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轮及可移动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111743发布日期:2021-05-19 00:54阅读:54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轮及可移动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轮及可移动设备。


背景技术:

2.随着科技的发展,为方便人们的生活,各种代步工具逐渐进入到人们的生活中,例如,电动车即为一种常见的代步工具等。电动车根据不同的应用需求包括多种类型,如,电动汽车、电动自行车、电动滑板车、电动平衡车等。
3.一些常用的电动车上所使用的车轮上,为了车轮美观及保护车轮内部的部件,常常会在在车轮朝向车体外部的一侧设置轮毂盖,轮毂盖会随着车轮的转动而转动,从而在车轮转动时,一定程度上破坏了车轮的美观性。


技术实现要素:

4.鉴于上述问题,提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以便提供一种解决上述问题的车轮及可移动设备。
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车轮,包括:
6.电机转子,所述电机转子具有容置空间;
7.轮胎,所述轮胎套设在所述电机转子的外周;
8.电机定子,所述电机定子位于所述容置空间内;
9.轮毂盖,所述轮毂盖与所述电机定子固定连接。
10.可选地,所述电机转子的一侧设置有所述轮毂盖;或者
11.所述电机转子的相背的两侧均设置有所述轮毂盖。
12.可选地,还包括支撑件,所述支撑件与所述电机转子固定连接;
13.所述电机定子分别与所述电机转子及所述支撑件可转动连接。
14.可选地,所述支撑件的外周边沿设有多个连接部,所述支撑件通过多个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电机转子固定连接。
15.可选地,所述电机转子包括底板及围绕所述底板外周的侧壁,所述底板与所述侧壁围合成桶状结构的所述容置空间;所述轮胎套设在所述侧壁的外周;所述底板上设有第一轴孔;
16.所述支撑件上设有第二轴孔;
17.所述电机定子包括连接轴及套接在所述连接轴上的定子主体,所述定子主体位于所述容置空间内,所述连接轴套接在所述第一轴孔内与所述电机转子可转动连接,所述连接轴套接在所述第二轴孔内与所述支撑件可转动连接;
18.所述轮毂盖与所述连接轴固定连接。
19.可选地,所述定子主体位于所述支撑件与所述底板之间;
20.所述定子主体将所述连接轴分隔为第一轴段及第二轴段;
21.所述第一轴段穿过所述第一轴孔,向所述容置空间外部伸出;
22.所述第二轴段套接于所述第二轴孔内,所述轮毂盖通过紧固件与所述第二轴段固定连接,或者,所述第二轴段穿过所述第二轴孔与所述轮毂盖固定连接。
23.可选地,所述支撑件位于所述定子主体与所述底板之间;
24.所述定子主体将所述连接轴分隔为第一轴段及第二轴段;
25.所述第一轴段依次穿过所述第二轴孔及所述第一轴孔,向所述容置空间外部伸出;
26.所述轮毂盖与所述第二轴段固定连接,和/或,所述轮毂盖与所述定子主体固定连接。
27.可选地,所述定子主体位于所述支撑件与所述底板之间;
28.所述定子主体将所述连接轴分隔为第一轴段及第二轴段;
29.所述第一轴段套接于所述第一轴孔内,所述轮毂盖通过紧固件与所述第一轴段固定连接,或者,所述第一轴段穿过所述第一轴孔与所述轮毂盖固定连接;
30.所述第二轴段穿过所述第二轴孔,向所述容置空间外部伸出。
31.可选地,所述支撑件位于所述定子主体与所述底板之间;
32.所述定子主体将所述连接轴分隔为第一轴段及第二轴段;
33.所述第一轴段穿过所述第二轴孔,并套接于所述第一轴孔内,所述轮毂盖通过紧固件与所述第一轴段固定连接,或者,所述第一轴段依次穿过所述第二轴孔及所述第一轴孔与所述轮毂盖固定连接;
34.所述第二轴段向所述容置空间外部伸出。
35.可选地,所述第一轴孔内设有第一轴承,所述第二轴孔内设有第二轴承;
36.所述连接轴套接在所述第一轴承内与所述电机转子可转动连接;
37.所述连接轴套接在所述第二轴承内与所述支撑件可转动连接。
38.可选地,所述电机定子上还固设有转接件,所述轮毂盖通过所述转接件与所述电机定子固定连接。
39.可选地,所述轮毂盖通过紧固件与所述转接件固定连接;
40.所述转接件的中心处设有通孔,所述电机定子上设有螺孔,所述紧固件穿过所述转接件上的通孔与所述电机定子上的螺孔连接,以将所述转接件固定连接在所述电机定子上;或者
41.所述转接件朝向所述电机定子的一面的中心处设有带有外螺纹的螺纹杆,所述转接件上的螺纹杆与所述电机定子上的螺孔连接;或者
42.所述电机定子朝向所述转接件的一端设有螺纹杆,所述转接件朝向所述电机定子的一面的中心处固设有连接螺母,所述转接件通过所述连接螺母固定连接在所述电机定子的螺纹杆上;或者
43.所述电机定子朝向所述转接件的一端设有螺纹杆,所述转接件的中心设有通孔,通孔的内壁上设有内螺纹,所述转接件通过所述内螺纹固定连接在所述电机定子的螺纹杆上。
44.可选地,还包括装饰盖,所述装饰盖连接在所述轮毂盖的背向所述电机转子的一面。
45.可选地,所述装饰盖的外边沿处设有多个第一卡接部;
46.所述轮毂盖上与多个所述第一卡接部对应的位置处设有多个配合所述第一卡接部使用的第二卡接部;
47.所述装饰盖通过多个所述第一卡接部与所述轮毂盖上的多个所述第二卡接部卡接。
48.相应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可移动设备,包括车体及可转动连接在所述车体上的如上述中所述的车轮。
49.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车轮在转动时,通过电机转子带动轮胎转动,电机定子相对电机转子不转动,与电机定子固定连接的轮毂盖也相对电机转子不转动,结构简单,不转动的轮毂盖可使得车轮的外观更加美观,且可适用于不同的需求,应用范围广。
附图说明
5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51.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52.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轮的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53.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车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54.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车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55.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车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56.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两侧均设置有轮毂盖的车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57.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58.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方便描述不同的部件或名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顺序关系、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59.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60.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轮的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1及图2所示。
6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车轮,包括:电机转子10、轮胎13、电机
定子30及轮毂盖40。
62.其中,电机转子10具有容置空间11。轮胎13套设在电机转子10的外周。为更好地实现连接轮胎13,电机转子10的外周设有凹槽,通过带凹槽的槽壁作为轮辋,电机转子10作为轮辐及轮毂。电机转子10包括但不限于为导磁材料制成,例如通过磁钢制成。轮胎13可根据不同的需求调整为不同的轮胎13。
63.电机定子30位于容置空间11内。电机定子30与外部的供电装置连接,电机定子30通电后,可驱使电机转子10绕着电机定子30转动。轮毂盖40与电机定子30固定连接。车轮在转动时,即电机转子10带动轮胎13转动时,电机定子30相对电机转子10不转动,与电机定子30固定连接的轮毂盖40也相对电机转子10不转动,结构简单,不转动的轮毂盖40可使得车轮的外观更加美观,且可适用于不同的需求,应用范围广。如,可根据用户的需求在轮毂盖40上设置文字、图案、logo(logo是徽标或者商标的外语缩写,是logotype的缩写,起到对徽标拥有公司的识别和推广的作用,通过形象的徽标可以让消费者记住公司主体和品牌文化)等,也可在轮毂盖40上设置喇叭、灯光,屏幕等装置。轮胎13在转动时,轮毂盖40并不随之转动,从而在轮胎13转动时,也能够看清轮毂盖40上的文字、图案、logo、喇叭、灯光,屏幕等,使得车轮无论在停转状态还是转动状态时,外观均不遭到破坏,依旧美观。
6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轮可应用于可移动设备上,可移动设备可在车轮的带动下移动。车轮在使用时,轮胎13在电机转子10的带动下转动,轮毂盖40不随着轮胎13转动。可移动设备包括但不限于为电动车、移动机器人等,电动车包括但不限于为电动汽车、电动自行车、电动滑板车、电动踏板车、电动平衡车等。可移动设备还包括其他类型的使用车轮的设备,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再一一赘述。
65.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根据不同的需求,电机转子10的一侧设置有轮毂盖40;或者电机转子10的相背的两侧均设置有轮毂盖40。根据不同的可移动设备的结构,车轮可能是一侧朝向车体,一侧朝向外部(背向车体的一侧),这样可通过在电机转子10的一侧设置有轮毂盖40,通过轮毂盖40遮盖车轮朝向外部的一侧,使得轮毂盖40朝向外部。如图1及图5中所示的车轮,即为电机转子10的一侧设置有轮毂盖40。或者,如独轮的平衡车的车轮,车轮的两侧均朝向外部,这样可通过在电机转子10的相背的两侧均设置有轮毂盖40,通过轮毂盖40遮盖车轮朝向外部的两侧,使得轮毂盖40朝向外部。如图6中所示的车轮,即为电机转子的两侧均设置有轮毂盖40。
66.下面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轮做进一步地详细介绍。
6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车轮还包括支撑件20,支撑件20与电机转子10固定连接。电机定子30分别与电机转子10及支撑件20可转动连接。支撑件20与电机转子10配合使用,对电机定子30起到支撑作用,即支撑件20与电机定子30共同为电机定子30提供两点支撑,使得电机定子30保持平衡。同时,支撑件20对容置空间11起到支撑保护作用,使得电机转子10结构的稳定性更高。
6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支撑件20与电机转子10之间可通过紧固件连接。一种可实现的方式是,参见图1及图2,支撑件20的外周边沿设有多个连接部22,多个连接部22可通过紧固件实现支撑件20与电机转子10之间的多点固定连接,使得支撑件20与电机转子10之间的连接更加牢固,从而支撑件20随着电机转子10转动的稳定性更高。进一步地,支撑件20与电机转子10之间可还可为卡接固定,支撑件20上的连接部22包括但不限于为卡扣,电机转
子10上设有与卡扣配合使用的卡孔。支撑件20通过卡扣卡接到卡孔内,从而实现支撑件20与电机转子10固定连接。
69.继续参见图1及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电机转子10的一种可实现方式是,电机转子10包括底板101及围绕底板101外周的侧壁102,底板101与侧壁102围合成桶状结构的容置空间11;轮胎13套设在侧壁102的外周。
70.电机定子30与电机转子10及支撑件20的一种可实现的连接方式是,底板101上设有第一轴孔12,支撑件20上设有第二轴孔21。电机定子30包括连接轴31及套接在连接轴31上的定子主体32,连接轴31与定子主体32为过盈配合,进一步还可以使用键来固定。定子主体32位于容置空间11内,连接轴31套接在第一轴孔12内与电机转子10可转动连接,连接轴31套接在第二轴孔21内与支撑件20可转动连接。轮毂盖40与连接轴31固定连接。电机转子10在带动支撑件20转动时,可绕着连接轴31的周向转动。
7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为方便车轮的顺畅转动,电机转子10可为包括底板101及侧壁102形成的一端开口的桶状结构,底板101即为桶底,侧壁102即为桶壁。底板101可为圆形,第一轴孔12设置底板101的中心。在一些实施例中,底板101还可通过多根围绕第一轴孔12的轮辐形成。桶状结构的桶壁与桶底可为一体成型结构,或者为分体结构。一种定子主体32的实现方式是,定子主体32包括具有导磁作用的硅钢片,产生磁场的线圈,以及一些传感器及其附属电路。定子主体32通电后,线圈产生感应磁场,从而驱动电机转子10绕着电机定子30转动。
72.进一步地,根据不同的结构需求及各部件之间连接的相对位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轮的实现方式包括以下几种:一种可实现的方式是,参见图1至图3,轮毂盖40设置在容置空间11的开口朝向的一侧,即轮毂盖40设置在电机转子10的左侧,可遮盖容置空间11的开口。另一种可实现的方式是,参见图4及图5,轮毂盖40设置在容置空间11的背向开口的一侧,即轮毂盖40设置在电机转子10的右侧,可遮盖电机转子10的底板101外侧。
73.在上述实现方式的基础上,支撑件20的设置位置包括以下几种,一种可实现的方式是,参见图1及图4,定子主体32位于支撑件20与底板101之间。另一种可实现的方式是,参见图3及图5,支撑件20设置在容置空间11内,支撑件20位于定子主体32与底板101之间。
74.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轮的多种实现方式进行介绍。需要说明的是,在结构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及以上实施例中各部件的连接方式均可相互参考及借鉴。
7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车轮的一种实现方式是,参见图1及图2,轮毂盖40设置在容置空间11的开口朝向的一侧,且定子主体32位于支撑件20与底板101之间。方案如下:支撑件20设置在容置空间11的开口处,如支撑件20与容置空间11的开口处的端面固定连接,并至少部分覆盖容置空间11的开口。或者,支撑件20也可设置在容置空间11内,与电机转子10的侧壁102连接。
76.定子主体32将连接轴31分隔为第一轴段及第二轴段。以图2中的方位为例,连接轴31的位于定子主体32右侧的部分即为第一轴段,连接轴31的位于定子主体32左侧的部分即为第二轴段。电机定子30通过第一轴段与电机转子10可转动连接,通过第二轴段与支撑件20可转动连接,电机转子10及支撑件20分别位于定子主体32的两侧,以便为定子主体32提供支撑。支撑件20包括但不限于为圆形、矩形、三角形、多边形、十字形或其他样式等形状。
支撑件20通过边沿与电机转子10固定连接,支撑件20的中心设有第二轴孔21,用于与电机定子30的连接轴31的第二轴段连接。
77.其中,第一轴段与第一轴孔12的一种连接方式是,第一轴段穿过第一轴孔12,向容置空间11外部伸出。车轮应用于可移动设备上时,第一轴段伸出容置空间11的部分可用于与可移动设备的主体连接,可移动设备的主体可为电机定子30提供电能,电机定子30通电后,可驱动电机转子10转动。
78.电机定子30通过第二轴段与支撑件20连接后,还通过第二轴段与轮毂盖40连接。第二轴段与轮毂盖40的一种连接方式是,第二轴段套接于第二轴孔21内,轮毂盖40通过紧固件与第二轴段固定连接。紧固件包括但不限于螺钉,第二轴段朝向轮毂盖40的端面上设有螺孔,轮毂盖40上设有通孔,螺钉依次穿过通孔及第二轴孔21与第二轴段上的螺孔连接,从而将轮毂盖40固定连接在第二轴段上。或者,轮毂盖40朝向第二轴段的一面的中心上设有带有外螺纹的螺纹杆,轮毂盖40上的螺纹杆穿过第二轴孔21与第二轴段上的螺孔连接。
79.第二轴段与轮毂盖40的另一种连接方式是,第二轴段穿过第二轴孔21与轮毂盖40固定连接。第二轴段穿过第二轴孔21的部分为设有外螺纹的螺纹杆,轮毂盖40的中心固设有连接螺母。第二轴段通过螺纹杆与轮毂盖40上的连接螺母连接,从而将轮毂盖40固定连接在第二轴段上。或者,轮毂盖40的中心设有通孔,通孔的内壁上设有内螺纹,这样就不需要额外增设连接螺母,第二轴段上的螺纹杆可直接与轮毂盖40连接。
8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支撑件20与电机转子10之间可通过紧固件连接。一种可实现的方式是,参见图1及图2,支撑件20的外周边沿设有多个连接部22,多个连接部22通过紧固件与电机转子10固定连接。多个连接部22绕着第二轴孔21均匀布置,通过多个连接部22可实现支撑件20与电机转子10之间多点固定连接,使得支撑件20与电机转子10之间的连接更加牢固,从而支撑件20随着电机转子10转动的稳定性更高。进一步地,支撑件20与电机转子10之间可还可为卡接固定,支撑件20上的连接部22包括但不限于为卡扣,电机转子10上设有与卡扣配合使用的卡孔。支撑件20通过卡扣卡接到卡孔内,从而实现支撑件20与电机转子10固定连接。
81.为进一步地提高连接轴31与第一轴孔12及第二轴孔21之间转动连接的顺畅性,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轴孔12内设有第一轴承121,第二轴孔21内设有第二轴承211。连接轴31套接在第一轴承121内与电机转子10可转动连接,连接轴31套接在第二轴承211内与支撑件20可转动连接。通过第一轴承121及第二轴承211可使得电机转子10及支撑件20在相对连接轴31转动时更加顺畅。同时,通过第一轴承121及第二轴承211可避免连接轴31与第一轴孔12及第二轴孔21之间的刚性摩擦,电机转子10及支撑件20在相对连接轴31转动时,连接轴31与第一轴孔12及第二轴孔21之间不会出现相互磨损的情况,在提高转动稳定性的同时,延长连接轴31、第一轴孔12及第二轴孔21的使用寿命。
82.进一步地,为提高第一轴孔12与第一轴承121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在第一轴孔12的外周设置第一安装槽。第一轴承121通过外圈固定安装在第一安装槽内,通过内圈与连接轴31的第一轴段固定连接。相应地,在第二轴孔21的外周设置第二安装槽。第二轴承211通过外圈固定安装在第二安装槽内,通过内圈与连接轴31的第二轴段固定连接。
83.继续参见图1及图2,为进一步提高轮毂盖40与电机定子30之间的连接稳定性,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电机定子30上还固设有转接件50,轮毂盖40通过转接件50与电机定子
30固定连接。转接件50是用于将轮毂盖40与电机定子30连接起来的转接装置,可增加结构稳定性。转接件50可先与电机定子30的第二轴段固定连接之后,再与轮毂盖40固定连接。轮毂盖40可通过紧固件与转接件50固定连接,如,参见图1,轮毂盖40绕着中心设有多个通孔,转接件50的对应位置上设有配合通孔使用的螺孔,紧固件穿过通孔与转接件50上的螺孔连接,以将轮毂盖40与转接件50固定连接。转接件50包括但不限于为圆形、矩形、三角形、多边形、十字形或其他样式等形状。
84.转接件50与电机定子30的连接方式包括以下几种,一种连接方式是,转接件50的中心处设有通孔,电机定子30上设有螺孔,紧固件穿过转接件50上的通孔与电机定子30上的螺孔连接,以将转接件50固定连接在电机定子30上。例如,电机定子30的第二轴段套接于第二轴孔21内,转接件50通过紧固件与第二轴段固定连接。紧固件包括但不限于螺钉,第二轴段朝向转接件50的端面上设有螺孔,转接件50的中心处设有通孔,螺钉依次穿过转接件50上的通孔及第二轴孔21与第二轴段上的螺孔连接,从而将转接件50固定连接在第二轴段上。
85.另一种连接方式是,转接件50朝向电机定子30的一面的中心处设有带有外螺纹的螺纹杆,转接件50上的螺纹杆与电机定子30上的螺孔连接。例如,转接件50朝向第二轴段的一面的中心上设有带有外螺纹的螺纹杆,第二轴段朝向转接件50的端面上设有螺孔,转接件50上的螺纹杆穿过第二轴孔21与第二轴段上的螺孔连接。
86.电机定子30与转接件50的又一种连接方式是,电机定子30朝向转接件50的一端设有螺纹杆,转接件50朝向电机定子30的一面的中心处固设有连接螺母,转接件50通过连接螺母固定连接在电机定子30的螺纹杆上。例如,第二轴段穿过第二轴孔21与转接件50固定连接。第二轴段穿过第二轴孔21的部分为设有外螺纹的螺纹杆,转接件50的中心固设有连接螺母。第二轴段通过螺纹杆与转接件50上的连接螺母连接,从而将转接件50固定连接在第二轴段上。
87.电机定子30与转接件50的再一种连接方式是,电机定子30朝向转接件50的一端设有螺纹杆,转接件50的中心设有通孔,通孔的内壁上设有内螺纹,转接件50通过内螺纹固定连接在电机定子30的螺纹杆上。例如,转接件50的中心设有通孔,通孔的内壁上设有内螺纹,这样就不需要额外增设连接螺母,第二轴段上的螺纹杆可直接与转接件50上的带有内螺纹的通孔固定连接。
88.继续参见图1及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车轮还包括装饰盖60,装饰盖60连接在轮毂盖40的背向电机转子10的一面。通过轮毂盖40可将电机转子10及电机定子30进行遮盖,使得车轮更加美观。同时,通过装饰盖60可对轮毂盖40进一步进行装饰,使得轮毂盖40更加美观。另外,当轮毂盖40通过紧固件与电机定子30或转接件50连接时,通过装饰盖60还可对紧固件的裸露部分进行遮挡,防止在外观上出现裸露的紧固件。
89.装饰盖60与轮毂盖40之间的一种可实现的连接方式是,装饰盖60的外边沿处设有多个第一卡接部61。轮毂盖40上与多个第一卡接部61对应的位置处设有多个配合第一卡接部61使用的第二卡接部。装饰盖60通过多个第一卡接部61与轮毂盖40上的多个第二卡接部卡接。装饰盖60卡接在轮毂盖40上,可避免使用紧固件,如避免使用螺钉,因此不会在外观上看见裸露的螺钉,可使得车轮更加美观。同时,卡接的方式可使得装饰盖60与轮毂盖40之间更方便拆卸,用户可更换不同的装饰盖60来装饰轮毂盖40,以满足不同的需求。装饰盖60
包括但不限于为圆形、矩形、三角形、多边形、十字形或其他样式等形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卡接部61及第二卡接部可为相互配合的卡扣及卡孔,也可为卡钩及卡环。
90.参见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车轮的另一种实现方式是,轮毂盖40设置在容置空间11的开口朝向的一侧,且支撑件20设置在容置空间11内,支撑件20位于定子主体32与底板101之间。与上述车轮的实现方式的区别在于,支撑件20的设置位置不同。方案如下:支撑件20位于定子主体32与底板101之间。定子主体32将连接轴31分隔为第一轴段及第二轴段。以图3中的方位为例,连接轴31的位于定子主体32右侧的部分即为第一轴段,连接轴31的位于定子主体32左侧的部分即为第二轴段。第一轴段依次穿过第二轴孔21及第一轴孔12,向容置空间11外部伸出。即底板101及支撑件20均位于定子主体32的同一侧为定子主体32提供支撑。车轮应用于可移动设备上时,第一轴段伸出容置空间11的部分可用于与可移动设备的主体连接,可移动设备的主体可为电机定子30提供电能,电机定子30通电后,可驱动电机转子10转动。
91.轮毂盖40可与第二轴段固定连接,轮毂盖40也可与定子主体32固定连接。或者轮毂盖40与第二轴段及定子主体32均固定连接。第二轴段与轮毂盖40的一种连接方式是,轮毂盖40通过紧固件与第二轴段固定连接。紧固件包括但不限于螺钉,第二轴段朝向轮毂盖40的端面上设有螺孔,轮毂盖40上设有通孔,螺钉依次穿过通孔及第二轴孔21与第二轴段上的螺孔连接,从而将轮毂盖40固定连接在第二轴段上。或者,轮毂盖40朝向第二轴段的一面的中心上设有带有外螺纹的螺纹杆,轮毂盖40上的螺纹杆与第二轴段上的螺孔连接。
92.第二轴段与轮毂盖40的另一种连接方式是,第二轴段上设有外螺纹的螺纹杆,轮毂盖40的中心固设有连接螺母。第二轴段通过螺纹杆与轮毂盖40上的连接螺母连接,从而将轮毂盖40固定连接在第二轴段上。轮毂盖40与定子主体32也可通过紧固件连接。或者,轮毂盖40的中心设有通孔,通孔的内壁上设有内螺纹,第二轴段上的螺纹杆可直接与轮毂盖40连接。
9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支撑件20与电机转子10之间可通过紧固件连接,或者支撑件20与电机转子10之间可还可为卡接固定。继续参见图3,支撑件20的外周边沿设有多个连接部22,通过多个连接部22可实现支撑件20与电机转子10之间多点固定连接,使得支撑件20与电机转子10之间的连接更加牢固,从而支撑件20随着电机转子10转动的稳定性更高。
94.进一步地,继续参见图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实现的实施例中,第一轴孔12内设有第一轴承121,第二轴孔21内设有第二轴承211。第二轴段上还固设有转接件50,轮毂盖40通过转接件50与第二轴段固定连接。车轮还包括装饰盖60,装饰盖60连接在轮毂盖40的背向电机转子10的一面。第一轴承121、第二轴承211、转接件50及装饰盖60的设置方式可参考上述实施例中的实现方式,此处不再一一赘述。图3所示实施例中,通过轮毂盖40可遮盖容置空间11的开口,可将电机转子10及电机定子30进行遮盖,使得车轮更加美观。
95.参见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车轮的再一种实现方式是,轮毂盖40设置在容置空间11的背向开口的一侧,即轮毂盖40设置在电机转子10的右侧,且定子主体32位于支撑件20与底板101之间。与上述车轮的实现方式的区别在于,轮毂盖40的设置位置不同。方案如下:支撑件20设置在容置空间11的开口处,如支撑件20与容置空间11的开口处的端面固定连接,并至少部分覆盖容置空间11的开口。或者,支撑件20也可设置在容置空间11内,与电机转子10的侧壁102连接。
96.定子主体32将连接轴31分隔为第一轴段及第二轴段。以图4中的方位为例,连接轴31的位于定子主体32右侧的部分即为第一轴段,连接轴31的位于定子主体32左侧的部分即为第二轴段。电机定子30通过第一轴段与电机转子10可转动连接,通过第二轴段与支撑件20可转动连接,电机转子10及支撑件20分别位于定子主体32的两侧为定子主体32提供支撑。支撑件20与电机转子10之间的连接方式可参见上述实施例中记载的连接方式,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97.其中,第一轴段与第一轴孔12连接后,还用于与轮毂盖40连接。第一轴段与轮毂盖40的一种连接方式是,第一轴段套接于第一轴孔12内,轮毂盖40通过紧固件与第一轴段固定连接。紧固件包括但不限于螺钉,第一轴段朝向轮毂盖40的端面上设有螺孔,轮毂盖40上设有通孔,螺钉依次穿过通孔及第一轴孔12与第一轴段上的螺孔连接,从而将轮毂盖40固定连接在第一轴段上。或者,轮毂盖40朝向第一轴段的一面的中心上设有带有外螺纹的螺纹杆,轮毂盖40上的螺纹杆穿过第一轴孔12与第一轴段上的螺孔连接。
98.第一转轴与轮毂盖40的另一种连接方式是,第一轴段穿过第一轴孔12与轮毂盖40固定连接。第一轴段穿过第一轴孔12的部分为设有外螺纹的螺纹杆,轮毂盖40的中心固设有连接螺母。第一轴段通过螺纹杆与轮毂盖40上的连接螺母连接,从而将轮毂盖40固定连接在第一轴段上。或者,轮毂盖40的中心设有通孔,通孔的内壁上设有内螺纹,第一轴段上的螺纹杆可直接与轮毂盖40连接。
99.第二轴段穿过第二轴孔21,向容置空间11外部伸出。车轮应用于可移动设备上时,第二轴段伸出容置空间11的部分可用于与可移动设备的主体连接,可移动设备的主体可为电机定子30提供电能,电机定子30通电后,可驱动电机转子10转动。
100.进一步地,继续参见图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实现的实施例中,第一轴孔12内设有第一轴承121,第二轴孔21内设有第二轴承211。第一轴段上还固设有转接件50,轮毂盖40通过转接件50与第一轴段固定连接。车轮还包括装饰盖60,装饰盖60连接在轮毂盖40的背向电机转子10的一面。第一轴承121、第二轴承211、转接件50及装饰盖60的设置方式可参考上述实施例中的实现方式,此处不再一一赘述。图4所示实施例中,通过轮毂盖40可遮盖电机转子10的底板101外侧,可将电机转子10进行遮盖,使得车轮更加美观。
101.参见图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车轮的又一种实现方式是,轮毂盖40设置在容置空间11的背向开口的一侧,即轮毂盖40设置在电机转子10的右侧,且支撑件20位于定子主体32与底板101之间。与上述车轮的实现方式的区别在于,支撑件20的设置位置不同。方案如下:支撑件20位于定子主体32与底板101之间。定子主体32将连接轴31分隔为第一轴段及第二轴段。以图5中的方位为例,连接轴31的位于定子主体32右侧的部分即为第一轴段,连接轴31的位于定子主体32左侧的部分即为第二轴段。电机定子30通过第一轴段穿过第二轴孔21与支撑件20可转动连接,第一轴段套接于第一轴孔12内与电机转子10可转动连接,底板101及支撑件20均位于定子主体32的同一侧为定子主体32提供支撑。支撑件20与电机转子10之间的连接方式可参见上述实施例中记载的连接方式,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102.其中,第一轴段与第一轴孔12连接后,还用于与轮毂盖40连接。第一轴段与轮毂盖40的一种连接方式是,第一轴段穿过第二轴孔21,并套接于第一轴孔12内,轮毂盖40通过紧固件与第一轴段固定连接。紧固件包括但不限于螺钉,第一轴段朝向轮毂盖40的端面上设有螺孔,轮毂盖40上设有通孔,螺钉依次穿过通孔及第一轴孔12与第一轴段上的螺孔连接,
从而将轮毂盖40固定连接在第一轴段上。或者,轮毂盖40朝向第一轴段的一面的中心上设有带有外螺纹的螺纹杆,轮毂盖40上的螺纹杆穿过第一轴孔12与第一轴段上的螺孔连接。
103.第一转轴与轮毂盖40的另一种连接方式是,第一轴段依次穿过第二轴孔21及第一轴孔12与轮毂盖40固定连接。第一轴段穿过第一轴孔12的部分为设有外螺纹的螺纹杆,轮毂盖40的中心固设有连接螺母。第一轴段通过螺纹杆与轮毂盖40上的连接螺母连接,从而将轮毂盖40固定连接在第一轴段上。或者,轮毂盖40的中心设有通孔,通孔的内壁上设有内螺纹,第一轴段上的螺纹杆可直接与轮毂盖40连接。
104.第二轴段向容置空间11外部伸出。车轮应用于可移动设备上时,第二轴段伸出容置空间11的部分可用于与可移动设备的主体连接,可移动设备的主体可为电机定子30提供电能,电机定子30通电后,可驱动电机转子10转动。
105.进一步地,继续参见图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实现的实施例中,第一轴孔12内设有第一轴承121,第二轴孔21内设有第二轴承211。第一轴段上还固设有转接件50,轮毂盖40通过转接件50与第一轴段固定连接。车轮还包括装饰盖60,装饰盖60连接在轮毂盖40的背向电机转子10的一面。第一轴承121、第二轴承211、转接件50及装饰盖60的设置方式可参考上述实施例中的实现方式,此处不再一一赘述。图5所示实施例中,通过轮毂盖40可遮盖电机转子10的底板101的外侧,可将电机转子10进行遮盖,使得车轮更加美观。
106.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除了上述图1至图5中所示的轮毂盖40设置在电机转子10的一侧的实施例外,参见图6,轮毂盖40还可设置在电机转子10的相背的两侧。位于两侧的轮毂盖40可分别固定设置在电机定子30的第一轴段及第二轴段上,具体连接方式,可参考上述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10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轮可应用于可移动设备上,相应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可移动设备,包括车体及可转动连接在车体上的如上述的车轮。可移动设备通过车轮行进时,轮胎13在电机转子10的带动下转动,从而带动可移动设备移动,同时,轮毂盖40不随着轮胎13转动。可移动设备包括但不限于为电动车、移动机器人等,电动车包括但不限于为电动汽车、电动自行车、电动滑板车、电动踏板车、电动平衡车等。车体上的车轮的数量至少为一个。可移动设备除了为车辆、移动机器人之外,还可应用到其他类型的使用车轮的设备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再一一赘述。
108.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车轮在转动时,通过电机转子带动轮胎转动,电机定子相对电机转子不转动,与电机定子固定连接的轮毂盖也相对电机转子不转动,结构简单,不转动的轮毂盖可使得车轮的外观更加美观,且可适用于不同的需求,应用范围广。如,可根据用户的需求在轮毂盖上设置文字、图案、logo等,也可在轮毂盖上设置喇叭、灯光,屏幕等装置。轮胎在转动时,轮毂盖并不随之转动,从而在轮胎转动时,也能够看清轮毂盖上的文字、图案、logo、喇叭、灯光,屏幕等。
109.需要说明的是,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详细地描述,但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的限定。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描述的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不经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和变形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11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示例旨在简明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特点,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直观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特点,并不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不当限定。
111.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