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车载电子设备的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442547发布日期:2021-08-27 13:42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一种应用于车载电子设备的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车载电子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尤其是涉及到一种应用于车载电子设备的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车载电子设备穷出不尽,如:行车记录仪,电子狗,雷达测速,车载电子导航仪等设备,这些电子设备都是外置,有些设备又不是经常运行,必须通过控制装置对多种车载电子设备进行单独的供电控制运行,控制装置一般安装在汽车内部的中控位置上,但是由于控制装置安装在中控位置后,控制装置上的控制面板的角度较为固定,难以调节到合适的角度,同时汽车在驾驶过程中,难免出现抖动的情况,调节后的控制面板的角度也会随着抖动发生偏移,不便于驾驶人员进行观看操控,降低了控制装置的操控便捷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实现技术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一种应用于车载电子设备的控制装置,其结构包括调节机构、旋钮、控制器,所述调节机构前端表面嵌有旋钮,所述调节机构安装在控制器前端面,所述调节机构包括面板、调节基座、导线机构,所述面板设在调节基座左端内部,并且调节基座右端设有导线机构,所述导线机构左端与面板右侧表面相固定,所述导线机构右端与控制器相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调节基座包括伸缩卡杆、缓冲装置,所述伸缩卡杆左端固定安装在面板右侧表面下端,并且伸缩卡杆右端卡合安装在缓冲装置内部下端,所述面板上端滑动安装在缓冲装置内部,所述缓冲装置右端与导线机构左端相连接,所述伸缩卡杆中部呈弧形褶皱型结构,并且采用橡胶材质,具有一定的回弹性。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缓冲装置包括角度固定机构、弹簧、外框,所述面板上端滑动安装在角度固定机构内部,并且弹簧固定安装在角度固定机构右端内部,所述外框左端采用间隙配合安装在角度固定机构右端内部,所述角度固定机构与导线机构左端相连接,所述弹簧共设有六个,并且三个为一组,分别设在外框与角度固定机构内部连接处的前后两端。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角度固定机构包括限位框、卡位槽、滑槽、滑动轴、卡条,所述限位框右下端内部设有卡位槽,并且限位框左端内部嵌有滑槽,所述滑动轴滑动安装在滑槽内部,并且滑槽内壁设有卡条,所述滑动轴外侧与卡条卡合连接,所述滑动轴固定安装在面板上端,所述限位框右端与导线机构左端相连接,所述卡条共设有十二个,并且两个为一组,分别设在滑槽内部的左右两侧,并且采用橡胶材质,具有一定的回弹性。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线机构包括连接框、导电板、滑轮、导线、卷线机构,所述连接框左端固定安装在限位框右端,并且导电板设在面板右侧表面,所述导电板与导线一端相焊接,并且导线中部与卷线机构相缠绕,所述滑轮与导线滑动连接,所述滑轮设在限位框右端内部,所述卷线机构与连接框内部轴连接,所述导电板采用铜材质,具有较好的导电性,并且导线的一端与控制器内部进行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卷线机构包括转盘、转轴、扭力尺簧、连接杆,所述转盘内部与导线相缠绕,并且转盘与转轴位于同一轴心上,所述转盘与转轴之间通过连接杆相固定,所述扭力尺簧设在转轴内部,所述扭力尺簧为螺旋形结构,并且采用钢材质,具有一定的扭力。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对面板进行角度调节时,通过滑动轴在滑槽内部进行滑动,滑动的过程中,通过卡条对滑动轴进行弹性卡位,滑动的同时能够将面板的角度进行转动调节,通过伸缩卡杆的弹性伸缩,对面板与调节基座之间的调节角度进行支撑固定,提高控制装置的操控便捷性。

2.面板在进行角度调节的过程中,通过扭力尺簧的扭力转动,从而使得转轴进行转动,对导线进行放卷,避免面板进行角度调节时,导线从面板上发生脱落,反之通过扭力尺簧的扭力回弹,从而使得导线自动卷收,避免导线卡在面板与调节基座上之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应用于车载电子设备的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调节机构的侧视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调节基座的侧视工作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种缓冲装置的侧视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种角度固定机构的侧视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一种导线机构的工作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一种卷线机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调节机构-1、旋钮-2、控制器-3、面板-11、调节基座-12、导线机构-13、伸缩卡杆-121、缓冲装置-122、角度固定机构-22a、弹簧-22b、外框-22c、限位框-a1、卡位槽-a2、滑槽-a3、滑动轴-a4、卡条-a5、连接框-23a、导电板-23b、滑轮-23c、导线-23d、卷线机构-23e、转盘-e1、转轴-e2、扭力尺簧-c3、连接杆-e4。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

如附图1至附图5所示:

本发明一种应用于车载电子设备的控制装置,其结构包括调节机构1、旋钮2、控制器3,所述调节机构1前端表面嵌有旋钮2,所述调节机构1安装在控制器3前端面,所述调节机构1包括面板11、调节基座12、导线机构13,所述面板11设在调节基座12左端内部,并且调节基座12右端设有导线机构13,所述导线机构13左端与面板11右侧表面相固定,所述导线机构13右端与控制器3相连接。

其中,所述调节基座12包括伸缩卡杆121、缓冲装置122,所述伸缩卡杆121左端固定安装在面板11右侧表面下端,并且伸缩卡杆121右端卡合安装在缓冲装置122内部下端,所述面板11上端滑动安装在缓冲装置122内部,所述缓冲装置122右端与导线机构13左端相连接,所述伸缩卡杆121中部呈弧形褶皱型结构,并且采用橡胶材质,具有一定的回弹性,利于进行弧形伸缩调节,从而将面板11在缓冲装置122内部调节后的角度进行固定。

其中,所述缓冲装置122包括角度固定机构22a、弹簧22b、外框22c,所述面板11上端滑动安装在角度固定机构22a内部,并且弹簧22b固定安装在角度固定机构22a右端内部,所述外框22c左端采用间隙配合安装在角度固定机构22a右端内部,所述角度固定机构22a与导线机构13左端相连接,所述弹簧22b共设有六个,并且三个为一组,分别设在外框22c与角度固定机构22a内部连接处的前后两端,利于外框22c与中控处进行贴合后,角度固定机构22a与中控处进行弹性缓冲,避免角度固定机构22a随着汽车的行驶发生抖动。

其中,所述角度固定机构22a包括限位框a1、卡位槽a2、滑槽a3、滑动轴a4、卡条a5,所述限位框a1右下端内部设有卡位槽a2,并且限位框a1左端内部嵌有滑槽a3,所述滑动轴a4滑动安装在滑槽a3内部,并且滑槽a3内壁设有卡条a5,所述滑动轴a4外侧与卡条a5卡合连接,所述滑动轴a4固定安装在面板11上端,所述限位框a1右端与导线机构13左端相连接,所述卡条a5共设有十二个,并且两个为一组,分别设在滑槽a3内部的左右两侧,并且采用橡胶材质,具有一定的回弹性,利于对滑动轴a4在滑槽a3内部滑动时进行弹性卡位,从而使得滑动轴a4在滑槽a3内部进行定位。

本实施例的具体使用方式与作用:

本发明中,将控制器3安装在汽车的中控位置上,通过外框22c与中控前端面进行抵触,从而使得汽车在行驶的过程中,通过弹簧22b的弹性挤压,从而对外框22c与角度固定机构22a之间进行弹性缓冲,避免角度固定机构22a随着汽车的行驶发生抖动,需要对面板11进行角度调节时,通过滑动轴a4在滑槽a3内部进行滑动,滑动的过程中,通过卡条a5对滑动轴a4进行弹性卡位,从而使得滑动轴a4在滑槽a3内部进行定位,滑动的同时能够将面板11的角度进行转动调节,调节到合适的角度后,通过伸缩卡杆121的弹性伸缩,从而使得伸缩卡杆121的右端卡在卡位槽a2内部,对面板11与调节基座12之间的调节角度进行支撑固定,便于驾驶人员进行观看操控,提高控制装置的操控便捷性。

实施例2:

如附图6至附图7所示:

其中,所述导线机构13包括连接框23a、导电板23b、滑轮23c、导线23d、卷线机构23e,所述连接框23a左端固定安装在限位框a1右端,并且导电板23b设在面板11右侧表面,所述导电板23b与导线23d一端相焊接,并且导线23d中部与卷线机构23e相缠绕,所述滑轮23c与导线23d滑动连接,所述滑轮23c设在限位框a1右端内部,所述卷线机构23e与连接框23a内部轴连接,所述导电板23b采用铜材质,具有较好的导电性,并且导线23d的一端与控制器3内部进行连接,通过导线23d的连接和导电板23b的导电,提高控制器3内部将数据传导到面板11上。

其中,所述卷线机构23e包括转盘e1、转轴e2、扭力尺簧c3、连接杆e4,所述转盘e1内部与导线23d相缠绕,并且转盘e1与转轴e2位于同一轴心上,所述转盘e1与转轴e2之间通过连接杆e4相固定,所述扭力尺簧c3设在转轴e2内部,所述扭力尺簧c3为螺旋形结构,并且采用钢材质,具有一定的扭力,从而使得扭力尺簧c3进行自动的螺旋转动,从而使得转盘e1带动导线23d进行自动的卷收,确保导线23d进行延长和收缩。

本实施例的具体使用方式与作用:

本发明中,面板11在进行角度调节的过程中,通过导电板23b的连接牵引,滑轮23c的辅助滑动,确保导线23d进行顺滑的移动,通过扭力尺簧c3的扭力转动,从而使得转轴e2进行转动,这时通过连接杆e4的连接使得转盘e1进行转动,对导线23d进行放卷,从而确保导电板23b与面板11进行紧密贴合,避免面板11进行角度调节时,导线23d从面板11上发生脱落,反之通过扭力尺簧c3的扭力回弹,从而使得导线23d自动卷收,将导线23d卷收回转盘e1内部,避免导线23d卡在面板11与调节基座12上之间,确保面板11能够在调节基座12上进行角度复位。

利用本发明所述技术方案,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启发下,设计出类似的技术方案,而达到上述技术效果的,均是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