点出发确定的范围,玻璃化转变温度为0℃以上时,耐粘连性进一步得到抑制,通过使玻璃化转变温度为80℃以内,能够使后述的熔点为适当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玻璃化转变温度可以通过后述的实施例中记载的方法进行测定。

树脂a为两种以上的情况下,各树脂a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上述树脂a的熔点优选为100~160℃、更优选为110~150℃、进一步优选为120~140℃。通过使熔点为100℃以上,即使在高温的使用环境下也能够维持与基布的粘接强度,并且能够扩大层压加工时的温度、压力、时间等条件范围(也称为工艺窗口),得到品质稳定的多层膜。另一方面,通过使熔点为160℃以下,可得到适度的柔软性。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熔点可以通过后述的实施例中记载的方法进行测定。

树脂a为两种以上的情况下,各树脂a的熔点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另外,树脂a包含两种以上且具有2个以上的熔解峰的情况下,树脂a的高温侧的熔解峰温度优选为100~160℃、更优选为110~150℃、进一步优选为120~140℃。

上述树脂a可以为单独的成分或2种以上的成分共混而成的混合物,也可以为进一步共混有具有极性的其他成分的混合物。

作为上述树脂a,从相对于使用环境下的温湿度变化,柔软性、粘接性等的特性变化小的方面出发,优选聚酰胺系树脂。其中,作为上述聚酰胺系树脂,优选共聚聚酰胺(a-1)、二聚酸系聚酰胺(a-2)、热塑性聚酰胺弹性体(a-3),从柔软性、粘接性、成本的方面出发,更优选共聚聚酰胺(a-1)。

作为上述共聚聚酰胺(a-1),可以举出使用2种以上的作为构成脂肪族系聚酰胺的单体成分已知的单体成分(例如构成聚酰胺6、聚酰胺66、聚酰胺610、聚酰胺11、聚酰胺12的单体成分)进行共聚而成的共聚聚酰胺,可以举出聚酰胺6/66、聚酰胺6/12、聚酰胺6/11、聚酰胺6/66/11等。

作为上述二聚酸系聚酰胺(a-2),可以举出使用将天然植物油脂肪酸(碳原子数18的不饱和脂肪酸(例如油酸、亚油酸等))进行二聚化而成的原料得到的聚酰胺。

作为上述热塑性聚酰胺弹性体(a-3),可以举出软链段(非晶相)包含聚醚、硬链段(结晶相)包含聚酰胺成分的热塑性聚酰胺弹性体(也包括二聚酸系热塑性聚酰胺弹性体)。

其中,从柔软性和粘接性特别优异的方面出发,优选聚酰胺6/12。

上述粘接层可以为除了上述树脂a以外还包含上述树脂b的混合树脂层。这种情况下使用的树脂b可以优选举出酸改性聚烯烃、离聚物、热塑性聚酰胺弹性体等。从低温环境下的柔软性、粘接性的方面出发,优选玻璃化转变温度小于0℃、熔点为80~160℃的范围。

另外,作为上述粘接层(100质量%)中的上述树脂b的质量比例,从粘接性的方面出发,优选为9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80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70质量%以下。

上述粘接层可以在无损于粘接性等实用特性的范围内适宜地包含防粘连剂、润滑剂、结晶成核剂、阻燃剂、抗静电剂、抗氧化剂、紫外线吸收剂、光稳定剂、着色剂、填充剂等各种添加剂。其中,从进一步提高粘接层的耐粘连性的方面出发,优选包含防粘连剂、结晶成核剂和/或润滑剂,更优选包含防粘连剂和/或结晶成核剂,进一步优选包含防粘连剂和结晶成核剂。

作为上述防粘连剂,可以举出交联聚苯乙烯、交联丙烯酸(pmma)树脂、氟(ptfe)颗粒等有机系颗粒、氧化硅系颗粒、高岭土、碳酸钙等无机系颗粒等。

作为上述结晶成核剂,可以举出滑石、氧化铝、高岭土、高熔点聚酰胺(例如熔点大于160℃的聚酰胺)等。

作为上述润滑剂,可以举出脂肪族系酰胺、金属皂等。

作为上述粘接层(100质量%)中的上述树脂a的质量比例,从进一步提高粘接性和耐粘连性的方面出发,优选为10质量%以上、更优选为20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30质量%以上。

作为上述粘接层(100质量%)中的上述添加剂的质量比例,从粘接性和耐粘连性的方面出发,优选为3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20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0质量%以下。

从粘接性和耐粘连性的方面出发,相对于上述粘接层100质量%,上述树脂a(例如共聚聚酰胺等)的质量比例优选为10质量%以上、更优选为20质量%~100质量%、进一步优选为30质量%~100质量%。

(外层)

上述外层优选包含树脂。

上述外层中使用的上述树脂优选为熔点比上述树脂a的熔点高的树脂。另外,外层中使用的树脂优选为熔点比上述粘接层的熔点高的树脂。

上述外层中使用的上述树脂的熔点优选比上述树脂a的熔点高20℃以上,更优选比上述树脂a的熔点高25℃以上,进一步优选比上述树脂a的熔点高30℃以上。上述外层中使用的上述树脂的熔点由与在跟基布层压的工序中使用的加热辊的熔合(粘贴)容易性所决定,通过使用熔点比树脂a的熔点高20℃以上的树脂,不容易发生与热辊的熔合,能够实现稳定的层压。

需要说明的是,在粘接层中包含两种以上的树脂a的情况下、和/或在外层中包含两种以上的树脂的情况下,混合树脂的上述熔点可以为归属于层中所包含的混合树脂的熔解峰温度中的在最高温侧出现的熔解峰温度。

作为外层中使用的上述树脂,从可得到气密性、耐磨耗性、柔软性、强度、死褶性(是指对折叠时产生的应力的耐性)、阻燃性、滑动性等特性优异的外层的方面出发,优选聚酰胺系树脂、聚酯系树脂。

作为上述聚酰胺系树脂,可以举出作为上述粘接层中包含的树脂a例示出的聚酰胺系树脂(a-1、a-2、a-3),可以适宜地使用单独的成分或2种以上共混而成的组合物。

作为上述聚酯系树脂,优选热塑性聚酯弹性体,例如可以举出软链段使用聚醚成分的类型(聚醚-聚酯型)、软链段使用聚酯成分的类型(聚酯-聚酯型)等。

(中间层)

作为上述中间层,例如可以举出由下述成分单独或2种以上共混而成的组合物形成的层,所述成分为:线性低密度聚乙烯、低密度聚乙烯、中密度聚乙烯、高密度聚乙烯、聚丙烯等聚烯烃系树脂、酸改性聚烯烃系树脂、聚烯烃共聚树脂、聚烯烃系热塑性弹性体、酸改性聚烯烃系弹性体等,从柔软性的方面出发,优选包含聚烯烃共聚树脂或/和聚烯烃系热塑性弹性体。

(胶水层)

上述胶水层是用于将各层粘接的层,例如可以举出由酸改性聚乙烯、酸改性聚丙烯等具有极性官能团的酸改性聚烯烃系树脂或/和聚烯烃系热塑性弹性体形成的层等,优选考虑针对所使用的用途中的耐热性等的要求来选定。

上述胶水层可以为仅由1种树脂形成的层,也可以为包含两种以上的树脂的层。

(多层膜)

本实施方式的多层膜为至少2层以上的膜,膜的总厚度优选为5~100μm、更优选为10~80μm、进一步优选为15~50μm。这些范围根据强度与柔软性的平衡来确定,厚度为5μm以上时强度良好,为100μm以下时柔软性良好。

本实施方式的多层膜中,从柔软性与耐磨耗性的平衡的方面出发,相对于上述粘接层的厚度(100%),上述外层的厚度比例优选为20~500%、更优选为50~400%。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多层膜为外层/胶水层/中间层/胶水层/粘接层的5层结构的情况下,作为上述各层的厚度相对于上述粘接层的厚度(100%)的比例,胶水层优选为10~500%,中间层优选为50~10000%,外层优选为10~5000%。

作为上述多层膜的制造方法,例如可以举出将包含各层的熔融树脂利用多层环状模头共挤出,通过吹胀法进行制造的方法;将熔融树脂由t模共挤出,利用浇注辊将膜冷却固化的t模法;等等。其中,吹胀成型的生产率优异,因此能够优选地使用。

在使用吹胀法的情况下,作为模头温度,可以举出170~280℃。另外,作为环状模头的模唇外形,可以举出50~500mm,作为模唇间隙,可以举出0.5~10mm。另外,作为充气比可以举出1~10倍,作为空气环温度可以举出-30~50℃,作为环状模头与张拉辊间的距离可以举出1~100m,作为牵引速度可以举出1~200m/分钟。

(气囊)

本实施方式的气囊包含上述多层膜。优选进一步包含合成纤维织物(基布)。

作为构成上述合成纤维织物的合成纤维,例如可以举出聚酰胺纤维、聚酯纤维、聚烯烃系纤维、含氯系纤维、含氟系纤维、聚缩醛系纤维、聚砜系纤维、聚苯硫醚系纤维(pps)、聚醚醚酮类纤维(peek)、全芳香族聚酰胺系纤维、全芳香族聚酯系纤维、聚酰亚胺系纤维、聚醚酰亚胺系纤维、聚对苯撑苯并双噁唑系纤维(pbo)、维尼纶系纤维、丙烯腈系纤维、纤维素系纤维、碳化硅系纤维、氧化铝系纤维、玻璃系纤维、碳系纤维、钢系纤维等,其中,从强度、比重、成本、与多层膜的粘接强度等方面出发,优选聚酰胺纤维或聚酯纤维。

上述气囊优选上述多层膜中的上述粘接层与上述合成纤维织物层积而成。

作为上述气囊的制造方法,可以举出使用加热辊通过辊对辊连续进行层压的热层压法、减压进行单次层压的真空层压法等,优选将上述多层膜的上述粘接层与上述合成纤维织物(基布)在例如加热温度为120~160℃的温度范围来实施层压。

上述气囊可以用作前方气囊、侧面气囊、侧面帘式气囊、车外气囊等车辆用气囊。其中,对于侧面帘式气囊,除了保护乘客免受侧面碰撞时的冲击以外,还要求在翻转时乘客不会从侧顶板飞出的功能。因此,对于侧面帘式气囊,要求瞬时塞住整个侧顶板、同时比前方气囊持续更长时间的膨胀状态,气密性自不消说,也希望更进一步提高阻隔性材料与基布的粘接强度,本发明的多层膜能够更适宜地用于上述阻隔材料。

实施例

以下通过实施例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以下实施例。

(原料)

实施例和比较例中使用的原料和其标记如下所示。另外,各原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有时记载为tg)和熔点(有时记载为tm)是使用后述的动态粘弹性测定仪和dsc得到的值。

<粘接层>

(树脂a)

copa1:商品名“ubenylon7128b”(宇部兴产制)共聚聚酰胺6/12(tg=47℃、tm=128℃)

copa2:商品名“grilonbm13sbg”(emschemie制)共聚聚酰胺6/12(tg=18℃、tm=134℃)

copa3:商品名“griltex1299a”(emschemie制)多元系共聚聚酰胺(tg=17℃、tm=104℃)

(树脂b)

m-pe:商品名“admernf587”(三井化学制)酸改性聚乙烯(tg=-24℃、tm=121℃)

l-tpae:商品名“ubestaxpa9040f1”(宇部兴产制)低熔点热塑性聚酰胺弹性体(tg=-43℃、tm=133℃)

(添加剂)

添加在粘接层中的添加剂如下所示。需要说明的是,在添加至树脂中时,预先将包含5质量%添加剂的母料利用toshibamachine制双螺杆挤出机“tem-18ss”在温度180℃、螺杆转速100rpm的条件下熔融混炼并进行造粒,将这样准备的粒料(母料)与树脂干混。之后利用后述的方法通过吹胀法制成多层膜。

·防粘连剂(ab剂):商品名“siltonjc-70”(水泽化学制)、成分名:钠钙铝硅酸盐、形状:球状、平均粒径:7μm

·结晶成核剂(na剂):商品名“microacep-8”(nippontalc制)、成分名:滑石、形状:鳞片状、平均粒径:3.3μm

<胶水层>

m-pe:商品名“admernf587”(三井化学制)酸改性聚乙烯(tg=-24℃、tm=121℃)

<中间层>

lldpe:商品名“umerit3570fc”(宇部丸善聚乙烯制)茂金属系聚乙烯(tg<-70℃、tm=122℃)

obc:商品名“infuse9500”(陶氏化学制)聚烯烃嵌段共聚物(tg=-51℃、tm=120℃)

m-pe:商品名“admernf587”(三井化学制)酸改性聚乙烯(tg=-24℃、tm=121℃)

<外层>

h-tpae:商品名“ubestaxpa9063f1”(宇部兴产制)高熔点热塑性聚酰胺弹性体(tg=24℃、tm=172℃)

下面对各物性的测定方法进行说明。

(熔点)

利用东洋精机制作所制模压成型机“p2-30t-400”制作150μm厚度的片,使用dsc(perkinelmer制“金刚石dsc”)将在10℃/分钟的升温速度下得到的熔解峰温度作为熔点。需要说明的是,关于模压成型条件,按照下述条件采集样品。

(玻璃化转变温度)

利用东洋精机制作所制模压成型机“p2-30t-400”制作0.9mm厚度的片,利用动态粘弹性测定仪(anton-paar制“mcr301”)测定损失角正切tanδ,将损失角正切tanδ的峰温度作为玻璃化转变温度。

·测定模式:扭曲(测定附属装置:srf10)

·样品:厚度=0.9mm宽度=10mm测定跨距=38mm

·法向力:-0.3n

·摆角:0.1%

·频率:1hz

·升温速度:2℃/分钟

(耐粘连性)

利用吹胀法(图1)在后述的条件下制膜,将所得到的多层膜以二张重叠的状态卷绕,立即(卷绕后10分钟以内)评价剥离性。关于评价的方法,在膜的端部的两面(图2)粘贴米其邦制“cellotape”(注册商标),沿相对于多层膜表面垂直的方向将2片cellotape同时拉起,利用剥离时的阻力(感官)和次数进行评价。此时,在重叠的多层膜未剥离但cellotape发生了剥落的情况下,在相同部位粘贴新的cellotape,反复进行同样的剥离试验。将该试验对于同一样品改变部位进行3处的评价,将3处至剥离为止的次数平均,按下述基准进行评价。需要说明的是,多层膜剥离是指粘接层彼此的界面以1cm以上的长度发生了分离的状态。

-基准-

◎(非常优异):能够利用1次剥离试验几乎没有阻力地剥离。

○(优异):能够利用1次剥离试验进行剥离,但有阻力。

△(良好):利用2次~5次剥离试验进行剥离。

×(差):利用6~20次剥离试验进行剥离。

××(恶劣):利用20次剥离试验也未剥离。

(粘接强度)

在利用下述条件进行了热封的样品中,为了抑制在剥离试验时多层膜拉伸、剥离速度变慢,在多层膜的整个外层表面粘贴米其邦制“cellotape”后,利用拉伸试验机(岛津制作所制“autographag-is”)进行5次180°剥离试验(图3),将各次试验的最大值平均,作为粘接强度。需要说明的是,进行180°剥离试验时的条件如下。

·样品的状态调整:在23℃、50%rh的条件下保存2天

·剥离试验:23℃、50%rh

·夹头间:30mm(按照粘接部成为夹头间的中央的方式进行安装)

·剥离速度:5mm/分钟

<热封>

将实施例、比较例中得到的多层膜切割成10mm(w)×70mm(l)的尺寸,将多层膜的粘接层与聚酰胺66制基布重叠,使用testersangyo制“热封机tb-70-b”在下述条件下进行粘接。

·密封杆尺寸:5mmw×300mml

·粘接模式:热封

·密封压力:表压0.4mpa(圆筒内径=50mm)

·密封时间:2秒

·粘接温度设定:130℃、140℃、150℃(上部和下部的密封杆设定温度)

(柔软性)

使用后述的层压机,对于进行了热层压加工的样品(上述聚酰胺66制基布与实施例中得到的多层膜的层积体)利用环刚度测试仪(东洋精机制da型)测定环被压扁时的阻力(最大值)。此时的测定条件如下,按照多层膜成为环的外侧的方式进行设置,改变样品进行3次测定,求出平均值(换算成1cm宽度)。

·样品的状态调整:在23℃、50%rh的条件下保存2天

·样品的宽度(基布的纬向):20mm

·夹头间(基布的经向):50mm

·试验(压缩)速度:3.3mm/分钟

<层压>

将实施例中得到的多层膜与上述聚酰胺66制基布(细度=235tex、单丝数=72、纤维密度:经=76根/inch、纬=74根/inch)重叠,使用层压机(图4)按照多层膜与硅橡胶辊侧相接的方式进行粘接。此时的层压条件如下。

·温度:160℃

·辊速度:0.3m/分钟

·线性压力:2.3kg/cm

(多层膜的制作方法)

使用多层环状模头,利用吹胀法(图1)得到所期望的多层膜,将其以二张重叠的状态卷绕在3英寸纸管上。此时,按照管状膜的内面侧3b为粘接层、外面侧3a为外层的方式进行制膜。制膜条件如下。

·模头温度设定:210℃

·环状模头:模唇外形=95mm、模唇间隙=3mm

·充气比:1.1倍

·空气环温度:22℃

·张拉辊近前的膜表面温度:32℃

·环状模头~张拉辊间距离:2.4m

·牵引速度:12m/分钟

(多层膜的组成分析、热特性测定方法)

作为在具有粘接层和外层的多层膜中确定粘接层中所包含的成分的方法的示例,可以举出利用红外分析法、nmr法确定的方法等。另外,作为求出熔点、结晶温度的其他方法,在多层膜为由粘接层和外层形成的2种2层膜的情况下,也可以直接将多层膜采样成所期望的尺寸,按照上述的熔点测定方法求出。在多层膜为在粘接层与外层之间具有中间层的3种3层以上的多层膜的情况下,也可以浸渍在仅能够提取粘接层的溶剂(六氟-2-丙醇等)中,将所得到的溶液利用蒸发仪分离出溶剂和固体成分,针对固体成分按照上述熔点的测定方法来求出。

[实施例1]

层结构为由“粘接层/外层”形成的2种2层的多层膜,此处,粘接层使用copa1、外层使用h-tpae,利用多层环状模头挤出,通过吹胀法得到厚度45μm的2种2层的多层膜。将该多层膜的层结构和评价结果示于表1。copa1(玻璃化转变温度tg=47℃、tm=128℃)的耐粘连性和粘接性(粘接温度范围、强度)良好。

[实施例2]

层结构为由“粘接层/中间层/外层”形成的3种3层的多层膜,此处,粘接层和外层中使用的树脂与实施例1相同,中间层使用将lldpe和m-pe各50质量%进行干混而成的原料,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利用多层环状模头挤出,通过吹胀法得到厚度45μm的3种3层的多层膜。将该多层膜的层结构和评价结果示于表1。该实施例2的粘接层的厚度比实施例1薄,但耐粘连性和粘接性(粘接温度范围、强度)良好。

[实施例3]

层结构为由“粘接层/胶水层/中间层/胶水层/外层”形成的4种5层的多层膜。粘接层单独使用copa1、胶水层单独使用m-pe、中间层单独使用lldpe。外层使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原料,得到厚度45μm的多层膜。将该多层膜的层结构、添加剂的添加质量比例(设接合剂层整体为100质量%时的质量比例)和评价结果示于表1。所得到的多层膜的制膜性、外观良好,粘接层、耐粘连性也良好。

[实施例4]

采取80质量%的copa1、20质量%的包含防粘连剂“siltonjc-70”的母料(基础树脂:copa1),进行干混,将所得到的原料用于粘接层,除此以外与实施例3同样地得到厚度45μm的多层膜。将该多层膜的层结构、添加剂的添加质量比例和评价结果示于表1。通过在粘接层中添加防粘连剂,在无损于粘接性的情况下实现了耐粘连性进一步的改善。

[实施例5]

采取90质量%的copa1、10质量%的包含结晶成核剂“microacep-8”的母料(基础树脂:copa1),进行干混,将所得到的原料用于粘接层,除此以外与实施例3同样地得到厚度45μm的多层膜。将该多层膜的层结构、添加剂的添加质量比例和评价结果示于表1。即使在粘接层中添加了结晶成核剂,也在无损于粘接性的情况下进一步改善了耐粘连性。

[实施例6]

采取60质量%的copa1、10质量%的包含结晶成核剂“microacep-8”的母料(基础树脂:copa1)、30质量%的包含防粘连剂“siltonjc-70”的母料(基础树脂:copa1),进行干混,将所得到的原料用于粘接层,除此以外与实施例3同样地得到厚度45μm的多层膜。将该多层膜的层结构、添加剂的添加质量比例和评价结果示于表1。通过在粘接层中合用防粘连剂和结晶成核剂,实现了耐粘连性更进一步的改善。

[实施例7]

采取20.8质量%的copa1、39.2质量%的copa2、10质量%的包含结晶成核剂“microacep-8”的母料(基础树脂:copa1)、30质量%的包含防粘连剂“siltonjc-70”的母料(基础树脂:copa1),进行干混,将所得到的原料用于粘接层,除此以外与实施例6同样地得到厚度45μm的多层膜。将该多层膜的层结构、添加剂的添加质量比例和评价结果示于表1。即使在粘接层中混配copa2(tg=18℃的多元系共聚聚酰胺),耐粘连性和粘接性也良好。

[实施例8]

除了在中间层中使用将lldpe和obc以各50质量%进行干混而成的原料以外,与实施例6同样地得到厚度45μm的多层膜。将该多层膜的层结构、添加剂和评价结果示于表1。与中间层仅由lldpe形成的多层膜(实施例6)相比,在中间层的lldpe中混配了obc(tg=-51℃的聚烯烃嵌段聚合物)的实施例8的柔软性良好。

[实施例9]

采取11质量%的copa1、49质量%的m-pe、10质量%的包含结晶成核剂“microacep-8”的母料(基础树脂:copa1)、30质量%的包含防粘连剂“siltonjc-70”的母料(基础树脂:copa1),进行干混,将所得到的原料用于粘接层,除此以外与实施例8同样地得到厚度45μm的多层膜。将该多层膜的层结构、添加剂的添加质量比例和评价结果示于表1。即使在粘接层的共聚聚酰胺(copa1)中混配改性聚乙烯(m-pe),制膜性、膜的外观也良好,并且粘接性、柔软性也良好。

[实施例10]

采取40.4质量%的copa1、19.6质量%的l-tpae、10质量%的包含结晶成核剂“microacep-8”的母料(基础树脂:copa1)、30质量%的包含防粘连剂“siltonjc-70”的母料(基础树脂:copa1),进行干混,将所得到的原料用于粘接层,除此以外与实施例8同样地得到了厚度45μm的多层膜。将该多层膜的层结构、添加剂的添加质量比例和评价结果示于表1。即使在粘接层的共聚聚酰胺(copa1)中混配低熔点热塑性聚酰胺弹性体(l-tpae),制膜性、膜的外观也良好,并且粘接性、柔软性也良好。

[实施例11]

采取1.2质量%的copa1、19.6质量%的m-pe、39.2质量%的l-tpae、10质量%的包含结晶成核剂“microacep-8”的母料(基础树脂:copa1)、30质量%的包含防粘连剂“siltonjc-70”的母料(基础树脂:copa1),进行干混,将所得到的原料用于粘接层,除此以外与实施例8同样地得到厚度45μm的多层膜。将该多层膜的层结构、添加剂的添加质量比例和评价结果示于表1。即使在粘接层的共聚聚酰胺(copa1)中混配酸改性聚乙烯(m-pe)和低熔点热塑性聚酰胺弹性体,制膜性、膜的外观也良好,并且粘接性、柔软性也良好。

[实施例12]

采取30.6质量%的copa1、29.4质量%的copa3、10质量%的包含结晶成核剂“microacep-8”的母料(基础树脂:copa1)、30质量%的包含防粘连剂“siltonjc-70”的母料(基础树脂:copa1),进行干混,将所得到的原料用于粘接层,除此以外与实施例8同样地得到厚度45μm的多层膜。将该多层膜的层结构、添加剂的添加质量比例和评价结果示于表1。即使在粘接层的共聚聚酰胺(copa1)中混配多元系共聚聚酰胺(copa3),制膜性、膜的外观也良好,并且粘接性、柔软性也良好。

[比较例1]

除了使用l-tpae来代替粘接层的copa1以外,与实施例3同样地得到多层膜。将该多层膜的层结构和评价结果示于表1,但膜在制膜阶段牢固粘连,无法进行剥离,因此无法进行粘接强度的评价。需要说明的是,此时的粘接层中使用的l-tpae(压制片材)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43℃、熔点为133℃、结晶温度为99℃。

[比较例2]

在粘接层的树脂中,采取60质量%的l-tpae、10质量%的包含结晶成核剂“microacep-8”的母料(基础树脂:l-tpae)、30质量%的包含防粘连剂“siltonjc-70”的母料(基础树脂:l-tpae),进行干混,除此以外与实施例5同样地得到多层膜。将该多层膜的层结构、添加剂的添加质量比例和评价结果示于表1。结果耐粘连性、粘接性差。

由表1的结果可知,通过使粘接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特定的范围,可改善耐粘连性,通过添加结晶成核剂、防粘连剂,可实现耐粘连性更进一步的改善。另外,通过使粘接层的熔点为特定的范围,可扩大粘接的工艺窗口,进而通过使用共聚聚酰胺作为粘接层中包含的树脂,可得到粘接强度也优异的特性。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的多层膜由于在制膜时不容易发生粘连,因此能够稳定地生产;由于与合成纤维织物的粘接性也优异,因此能够适宜地用于气囊用途。

符号的说明

1····多层环状模头

2····空气环

3····多层膜

3a···外面侧(外层)

3b···内面侧(粘接层)

4····排气器

5····张拉辊

6····导辊

7····cellotape

8····粘接层彼此的重合部

9····聚酰胺66制基布

10···kapton胶带

11···夹头

12···加压辊(硅橡胶涂衬)

13···加热辊(镀铬加工)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