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安装拆卸的汽车仪表线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611258发布日期:2022-01-22 12:29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安装拆卸的汽车仪表线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仪表线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于安装拆卸的汽车仪表线束。


背景技术:

2.汽车线束是汽车电路的网络主体,没有线束也就不存在汽车电路。线束是指由铜材冲制而成的接触件端子(连接器)与电线电缆压接后,外面再塑压绝缘体或外加金属壳体等,以线束捆扎形成连接电路的组件。汽车线束从功能上来分,有运载驱动执行元件(作动器)电力的电力线和传递传感器输入指令的信号线两种。随着人们对舒适性、经济性、安全性要求的不断提高,汽车上的电子产品种类也在不断增加,汽车线束越来越复杂,其线束的故障率也相应增加。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以下问题:
3.1、目前汽车仪表线束衔接处保护力度不够,在行车过程中会因为震动而导致衔接处分离,仪表盘故障进而导致驾驶人无法有效观察车速;
4.2、汽车仪表线束衔接处零件密集,导致散热环境很差,不利于线束的安全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于安装拆卸的汽车仪表线束,其中一种目的是为了具备固定汽车线束的衔接处的功能,解决目前汽车仪表线束衔接处保护力度不够,在行车过程中会因为震动而导致衔接处分离,仪表盘故障进而导致驾驶人无法有效观察车速的问题;其中另一种目的是为了解决汽车仪表线束衔接处零件密集,导致散热环境很差,不利于线束的安全使用的问题,以达到散热效果好,线束使用寿命长,降低线束故障的效果。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7.一种便于安装拆卸的汽车仪表线束,包括仪表盘,所述仪表盘的底面固定连接有散热机构,所述散热机构的两侧活动连接有固定结构。
8.所述固定结构包括第一箱体,所述第一箱体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块,所述第一固定块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橡胶块。
9.所述第一箱体内壁左侧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右侧与第一箱体的内壁右侧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滑块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与第一箱体的内壁表面活动连接。
10.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滑块的右侧中心位置固定连接有子端子,所述子端子的右侧延伸至第一箱体的外壁与散热机构的左侧活动连接,所述第一箱体的内部设置有电线,所述电线的右侧延伸至滑块的右侧与子端子的左侧固定连接,所述电线的左侧延伸至第一箱体的左侧外壁固定连接有电源。
11.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方案中的子端子在第一弹簧和滑块的作用下,可以很好的和主端子接触。
12.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散热机构包括第二箱体,所述第二
箱体的两侧外壁均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有橡胶垫,所述橡胶垫的内表面与橡胶块的外表面活动连接。
1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方案中的橡胶垫和橡胶块进行接触,对固定结构进行固定。
14.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二箱体的两侧中间位置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的侧表面固定连接有主端子,所述主端子的一侧与子端子的右侧活动连接。
15.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二箱体的内壁上表面和下表面均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扇叶,所述第二箱体的底面固定连接有第一网格。
16.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二箱体的内壁上表面和下表面且靠近第一凹槽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三弹簧,所述第三弹簧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及散热机构。
1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方案中的固定及散热机构在第三弹簧的作用下对子端子进行固定。
18.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固定及散热机构包括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底面与第三弹簧的顶面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块的顶面固定连接有第二网格,所述第二网格的顶面且延伸至第二凹槽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块,所述第二固定块的顶面与子端子的表面活动连接,所述第二网格的外表面与第二箱体的内表面滑动连接。
19.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方案中的第二网格有利于第二箱体内部的热量散发出去。
20.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相对现有技术来说,取得的技术进步是:
21.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于安装拆卸的汽车仪表线束,采用子端子、固定及散热机构、橡胶块和橡胶垫的配合,将子端子对准第二凹槽的入口,同时第一固定块对准橡胶垫,橡胶块与橡胶垫的摩擦将固定结构进行固定,同时,推动过程中固定及散热机构在第三弹簧的作用下向第二箱体的内部回缩,第三弹簧对子端子进行固定,在子端子与主端子接触时,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的作用下,将子端子顶住在主端子上,解决了汽车仪表线束衔接处在行车过程中因震动分离,进而导致驾驶人无法有效观察车速的问题,很好的固定汽车线束的衔接处,降低线束接触不良的故障率。
22.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于安装拆卸的汽车仪表线束,采用扇叶、第一网格和第二网格的配合,启动电机,电机带动扇叶转动,对第二箱体内部进行散热,热量可以从第一网格和第二网格上散发出去为了解决汽车仪表线束衔接处零件密集,导致散热环境很差,不利于线束的安全使用的问题,以达到散热效果好,线束使用寿命长。
附图说明
2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4.图2为本实用新型固定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25.图3为本实用新型散热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6.图4为本实用新型固定及散热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7.图中:1、仪表盘;2、固定结构;3、散热机构;21、第一箱体;22、第一固定块;23、橡胶块;24、子端子;25、电线;26、第一弹簧;27、滑块;28、第二弹簧;31、第二箱体;32、电机;33、
扇叶;34、第一凹槽;35、橡胶垫;36、第三弹簧;37、固定及散热机构;38、主端子;39、第一网格;40、第二凹槽;371、第二固定块;372、第二网格;373、连接块。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29.实施例1
30.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于安装拆卸的汽车仪表线束,包括仪表盘1,仪表盘1的底面固定连接有散热机构3,散热机构3的两侧活动连接有固定结构2,固定结构2包括第一箱体21,第一箱体21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块22,第一固定块22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橡胶块23,散热机构3包括第二箱体31,第二箱体31的两侧外壁均开设有第一凹槽34,第一凹槽34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有橡胶垫35,橡胶垫35的内表面与橡胶块23的外表面活动连接。
31.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固定块22对准橡胶垫35,橡胶块23与橡胶垫35的摩擦将固定结构2进行固定。
32.实施例2
33.如图1-4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优选的,第一箱体21内壁左侧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26,第一弹簧26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滑块27,滑块27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28,第二弹簧28的右侧与第一箱体21的内壁右侧表面固定连接,滑块27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与第一箱体21的内壁表面活动连接,滑块27的右侧中心位置固定连接有子端子24,子端子24的右侧延伸至第一箱体21的外壁与散热机构3的左侧活动连接,第一箱体21的内部设置有电线25,电线25的右侧延伸至滑块27的右侧与子端子24的左侧固定连接,电线25的左侧延伸至第一箱体21的左侧外壁固定连接有电源,第二箱体31的两侧中间位置设置有第二凹槽40,第二凹槽40的侧表面固定连接有主端子38,主端子38的一侧与子端子24的右侧活动连接,第二箱体31的内壁上表面和下表面且靠近第一凹槽34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三弹簧36,第三弹簧36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及散热机构37。
34.在本实施例中,将子端子24对准第二凹槽40的入口,推动过程中固定及散热机构37在第三弹簧36的作用下向第二箱体31的内部回缩,第三弹簧36对子端子24进行固定,在子端子24与主端子38接触时,第一弹簧26和第二弹簧28的作用下,将子端子24顶住在主端子38上。
35.实施例3
36.如图1-4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优选的,第二箱体31的内壁上表面和下表面均固定连接有电机32,电机32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扇叶33,第二箱体31的底面固定连接有第一网格39,固定及散热机构37包括连接块373,连接块373的底面与第三弹簧36的顶面固定连接,连接块373的顶面固定连接有第二网格372,第二网格372的顶面且延伸至第二凹槽40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块371,第二固定块371的顶面与子端子24的表面活动连接,第二网格372的外表面与第二箱体31的内表面滑动连接。
37.在本实施例中,启动电机32,电机32带动扇叶33转动,对第二箱体31内部进行散热,热量可以从第一网格39和第二网格372上散发出去。
38.下面具体说一下该便于安装拆卸的汽车仪表线束的工作原理。
39.如图1-4所示,使用时,将子端子24对准第二凹槽40的入口,同时第一固定块22对准橡胶垫35,橡胶块23与橡胶垫35的摩擦将固定结构2进行固定,同时,推动过程中固定及散热机构37在第三弹簧36的作用下向第二箱体31的内部回缩,第三弹簧36对子端子24进行固定,在子端子24与主端子38接触时,第一弹簧26和第二弹簧28的作用下,将子端子24顶住在主端子38上,启动电机32,电机32带动扇叶33转动,对第二箱体31内部进行散热,热量可以从第一网格39和第二网格372上散发出去。
40.上文一般性的对本实用新型做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可以对之做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于技术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思想精神的修改或改进,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