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测车弹性可自动伸缩车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862601发布日期:2021-02-05 17:23阅读:50来源:国知局
探测车弹性可自动伸缩车轮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发明涉及车轮技术领域,具体为探测车弹性可自动伸缩车轮。


背景技术:

[0002]
车轮是固定轮胎内缘、支持轮胎并与轮胎共同承受负荷的刚性轮。也将组合在一起的轮胎、轮辋与轮辐统称车轮。由车轮和轮胎两大部件组成车轮总成。通常轮子被视做人类最古老、最重要的发明。
[0003]
现有的轮子上本身并不能实现减震的功能,均是依靠在车架上的减震器实现减震,多次使用可能会使车架与轮子的连接部分发生疲劳损耗;现有的汽车在行驶过程中陷入泥坑时会发生打滑现象,导致车辆无法从泥坑中走出,需要人手动抬起车辆,费时费力;同时现有的轮子无法实现自动更换,在赛车比赛时需要多民工作人员协同工作,消耗人力。因此,设计缓冲性能好和自动更换的探测车弹性可自动伸缩车轮是很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探测车弹性可自动伸缩车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0005]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探测车弹性可自动伸缩车轮,包括轮子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轮子本体的一侧设置有安装部,所述安装部均匀设置有多个充气变形柱,所述安装部的外部套接有车架,所述车架的外部均匀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充气变形柱为三角锥形,且其顶端伸入安装孔的内部。
[0006]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轮子本体的外周面上均匀开设有圈槽,所述圈槽的内部填充设置有折叠囊,所述折叠囊的外侧为橡胶材质,所述折叠囊的两侧对应设置有气囊,所述折叠囊之间连接有柔性箍丝,所述轮子本体的内部设置有轮毂,所述轮毂与柔性箍丝相连接,所述轮子本体与轮毂之间设置有摩擦阻尼。
[0007]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轮子本体的一侧设置有轮胎更换装置,所述轮胎更换装置包括圈槽,所述圈槽的一侧设置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的一侧通过铰链连接有折叠爪,所述折叠爪的一侧连接有定位块,所述圈槽的一侧安装有伸缩气缸,所述伸缩气缸的输出端与控制杆相连接。
[0008]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圈槽的一侧设置有螺丝起拧装置,所述螺丝起拧装置包括滑座,所述滑座与圈槽滑动连接,所述滑座的顶部安装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的顶部安装有升降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连接有窄齿轮,所述固定架的一侧滑动连接有导杆,所述导杆的一端连接有螺杆螺丝刀,所述螺杆螺丝刀的外部设置有宽齿轮,所述宽齿轮与窄齿轮相啮合,所述螺杆螺丝刀的一端穿过圈槽。
[0009]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轮子本体的内壁设置有泥坑判断装置,所述泥坑判断装置包括三个嵌入在轮毂侧壁的液压腔,三个所述液压腔的内部分别滑动设置有压力块一、压力块二和压力块三,其中一个所述液压腔的底部贯通连接有流道一,所述流道一的一端
贯通连接有腔体二,所述腔体二的内部滑动设置有挡板二,所述腔体二的直径大于挡板二的直径,所述腔体二的底部贯通连接有流道二,所述腔体二与压力块二所在的液压腔相贯通,所述流道二的一端贯通连接有腔体一,所述腔体一的底部贯通连接有流道三,所述流道三的内部设置有压力变送器。
[0010]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气囊的内壁均匀设置有碳酸氢钠囊,所述气囊的外壁开设有进水孔,所述进水孔的内部设置有单向阀,所述进水孔的外周面设置有遇水分解膜。
[0011]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圈槽的中部通过焊接固定有摆杆,所述摆杆的一端连接有调向电机。
[0012]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气囊的一端收缩处设置有充气头,所述轮毂的外壁均匀开设有多个导风道,所述导风道的外部与发动机出气喷管相连通,所述导风道的一端设置有风力开关,所述充气头与导风道相对设置。
[0013]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圈槽的一侧设置有磁铁圈。
[0014]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气囊的内壁还均匀设置有塑胶囊,所述塑胶囊的内部填充有强力凝胶,所述进水孔的内侧壁设置有透气扇板,所述透气扇板与塑胶囊为配合结构,所述透气扇板与气囊的外壁之间设置有弹簧。
[0015]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设置有轮胎更换装置,在更换轮胎时只需要把新轮胎放在折叠爪处,即可利用螺丝起拧装置将旧轮胎换下,并将新轮胎装上,大大节省工作人员换轮胎的时间,通过设置有泥坑判断装置和气囊等构件,可以在泥坑中打滑时利用气囊使整车升起,防止车子整个陷在泥中,无需手动将车子牵拉走,节省人力。
附图说明
[0016]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的轮胎更换装置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的轮胎更换装置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发明的螺丝起拧装置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发明的轮子本体与气囊安装示意图;图6是本发明的泥坑判断装置结构示意图;图中:1、轮子本体;2、螺丝起拧装置;3、轮胎更换装置;5、泥坑判断装置;4、车架;11、安装部;12、充气变形柱;41、安装孔;21、宽齿轮;22、滑座;23、固定架;24、升降电机;241、窄齿轮;25、导杆;26、螺杆螺丝刀;31、圈槽;32、折叠爪;321、定位块;33、固定环;34、控制杆;35、伸缩气缸;51、压力块一;52、压力块二;53、压力块三;54、活塞缸;56、轮毂;561、流道一;562、腔体一;5621、挡板一;563、腔体二;5631、挡板二;564、流道二;565、流道三;13、通孔;14、折叠囊;141、柔性箍丝;15、气囊。
具体实施方式
[0017]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
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18]
请参阅图1-6,本发明提供技术方案:探测车弹性可自动伸缩车轮,包括轮子本体1,其特征在于:轮子本体1的一侧设置有安装部11,安装部11均匀设置有多个充气变形柱12,安装部11的外部套接有车架4,车架4的外部均匀开设有安装孔41,充气变形柱12为三角锥形,且其顶端伸入安装孔41的内部,当其充气变形后能够支撑充气变形柱12,使充气变形柱12更为坚硬,充气变形柱12能够对驱动套接件起到缓冲作用,在减震的同时能够预留一定空间,在汽车轮子高速转动时可以使风能够流通进,更好地实现汽车轮子与车身连接处的散热效果,当需要将轮子本体1和安装部11整个拆下时,只需将充气变形柱12泄出气体即可将轮子连同安装部11拆下,实现快速更换;轮子本体1的外周面上均匀开设有圈槽31,圈槽31的内部填充设置有折叠囊14,折叠囊14的外侧为橡胶材质,折叠囊14的两侧对应设置有气囊15,折叠囊14之间连接有柔性箍丝141,轮子本体1的内部设置有轮毂56,轮毂56与柔性箍丝141相连接,轮子本体1与轮毂56之间设置有摩擦阻尼,当汽车刹车导致轮胎打滑时,由于驱动力停止,轮毂56停止而轮子本体1继续转动,转动的摩擦力大于两者的阻尼时,两者发生相对转动,使得柔性箍丝141对折叠囊14产生牵拉作用,使得折叠囊14与通孔13相互脱离,从而气囊15能够伸出折叠囊14进入通孔13,使得轮子本体1能够与地面相互脱离,防止轮在过量摩擦造成损害,提高轮胎的使用寿命,当汽车在水中发生打滑时,同样可以通过使气囊15充气增加轮子本体1的浮力,有助于脱离水体,并且使轮子本体1能够脱离水面,防止车辆前部长时间陷入水中造成渗水现象,当气囊15用完时直接从折叠囊14上拆下即可,再放入新的气囊15便于反复利用;轮子本体1的一侧设置有轮胎更换装置3,轮胎更换装置3包括圈槽31,圈槽31的一侧设置有固定环33,固定环33的一侧通过铰链连接有折叠爪32,折叠爪32的一侧连接有定位块321,圈槽31的一侧安装有伸缩气缸35,伸缩气缸35的输出端与控制杆34相连接,当轮胎报废需要更换轮子本体1时,首先伸缩气缸35驱动折叠爪32进行折叠接着可以直接将轮子本体1取下,接着将新的轮胎放在折叠爪32上,随后伸缩气缸35伸出,使得轮子被定位块321卡住防止脱落,便于实现车轮的更换;圈槽31的一侧设置有螺丝起拧装置2,螺丝起拧装置2包括滑座22,滑座22与圈槽31滑动连接,滑座22的顶部安装有固定架23,固定架23的顶部安装有升降电机24,电机24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连接有窄齿轮241,固定架23的一侧滑动连接有导杆25,导杆25的一端连接有螺杆螺丝刀26,螺杆螺丝刀26的外部设置有宽齿轮21,宽齿轮21与窄齿轮241相啮合,螺杆螺丝刀26的一端穿过圈槽31,当进行起钉时,首先启动升降电机24,其带动螺杆螺丝刀26转动,从而使得其升降,直至与汽车固定的螺丝相啮合,接着宽齿轮21与窄齿轮241啮合转动,从而自身实现升降并将螺丝起出来,无需人力进行起螺丝的操作,起出来后反向转动螺杆螺丝刀26,从而带动螺丝出来;轮子本体1的内壁设置有泥坑判断装置5,泥坑判断装置5包括三个嵌入在轮毂56侧壁的液压腔54,三个液压腔54的内部分别滑动设置有压力块一51、压力块二52和压力块三53,其中一个液压腔54的底部贯通连接有流道一561,流道一561的一端贯通连接有腔体二563,腔体二563的内部滑动设置有挡板二5631,腔体二563的直径大于挡板二5631的直径,腔体
二563的底部贯通连接有流道二564,腔体二563与压力块二52所在的液压腔54相贯通,流道二564的一端贯通连接有腔体一562,腔体一562的底部贯通连接有流道三565,流道三565的内部设置有压力变送器,当以一定的速度发动轮子本体1转动时,且在打滑的路况中由于存在较大的滑动摩擦力,使得压力块一51、压力块二52和压力块三53交替并按照一定顺序向下压,使得流道一561呈一定速率导通,并将挡板二5631不断抬起,从而压力块二52可以下压并将其液体导入流道二564,接着控制腔体一562内的液体进入流道三565内,使得其压力变送器可以控制气囊15的外部风力作用并使其展开,便于在水中或泥中打滑时使气囊15自动展开,在正常行驶时由于无滑动摩擦力只有静摩擦力,所以无法触发机关;气囊15的内壁均匀设置有碳酸氢钠囊,气囊15的外壁开设有进水孔,进水孔的内部设置有单向阀,进水孔的外周面设置有遇水分解膜,当汽车轮胎陷入水中过久时,遇水分解膜发生分解,使得水可以从外部积水出渗入气囊15中,当水渗入后会与碳酸氢钠囊发生反应,释放大量二氧化碳,使得气囊15能够顺利展开,弥补汽车发动机风力不足的缺点,提高气囊15的顶升距离,便于在更深的坑中使用;圈槽31的中部通过焊接固定有摆杆,摆杆的一端连接有调向电机,当起完一个螺丝时,启动调向电机,其输出轴将摆杆摆动至另一处,便于起下一个钉子,无需多个螺丝刀;气囊15的一端收缩处设置有充气头,轮毂56的外壁均匀开设有多个导风道,导风道的外部与发动机出气喷管相连通,导风道的一端设置有风力开关,充气头与导风道相对设置,当汽车发动机空转时,其出风口的风力会变大,从而触发风力开关作用,并将导风道的风灌入充气头,使得气囊15能够展开,便于利用发动机的风力使气囊15展开,无需另外配备气泵,节省体积;圈槽31的一侧设置有磁铁圈,当螺丝被起出来后其会吸在磁铁圈防止掉落,并且便于螺丝能够上上去;气囊15的内壁还均匀设置有塑胶囊,塑胶囊的内部填充有强力凝胶,进水孔的内侧壁设置有透气扇板,透气扇板与塑胶囊为配合结构,透气扇板与气囊15的外壁之间设置有弹簧,当轮胎陷入水中,而气囊15展开时,由于水底的刚性作用力,会将透气扇板撑开并且使其戳破塑胶囊,其内部的强力凝胶被释放出来,分布在气囊15的内壁,防止其受到过大的作用力而发生爆炸,提高其强度。
[0019]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0020]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