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车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893935发布日期:2021-12-08 19:04阅读:78来源:国知局
驻车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驻车空调器。


背景技术:

2.驻车空调器是指停车等候及休息时使用的空调,通常安装在卡车和厢式货车上,司机可以在长途驾驶中使用。随着人们对驾驶舒适性要求的不断提高,驻车空调器已成为汽车驾驶舱必备的设备之一。
3.由于驻车空调器安装在汽车车顶上,使用环境与普通空调产品使用环境差异较大,驻车空调器的外壳以及外出风口处的格栅直接裸露在外,在预到雨水天气时,水极易通过外壳上的开孔以及格栅进入到外风机处,易使得水对外风扇电机产生影响,影响外风扇电机的正常工作。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
5.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一种驻车空调器,包括:
6.底盘,其上形成有外进风口;
7.外换热器,设于所述底盘上方且位于所述外进风口处;
8.外风机罩,罩设在所述外换热器的上方且其顶部形成有外出风口;
9.格栅,设置在所述外出风口处且其中部设有外风机安装孔;
10.外风机,包括:
11.外风扇电机,连接在所述外风机安装孔处;
12.外风扇,与所述外风扇电机的输出轴连接且位于所述外换热器和外风机罩壳之间,所述外风扇上设有位于所述外风扇电机下方的透水孔。
13.在外风扇上设置位于外风扇电机下方的透水孔,避免外风扇连接外风扇电机处存水导致的外风扇电机进水问题,保证外风扇电机的正常工作,提高用户体验。
14.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外风扇具有外风扇连接轴,所述外风扇连接轴与所述外风扇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透水孔设于所述外风扇连接轴上,避免外风扇连接轴处存水导致的外风扇电机进水问题。
15.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外风扇连接轴上方形成有电机凹槽,所述外风扇电机位于所述电机凹槽内,所述透水孔设于所述电机凹槽的底壁上,避免电机凹槽内存水导致的外风扇电机进水问题。
16.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外风扇从所述外风机罩的内侧安装在所述外风扇电机的输出轴上,所述外风扇与所述外风扇电机的输出轴通过位于所述外风扇下方的左旋螺母固定,防止转动和振动造成的螺母松脱,避免驻车空调器使用时外风扇脱落。
17.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外风机罩上部形成有筒状周壁,所述外出风口形成于筒状周壁的顶部,所述筒状周壁上设有用于过线的出线孔和用于固线的夹线孔,所述夹线
孔的过线面积小于出线孔的过线面积,且所述夹线孔与出线孔连通且两者之间设有凸起,使得便于出线的同时能够牢固的固线。
18.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格栅内侧设有走线槽,所述走线槽的外端位于所述出线孔处,方便外风扇电机电源线的固线与出线。
19.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外风机罩外壁上设有导流筋,所述导流筋起于筒状周壁上向外风机罩左右两侧的外边缘处延伸,便于将外风机罩外表面的水导流至外风机罩的左右两侧,避免向室内方向流动,减少室内进水的风险,同时导流筋也起到结构增强的作用。
20.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外风机罩的外壁上设有螺钉柱和/或线夹安装位,可辅助对驻车空调器的整机走线进行固定。
21.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还包括电机盖,所述电机盖连接在所述外风机安装孔处且将所述外风扇电机遮挡,可起到防水和防止外风扇电机的固定螺钉松脱的作用。
22.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外风机安装孔处设有电机盖卡扣,所述电机盖上设有卡板,所述格栅上设有位于外风机安装孔外侧的格栅定位面,所述电机盖内侧设有电机盖定位面,所述格栅定位面与电机盖定位面相抵时,所述卡板卡入卡扣中,方便电机盖的安装。
附图说明
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4.图1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驻车空调器的立体图;
25.图2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驻车空调器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26.图3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驻车空调器的剖视图;
27.图4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驻车空调器的局部俯视图;
28.图5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驻车空调器的局部剖视图;
29.图6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外风机的爆炸图;
30.图7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驻车空调器的局部爆炸图;
31.图8是图7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32.图9是图7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33.图10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电机盖的结构示意图;
34.图11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外风机罩的剖视图;
35.图12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外风机罩的结构示意图;
36.图13是图12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37.以上各图中:底盘11;室外放置空间101;第一内过风口111;第二内过风口112;外进风口113;外壳12;开孔121;内壳13;内进风口131;内出风口132;内进风风道133;内出风风道134;内底板135;内侧板136;蜗壳21;内换热风道211;内换热器22;内风机23;外换热器31;外风机32;外风扇321;透水孔3211;外风扇连接轴3212;电机凹槽3213;外风扇电机322;
压缩机33;外风机罩34;外出风口341;筒状周壁342;出线孔3421;夹线孔3422;凸起3423;外出风风道343;集风罩344;螺钉柱3441;线夹安装位3442;集风风道345;导流限位折边3451;定位固定折边3452;导流筋346;格栅35;外风机安装孔351;电机卡槽3511;电机盖卡扣3512;格栅定位面352;径向筋条353;连接筋条354;走线槽355;电机盖36;卡板361;电机盖定位面362;室内装饰板41。
具体实施方式
38.下面,通过示例性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描述。然而应当理解,在没有进一步叙述的情况下,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元件、结构和特征也可以有益地结合到其他实施方式中。
39.空调器通过使用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和蒸发器来执行空调器的制冷循环。制冷循环包括一系列过程,涉及压缩、冷凝、膨胀和蒸发,并向已被调节和热交换的空气供应制冷剂。
40.压缩机压缩处于高温高压状态的制冷剂气体并排出压缩后的制冷剂气体。所排出的制冷剂气体流入冷凝器。冷凝器将压缩后的制冷剂冷凝成液相,并且热量通过冷凝过程释放到周围环境。
41.膨胀阀使在冷凝器中冷凝的高温高压状态的液相制冷剂膨胀为低压的液相制冷剂。蒸发器蒸发在膨胀阀中膨胀的制冷剂,并使处于低温低压状态的制冷剂气体返回到压缩机。蒸发器可以通过利用制冷剂的蒸发的潜热与待冷却的材料进行热交换来实现制冷效果。在整个循环中,空调器可以调节室内空间的温度。
42.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驻车空调器,驻车空调器为顶置一体式空调器,驻车空调器安装在车辆驾驶室的顶部,为驾驶室营造一种舒适的环境。
43.参考图1

图3,驻车空调器包括外壳12、连接在外壳下方的底盘11和连接在底盘11下方的内壳13,底盘11连接在车顶板的上方,外壳12扣在底盘11的上方,外壳12与底盘11限定出位于两者之间室外放置空间101,内壳13通过车顶板上的天窗伸入到车内。
44.驻车空调器还包括蜗壳21,蜗壳21位于室外放置空间101内,蜗壳21连接于底盘11上,且蜗壳21与底盘限定出位于两者之间的内换热风道211。
45.内壳13上形成有内进风口131和内出风口132,且内壳13内限定出将内进风口131与内换热风道进风端连通的内进风风道133以及将内出风口132与内换热风道出风端连通的内出风风道134。其中,底盘11上形成有将内换热风道进风端与内进风风道连通的第一内过风口111以及将内换热风道出风端与内出风风道连通的第二内过风口112。
46.具体的,内壳13具有内底板135和内侧板136,内侧板135的上下分别与内底板和底盘连接,内出风口132可设于内底板135上,内进风口131可设于内底板和/或内侧板上。
47.驻车空调器还包括内换热器22和内风机23,内风机23和内换热器22设于内换热风道211内,其中内换热器设于内风机靠近内换热风道进风端的一侧,空气经内进风口进入到内换热风道内与内换热器换热后,由内风机将风从内出风口吹出。内出风口处可设置导风结构,可调节风的出风方向。
48.需要说明的是,驻车空调器的前侧即驻车空调器安装在车顶部后面向车前方的一侧。
49.内风机可为贯流风机,噪音小,内风机可沿底盘的左右方向设置,内换热器也可沿底盘的左右方向设置,内换热器向远离内风机的一侧倾斜设置。
50.参考图1

图5,底盘11上还形成有外进风口113,外进风口113与室外放置空间连通,驻车空调器还包括外换热器31、外风机32、压缩机33、外风机罩34,其中外换热器、外风机、压缩机和外风机罩均设于外放置空间内,外换热器设于底盘上方且位于外进风口处,外风机罩罩设在外换热器的上方。压缩机33可设于外风机罩的左侧或右侧。
51.外壳12上设有开孔121,外风机罩顶部形成有外出风口341,外出风口341与开孔121连通,驻车空调器还包括格栅35,格栅设于室外放置空间内,格栅设置在外出风口341处,格栅35的中部设有外风机安装孔351,外风机连接在外风机安装孔处,采用组装的形式安装,模块化程度高,方便安装。
52.参考图6

图7,外风机包括外风扇321和外风扇电机322,其中,外风扇可为轴流风扇,外风扇电机连接在外风机安装孔351处,外风扇与外风扇电机输出轴连接,并且,外风扇位于外风机罩和外换热器之间,外风扇上设有位于外风扇电机下方的透水孔3211。
53.在外风扇上设置位于外风扇电机下方的透水孔,避免外风扇连接外风扇电机处存水导致的外风扇电机进水问题,保证外风扇电机的正常工作,提高用户体验。
54.外风扇具有外风扇连接轴3212,外风扇连接轴与外风扇电机的输出轴连接,透水孔设于外风扇连接轴上,避免外风扇连接轴处存水导致的外风扇电机进水问题。
55.外风扇连接轴上方形成有电机凹槽3213,外风扇电机位于电机凹槽内,其中,透水孔设于电机凹槽的底壁上,避免电机凹槽内存水导致的外风扇电机进水问题。
56.外风扇从外风机罩的内侧安装在外风扇电机的输出轴上,外风扇与外风扇电机的输出轴通过位于外风扇下方的左旋螺母固定,防止转动和振动造成的螺母松脱,避免驻车空调器使用时外风扇脱落。
57.参考图9,外风扇电机从格栅的外侧固定在外风机安装孔处,外风机安装孔处设有朝上设置的电机卡槽3511,对外风扇电机进行固定和限位,外风扇电机固定在电机卡槽内,防止外风扇电机相对外风机安装孔转动,且方便安装和定位。
58.驻车空调器还包括电机盖36,电机盖36连接在外风机安装孔处且将外风扇电机322遮挡,可起到防水和防止外风扇电机的固定螺钉松脱的作用,增加了外风扇电机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59.具体的,参考图9

图10,外风机安装孔处设有电机盖卡扣3512,电机盖上设有卡板361,卡板卡入卡扣中。
60.格栅35上设有位于外风机安装孔外侧的格栅定位面352,电机盖内侧设有电机盖定位面362,当格栅定位面与电机盖定位面相抵时,卡板卡入卡扣中,方便电机盖的安装。
61.参考图11

图12,外风机罩34上部形成有筒状周壁342,外出风口341形成于筒状周壁的顶部,筒状周壁内形成外出风风道343,外风机罩34形成有连接于筒状周壁下方的集风罩344,集风罩内形成集风风道345。集风罩底部一相对的两侧形成有导流限位折边3451,在外风机罩安装在底盘上后,两导流限位折边3451位于外换热器的两侧,使得导流限位折边起到限位和导风的作用。集风罩底部另一相对的两侧形成有定位固定折边3452,定位固定折边3452可与底盘固定连接。
62.从外进风口进入的气流进入集风风道内与外换热器进行换热,换热后的气体进入
外出风风道内然后从格栅处流出,对外换热器进行散热。
63.外风机工作时,室外风依次经过外进风口、导流限位折边、集风风道、外出风风道和格栅,经过外换热器的风由集风风道收集到外出风风道中,最后由格栅排出。
64.参考图7

图8,筒状周壁342上设有出线孔3421和夹线孔3422,其中,出线孔用于过线,夹线孔用于固线,夹线孔的过线面积小于出线孔的过线面积,夹线孔3422与出线孔连通且两者之间设有凸起3423,可将外风扇电机的电源线由出线孔穿出外风机罩,然后将外风扇电机的电源线夹在夹线孔内,使得便于出线的同时能够牢固的固线。
65.参考图4,外风机罩34的外壁上设有螺钉柱3441和/或线夹安装位3442,可辅助对驻车空调器的整机走线进行固定,螺钉柱3441和/或线夹安装位3442可位于集风罩344上。
66.参考图7,格栅具有呈放射状分布的径向筋条353和呈同心圆环状分布的连接筋条354,连接筋可设计为径向等距分布。径向筋条中间高两端低形成弧状,可以增大中部的出风量且噪声低。
67.参考图12

图13,格栅内侧设有走线槽355,走线槽的外端位于出线孔处,走线槽处设有固线卡扣,方便对走线进行固定,外风扇电机的电源线可设于走线槽内,然后从出线孔处穿出外风机罩,方便外风扇电机电源线的固线与出线。
68.参考图4,外风机罩外壁上还设有导流筋346,导流筋起于筒状周壁上向外风机罩左右两侧的外边缘处延伸,便于将外风机罩外表面的水导流至外风机罩的左右两侧,避免向室内方向流动,减少室内进水的风险,同时导流筋也起到结构增强的作用。
69.参考图2,驻车空调器还包括室内装饰板41,室内装饰板连接于车顶板的下方,室内装饰板套在内壳上且将天窗与内壳之间的缝隙遮挡,使得在室内无法看到内壳与天窗之间的缝隙,提高室内侧的美观性,提高用户体验。
70.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71.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7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73.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