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的热管理系统和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390452发布日期:2023-12-15 08:24阅读:30来源:国知局
车辆的热管理系统和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车辆热管理系统,尤其是涉及一种车辆的热管理系统和车辆。


背景技术:

1、混合动力汽车是新能源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城市工况下可以纯电行驶,能够缓解机动车尾气排放带来的城市空气污染问题;同时,在混动模式下因为发动机的存在,避免了电动车电池续航里程不足的缺陷。

2、在相关的混合动力技术中,因为能改善发动机动力性和经济性,降低排放的优点,发动机增压技术经常被使用。由于发动机安装了增压器,通常同时需要使用中冷器,其作用在于降低增压后的高温空气温度,以降低发动机的热负荷,提高进气量,进而增加发动机的功率。然而,一般情况下中冷器为空气冷却,冷却效果由空气温度决定,存在冷却效果差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为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车辆的热管理系统,中冷器采用第一散热器进行水冷散热,混合气体的冷却效果提升,从而进入发动机的混合气体的温度有效降低,进而降低发动机的热负荷,提高进气量,进而增加发动机的功率。

2、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车辆。

3、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车辆的热管理系统,包括:发动机冷却系统,所述发动机冷却系统包括:发动机;低温冷却系统,所述低温冷却系统包括:第一散热器、第一水泵和中冷器,所述第一水泵、所述第一散热器和所述中冷器依次连通形成冷却回路,所述中冷器的进气端与所述发动机的增压器连通,所述中冷器的出气端与所述发动机的进气歧管连通。

4、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的热管理系统,中冷器采用第一散热器进行水冷散热,因此,经增压器输出至中冷器的混合气体的冷却效果提升,从而进入发动机的混合气体的温度有效降低,进而降低发动机的热负荷,提高进气量,进而增加发动机的功率。

5、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低温冷却系统形成有相互并联设置的第一支路、第二支路和第三支路,所述第一散热器分别与所述第一支路、所述第二支路和所述第三支路串联,所述中冷器设置于所述第一支路;以及,所述低温冷却系统还包括:驱动电机和发电机,所述驱动电机设置于所述第二支路,所述发电机设置于所述第三支路。

6、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低温冷却系统还包括:电机控制器和直流配电器,所述发电机、所述驱动电机和所述直流配电器均与所述电机控制器电连接,所述直流配电器在所述第二支路上与所述驱动电机串联连接,所述电机控制器在所述第三支路上与所述电机控制器串联连接。

7、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发动机冷却系统包括:第二水泵、第二散热器、第一风扇和节温器,所述发动机、所述第二水泵、所述第二散热器和所述节温器串联连接形成冷却回路,所述第一风扇设置于所述第二散热器的一侧,所述节温器设置于所述第二散热器和所述第二水泵之间。

8、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车辆的热管理系统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被配置成:获取到发动机处于冷却工况时,根据发动机的转速,发动机扭矩和所述冷却回路的冷却液温度信息进行所述第二水泵的转速控制,且根据获取到的车速信息和所述冷却液温度信息进行所述第一风扇的转速控制。

9、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发动机冷却系统还包括:暖机回路,所述发动机和所述第二水泵串联连接形成暖机回路。

10、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控制器被配置成:获取到所述发动机处于暖机工况时,根据所述发动机转速和发动机扭矩进行所述第二水泵的转速控制。

11、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车辆的热管理系统还包括:空调系统和第二风扇,所述空调系统包括:冷凝器,所述第一散热器与所述冷凝器相对设置,所述第二风扇用于给所述第一散热器和所述冷凝器进行散热。

12、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压缩机、蒸发器和第一开关阀,所述压缩机、所述蒸发器、所述冷凝器和所述第一开关阀之间相互串联。

13、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车辆的热管理系统还包括:电池冷却系统,所述电池冷却系统包括:第三水泵、电池包和水温传感器,所述第三水泵、所述电池包和所述水温传感器之间相互串联;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第二开关阀和换热器,所述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控制阀串联设置且所述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控制阀与所述蒸发器并联设置,所述换热器用于所述空调系统与所述电池冷却系统进行换热。

14、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所述车辆的热管理系统。

15、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技术特征:

1.一种车辆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低温冷却系统形成有相互并联设置的第一支路、第二支路和第三支路,所述第一散热器分别与所述第一支路、所述第二支路和所述第三支路串联,所述中冷器设置于所述第一支路;以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低温冷却系统还包括:电机控制器和直流配电器,所述发电机、所述驱动电机和所述直流配电器均与所述电机控制器电连接,所述直流配电器在所述第二支路上与所述驱动电机串联连接,所述电机控制器在所述第三支路上与所述电机控制器串联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冷却系统包括:第二水泵、第二散热器、第一风扇和节温器,所述发动机、所述第二水泵、所述第二散热器和所述节温器串联连接形成冷却回路,所述第一风扇设置于所述第二散热器的一侧,所述节温器设置于所述第二散热器和所述第二水泵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的热管理系统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被配置成:获取到发动机处于冷却工况时,根据发动机的转速,发动机扭矩和所述冷却回路的冷却液温度信息进行所述第二水泵的转速控制,且根据获取到的车速信息和所述冷却液温度信息进行所述第一风扇的转速控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冷却系统还包括:暖机回路,所述发动机和所述第二水泵串联连接形成暖机回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空调系统和第二风扇,所述空调系统包括:冷凝器,所述第一散热器与所述冷凝器相对设置,所述第二风扇用于给所述第一散热器和所述冷凝器进行散热。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压缩机、蒸发器和第一开关阀,所述压缩机、所述蒸发器、所述冷凝器和所述第一开关阀之间相互串联。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辆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池冷却系统,所述电池冷却系统包括:第三水泵、电池包和水温传感器,所述第三水泵、所述电池包和所述水温传感器之间相互串联;

11.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的热管理系统。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辆的热管理系统和车辆,车辆的热管理系统包括:发动机冷却系统,所述发动机冷却系统包括:发动机;低温冷却系统,所述低温冷却系统包括:第一散热器、第一水泵和中冷器,所述第一水泵、所述第一散热器和所述中冷器依次连通形成冷却回路,所述中冷器的进气端与所述发动机的增压器连通,所述中冷器的出气端与所述发动机的进气歧管连通。其中,中冷器采用第一散热器进行水冷散热,因此,经增压器输出至中冷器的混合气体的冷却效果提升,从而进入发动机的混合气体的温度有效降低,进而降低发动机的热负荷,提高进气量,进而增加发动机的功率。

技术研发人员:张楠,李紫帝,禤海龙,刘军,张晶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