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641908发布日期:2021-04-13 12:33阅读:42来源:国知局
电动车辆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动车辆,该电动车辆具备:电动马达;发动机;蓄电池壳体,其收容对所述电动马达进行驱动的蓄电池模块,且配置于地板的下表面;消声器,其从所述发动机起朝后方延伸;以及前部座椅及后部座椅,它们配置于所述地板的上表面。


背景技术:

2.以下方案通过下述专利文献1而广为人知:在电动车辆的后部座椅的下方配置的蓄电池包具备多个蓄电池模块,将前侧的蓄电池模块配置为上下两层,将后侧的蓄电池模块配置为一层并使后侧的蓄电池模块沿着后部座椅的座椅座垫的倾斜,由此将后部座椅配置于尽可能低的位置,从而确保乘员的头上空间。
3.现有技术文献
4.专利文献
5.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6086604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6.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7.此外,搭载有电动马达及发动机这两方的电动车辆当在车身下表面的车宽方向中央部具备沿前后方向配置的排气通路构件(排气管、消声器)的情况下,存在以下问题:如果欲避免与排气通路构件的干涉,则会导致蓄电池包及后部座椅的位置变高,从而难以确保后部座椅的头上空间。
8.本发明是鉴于前述的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在将蓄电池包及后部座椅配置于排气通路构件的上方的情况下,将后部座椅配置于尽可能低的位置,从而确保了头上空间。
9.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10.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特征,提出一种电动车辆,该电动车辆具备:电动马达;发动机;蓄电池壳体,其收容对所述电动马达进行驱动的蓄电池模块,且配置于地板的下表面;排气通路构件,其从所述发动机起朝后方延伸;以及前部座椅及后部座椅,它们配置于所述地板的上表面,所述电动车辆的特征在于,所述蓄电池壳体包括第一蓄电池壳体和第二蓄电池壳体,所述第二蓄电池壳体比所述第一蓄电池壳体小型且载置于该第一蓄电池壳体的前上部,所述第二蓄电池壳体配置于所述后部座椅的座椅座垫的前部下方,在所述第一蓄电池壳体的车宽方向中央部的下表面形成有凹部,所述凹部沿前后方向延伸且供所述排气通路构件的至少一部分通过,收容于所述第一蓄电池壳体的所述蓄电池模块配置于所述凹部的左右两侧,收容于所述第二蓄电池壳体的所述蓄电池模块以使长度方向朝向车宽方向的方式配置。
11.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第二特征,提出一种电动车辆,在所述第一特征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蓄电池壳体的后部处的所述凹部的上方空间配置有蓄电池控制装置
及接线台中的至少一方,在所述第一蓄电池壳体的后部处的所述蓄电池模块的上方空间配置有电池单体电压传感器。
12.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第三特征,提出一种电动车辆,在所述第二特征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蓄电池壳体的后部上表面的车宽方向中央部的高度低于所述第二蓄电池壳体的上表面的高度。
13.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第四特征,提出一种电动车辆,在所述第一特征~所述第三特征中的任一特征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蓄电池壳体的壳体上壁与所述第二蓄电池壳体的壳体下壁之间形成有所述第二蓄电池壳体的冷却介质套。
14.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第五特征,提出一种电动车辆,在所述第四特征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介质套由所述第一蓄电池壳体的壳体上壁下表面和所述第二蓄电池壳体的壳体下壁上表面划分出。
15.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第六特征,提出一种电动车辆,在所述第一特征~所述第五特征中的任一特征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蓄电池壳体的壳体后壁从前上方向后下方倾斜,配线类配置于被在所述第二蓄电池壳体的前部配置的所述蓄电池模块的后表面与所述壳体后壁的前表面之间划分出的空间。
16.根据另外的第七特征,提出一种电动车辆,在所述第一特征~所述第六特征中的任一特征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蓄电池壳体的上部及所述第二蓄电池壳体的后部中的至少一方具备沿车宽方向延伸的梁部。
17.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第八特征,提出一种电动车辆,在所述第一特征~所述第七特征中的任一特征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蓄电池壳体具备对所述蓄电池模块与所述电动车辆的电气设备进行电连接的连接器,所述连接器具备主体部和接口部,所述接口部配置于所述第一蓄电池壳体的前壁或后壁,并且在沿车身前后方向观察时配置于所述凹部的上方。
18.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第九特征,提出一个方案,在所述第八特征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在俯视下配置于所述凹部的上方。
19.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第十特征,提出一种电动车辆,在所述第九特征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口部配置于所述第一蓄电池壳体的前壁,所述主体部配置于在所述凹部的上方配置的接线台的前方,所述接线台与所述主体部电连接。
20.需要说明的是,实施方式的消声器19对应于本发明的排气通路构件,实施方式的第一蓄电池壳体31及第二蓄电池壳体32对应于本发明的蓄电池壳体,实施方式的第二水套47对应于本发明的冷却介质套,实施方式的低压连接器50及高压连接器51对应于本发明的连接器。
21.发明效果
22.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特征,电动车辆具备:电动马达;发动机;蓄电池壳体,其收容对电动马达进行驱动的蓄电池模块,且配置于地板的下表面;排气通路构件,其从发动机起朝后方延伸;以及前部座椅及后部座椅,它们配置于地板的上表面。蓄电池壳体包括第一蓄电池壳体和第二蓄电池壳体,第二蓄电池壳体比第一蓄电池壳体小型且载置于该第一蓄电池壳体的前上部,第二蓄电池壳体配置于后部座椅的座椅座垫的前部下方,在第一蓄电池壳体的车宽方向中央部的下表面形成有凹部,该凹部沿前后方向延伸且供排气通路构件的至
少一部分通过,收容于第一蓄电池壳体的蓄电池模块配置于凹部的左右两侧,收容于第二蓄电池壳体的蓄电池模块以使长度方向朝向车宽方向的方式配置,因此,能够充分确保蓄电池壳体的容积,并且在避免与蓄电池壳体的干涉的同时将后部座椅配置于尽可能低的位置,从而确保了乘员的头上空间。
23.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第二特征,在第一蓄电池壳体的后部处的凹部的上方空间配置有蓄电池控制装置及接线台中的至少一方,在第一蓄电池壳体的后部处的蓄电池模块的上方空间配置有电池单体电压传感器,因此,将上下方向尺寸比较大的蓄电池控制装置或接线台配置于不存在蓄电池模块的凹部的上方空间,而上下方向尺寸比较小的电池单体电压传感器配置于蓄电池模块的上方空间,由此能够将第一蓄电池壳体的上表面的高度抑制得较低。
24.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第三特征,第一蓄电池壳体的后部上表面的车宽方向中央部的高度低于第二蓄电池壳体的上表面的高度,因此,能够使得第一蓄电池壳体难以与后部座椅发生干涉。
25.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第四特征,在第一蓄电池壳体的壳体上壁与第二蓄电池壳体的壳体下壁之间形成有第二蓄电池壳体的冷却介质套,因此,能够对第二蓄电池壳体的壳体下壁进行冷却,从而提高蓄电池模块的冷却效果。
26.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第五特征,冷却介质套由第一蓄电池壳体的壳体上壁下表面和第二蓄电池壳体的壳体下壁上表面划分出,因此,能够将部件数量的增加抑制为最小限度并且形成冷却介质套,而且还能够将冷却介质套的高度抑制为最小限度。
27.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第六特征,第二蓄电池壳体的壳体后壁从前上方向后下方倾斜,配线类配置于被在第二蓄电池壳体的前部配置的蓄电池模块的后表面与壳体后壁的前表面之间划分出的空间,因此,能够避免壳体后壁与后部座椅发生干涉并且在第二蓄电池壳体的内部确保空间,从而利用该空间来配置配线类。
28.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第七特征,第一蓄电池壳体的上部及第二蓄电池壳体的后部中的至少一方具备沿车宽方向延伸的梁部,因此,能够利用梁部来对蓄电池壳体进行加强,从而提高耐侧面碰撞性能。
29.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第八特征,第一蓄电池壳体具备对蓄电池模块与电动车辆的电气设备进行电连接的连接器,连接器具备主体部和接口部,接口部配置于第一蓄电池壳体的前壁或后壁,并且在沿车身前后方向观察时配置于凹部的上方,因此,能够不浪费地进行配线针对在第一蓄电池壳体的前方或后方配置的电气设备的处理。
30.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第九特征,主体部在俯视下配置于凹部的上方,因此,能够有效利用未配置蓄电池模块的凹部上方的无效空间,从而合理地对主体部进行配置。
31.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第十特征,接口部配置于第一蓄电池壳体的前壁,主体部配置于在凹部的上方配置的接线台的前方,接线台与主体部电连接,因此,能够将对接线台及主体部进行连接的母线的长度抑制得较短。
附图说明
32.图1是插电式混合动力车辆的车身侧视图。(第一实施方式)
33.图2是蓄电池包的分解立体图。(第一实施方式)
34.图3是图1的3部放大图。(第一实施方式)
35.图4是图3的4

4线剖视图。(第一实施方式)
36.图5是图2的5方向向视图。(第一实施方式)
37.图6是图2的6方向向视图。(第一实施方式)
38.图7是示出第一水套及第二水套的配置的图。(第一实施方式)
39.图8是在将第一蓄电池壳体的第一盖卸下的状态下的立体图。(第二实施方式)
40.附图标记说明
41.11
ꢀꢀ
电动马达
42.12
ꢀꢀ
发动机
43.14
ꢀꢀ
地板
44.15
ꢀꢀ
前部座椅
45.16
ꢀꢀ
后部座椅
46.16a 座椅座垫
47.19
ꢀꢀ
消声器(排气通路构件)
48.31
ꢀꢀ
第一蓄电池壳体(蓄电池壳体)
49.32
ꢀꢀ
第二蓄电池壳体(蓄电池壳体)
50.33a 凹部
51.33h 前壁
52.34a 壳体上壁
53.34f 梁部
54.37
ꢀꢀ
蓄电池模块
55.39
ꢀꢀ
接线台
56.40
ꢀꢀ
蓄电池控制装置
57.41
ꢀꢀ
电池单体电压传感器
58.42a 壳体下壁
59.43c 壳体后壁
60.43d 梁部
61.45
ꢀꢀ
蓄电池模块
62.47
ꢀꢀ
第二水套(冷却介质套)
63.49
ꢀꢀ
配线类
64.50
ꢀꢀ
低压连接器(连接器)
65.50a 主体部
66.50b 接口部
67.51
ꢀꢀ
高压连接器(连接器)
68.51a 接口部。
具体实施方式
69.以下,基于图1~图7来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的前后方向、左右方向(车宽方向)及上下方向是以落座于驾驶席的乘员为基准来定义的。
70.第一实施方式
71.如图1所示,在前轮驱动的插电式混合动力车辆的车身前部搭载有:电动马达11,其对前轮进行驱动;发动机12,其驱动对蓄电池充电的发电机;动力驱动单元13,其具备对电动马达11的驱动进行控制的逆变器。在地板14的上表面配置有前部座椅15及后部座椅16,在后部座椅16的下方的地板14的下表面搭载有向电动马达11供电的蓄电池包17。排气管18从发动机12起朝后方延伸,在排气管18的中间部设置的消声器19设置于蓄电池包17的下方。
72.如图2所示,蓄电池包17具备下层的第一蓄电池壳体31和上层的第二蓄电池壳体32,上层的第二蓄电池壳体32与第一蓄电池壳体31的前上部重叠。第一蓄电池壳体31具备均为金属压铸制的第一壳体主体33及第一盖34,并通过将第一盖34结合于第一壳体主体33的上表面开口部而构成。在第一壳体主体33的车宽方向中央部以向上凹陷的方式形成有槽状的凹部33a,该凹部33a具有半圆状截面并且沿前后方向延伸,在该凹部33a收容有消声器19(参照图1)的一部分。
73.如图3~图5及图7所示,第一壳体主体33具备由凹部33a左右分隔成的左壳体底壁33b及右壳体底壁33c,通过结合左壳体底壁33b的下表面的左盖构件35a从而在左壳体底壁33b与左盖构件35a之间形成左第一水套36a,通过结合右壳体底壁33c的下表面的右盖构件35b从而在右壳体底壁33c与右盖构件35b之间形成右第一水套36b。
74.在左第一水套36a的前端并且车宽方向内端(右端)形成有冷却水供给口36a,该冷却水供给口36a从未图示的冷却水箱供给有冷却水,在第一壳体主体33的左壳体侧壁33d向上形成有冷却水供给通路33e,该冷却水供给通路33e用于将从左第一水套36a的左端排出的冷却水向第二蓄电池壳体32供给。另外,在右第一水套36b的前端且车宽方向内端(左端)形成有冷却水排出口36b,该冷却水排出口36b将冷却水向未图示的冷却水箱排出,在第一壳体主体33的右壳体侧壁33f向下形成有冷却水排出通路33g,该冷却水排出通路33g用于将从第二蓄电池壳体32排出的冷却水向右第一水套36b的右端供给。
75.回到图2,在第一壳体主体33的左壳体底壁33b及右壳体底壁33c的上表面各载置有两个蓄电池模块37。长方体状的蓄电池模块37将多个蓄电池单体38沿长度方向层叠,且该蓄电池模块37以该长度方向(层叠方向)沿着第一壳体主体33的凹部33a的左右两侧的方式沿前后方向配置。
76.在第一壳体主体33的凹部33a的后部上表面,配置有接线台39及蓄电池控制装置40,在上述接线台39及蓄电池控制装置40的左右两侧的蓄电池模块37的上表面,分别配置有电池单体电压传感器41。
77.在将第一壳体主体33的上表面开口部覆盖的第一盖34以沿车宽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有壳体上壁34a,该壳体上壁34a构成第二水套47的底壁,在壳体上壁34a的车宽方向两端部形成有左右的连通孔34b、34c,该左右的连通孔34b、34c分别与第一壳体主体33的左右的冷却水供给通路33e及冷却水排出通路33g连通。另外,在第一盖34的后部处的车宽方向中央部形成有隆起部34d,该隆起部34d将接线台39及蓄电池控制装置40的上方覆盖,在隆起部34e的两侧形成有分别将左右的电池单体电压传感器41的上方覆盖的隆起部34e。而且,在第一盖34的前后方向中央部沿车宽方向形成有梁部34f,该梁部34f具有梯形状截面并朝上方突出。
78.第二蓄电池壳体32具备均为金属压铸制的第二壳体主体42及第二盖43,在该第二蓄电池壳体32的内部配置有左右两个蓄电池模块45,该左右两个蓄电池模块45通过将蓄电池单体44沿车宽方向层叠而形成,在各蓄电池模块45的上表面配置有电池单体电压传感器46。第二蓄电池壳体32的第二壳体主体42的壳体下壁42a具备向上凹陷的凹部42b,在该凹部42b的下表面与第一蓄电池壳体31的第一盖34的壳体上壁34a的上表面之间划分出第二水套47(参照图3、图4、图6及图7)。
79.如图2及图3的放大框内所示,第二水套47及左右的连通孔34b、34c的外周由被夹在第二壳体主体42的壳体下壁42a下表面与第一盖34的壳体上壁34a的上表面之间的密封构件48进行密封。并且,在密封构件48的外侧,第一盖34的壳体上壁34a的上表面趋向外侧而向下倾斜。
80.如图3所示,第二盖43的前后方向截面具备壳体前壁43a、壳体上壁43b及壳体后壁43c,壳体后壁43c从前上方向后下方倾斜。在收容于第二蓄电池壳体32的蓄电池模块45的后表面与壳体后壁43c之间形成有截面三角形状的空间,在该空间内收容有配线类49。另外,沿着第二盖43的壳体后壁43c的后端,向上敞开的u字状截面的梁部43d沿车宽方向形成。
81.如图1所示,如上述那样构成的蓄电池包17搭载于后部座椅16的下方的地板14的下表面。后部座椅16的座椅座垫16a形成为前高后低,且座椅座垫16a的前部配置于蓄电池包17的第二蓄电池壳体32的上方,座椅座垫16a的后部配置于蓄电池包17的第一蓄电池壳体31的后部的上方。
82.接下来,说明具备上述结构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作用。
83.在从搭载于车身前部的发动机12起朝后方延伸的排气管18设置的消声器19被收容于凹部33a,该凹部33a在下层的第一蓄电池壳体31的第一壳体主体33的左壳体底壁33b与右壳体底壁33c之间沿前后方向延伸,因此,能够避免与消声器19的干涉而将蓄电池包17配置于尽可能低的位置,由此,能够将在蓄电池包17的上方配置的后部座椅16配置于较低的位置,从而确保了乘员的头上空间。
84.收容于第一蓄电池壳体31的四个蓄电池模块37以沿着第一壳体主体33的从车宽方向中央部朝上方隆起的凹部33a的左右两侧的方式,将长度方向朝向前后方向地配置,因此,能够降低蓄电池模块37的搭载位置,从而将第一蓄电池壳体31的第一盖34的高度抑制得较低。另一方面,第二蓄电池壳体32的两个蓄电池模块37以使长度方向朝向车宽方向的方式配置于第二壳体主体42,因此,能够减小第二蓄电池壳体32的前后方向宽度,从而使第二蓄电池壳体32仅与第一蓄电池壳体31的前部重叠。其结果是,蓄电池包17的上表面成为前高后低的台阶状,并以沿着该前高后低的倾斜的方式配置后部座椅16的座椅座垫16a,由此,能够将后部座椅16配置于更低的位置来确保乘员的头上空间。
85.特别地,蓄电池包17的接线台39及蓄电池控制装置40利用了第一蓄电池壳体31的后部处的凹部33a的上方空间进行配置,电池单体电压传感器41利用了第一蓄电池壳体31的后部处的蓄电池模块37的上方空间进行配置,因此,使上下方向尺寸比较大的接线台39及蓄电池控制装置40位于不存在蓄电池模块37的凹部33a的上方空间,使上下方向尺寸比较小的电池单体电压传感器41配置于蓄电池模块37的上方空间,由此能够将第一蓄电池壳体31的上表面的高度抑制得较低。
86.通过像这样对接线台39、蓄电池控制装置40及电池单体电压传感器41进行收容,从而即使第一蓄电池壳体31的后部上表面的高度稍高一些,由于该第一蓄电池壳体31的后部上表面的高度低于第二蓄电池壳体32的上表面的高度,因此第一蓄电池壳体31也不会与后部座椅16的座椅座垫16a发生干涉。
87.另外,第二蓄电池壳体32的第二盖43的壳体后壁43c从前上方向后下方倾斜,将配线类49配置于被在第二蓄电池壳体32的前部配置的蓄电池模块45的后表面与壳体后壁43c的前表面之间划分出的空间,因此,能够避免壳体后壁43c与后部座椅16的座椅座垫16a发生干涉,在第二蓄电池壳体32的内部确保空间,从而利用该空间来配置配线类49。
88.而且,第一蓄电池壳体31的第一盖34具备沿车宽方向延伸的梁部34f,且第二蓄电池壳体32的第二盖43具备沿车宽方向延伸的梁部43d,因此,能够利用这些梁部34f、43d来对第一蓄电池壳体31及第二蓄电池壳体32进行加强,从而提高耐侧面碰撞性能。
89.接下来,低温的冷却水在冷却水供给口36a

左第一水套36a

冷却水供给通路33e

第二水套47

冷却水排出通路33g

右第一水套36b

冷却水排出口36b的路径循环,从而利用在第一蓄电池壳体31的底部形成的左第一水套36a及右第一水套36b来对四个蓄电池模块37进行冷却,并利用在第二蓄电池壳体32的底部形成的第二水套47来对两个蓄电池模块45进行冷却。
90.第一蓄电池壳体31的第一壳体主体33的底壁被收容消声器19的凹部33a分离成左壳体底壁33b及右壳体底壁33c,因此,第一壳体主体33的水套被二分为左第一水套36a及右第一水套36b,另外,在第二蓄电池壳体32的第二壳体主体42的下表面设置有左第一水套36a及右第一水套36b以外另行设置的第二水套47。
91.这样,蓄电池包17具备在上下且在左右分割成三个的左第一水套36a、右第一水套36b及第二水套47,但将它们由在第一壳体主体33的左壳体侧壁33d设置的冷却水供给通路33e及在右壳体侧壁33f设置的冷却水排出通路33g串联连接,因此,能够将冷却水通路的长度缩短而将部件数量抑制为最小限度并且得到较高的冷却性能。
92.另外,左第一水套36a的冷却水供给口36a及右第一水套36b的冷却水排出口36b都设置于第一蓄电池壳体31的前表面侧,因此,能够将对在蓄电池包17的前方配置的冷却水箱与蓄电池包17进行连接的冷却水通路的长度抑制为最小限度。而且,冷却水供给口36a及冷却水供给通路33e设置于左第一水套36a的车宽方向两端,冷却水排出口36b及冷却水排出通路33g设置于右第一水套36b的车宽方向两端,并且冷却水供给通路33e及冷却水排出通路33g设置于第二水套47的车宽方向两端,因此,能够简化冷却水通路的处理,并且通过使冷却水在左第一水套36a、右第一水套36b及第二水套47的内部空间均匀地流通来提高冷却性能。
93.特别地,在第二蓄电池壳体32的第二壳体主体42的壳体下壁42a形成有向上凹陷的凹部42b,蓄电池模块45载置于凹部42b的上表面,在凹部42b的下表面与结合于此的第一蓄电池壳体31的第一盖34的壳体上壁34a的上表面之间形成有第二水套47,因此,不追加特别的构件,在该状态下利用现有的第一蓄电池壳体31的壳体上壁34a及第二蓄电池壳体32的壳体下壁42a就能够构成第二水套47。而且,第二水套47被划分在第一蓄电池壳体31及第二蓄电池壳体32的外部,因此,即使在万一冷却水从第二水套47泄漏的情况下,该冷却水也不会向第一蓄电池壳体31或第二蓄电池壳体32的内部浸入。
94.另外,在第一蓄电池壳体31的左壳体侧壁33d形成对左第一水套36a及第二水套47进行连接的冷却水供给通路33e,在第一蓄电池壳体31的右壳体侧壁33f形成对右第一水套36b及第二水套47进行连接的冷却水排出通路33g,因此,不仅无需外部配管那样的特别的构件而削减了部件数量,而且通过利用共用的密封构件48将第二水套47、连通孔34b及连通孔34b包围从而进一步削减了部件数量。而且,在对第二水套47外周进行划分的密封构件48的外侧,第一蓄电池壳体31的第一盖34的壳体上壁34a趋向外侧而向下倾斜(参照图3),因此,即使在万一冷却水从密封构件48泄漏的情况下,也防止泄漏出的冷却水积存于第一盖34的壳体上壁34a的上表面。
95.而且,收容于第二蓄电池壳体32的蓄电池模块45沿车宽方向层叠蓄电池单体44,因此能够通过将第二蓄电池壳体32设为沿车宽方向较长的形状来避免与后部座椅16的座椅座垫16a的干涉。此时,第二蓄电池壳体32的第二水套47配置成使冷却水沿车宽方向流动,因此,能够对蓄电池模块45的所有蓄电池单体44进行高效地冷却。
96.接下来,基于图8来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
97.第二实施方式
98.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四个蓄电池模块37以使长度方向朝向前后方向的方式配置于第一壳体主体33的内部,但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两个蓄电池模块37以使长度方向朝向车宽方向的方式配置于第一壳体主体33的内部的前侧,而且四个蓄电池模块37以使长度方向朝向前后方向的方式配置于第一壳体主体33的内部的后侧。这六个蓄电池模块37在沿前后方向形成于第一壳体主体33的车宽方向中央部的凹部33a的车宽方向两侧分开地各配置三个,并且利用凹部33a的上方的未配置蓄电池模块37的空间来配置接线台39、蓄电池控制装置40、低压连接器50及高压连接器51。
99.即,在凹部33a的上方的后侧上下两层地配置下侧的接线台39与上侧的蓄电池控制装置40。而且,在凹部33a的上方的前侧配置有低压连接器50的主体部50a,且低压连接器50的接口部50b安装于第一壳体主体33的凹部33a的上方的前壁33h。另外,高压连接器51包括接口部51a,该接口部51a也安装于第一壳体主体33的凹部33a的上方的前壁33h处的低压连接器50的接口部50b的左侧。
100.接线台39、低压连接器50的主体部50a及高压连接器51由母线52~55进行连接,低压连接器50的接口部50b向各辅助设备类供给低压电流,高压连接器51的接口部51a向电动马达11供给高压电流。
101.沿着第一壳体主体33的凹部33a的形状的隔热板56从前壁33h起朝前方延伸,该隔热板56存在于与在凹部33a的下方配置的排气管18之间,由此,保护低压连接器50的接口部50b及高压连接器51的接口部51a免受排气管18的热。
102.如以上所述,根据第二实施方式,在第一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的基础上,低压连接器50的接口部50b及高压连接器51的接口部51a配置于第一蓄电池壳体31的前壁33h且配置于第一壳体主体33的凹部33a的上方,因此,能够不浪费地进行配线针对在第一蓄电池壳体31的前方配置的电气设备的处理。而且,低压连接器50的主体部50a配置于凹部33a的上方,因此能够有效利用未配置蓄电池模块37的凹部33a的上方的无效空间来对低压连接器50的主体部50a进行合理地配置。而且,低压连接器50的接口部50b及高压连接器51的接口部51a配置于第一蓄电池壳体31的前壁33h,低压连接器50的主体部50a配置于在凹部33a的上方
配置的接线台39的前方,接线台39与主体部50a电连接,因此,能够将对接线台39及低压连接器50的主体部50a进行连接的母线52、53的长度抑制得较短。
103.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能够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设计变更。
104.例如,本发明的排气通路构件并不限定于实施方式的消声器19,也可以是该消声器19的上游侧或下游侧的排气管18。
105.另外,在实施方式中,第一蓄电池壳体31的第一壳体主体33及第二蓄电池壳体32的第二盖43都具备梁部34f、43d,但也可以仅具备这些梁部34f、43d中的至少一方。
106.另外,在实施方式中,在第一蓄电池壳体31的后部处的凹部33a的上方空间载置有蓄电池控制装置40及接线台39这两方,但也可以仅配置这些蓄电池控制装置40及接线台39中的至少一方。
107.另外,在实施方式中,将低压连接器50的接口部50b及高压连接器51的接口部51a设置于第一壳体主体33的前壁33h,但也可以将它们设置于第一壳体主体33的后壁。
108.另外,本发明的冷却介质并不限定于实施方式的冷却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