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工程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450598发布日期:2021-03-30 19:38阅读:97来源:国知局
一种工程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辆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工程车辆。



背景技术:

目前,使用的工程机械运输车(整车)均采用普通载货汽车改装而成。

现有公开号为cn200945875y的中国专利,包括驾驶室、车架、车轮和货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的前、后桥之间的两大梁外侧分别固定连接着均布的横梁,均布横梁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着边梁,两边梁平行于车架大梁,车架大梁内侧分别固定连接着均布的内横梁;在横梁和边梁组成的框架上表面和车架上表面设有铁板形成货台,货台中部凸出、两边下凹。

上述工程车辆增加了运输过程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但是在夏天日温差大,车辆长时间运行时,车胎内温度升高而压强增大,容易导致爆胎,且一旦爆胎,会造成方向控制困难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有效抑制轮胎温度上升、自动放气减压、防止爆胎后侧移的工程车辆。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工程车辆,包括驾驶室、车架、车轮,所述车轮还包括轮毂、轮胎,所述车轮设有置于轮毂与轮胎之间且呈环形的安全续行装置,所述安全续行装置包括呈工字型的支架、以及置于支架外缘的橡胶,所述支架的两侧均设有若干肋板,所述轮胎的外缘设有沿轮胎宽度方向延伸的细槽,所述轮胎的外缘设有三条与细槽连通且沿轮胎周向的周槽,所述轮胎的外缘设有与细槽连通的缺口槽,所述车轮设有气门,所述车轮设有与气门螺纹连接的安全阀。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车轮还包括轮毂、轮胎,轮胎安装在轮毂上,通过轮胎与地面接触,保证工程车辆稳定行驶,车轮设置有置于轮毂与轮胎之间且呈环形的安全续行装置,当温度升高时轮胎胎压增加导致轮胎爆胎,或其他原因爆胎时,导致轮胎容置空间毁损,通过安全续行装置仍能使工程车辆向前行驶较长的距离,保证车辆不至左右便宜,行驶至维修点,降低等待维修的成本,安全续行装置包括呈工字型的支架、以及置于支架外缘的橡胶,支架采用轻金属(钛、铝)合金制作而成,可支撑车轮的负载,爆胎后通过橡胶代替轮胎,实施转向与行驶的功用,支架的两侧均设置有若干肋板,通过肋板增加安全续行装置抵抗路面的侧向施力,防止车辆在爆胎后受到冲击时发生轻微变形,保证支架能够抱紧轮毂钢圈,使安全续行装置正常工作,轮胎的外缘设置有沿轮胎宽度方向延伸的细槽,轮胎的外缘设置有三条与细槽连通且沿轮胎周向的周槽,轮胎的外缘设置有与细槽连通的缺口槽,通过细槽、周槽增加空气在轮胎外缘的顺畅流动,通过缺口槽增加空气与轮胎外缘面的接触面积,使轮胎面能更加快速有效的冷却,有效防止轮胎温度上升,增加轮胎的防爆性能,车轮设置有气门,车轮设置有与气门螺纹连接的安全阀,通过气门对轮胎内充气,保证车轮的正常使用,夏天日夜温差大,通过安全阀防止轮胎内气压上升超过阈值,增加轮胎的防爆性能,使轮胎使用更加安全,增加轮胎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安全续行装置包括a型支撑瓣和b型支撑瓣两种,a型支撑瓣的数量为一个,b型支撑瓣的数量为两个,a型支撑瓣与b型支撑瓣之间通过转动接头连接,两个b型支撑瓣之间通过扣件接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a型支撑瓣的数量为一个,b型支撑瓣的数量为两个,a型支撑瓣与b型支撑瓣之间通过转动接头连接,两个b型支撑瓣之间通过扣件接合,减小安全续行装置安装的难度,通过两个b型支撑瓣之间扣件接合结构能够简化安装过程,且不易断裂,安全性能高。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安全阀包括阀筒、置于阀筒内且与阀筒螺纹连接的调节手柄、活塞、置于活塞与调节手柄之间的弹簧,所述阀筒设有与活塞抵触的限位部,所述阀筒设有置于限位部上的出气孔,所述阀筒的侧壁设有排气孔,所述阀筒设有置于限位部上的顶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全阀包括阀筒、置于阀筒内且与阀筒螺纹连接的调节手柄、活塞、置于活塞与调节手柄之间的弹簧,阀筒一端与气门螺纹连接,一端与调节手柄螺纹连接,通过调节手柄调节弹簧的压力,弹簧对活塞作用力,阀筒设置有置于限位部上的出气孔,阀筒的侧壁设有排气孔,阀筒设置有置于限位部上的顶针,通过顶针使轮胎内的空气与安全阀流通,当轮胎内的气压较高时推动活塞,使出气孔与排气孔连通,将轮胎内的空气放出到大气中,防止轮胎内气压较高而发生爆胎。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轮胎的外缘设有与周槽连通的横向花纹槽,横向花纹槽形成在细槽沿轮胎宽度方向外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轮胎的外缘设置有与周槽连通的横向花纹槽,横向花纹槽形成在细槽沿轮胎宽度方向外侧,通过横向花纹槽增加细槽中空气的顺畅流通,有效降低轮胎的温度,防止轮胎因温度升高而爆胎。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扣件之间设置有可通过螺丝调整接合距离。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扣件之间设置有可通过螺丝调整接合距离,通过调节扣件使安全续行装置与轮毂的连接更加紧密,防止安全续行装置受力时与轮毂连接不稳使车辆发生侧移。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安全续行装置使轮胎发生爆胎后仍能继续行驶,通过呈工字型的支架和肋板增加安全续行装置的结构强度,爆胎后通过橡胶代替轮胎继续行驶,通过a型支撑瓣和b型支撑瓣使拆装更加方便。

2、通过设置在轮胎的外缘上的细槽、横向花纹槽、轴向槽、缺口槽增加空气与轮胎的接触面积,有效降低轮胎的散热性能,且增加轮胎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增加轮胎的抓地性能防止车轮打滑。

3、轮胎内的气压上升时,在气压作用下推动活塞使轮胎内空气向外排放,通过安全阀将轮胎内的气压降低到安全值,防止气压上升使轮胎爆胎,增加车轮使用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工程车辆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车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轮胎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安全续行装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安全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1-驾驶室,2-车架,3-车轮,31-轮毂,311-细槽,312-周槽,313-缺口槽,314-横向花纹槽,33-气门,32-轮胎,4-安全续行装置,41-支架,411-肋板,42-橡胶,43-a型支撑瓣,44-b型支撑瓣,45-转动接头,46-扣件,5-安全阀,51-阀筒,511-限位部,512-顶针,513-出气孔,514-排气孔,52-弹簧,53-活塞,54-调节手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1至图5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一种工程车辆,包括驾驶室1、车架2、车轮3,车轮3还包括轮毂31、轮胎32,轮胎32安装在轮毂31上,通过轮胎32与地面接触,保证工程车辆稳定行驶,车轮3设置有置于轮毂31与轮胎32之间且呈环形的安全续行装置4,当温度升高时轮胎32胎压增加导致轮胎32爆胎,或其他原因爆胎时,导致轮胎32容置空间毁损,通过安全续行装置4仍能使工程车辆向前行驶较长的距离,保证车辆不至左右便宜,行驶至维修点,降低等待维修的成本,安全续行装置4包括呈工字型的支架41、以及置于支架41外缘的橡胶42,支架41采用轻金属(钛、铝)合金制作而成,可支撑车轮3的负载,爆胎后通过橡胶42代替轮胎32,实施转向与行驶的功用,支架41的两侧均设置有若干肋板411,通过肋板411增加安全续行装置4抵抗路面的侧向施力,防止车辆在爆胎后受到冲击时发生轻微变形,保证支架41能够抱紧轮毂31钢圈,使安全续行装置4正常工作,轮胎32的外缘设置有沿轮胎32宽度方向延伸的细槽311,轮胎32的外缘设置有三条与细槽311连通且沿轮胎32周向的周槽312,轮胎32的外缘设置有与细槽311连通的缺口槽313,通过细槽311、周槽312增加空气在轮胎32外缘的顺畅流动,通过缺口槽313增加空气与轮胎32外缘面的接触面积,使轮胎32面能更加快速有效的冷却,有效防止轮胎32温度上升,增加轮胎32的防爆性能,车轮3设置有气门33,车轮3设置有与气门33螺纹连接的安全阀5,通过气门33对轮胎32内充气,保证车轮3的正常使用,夏天日夜温差大,通过安全阀5防止轮胎32内气压上升超过阈值,增加轮胎32的防爆性能,使轮胎32使用更加安全,增加轮胎32的使用寿命。

a型支撑瓣43的数量为一个,b型支撑瓣44的数量为两个,a型支撑瓣43与b型支撑瓣44之间通过转动接头45连接,两个b型支撑瓣44之间通过扣件46接合,减小安全续行装置4安装的难度,通过两个b型支撑瓣44之间扣件46接合结构能够简化安装过程,且不易断裂,安全性能高。

安全阀5包括阀筒51、置于阀筒51内且与阀筒51螺纹连接的调节手柄54、活塞53、置于活塞53与调节手柄54之间的弹簧52,阀筒51一端与气门33螺纹连接,一端与调节手柄54螺纹连接,通过调节手柄54调节弹簧52的压力,弹簧52对活塞53作用力,阀筒51设置有置于限位部511上的出气孔513,阀筒51的侧壁设有排气孔514,阀筒51设置有置于限位部511上的顶针512,通过顶针512使轮胎32内的空气与安全阀5流通,当轮胎32内的气压较高时推动活塞53,使出气孔513与排气孔514连通,将轮胎32内的空气放出到大气中,防止轮胎32内气压较高而发生爆胎。

轮胎32的外缘设置有与周槽312连通的横向花纹槽314,横向花纹槽314形成在细槽311沿轮胎32宽度方向外侧,通过横向花纹槽314增加细槽311中空气的顺畅流通,有效降低轮胎32的温度,防止轮胎32因温度升高而爆胎。

扣件46之间设置有可通过螺丝调整接合距离,通过调节扣件46使安全续行装置4与轮毂31的连接更加紧密,防止安全续行装置4受力时与轮毂31连接不稳使车辆发生侧移。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进行通常的变化和替换都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