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用警示器自动收放装置及汽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451780发布日期:2021-03-30 19:39阅读:128来源:国知局
车用警示器自动收放装置及汽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辆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车用警示器自动收放装置及汽车。



背景技术:

在常规道路上,发生故障或者发生交通事故时,应将三角警示牌设置在车后50-100m处;而在高速公路上,则要在车后150m外的地方设置警示标志,若遇上雨雾天气,还得将距离增加到200m,提醒其他车辆注意避让,以免发生二次事故。

一般情况下,三角警示牌需手动放置,当车辆在路上发生故障或轻微事故时,驾驶员或乘车人员往往忘记摆放三角警示牌,不能很好警示来车方向的车辆,会引发二次事故;在高速路上发生事故或者故障,人员亲自摆放三角警示牌,也具有一定的风险;当发生严重交通事故时,驾驶员及乘车人员因受伤无法下车或失去意识无法放置三角警示牌,同样会引发二次事故。

现有技术中,存在能够移动的三角警示牌,这种移动警示牌有放置在车体内部的放置情况,但使用时还需要驾驶员或乘车人员手动将警示牌放置在路面上,操作复杂;也有放置在车体底部的放置情况,但存在收放过程复杂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用警示器自动收放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手动放置警示器存在风险及自动放置警示器收放过程复杂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车用警示器自动收放装置,包括:

警示器主体,连接有行走机构;

电磁升降机构,用于固定在车体底部;所述电磁升降机构的升降端设有第一电磁铁,所述第一电磁铁用于与所述警示器主体或所述行走机构磁性连接;

电磁锁止机构,设置在所述警示器主体与所述车体或所述行走机构与所述车体之间,用于将所述警示器主体锁定在所述车体上;以及

控制系统,与所述行走机构、所述电磁升降机构及所述电磁锁止机构电连接;

其中,在所述控制系统控制所述电磁升降机构及所述电磁锁止机构通电的状态下,所述电磁升降机构带动所述警示器主体下降至地面或上升至与所述车体连接,所述电磁锁止机构解除对所述警示器主体与所述车体的锁定;在所述控制系统控制所述电磁升降机构及所述电磁锁止机构断电的状态下,所述电磁升降机构断开与所述警示器主体的连接,所述电磁锁止机构将所述警示器主体锁定在所述车体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所述电磁升降机构包括:

剪叉式升降架,底部一端与所述第一电磁铁固定连接,底部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电磁铁滑动连接,顶部一端与所述车体底部固定连接,顶部另一端与所述车体底部滑动连接;以及

滑移杆,与所述剪叉式升降架的顶部滑动端连接;所述滑移杆连接有驱动件,所述驱动件与所述控制系统电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所述剪叉式升降架的顶部设有用于固定在所述车体底部的滑移部,所述滑移部设有滑槽,所述第一电磁铁上也设有所述滑槽,所述剪叉式升降架的顶部滑动端、底部滑动端分别滑动设置在所述滑槽内,并且所述剪叉式升降架的顶部滑动端、底部滑动端上下对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所述电磁锁止机构包括:

锁止套环,固定在所述行走机构或所述警示器主体上;

锁止块,沿水平方向滑动穿设于所述锁止套环内;

第二电磁铁,用于固定在所述车体上,并且用于与所述锁止块磁性连接;以及

弹性件,一端固定,另一端与所述锁止块连接;

其中,在所述第二电磁铁通电时,所述第二电磁铁与所述锁止块连接,所述锁止块脱离所述锁止套环使所述行走机构及所述警示器主体与所述车体分离,在所述第二电磁铁断电时,所述第二电磁铁断开与所述锁止块的连接,所述锁止块通过所述弹性件回弹穿设在所述锁止套环内使所述行走机构及所述警示器主体与所述车体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所述电磁锁止机构还包括:

多个支撑板,用于间隔设置在所述车体底部,且位于所述第二电磁铁靠近所述锁止块的一侧;所述锁止块穿过多个所述支撑板;所述弹性件的固定端与其中一个所述支撑板抵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所述行走机构包括:

行走壳体,所述警示器主体位于所述行走壳体内,且所述警示器主体的一端与所述行走壳体铰接;以及

行走轮,连接于所述行走壳体的底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所述警示器主体为长条形板状结构,板面上布置有led警示灯;所述警示器主体的铰接端还沿上下方向与所述行走壳体转动连接,所述警示器主体上还连接有旋转电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所述车用警示器自动收放装置还包括用于固定在车体底部的收纳壳体,所述行走机构、所述电磁升降机构及所述电磁锁止机构均位于所述收纳壳体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所述收纳壳体内设有无线充电模块,所述行走机构上设有与所述无线充电模块无线连接的电源模块。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用警示器自动收放装置的有益效果在于:正常状态下,电磁锁止机构及电磁升降机构断电,警示器主体通过电磁锁止机构锁定在车体上,在车辆发生故障或事故时,控制系统控制电磁锁止机构及电磁升降机构通电,电磁锁止机构解除对警示器主体的锁止,电磁升降机构带动警示器主体下降至地面,然后控制系统控制电磁锁止机构及电磁升降机构断电,行走机构带动警示器主体移动至合适位置;在需要收回警示器主体时,行走机构带动警示器主体移动至电磁升降机构的下方,控制系统控制电磁锁止机构及电磁升降机构通电,电磁锁止机构先解除锁止,电磁升降机构带动警示器主体上升,然后控制系统控制电磁锁止机构及电磁升降机构断电,电磁锁止机构将警示器主体锁定在车体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车用警示器自动收放装置,整个收放过程无需人员亲自操作,避免了人员因需放置警示器主体在道路上走动或警示器主体没有放置在合适位置而造成的二次伤害;自动收放过程只有电磁升降机构及电磁锁止机构运行,操作便捷,并且在正常状态下,电磁锁止机构及电磁升降机构断电,利用电磁锁止机构的机械性能实现锁止,节省了电力消耗。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上述的车用警示器自动收放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的有益效果与上述的车用警示器自动收放装置的有益效果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用警示器自动收放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用警示器自动收放装置的电磁升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用警示器自动收放装置的电磁锁止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用警示器自动收放装置的警示器主体与行走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用警示器自动收放装置的警示器主体与行走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中:1、警示器主体;11、led警示灯;12、旋转电机;2、行走机构;21、行走壳体;22、行走轮;23、盖板;3、电磁升降机构;31、第一电磁铁;32、剪叉式升降架;33、滑移杆;34、滑移部;35、滑槽;36、移动轴;4、电磁锁止机构;41、锁止套环;42、锁止块;43、第二电磁铁;44、弹性件;45、支撑板;5、收纳壳体;6、车体;7、无线充电模块;8、电源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现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用警示器自动收放装置进行说明。所述车用警示器自动收放装置,包括警示器主体1、电磁升降机构3、电磁锁止机构4以及控制系统。

警示器主体1连接有行走机构2;电磁升降机构3用于固定在车体6的底部;电磁升降机构3的升降端设有第一电磁铁31,第一电磁铁31用于与警示器主体1或行走机构2磁性连接;电磁锁止机构4设置在警示器主体1与车体6或行走机构2与车体6之间,用于将警示器主体1锁定在车体6上;控制系统与行走机构2、电磁升降机构3及电磁锁止机构4电连接。

其中,在控制系统控制电磁升降机构3及电磁锁止机构4通电的状态下,电磁升降机构3带动警示器主体1下降至地面或上升至与车体6连接,且电磁锁止机构4解除对警示器主体1与车体6的锁定;在控制系统控制电磁升降机构3及电磁锁止机构4断电的状态下,电磁升降机构3断开与警示器主体1的连接,电磁锁止机构4将警示器主体1锁定在车体6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用警示器自动收放装置,正常状态下,电磁锁止机构4及电磁升降机构3断电,警示器主体1通过电磁锁止机构4锁定在车体6上,在车辆发生故障或事故时,控制系统控制电磁锁止机构4及电磁升降机构3通电,电磁锁止机构4解除对警示器主体1的锁止,电磁升降机构3带动警示器主体1下降至地面,然后控制系统控制电磁锁止机构4及电磁升降机构3断电,行走机构2带动警示器主体1移动至合适位置;在需要收回警示器主体1时,行走机构2带动警示器主体1移动至电磁升降机构3的下方,控制系统控制电磁锁止机构4及电磁升降机构3通电,电磁锁止机构4先解除锁止,电磁升降机构3带动警示器主体1上升至与车体6相接,然后控制系统控制电磁锁止机构4及电磁升降机构3断电,电磁锁止机构4将警示器主体1锁定在车体6上。

需要说明的,车内安装有能够检测故障信号的传感器,控制系统可接受手动或自动信号,在发生轻微事故时,车内人员可通过手机app或车内中控手动智能屏启动控制系统。在发生严重事故时,安全气囊打开,传感器接收到安全气囊打开的信号,并将信号传递至控制系统,控制系统的中央处理器能够给电磁升降机构3、电磁锁止机构4及行走机构2发送指令,使它们通电或断电。利用中央处理器控制电磁机构及行走机构2通断电属于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行走机构2自带gps定位系统及环境传感器,能够判断当前道路环境,识别环境后,自动向来车方向行驶,按照实际需要行驶到合理位置。行走机构2带动警示器主体1行驶,不属于本实用新型车用警示器自动收放装置的保护内容,因此不再详细阐述。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车用警示器自动收放装置,整个收放过程无需人员亲自操作,避免了人员因需放置警示器主体1在道路上走动或警示器主体1没有放置在合适位置而造成的二次伤害;自动收放过程只有电磁升降机构3及电磁锁止机构4运行,操作便捷,并且在正常状态下,电磁锁止机构4及电磁升降机构3断电,利用电磁锁止机构4的机械性能实现锁止,节省了电力消耗。

请参阅图2,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用警示器自动收放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电磁升降机构3包括剪叉式升降架32及滑移杆33。剪叉式升降架32底部一端与第一电磁铁31固定连接,底部另一端与第一电磁铁31滑动连接,顶部一端与车体6底部固定连接,顶部另一端与车体6底部滑动连接。滑移杆33与剪叉式升降架32的顶部滑动端连接;滑移杆33连接有驱动件,驱动件与控制系统电连接。

具体地,驱动件可以是直线电机,驱动件的动力输出端与滑移杆33连接,驱动件推动滑移杆33移动。

在车辆发生故障或事故时,控制系统控制电磁升降机构3通电,第一电磁铁31通电,并且驱动件启动,驱动件推动滑移杆33,并且令滑移杆33带动剪叉式升降架32的顶部滑动端向顶部固定端移动,剪叉式升降架32受到推力的作用,逐渐展开被拉长,从而带动第一电磁铁31向下移动,第一电磁铁31持续向下移动就会与警示器主体1或行走机构2磁性连接。在电磁锁止机构4解除对警示器主体1的锁定后,剪叉式升降架32继续展开,最终可将行走机构2放置在地面上。行走机构2落到地面上会给控制系统发送信号(比如行走机构2上设有距离传感器,距离传感器测定到行走机构2至地面的距离小于预设值时,距离传感器向控制系统发送信号),控制系统控制第一电磁铁31及电磁锁止机构4断电,以及控制驱动件停止运行。

在需要收回警示器主体1时,控制系统再次控制第一电磁铁31及电磁锁止机构4通电,以及启动驱动件反向运行,第一电磁铁31电磁连接行走机构2或警示器主体1,驱动件推动滑移杆33,并且令滑移杆33带动剪叉式升降架32的顶部滑动端向远离顶部固定端的方向移动,剪叉式升降架32受到拉力的作用,逐渐收回被压缩,从而带动第一电磁铁31及警示器主体1向上移动,当剪叉式升降架32完全收回后,控制系统控制电磁锁止机构4断电,以及控制驱动件停止运行,电磁锁止机构4将警示器主体1锁定在车体6上,然后控制系统再控制第一电磁铁31断电。

剪叉式升降架32能够实现垂直升降,相对于使用电气系统或液压系统驱动升降的方式而言,剪叉式升降架32的受力面积大,能够更加平稳地承担第一电磁铁31的升降功能。

由于剪叉式升降架32的顶部、底部均具有滑动端,为了使剪叉式升降架32保持稳定移动,请参阅图2,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剪叉式升降架32的顶部设有用于固定在车体6底部的滑移部34,滑移部34设有滑槽35,第一电磁铁31上也设有滑槽35,剪叉式升降架32的顶部滑动端、底部滑动端分别滑动设置在滑槽35内,并且剪叉式升降架32的顶部滑动端、底部滑动端上下对应。

具体地,第一电磁铁31的顶部设有固定板,滑槽35开设在固定板上。两个滑槽35内还分别设有移动轴36,剪叉式升降架32的顶部滑动端通过移动轴36与滑移杆33的一端连接,剪叉式升降架32的底部滑动端也与移动轴36连接。

通过设置滑槽35和移动轴36结构,能够保证剪叉式升降架32在展开或收回时,运行平稳,从而进一步保证第一电磁铁31升降平稳。

请参阅图3,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用警示器自动收放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电磁锁止机构4包括锁止套环41、锁止块42、第二电磁铁43及弹性件44。锁止套环41固定在行走机构2或警示器主体1上;锁止块42沿水平方向滑动穿设于锁止套环41内;第二电磁铁43用于固定在车体6上,并且用于与锁止块42磁性连接;弹性件44的一端固定,另一端与锁止块42连接。

在第二电磁铁43通电时,第二电磁铁43吸引锁止块42向其移动并与其磁性连接,弹性件44被压缩或拉伸,锁止块42脱离锁止套环41,以使行走机构2及警示器主体1与车体6分离,在第二电磁铁43断电时,第二电磁铁43断开与锁止块42的连接,弹性件44回位,锁止块42通过弹性件44回弹穿设在锁止套环41内,以使行走机构2及警示器主体1与车体6连接。

具体地,第二电磁铁43可以通过连接部件间接地设置在车体6底部。第二电磁铁43在第一电磁铁31电磁连接行走机构2及警示器主体1后通电;在剪叉式升降架32下降过程中,第二电磁铁43通电几秒后即可断电,在剪叉式升降架32上升过程中,剪叉式升降架32完全收回后,第二电磁铁43即可断电。

本实施例利用能够移动的锁止块42实现与锁止套环41的锁止或解锁功能,锁止块42通过第二电磁铁43及弹性件44实现移动,过程简单,易于实现。

由于锁止块42要在水平方向实现移动,为了使锁止块42平稳移动,请参阅图3,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电磁锁止机构4还包括多个支撑板45。多个支撑板45用于间隔设置在车体6底部,且位于第二电磁铁43靠近锁止块42的一侧;锁止块42穿过多个支撑板45;弹性件44的固定端与其中一个支撑板45抵接。

具体地,支撑板45也可以通过连接部件间接地设置在车体6底部,支撑板45上设有用于使锁止块42穿过的通孔。在第二电磁铁43吸引锁止块42,及弹性件44带动锁止块42回弹时,锁止块42均在通孔内移动,移动过程平稳,能够保证锁止块42准确穿入锁止套环41。

请参阅图1、图4及图5,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用警示器自动收放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行走机构2包括行走壳体21及行走轮22。警示器主体1位于行走壳体21内,且警示器主体1的一端与行走壳体21铰接。

在警示器主体1锁定在车体6上时,警示器主体1位于嵌入槽内,在警示器主体1与车体6脱离后,警示器主体1可绕铰接端摆动至竖直状态。

在警示器主体1锁定在车体6上时,警示器主体1位于行走壳体21内,警示器主体1不会占用过多空间,可缩小该车用警示器自动收放装置的体积。而且,警示器主体1收纳在行走壳体21内,避免被外界环境干扰及污染。

为了进一步保证警示器主体1处于收纳状态下能够处于密封空间,行走壳体21的顶面具有用于使警示器主体1摆动通过的开口,开口处铰接设置有盖板23。盖板23能够相对于行走壳体21自动打开或自动关闭。

具体地,可以在行走壳体21内设置电机、变速器及铰接轴,铰接轴设置在嵌入槽内,电机的动力输出端通过变速器与铰接轴连接,电机与控制系统电连接,控制系统的中央处理器控制电机启停。

行走轮22可分为主动轮及从动轮。还可在行走壳体21内部设置用于驱动行走轮22移动的电机及减速器,电机的动力输出端通过变速器与行走轮22的转轴连接,同样,该电机也与控制系统电连接,控制系统的中央处理器控制电机启停。

请参阅图1、图4及图5,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警示器主体1为长条形板状结构,板面上布置有led警示灯11;警示器主体1的铰接端还沿上下方向与行走机构2转动连接,警示器主体1上还连接有旋转电机12。

具体地,警示器主体1的铰接端可设计为圆柱形结构,圆柱形结构上设置有轴承,令轴承的外圈与铰接轴固定连接,进而实现警示器主体1的铰接端与行走机构2转动连接。警示器主体1的另一端也可设计为圆柱体结构,并且该端通过变速器与旋转电机12的动力输出端连接。

led警示灯11设置有多个,并且多个led警示灯11由控制器控制启闭。控制器控制led警示灯11闪烁。控制器及旋转电机12都与控制系统电连接,在警示器主体1摆动至竖直状态后,控制系统启动旋转电机12,以及给控制器发送信号,旋转电机12驱动警示器主体1高速旋转,旋转过程中,led警示灯11不停闪烁,形成警示图案。

除此之外,警示器主体1还设置有蜂鸣报警器,蜂鸣报警器也与控制系统电连接,在警示器主体1与车体6脱离后,控制系统启动蜂鸣报警报警。

需要说明的是,对控制系统的中央处理器设计编程,实现自动启闭蜂鸣报警器或旋转电机12或电机,属于现有技术,在此不再阐述。

请参阅图1,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用警示器自动收放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车用警示器自动收放装置还包括用于固定在车体6底部的收纳壳体5,行走机构2、电磁升降机构3及电磁锁止机构4均位于收纳壳体5内。

收纳壳体5将行走机构2、电磁升降机构3及电磁锁止机构4集成在封闭空间内,能够避免各个构件被外界环境干扰及污染。

具体地,收纳壳体5通过螺栓与车体6的底架连接,收纳壳体5为长方体结构,下端面设有用于使电磁升降机构3及电磁锁止机构4通过的开口,行走机构2位于收纳壳体5的下方。

请参阅图1,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用警示器自动收放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收纳壳体5内设有无线充电模块7,行走机构2上设有与无线充电模块7无线连接的电源模块8。电源模块8用于对行走机构2提供动力,保证行走机构2能够正常行驶。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上述的车用警示器自动收放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的有益效果与上述的车用警示器自动收放装置的有益效果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