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商用车电子外后视镜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233585发布日期:2022-08-23 22:14阅读:68来源:国知局
一种商用车电子外后视镜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驾驶辅助系统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商用车电子外后视镜系统。


背景技术:

2.早期的泊车辅助系统通常采用雷达或单镜头模组,采用声音报警或显示车辆后方镜头模组视频图像的方式,帮助车辆驾驶员判断盲角处车辆与障碍物距离,但是采用雷达报警方式,距离的显示并不直观;采用后置镜头模组方式,则仍会存在盲角和距离判断不准的问题,于是全景泊车技术逐渐兴起。现有卡车的外后视镜由class ii、classiv组成,该种后视镜系统的缺陷较多,如安装位置固定,观察区域有限,存在视线盲区,夜视效果较差,导致油耗较高等。
3.由于驾驶员座位位置较高,商用车的远处视野被认为是非常理想的,但从驾驶员观察车辆周围仍存在较多的盲区。车辆周围和后方不可见的区域只能通过视镜看到。根据我国现行的gb 15084-2013《机动车辆间接视野装置性能和安装要求》规定,n2类大于7.5吨和n3 类车至少需要安装六面视镜。这些镜子包括两个主后视镜(classⅱ)、两个广角后视镜(class
ꢀⅳ
)以及乘客侧的一个补盲镜(class

)和一个前视镜(classⅵ)。图1显示了商用车强制安装的视镜(乘员侧)。视镜的多样性和视野的不同增加了驾驶员观察车辆周围环境的困难,驾驶员必须同时监控前方道路和目前强制安装的6个视镜。为了正确获取车外视野,驾驶员应该在什么时候观察哪面视镜将对行车安全及车外人员的保护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商用车电子外后视镜系统,解决了视野盲区的问题,减少驾驶员同时看6面镜子的困难,同时解决传统镜子视角较小的困难,用电子摄像头全部取代传统的玻璃后视镜。
5.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商用车电子外后视镜系统,包括:主机,所述主机安装在车辆内部;多个电子后视镜组件,所述电子后视镜组件安装在车辆的驾驶室a柱左右两侧,所述电子后视镜组件与所述主机连接;其中,所述电子后视镜组件包括镜头模组、与所述镜头模组连接的显示装置和cms控制器,所述cms控制器内设有图像处理装置;存储器,所述存储器与所述图像处理装置的输出端连接,用于储存备用收集到的图像信息。
6.进一步的,上述的商用车电子外后视镜系统,多个所述电子后视镜组件分别通过can 与所述主机电性连接。
7.进一步的,上述的商用车电子外后视镜系统,包括设置在驾驶室左侧a柱的左电子后视镜组件、设置在驾驶室右侧a柱的右电子后视镜组件和设置在所述右电子后视镜组件上边的右补盲电子后视镜组件。
8.进一步的,上述的商用车电子外后视镜系统,所述镜头模组包括光传感器、与所述
光传感器电性连接的广角摄像头,所述广角摄像头设置在前盖和中盖之间,所述光传感器设置在所述中盖和后盖之间。
9.进一步的,上述的商用车电子外后视镜系统,所述左电子后视镜组件和右电子后视镜组件对应的广角摄像头的角度为140
°

10.进一步的,上述的商用车电子外后视镜系统,所述右补盲电子后视镜组件对应的广角摄像头的角度为190
°

11.进一步的,上述的商用车电子外后视镜系统,所述广角摄像头上设有加热器。
12.进一步的,上述的商用车电子外后视镜系统,所述镜头模组内设有感温装置和加热电源线,所述感温装置与所述cms控制器电性连接。
13.进一步的,上述的商用车电子外后视镜系统,所述主机通过can bus与车辆电脑连接。
14.进一步的,上述的商用车电子外后视镜系统,还包括报警装置,所述报警装置与所述主机电性连接。
15.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6.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商用车电子外后视镜系统,多个电子后视镜组件的广角摄像头角度大,增加了影像的视野,使得驾驶员更容易识别,从而增加行车过程中的安全性;
17.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商用车电子外后视镜系统,与车辆本身的雷达结合,对于进入盲区的人员进行识别,防止系统误判,为系统的安全性增加了二次保证。
18.3.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商用车电子外后视镜系统,可以将广角镜头和光传感器置于不同空间的保护范围内,增加了商用车电子外后视镜系统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
19.4.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商用车电子外后视镜系统,在夜晚光照度很低的情况下,商用车电子外后视镜仍能清晰的获取夜晚的图像,从而保证在夜晚工作时的清晰度;
20.5.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商用车电子外后视镜系统,可以去除电子后视镜中的冰或雾,使得商用车电子外后视镜系统可以在雨雪天等温度较低的环境下工作,增加商用车电子外后视镜系统对于雨雪天的适应性;
21.6.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商用车电子外后视镜系统,安装报警装置,可以将事故抑制在萌芽状态,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22.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4.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镜头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25.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商用车电子外后视镜系统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26.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电子后视镜组件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27.以上附图的附图标记:1-主机;2-电子后视镜组件;21-镜头模组;211-光传感器;
212
‑ꢀ
广角摄像头;213-前盖;214-中盖;215-后盖;216-垫圈;217-加热电源线;218-电缆;22
‑ꢀ
显示装置;23-cms控制器;24-左电子后视镜组件;25-右电子后视镜组件;26-右补盲电子后视镜组件;3-存储器。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9.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和区别类似的对象,两者之间并不存在先后顺序,也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30.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31.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商用车电子外后视镜系统,包括:
32.主机1,所述主机安装在车辆内部;
33.多个电子后视镜组件2,电子后视镜组件2的数量可以为3个,所述电子后视镜组件2 安装在车辆的驾驶室a柱左右两侧,使得三个电子后视镜组件2分别获取到车辆两侧的图像,从而扩大电子后视镜组件2的图像获取范围,所述电子后视镜组件2与所述主机1连接;其中,所述电子后视镜组件2包括镜头模组21、与所述镜头模组21连接的显示装置22和cms 控制器23,cms控制器23内设有图像处理装置(图中未实出);镜头模组21通过lvds 与显示转至22电性连接,镜头模组21负责收集影像,然后将影像传送至cms控制器23中,通过tx信号将sensor码流信号传到主机1,主机通过rx信号进行解码运算,在通过主机 soc的tx传到显示装置上进行影像的显示;电子后视镜组件2可以改变摄像头参数,调节光圈;也可以依靠图像处理装置对图像进行处理,将采集到的图像处理成数字信号传送给 cms控制器23,依靠高动态范围成像技术,主动进行亮度调节,在外界光线不足的条件下也会获得清晰的视野,使显示装置22呈现出适宜的画面。
34.显示装置22可以包括led显示屏。led显示屏用于显示镜头模组获取到的图像。由于 led显示屏具有发光强度高的优点,从而可以使得显示装置22在强光照的情况下仍然可以使得图像保持在较高的清晰度。此外,由于led显示屏具有使用寿命长和节能的优点,也可以增加显示装置的耐用性。
35.存储器3,所述存储器3与所述图像处理装置的输出端连接,用于储存备用收集到的图像信息;存储器3可以是emms或sd,三个电子后视镜组件2可以进行影像录制功能,将影像存储在emms或sd上,当出现交通事故的时候,共判定责任的证据参考。
36.借由上述结构,三个电子后视镜组件2分别独立与主机1连接,镜头模组21负责收集影像,然后将影像传送至cms控制器23中,影像经过处理后在显示装置22上显示,通过存储器可以对当前电子后视镜组件2中的影像进行储存备用,在后续需要影像记录时,可以从存储器中进行读取,实现一种商用车电子外后视镜系统,电子后视镜组件更加灵活,解决传统后视镜视觉较小的困难,用广角摄像头的镜头模组取代传统的玻璃后视镜,进一步降低车辆风阻,扩大了车辆影像的视野,还具有自动调节显示视野范围的功能,自动调大转弯,
高速,倒车时的视野范围变大;可以去除电子后视镜中的冰或雾,使得车用电子后视系统可以在雨雪天等温度较低的环境下工作,增加了车用电子后视系统对于雨雪天的适应性。
37.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多个所述电子后视镜组件分别通过can与所述主机电性连接。多个电子后视镜组件2对应的cms控制器单独通过can与主机1电性连接,三个电子后视镜组件2独立工作,可靠性较高。
38.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包括设置在驾驶室左侧a柱的左电子后视镜组件、设置在驾驶室右侧a柱的右电子后视镜组件和设置在所述右电子后视镜组件上边的右补盲电子后视镜组件。左电子后视镜组件和右电子后视镜组件可以是两个15寸a柱电子后视镜显示屏,右补盲电子后视镜组件可以是一个10.1寸补盲电子后视镜显示屏,双曲率控制器(集成在电子后视镜显示屏中),三颗具备数字高清,大视角,防眩光,宽动态,低照度,高光抑制,多层镀膜摄像头及相关安装支架附件组成。左电子后视镜组件和右电子后视镜组件可以替代ⅱ/ⅳ传统外后视镜,右补盲电子后视镜组件可以替代

/ⅵ类传统外后视镜;其中,ⅱ/ⅳ是通过一个的镜头模组,通过专用的算法,分成普通画面与远焦的画面,这样可以达到一屏看两镜的作用,ⅱ/ⅳ类显示画面分别由上述的一颗摄像机画面截取而来,ⅱ类镜将使用 sensors上半部分的75%的感光面积,来显示主画面,ⅳ镜将sensror下半部分90%的感光面积来显示广角的部分。这样就达到了法规要求的ⅱ主要用来观察车辆两侧的情况,ⅳ类,可以有更广的视角,主要用来弥补主后视镜视角上的不足。电子后视镜组件2比原先4个耳朵形状的传统后视镜面积减少了2/3,后视镜片被三个镜头模组替代,进一步降低车辆的风阻,空气动力学得到了更好的优化,这对于油耗和风噪都有积极意义。
39.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镜头模组21包括光传感器211、与所述光传感器211电性连接的广角摄像头212,所述广角摄像头212设置在前盖213和中盖214之间,所述光传感器211设置在所述中盖214和后盖215之间。光传感器211可以采用索尼的低照度光传感器,从而使得在夜晚光照度很低的情况下,商用车电子外后视系统仍能清晰的获取夜晚的图像,从而保证在夜晚工作时的清晰度。广角摄像头212来获取图像,相较于光学镜片,可以使得整个电子后视镜组件的体积较小,从而降低车辆的风阻。广角摄像头212由于其取景角度较大,从而可以获得更大的视野。
40.广角摄像头212可以设置在前盖213和中盖214之间,前盖213可以开设有贯通的开口,广角摄像头212可以与开口对应设置,从而使得位于广角摄像头212可以获取位于前盖213 外部的图像。广角摄像头212和前盖213之间可以设置有防水垫圈216,从而加固和稳定广角摄像头212。光传感器211可以设置在中盖214与后盖215之间,从而使得广角摄像头212 和光传感器211之间被中盖214隔开,可以防止广角摄像头212和光传感器211之间在使用或装配过程中发生干涉。从而可以将广角摄像头212和光传感器211置于不同空间的保护范围内,增加了商用车电子外后视镜系统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中盖214可以开设有用于使广角摄像头212和光传感器211连接的通过孔,从而使得广角摄像头212和光传感器211之间可以相互连接。前盖213与中盖214之间和中盖214与后盖215之间可以分别设置有防水垫圈216,对前盖213和中盖214以及中盖214和后盖215进行稳定和加固,防水垫圈216 保证镜头模组21在恶劣的环境下可以正常工作,镜头模组21还包括与显示装置22连接的电缆218。
41.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经过实用新型人反复测试,所述左电子后视镜组件和右电子后视镜组件对应的广角摄像头的角度为140
°
,所述右补盲电子后视镜组件对应的广角摄
像头的角度为190
°
,使得广角摄像头可以获取更大的视野,从而可以使得电子后视镜组件获取的图像中,视野盲区较小,增加了整个商务车用电子后外视镜系统获取到的视野。使得驾驶员可以在行车过程中获取车外的更多信息,从而增加了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的安全性。
42.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广角摄像头上设有加热器(图中未示出)。
43.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镜头模组内设有感温装置和加热电源线217,所述感温装置与所述cms控制器电性连接。感温装置可以用于对电子后视镜组件2的温度进行感应,从而可以将感应到电子后视镜组件2的温度信号传输至加热器中,并控制加热器的温度。当感温装置感应到电子后视镜组件2的温度较低时,此时电子后视镜组件2可能出现结冰或起雾等现象,影响图像收集。感温装置控制加热器升温,并使得加热器对整个电子后视镜组件 2加热,从而可以去除电子后视镜组件2中的冰或雾,使得商用车电子外后视镜系统可以在雨雪天等温度较低的环境下工作,增加了商用车电子外后视镜系统对于雨雪天的适应性。加热器可以为电热片,当然的,在其它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加热器的材料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
44.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主机通过can bus与车辆电脑连接。
45.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报警装置(图中未示出),所述报警装置与所述主机电性连接。报警装置可以设有音频输出结构,可以通过声音,对显示装置上的警告标识告知驾驶员,及时处理异常,尤其是开车起步的时候提醒尤为重要,可以将事故抑制在萌芽状态,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46.本实用新型中应用了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