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的后排座椅以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880672发布日期:2021-02-05 18:54阅读:95来源:国知局
车辆的后排座椅以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车辆的后排座椅以及车辆。


背景技术:

[0002]
相关技术中,车辆的后排座椅包括:中间座椅以及位于中间座椅左右两侧的左侧座椅和右侧座椅。然而,当后排乘坐三位乘客时,后排乘客会感觉拥挤(尤其是紧凑型车辆),尤其是中间座椅上的乘客,无法倚靠在靠背上,乘车舒适性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用于车辆的后排座椅,所述后排座椅的乘用舒适性更高。
[0004]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后排座椅的车辆。
[0005]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后排座椅,所述后排座椅包括:左侧座椅、右侧座椅、中间座椅以及驱动组件,所述左侧座椅和所述右侧座椅均与车辆的车身连接;所述中间座椅位于所述左侧座椅和所述右侧座椅之间,所述中间座椅能够在与所述左侧座椅、所述右侧座椅平齐的第一状态和凸出所述左侧座椅和所述右侧座椅的前表面的第二状态之间切换;所述驱动组件设置在所述中间座椅与所述车身之间,所述驱动组件适于带动所述中间座椅运动以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
[0006]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车辆的后排座椅,通过在中间座椅和车身之间设置驱动组件,以使驱动组件带动中间座椅在所述第一状态和所述第二状态之间切换,从而满足乘客的使用需求,并保证后排乘客乘坐舒适、宽敞,进而提高乘车的舒适性以及后排乘客的使用体验。
[0007]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驱动组件包括:撑杆,所述撑杆的一端与车身铰接,所述撑杆的另一端与所述中间座椅铰接。
[0008]
进一步地,所述撑杆构造为气动撑杆、液压撑杆中的任一种。
[0009]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第一推杆和第二推杆,所述第一推杆和所述第二推杆均一端与所述车身铰接,另一端与所述中间座椅铰接,所述第一推杆和所述第二推杆在所述中间座椅的高度方向上间隔开。
[0010]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推杆包括:第一杆和第二杆,所述第一杆的一端与所述车身连接,所述第二杆的一端与所述座椅连接,所述第一杆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杆的另一端铰接;所述第二推杆包括:第三杆和第四杆,所述第三杆的一端与所述车身连接,所述第三杆的一端与所述座椅连接,所述第四杆的另一端和所述第四杆的另一端铰接。
[0011]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杆与所述第二杆的铰接处、所述第三杆与所述第四杆的铰接处设置有扭簧。
[0012]
可选地,所述后排座椅还包括:第一解锁件,所述第一解锁件包括:第一拨杆、与所述第一拨杆铰接的连杆,所述连杆与所述第一推杆、所述第二推杆连接,在所述中间座椅处
于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一拨杆适于带动所述连杆运动以解锁所述第一推杆和所述第二推杆。
[0013]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后排座椅还包括:锁止件,所述锁止件包括:锁环和锁扣,所述锁环设置在所述中间座椅上,所述锁扣设置在所述车身上,所述锁扣适于与所述锁环配合以将所述中间座椅锁止在所述第一状态。
[0014]
进一步地,所述后排座椅还包括:第二解锁件,所述第二解锁件包括:第二拨杆和拉线,所述拉线的一端与第二拨杆连接,所述拉线的另一端与所述锁环或所述锁扣连接。
[0015]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后排座椅。
[0016]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17]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18]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后排座椅的主视图;
[0019]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撑杆的示意图;
[0020]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中间座椅与驱动组件的装配图。
[0021]
附图标记:
[0022]
后排座椅100,
[0023]
左侧座椅10,右侧座椅20,中间座椅30,
[0024]
驱动组件40,撑杆41,第一推杆42,第一杆421,第二杆422,第二推杆43,第三杆431,第四杆432,
[0025]
第一解锁件50,第一拨杆51,连杆52,
[0026]
锁止件60,锁环61,锁扣62,
[0027]
第二解锁件70,第二拨杆71,拉线72。
具体实施方式
[0028]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29]
下面参考图1-图3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后排座椅100。
[0030]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后排座椅100,后排座椅100包括:左侧座椅10、右侧座椅20、中间座椅30以及驱动组件40,左侧座椅10和右侧座椅20均与车辆的车身连接;中间座椅30位于左侧座椅10和右侧座椅20之间,中间座椅30能够在与左侧座椅10、右侧座椅20平齐的第一状态和凸出左侧座椅10和右侧座椅20的前表面的第二状态之间切换;驱动组件40设置在中间座椅30与车身之间,驱动组件40适于带动中间座椅30运动以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
[0031]
具体而言,第一状态是指:中间座椅30的靠背位置与左侧座椅10、右侧座椅20的靠
背位置相平齐,第二状态是指:中间座椅30的前表面凸出于左侧座椅10和右侧座椅20的前表面,以使中间座椅30凸出左侧座椅10和右侧座椅20,从而保证左侧座椅10和右侧座椅20的乘客乘坐宽敞、舒适,并能够保证中间座椅30的乘客倚靠在靠背上,从而提升后排乘客的乘坐体验和乘车的舒适性。
[0032]
同时,在中间座椅30和车身之间设置有驱动组件40,以通过驱动组件40带动中间座椅30相对车身进行运动,从而使中间座椅30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
[0033]
可以理解的是,在后排的乘客为一人或两人时,中间座椅30设置在第一状态下,此时,本申请的后排座椅100与常规的后排座椅100一样,保障后排乘客乘坐舒适、宽敞;在后排的乘客为三人时,中间座椅30设置在第二状态,此时,驱动组件40带动中间座椅30相对车身运动,使中间座椅30的前表面凸出于左侧座椅10、右侧座椅20的前表面,从而方便中间位置的乘客在较靠前的位置乘坐,并依靠倚靠在中间座椅30的靠背上,而且能够避免乘坐在左侧座椅10和右侧座椅20的乘客感到拥挤,进而提高乘车的舒适性以及后排乘客的使用体验。
[0034]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车辆的后排座椅100,通过在中间座椅30和车身之间设置驱动组件40,以使驱动组件40带动中间座椅30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从而满足乘客的使用需求,并保证后排乘客乘坐舒适、宽敞,进而提高乘车的舒适性以及后排乘客的使用体验。
[0035]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2所示,驱动组件40包括:撑杆41,撑杆41的一端与车身铰接,撑杆41的另一端与中间座椅30铰接。
[0036]
由此,在通过撑杆41使车身与中间座椅30连接的前提下,使中间座椅30可相对于车身进行移动,从而实现中间座椅30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进行切换,进而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使后排乘客的乘坐宽敞、舒适。
[0037]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撑杆41构造为气动撑杆、液压撑杆中的任一种。这样,构造为气动撑杆或液压撑杆的撑杆41不仅能够使中间座椅30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的切换更加稳定,而且能够有效地提高撑杆41的支撑效果。
[0038]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3所示,驱动组件40还包括:第一推杆42和第二推杆43,第一推杆42和第二推杆43均一端与车身铰接,另一端与中间座椅30铰接,第一推杆42和第二推杆43在中间座椅30的高度方向上间隔开。
[0039]
具体而言,第一推杆42和第二推杆43的两端分别与车身、中间座椅30铰接,撑杆41带动中间座椅30运动,第一推杆42和第二推杆43在中间座椅30的位置切换过程中,对中间座椅30的移动进行导向,使中间座椅30可以按照预定行程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以提高中间座椅30的运动平稳性。
[0040]
其中,在中间座椅30的高度方向上,第一推杆42和第二推杆43间隔设置,以使第一推杆42和第二推杆43对中间座椅30的支撑力分布更加均匀,从而使中间座椅30可以稳定地维持在第二状态。
[0041]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第一推杆42包括:第一杆421和第二杆422,第一杆421的一端与车身连接,第二杆422的一端与座椅连接,第一杆421的另一端和第二杆422的另一端铰接;第二推杆43包括:第三杆431和第四杆432,第三杆431的一端与车身连接,第三杆431的一端与座椅连接,第四杆432的另一端和第四杆432的另一端铰接。
[0042]
具体而言,第一杆421与第二杆422铰接,第三杆431与第四杆432铰接,以使中间座椅30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时,使第一推杆42可以对应折叠或伸出、第二推杆43可以对应折叠或伸出,在提高中间座椅30状态切换的稳定性的前提下,使第一推杆42和第二推杆43的空间占用更加合理,避免第一推杆42、第二推杆43与中间座椅30之间出现干涉。
[0043]
进一步地,第一杆421与第二杆422的铰接处、第三杆431与第四杆432的铰接处设置有扭簧。这样,在中间座椅30处于第二状态时,可以通过设置在第一推杆42上的扭簧的两个固定端分别推抵第一杆421和第二杆422、通过设置在第二推杆43上的扭簧的两个固定端分别推抵第三杆431和第四杆432,以使中间座椅30可以稳定地维持在第二状态,同时扭簧可以提供一定的驱动力。
[0044]
可选地,如图3所示,后排座椅100还包括:第一解锁件50,第一解锁件50包括:第一拨杆51、与第一拨杆51铰接的连杆52,连杆52与第一推杆42、第二推杆43连接,在中间座椅30处于第二状态时,第一拨杆51适于带动连杆52运动以解锁第一推杆42和第二推杆43。
[0045]
其中,在将中间座椅30由第二状态切换回第一状态时,拉动第一拨杆51,第一拨杆51带动连杆52,连杆52拉动第一推杆42的第一杆421、第二推杆43的第三杆431,以将第一推杆42、第二推杆43解锁,进而撑杆41带动中间座椅30切换至第一状态。
[0046]
可以理解的是,在第一杆421与第二杆422铰接处设置有限位结构,例如:在第一杆421上设置卡槽,第二杆422上设置卡柱,在中间座椅30处于第二状态时,卡槽与卡柱卡接配合,以实现第一推杆42在第二状态下的锁止,其中,在第三杆431与第四杆432铰接处也设置有限位结构,在第三杆431上设置卡槽或卡柱,第四杆432上设置卡柱和卡槽中的另一个,在中间座椅30处于第二状态时,卡槽与卡柱卡接配合,以实现第二推杆43在第二状态下的锁止,在第一解锁件50拉动第一推杆42和第二推杆43时,完成解锁。
[0047]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3所示,后排座椅100还包括:锁止件60,锁止件60包括:锁环61和锁扣62,锁环61设置在中间座椅30上,锁扣62设置在车身上,锁扣62适于与锁环61配合以将中间座椅30锁止在第一状态。
[0048]
由此,在中间座椅30处于第一状态时,锁扣62伸入锁环61内,并将锁环61锁止,从而将中间座椅30锁止在第一状态,以避免车辆行驶过程中,中间座椅30出现晃动。
[0049]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后排座椅100还包括:第二解锁件70,第二解锁件70包括:第二拨杆71和拉线72,拉线72的一端与第二拨杆71连接,拉线72的另一端与锁环61或锁扣62连接。
[0050]
具体而言,第二拨杆71带动拉线72,拉线72带动锁环61或锁扣62运动,以使锁环61与锁扣62脱离配合,以将锁环61与锁扣62解锁。这样,使中间座椅30在第一状态时的解锁更加简单、方便。
[0051]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后排座椅100,通过在中间座椅30和车身之间设置驱动组件40,以根据乘客的使用需求,使中间座椅30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从而在满足乘客的使用需求的前提下,保证后排乘客乘坐舒适、宽敞,并提高乘客的使用体验和乘车的舒适性,从而提高车辆的舒适性。
[0052]
下面,对中间座椅30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的切换进行描述。
[0053]
在中间座椅30由第一状态切换回第二状态时,第二拨杆71带动拉线72运动,从而使拉线72带动锁环61或锁扣62运动,以解锁锁环61和锁扣62,使中间座椅30朝着远离锁扣
62的方向运动。
[0054]
其中,撑杆41推动中间座椅30朝向第二状态运动,第一推杆42以及第二推杆43对中间座椅30进行导向限位,在中间座椅30运动至第二状态的位置时,第一杆421和第二杆422锁止、第三杆431和第四杆432锁止,进而使中间座椅30在第二状态下保持不动。
[0055]
在中间座椅30由第二状态切换回第一状态时,第一拨杆51带动连杆52运动,连杆52推动第一推杆42和第二推杆43运动,以使第一杆421与第二杆422解锁、第三杆431和第四杆432解锁,并在撑杆41的驱动下,使中间座椅30朝向锁扣62的方向运动,在中间座椅30运动至第一状态的位置后,锁扣62与锁环61配合,以使中间座椅30锁止在第一状态,以使中间座椅30可以根据乘员的使用需求,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
[0056]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57]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第二特征”可以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0058]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0059]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
[0060]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
[0061]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0062]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