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及其排风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880565发布日期:2021-02-05 18:53阅读:130来源:国知局
车辆及其排风系统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公开涉及车辆排风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车辆及其排风系统。


背景技术:

[0002]
车辆排风系统,用于平衡乘客舱内外的气压,避免在关门时由于车内压力过高导致关门力较大,同时防止影响乘客的身体感受,例如耳膜鼓噪、呼吸困难等。在车辆行驶速度发生急剧变化、车载空调内外循环工作时,排风系统中的排风口自动打开,以平衡车内外压力,提高车辆舒适度;在车辆运行平稳、车内外压差平衡时,排风口处于关闭状态,防止外界噪音传入乘客舱内。但是,排风口不仅作为气流进出的通道,也能够传播声音,在车内气流流动变化、车辆行驶过程中、车载空调使用过程中,由于振动导致排风口开闭,噪音会通过排风口进入车内,影响用户驾乘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本公开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辆的排风系统,该排风系统能够解决噪声经排风口传入乘客舱内影响驾乘体验的技术问题。
[0004]
本公开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本公开提供的车辆的排风系统。
[0005]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一种车辆的排风系统,包括:骨架,用于安装在车身上,所述骨架具有连通车内外的排风口和安装在所述排风口上可开闭的气帘;外护罩,与所述骨架相连接,所述外护罩和所述骨架之间形成容纳腔;以及扰流体,安装在所述容纳腔内,所述扰流体具有多段折弯结构,以改变所述容纳腔内气流和噪声的流通路径。
[0006]
可选地,所述外护罩具有超出所述骨架的延伸板,所述扰流体包括位于所述容纳腔内的第一多段折弯结构和伸出所述容纳腔的第二多段折弯结构,所述车辆的排风系统具有:第一工作过程,车内气流由所述排风口进入,部分气流依次经所述第一多段折弯结构、所述外护罩的直通孔流出;和/或,部分气流依次经所述第二多段折弯结构、所述延伸板和所述扰流体之间的侧向开口流出;以及第二工作过程,部分外部噪音由所述外护罩的直通孔进入,依次经所述第一多段折弯结构、所述排风口进入车内,和/或,部分外部噪音由所述延伸板和所述扰流体的侧向开口进入,依次经所述第二多段折弯结构、所述排风口进入车内。
[0007]
可选地,所述第一多段折弯结构构造为倾斜设置的z形结构,且所述z形结构的开口朝向所述外护罩设置,所述z形结构的连接壁上形成多个连通所述直通孔和所述排风口的第一通风口,和多个连通外界和所述容纳腔的第二通风口。
[0008]
可选地,所述第二多段折弯结构构造为多级台阶结构,所述多级台架结构的自由端与所述延伸板同向延伸且与所述延伸板固定连接。
[0009]
可选地,所述直通孔包括与所述排风口相对应的第一通孔和位于所述第一通孔两侧的第二通孔。
[0010]
可选地,所述骨架和所述外护罩中一者上形成有卡扣,另一者上形成有与所述卡扣卡接配合的卡接孔。
[0011]
可选地,所述骨架的排风口上还设置有多个间隔设置的格栅,多个所述格栅沿上下方向延伸。
[0012]
可选地,所述格栅沿上下方向倾斜设置,所述格栅包括用于引导气流朝向所述外护罩的直通口流通的第一格栅和用于引导气流朝向所述外护罩的延伸板流通的第二格栅。
[0013]
根据本公开的第二个方面,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车辆的排风系统。
[0014]
可选地,所述车辆的车身上形成有装配孔,所述骨架具有与所述装配孔相卡接的环状卡凸,且所述环状卡凸和所述车身之间设置有密封件。
[0015]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车内气流外排时,扰流体能够对进入容纳腔的气体起到缓冲作用,避免由于压力差过大导致气帘开启角度、振动频率较大,降低噪声;在气帘打开时,扰流体和外护罩能够对外部环境中的部分噪音起到阻隔作用,同时进入容纳腔内的噪音在扰流体的作用下多次吸收反射,有效削减传递至乘客舱内的噪音,提升乘驾体验和整车品质。
[0016]
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0017]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8]
图1是现有技术中车辆的排风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19]
图2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车辆的排风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0]
图3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车辆的排风系统中骨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1]
图4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车辆的排风系统中外护罩的结构示意图;
[0022]
图5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车辆的排风系统中扰流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3]
图6和图7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骨架中气帘关闭状态和打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24]
图8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车辆的排风系统气流流通路径的示意图;
[0025]
图9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车辆的排风系统噪声传递路径的示意图。
[0026]
附图标记说明
[0027]
1-骨架,11-排风口,12-气帘,13-环状卡凸,14-卡扣,2-外护罩,20-延伸板,21-直通孔,211-第一通孔,212-第二通孔,3-扰流体,31-第一多段折弯结构,311-第一通风口,312-第二通风口,313-卡扣结构,32-第二多段折弯结构,4-格栅,41-第一格栅,42-第二格栅,5-密封件,6-内饰板格栅,7-车身。
具体实施方式
[0028]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
[0029]
在本公开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通常是指在本公开提供的排风系统正常安装的情况下定义的,具体可参考图2所示的图面方向。“内”、

外”是指相应部件轮廓的内和外,此外,本公开中使用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为了区别一个要素和另一个要素,不具有顺序性和重要性。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
[0030]
如图1所示,在现有的车辆排风系统中,当车内气流外排时,如图7所示,气帘12自动打开,车内气流由排风口11进入并排出至外部环境,以平衡车内外压力,提升车辆舒适度;当车辆运行平稳,车内外压力平衡时,如图6所示,气帘12关闭,防止外部噪声经排风口11进入乘客舱内,为车内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但是,在气帘12打开时或由于振动导致气帘12开闭时,噪声会经排风口11进入车内,影响用户驾乘体验。
[0031]
针对上述问题,如图2至图5所示,本公开提供一种车辆的排风系统,该排风系统包括骨架1、外护罩2以及扰流体3,其中,骨架1用于安装在车身上,骨架1具有连通车内外的排风口11和安装在排风口11上可开闭的气帘12;外护罩2与骨架1相连接,外护罩2和骨架1之间形成容纳腔;扰流体3安装在容纳腔内,扰流体3具有多段折弯结构,以改变容纳腔内气流和噪声的流通路径。
[0032]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车内气流外排时,扰流体3能够对进入容纳腔的气体起到缓冲作用,避免由于压力差过大导致气帘12开启角度、振动频率较大,降低噪声;在气帘12打开时,扰流体3和外护罩2能够对外部环境中的部分噪音起到阻隔作用,同时进入容纳腔内的噪音在扰流体3的作用下多次吸收反射,有效削减传递至乘客舱内的噪音,提升乘驾体验和整车品质。
[0033]
扰流体3可以构造为任意适当的结构。在本公开中,如图4和图5所示,外护罩2具有超出骨架1的延伸板20,扰流体3包括位于容纳腔内的第一多段折弯结构31和伸出容纳腔的第二多段折弯结构32,本公开提供的车辆的排风系统具有:
[0034]
第一工作过程,如图8所示,车内气流q通过内饰板格栅6由排风口11进入容纳腔,部分气流依次经第一多段折弯结构31、外护罩2的直通孔21流出,具体如位于上方的流通路径;
[0035]
和/或,部分气流依次经第二多段折弯结构32、延伸板20和扰流体3之间的侧向开口流出,具体如位于下方的流通路径,第二多段折弯结构32能够改变气流的流动方向,由向下转为向侧方向排出,同时多段折弯结构能够对进入的气流起到扰流作用,缓冲气流的直冲压力,减轻对气帘12和扰流体3的冲击作用,在完成泄压作用的同时避免过大压力差导致气帘12开启角度和振动频率过大,以产生噪声;
[0036]
第二工作过程,如图9所示,如图中c流通路径和d流通路径所示,外护罩2和扰流体3能够直接将部分噪音v阻隔在外,有效减少噪音传入,部分外部噪音v由外护罩2的直通孔21进入,依次经第一多段折弯结构31、排风口10进入车内,如图中a传递路径所示,在第一多段折弯结构31处发生漫反射,迂回传递路径,多次吸收噪音,起到降低噪音的作用;
[0037]
和/或,部分外部噪音v由延伸板20和扰流体3的侧向开口进入,依次经第二多段折弯结构32、排风口10进入车内,如图中b传递路径所示,在第二多段折弯结构32处发生漫反射,迂回传递路径,多次吸收噪音,起到降低噪音的作用。
[0038]
第一多段折弯结构31和第二多段折弯结构32能够起到扰流作用,用于增加气流或噪声的传递路径,两者的具体结构不做限定。
[0039]
在本公开的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如图5、图8和图9所示,第一多段折弯结构31可
以构造为倾斜设置的z形结构,该z形结构为不规则的z形结构,且开口朝向外护罩2设置,z形结构的连接壁上形成多个连通直通孔21和排风口10的第一通风口311,和多个连通外界和容纳腔的第二通风口312,直通孔21包括与排风口10相对应的第一通孔211和位于第一通孔211两侧的第二通孔212。具体地,在第一工作过程中,车内气流由排风口11进入容纳腔,经第一通风口311、第一通孔211和第二通孔212排出至车外,和/或,经第二通风口312向下流动并由外护罩2和扰流体3的侧向开口流出;第二工作过程,外部噪声由第一通孔211和第二通孔212进入,经第一通风口311、排风口11进入车内,和/或向上传递,经第二通风口312、排风口11进入车内。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多段折弯结构31和第二多段折弯结构32还可以构造为l形结构、回字形结构等,能够起到迂回传递路径的结构均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0040]
在本公开的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二多段折弯结构32可以构造为多级台阶结构,能够改变气流和噪音的传递路径,起到缓冲和吸收噪音的作用。如图5、图8和图9所示,多级台阶结构的上端通过卡扣结构313与外护罩2的内壁进行固定,多级台阶结构的自由端与延伸板20同向延伸且与延伸板20固定连接,能够形成侧向开口,进行泄压,同时下端封闭,实现扰流体3整体的固定,防止发生异响。
[0041]
骨架1和外护罩2的装配方式可以有多种。在本公开中,骨架1和外护罩2中一者上形成有卡扣14,另一者上形成有与卡扣14卡接配合的卡接孔22。例如,如图3和图4所示,骨架1的外周壁上形成有多个间隔设置的卡扣14,外护罩2上形成有多个与卡扣14相配合的卡接孔22。
[0042]
在本公开中,骨架1的排风口11上还设置有多个间隔设置的格栅4,多个格栅4沿上下方向延伸,格栅4将进入的气流分成多股较小的气流,起到缓冲作用。
[0043]
具体地,如图3所示,格栅4沿上下方向倾斜设置,格栅4包括用于引导气流朝向外护罩2的直通口21流通的第一格栅41和用于引导气流朝向外护罩2的延伸板20流通的第二格栅42,气帘12为与第一格栅41、第二格栅42相对应的两个,且可开闭的安装在格栅的外侧。
[0044]
根据本公开的第二个方面,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车辆的排风系统,该车辆具有上述排放系统的所有有益效果,此处不做过多赘述。
[0045]
车辆的车身7上形成有装配孔,骨架1具有与装配孔相卡接的环状卡凸13,且环状卡凸13和车身7之间设置有密封件5,密封件5可以为密封胶圈,能够保证该排风系统和车身7之间装配的密封性。本公开提供的排风系统可整体安装在车身后围上,能够在满足正常泄压的情况下,降低气流产生的声噪,同时外部噪声以迂回形式的传递过程,降低噪声频率和传入量,有效提升乘客舱内人员的驾乘体验,避免出现不适感,提升整车的品质。
[0046]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公开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公开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0047]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公开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0048]
此外,本公开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
公开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公开所公开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